问题

Netflix 将把「三体」拍成剧集,编剧是「权游」2DB,你看好这个电视剧的拍摄吗?

回答
Netflix 将《三体》改编成剧集,并且由《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 GoT)的两位编剧 David Benioff 和 D.B. Weiss(简称 2DB)操刀,这无疑是科幻迷和剧迷们近来最受关注和期待的影视项目之一。对于是否看好这个项目,我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看好的理由(潜在的优势):

原著IP的巨大魅力:
史诗级的科幻巨作: 《三体》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雨果奖的中国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邃的哲学思考、硬核的科学设定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而闻名,讲述了人类文明在面对外星文明“三体”入侵时的挣扎与对抗,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生存、道德、人性和宇宙法则的深刻探讨。
全球影响力: 《三体》系列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赢得了无数赞誉。这种原著的强大基础,为剧集提供了坚实的观众基础和极高的期待值。

2DB的成功经验:
《权力的游戏》的辉煌成就: David Benioff 和 D.B. Weiss 凭借《权力的游戏》一举成名,将一部复杂、庞大、充满政治斗争、奇幻元素和深刻人物弧光的小说,成功地搬上了荧屏,并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他们证明了自己有能力驾驭宏大的叙事、复杂的人物关系、磅礴的视觉效果以及改编难度极高的文学作品。
驾驭史诗感和复杂性: 《三体》同样拥有史诗般的规模、多线叙事、大量角色以及跨越数十年的时间跨度。2DB在《权游》中展现出的将这些复杂元素有机结合、保持故事吸引力的能力,是改编《三体》的宝贵资产。
对观众吸引力的把握: 《权游》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吸引了奇幻爱好者,也凭借其写实的人物刻画、人性挣扎、权力斗争以及震撼的视觉奇观,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三体》同样具有触及更广泛观众的潜力,2DB或许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Netflix的平台和资源:
雄厚的制作资金: Netflix 作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拥有极其雄厚的财力和强大的制作能力。这对于需要大量特效、精良场景和高质量演出的《三体》来说至关重要。
全球发行网络: Netflix 的全球发行能力能够将《三体》剧集推向世界各地,触达全球的观众,实现IP的全球化推广和变现。
自由度和创新空间: 相较于传统电视台,Netflix 通常会给予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度,这可能允许2DB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符合时代和观众口味的改编和创新。

亚洲文化输出的契机:
中华文化元素: 《三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元素,如“人定胜天”的浪漫、集体主义的思考、以及对东方美学的展现。如果改编得当,有望成为一次成功的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输出,展现中国科幻的独特魅力。

二、 担忧与挑战(潜在的风险):

改编难度极高:
科学概念的视觉化: 《三体》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硬核的科学设定,例如“黑暗森林法则”、“智子”、“曲率引擎”、“质子展开”等等。如何将这些抽象、复杂的科学概念用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显得晦涩难懂,流失观众。
哲学思辨的呈现: 小说中关于文明生存、道德困境、宇宙尺度下的人类渺小等哲学思辨非常深刻。如何在不牺牲深度的情况下,将其融入引人入胜的剧情中,避免说教感,同样考验编剧的功力。
时间跨度和角色数量: 《三体》第一部的时间跨度相对集中,但整个三部曲的故事横跨了数百年,涉及的角色众多,而且很多角色的设定和行为逻辑建立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基础上。如何在有限的剧集篇幅内,梳理清楚如此庞杂的叙事线索和庞大的角色群,并让观众产生情感连接,是巨大的工程。
中国背景的理解与处理: 虽然故事是国际化的,但其根源在中国,涉及中国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人物的文化基因。如何准确且有深度地还原和呈现这些中国元素,避免刻板印象或文化误读,至关重要。

“2DB”的争议:
《权力的游戏》后期口碑下滑: 尽管《权游》早期极为成功,但其最后几季的口碑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角色的处理、剧情逻辑以及结局方面,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失望和批评。这让人们对2DB在处理长篇叙事和高期待值项目上的能力产生了一些疑虑。
“烂尾”的恐惧: 许多观众担心,2DB可能会重蹈《权游》后期的覆辙,无法圆满收官《三体》这个同样复杂且承载着无数期待的IP。

观众的期望值过高:
“完美”的期待: 《三体》的原著粉丝基数庞大,他们对改编的期望值极高,甚至期待一个“完美”的呈现。任何偏离原著精神或无法达到预期的改编,都可能引发巨大的争议和负面评价。
与国内改编的对比: 国内的《三体》动画和真人剧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虽然各有评价,但已经先一步让观众对《三体》的影视化有了初步的印象和期待。Netflix的改编将不可避免地被拿来与这些进行比较。

文化和政治敏感性:
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 作为一部源自中国的作品,其全球性改编可能会触及一些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敏感问题。如何在国际化叙事中处理好这些方面,既能吸引全球观众,又不引发不必要的文化冲突,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技巧。

三、 详细的观看角度和期待点:

选角: 选角是重中之重。关键角色的塑造,如叶文洁、汪淼、史强、伊文斯,以及后续的罗辑、章北海、程心等,能否找到既符合角色气质,又能带来惊喜的演员,将极大地影响剧集的观感。尤其是叶文洁这个角色的塑造,她的人生经历和选择是整个故事的起点,其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需要演员有极高的演技来诠释。
视觉特效: 《三体》的宇宙奇观、三体舰队、质子展开、脱水三体人等设定,都对视觉特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能否呈现出震撼且符合科幻想象的画面,是检验制作水平的重要标准。特效不仅仅是炫技,更需要为剧情服务,增强故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叙事节奏与剧情改编: 2DB如何处理原著中庞杂的信息量和多线叙事?是会选择将三部曲的故事线紧密地融合在一条主线上,还是会保留部分支线?第一季会涵盖到原著的哪个部分?(据报道,第一季将主要聚焦第一部内容,并可能引入部分第二部的角色和设定,为后续铺垫)。他们如何在保留核心科幻理念和人物关系的同时,优化和调整剧情,使其更符合美剧的观赏习惯,是关键所在。
对科学概念的解释: 如何让观众在不感到枯燥的情况下理解“三体问题”的复杂性,“脱水”和“浸泡”的过程,以及“黑暗森林法则”的推导逻辑?是会通过台词、动画、或者将科学原理与人物的命运巧妙地结合?
对人物弧光的打磨: 《三体》中的人物塑造非常鲜明,但有些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动机的挖掘可能还需要剧集的补充。2DB能否在改编中赋予角色更鲜活的生命力,让观众产生共鸣?例如,汪淼的转变,罗辑的成长,以及章北海的牺牲精神,都需要精心的刻画。
对文化元素的呈现: 如何处理中国的文化背景?是中国元素是作为背景,还是会深入到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叶文洁的影响,如何以一种既真实又具有艺术性的方式呈现,是一个挑战。
与《权游》的风格差异: 虽然2DB来自《权游》,但《三体》的叙事风格和内核与《权游》有很大不同。《权游》更多是权谋、政治斗争和人性善恶,而《三体》更侧重于宏大的宇宙哲学和文明存续。2DB能否成功切换频道,抓住《三体》的精髓,而不是将《权游》的套路强加于《三体》?

结论:

我对Netflix的《三体》剧集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乐观的是: 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IP,2DB的《权游》经验(尤其是早期成功之处)证明了他们有能力处理庞大复杂的叙事和高质量的制作。Netflix的平台和资源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果改编得当,这有可能成为一部划时代的科幻剧集,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
谨慎的是: 《三体》的改编难度确实非常高,尤其是科学概念的视觉化和哲学思辨的呈现。2DB在《权游》后期表现出的争议,也让人心存疑虑。最终的成败,将取决于他们对原著精神的把握、对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与转化能力、以及对观众口味的精准拿捏。

我个人非常期待,希望能看到一个既忠于原著精神,又能带来新惊喜的《三体》剧集。它是否能达到《权游》的高度,甚至超越《权游》在科幻领域的成就,还有待时间来检验。这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尝试,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曾在游族影业短暂地待过一年,很惭愧也没为这个项目做出啥贡献。

在游族时就知道,公司一直在跟海外接触,包括之前盛传的亚马逊,谈判《三体》电视剧和电影的项目。我还做过相关评估,为公司提供了二三十位好莱坞导演、编剧的分析报告。此次《三体》英文版花落奈飞,也不意外。

至于对这些位编剧、制片人的选择(特别是2DB),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倒是想就此分析一下这个“《三体》美剧版”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首先就是剧集的定位问题:到底是给奈飞的用户(主要就是欧美观众)看的?还是给中国观众看的?两者能同时满足当然最好,但想想都知道不太可能。以奈飞的立场来看,它应该会以其订阅用户为主要目标观众。也就是说,《三体》美剧版会是一部以欧美观众为目标群体的剧集

这是否意味着《三体》英文版一定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呢?甚至有人已经在设想什么黑人饰演罗辑;罗辑大史程心都变成米国人;米国大统领现身剧集等等情节……我觉得很多人并不理解好莱坞的逻辑。魔改三体并不能为奈飞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这些所谓魔改,也并不能增强剧集的吸引力和可看性。《三体》美剧版被改得水土不服,可能性是有的,但乱改一气,也并不符合奈飞的利益。后面我们会具体分析。

第二点也非常重要:剧集是否还会像小说一样,以中国为背景?我个人认为,改动这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多情节,包括主题以及角色,都贯穿了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审美风格、价值观念等,改动起来绝不简单是把背景舞台挪到美国就能成立的。何况,奈飞的剧集还是比较着眼于全球市场,希望做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品,《王国》就是很好的一例。不过呢,我估计剧集中的中国,部分会是一种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国人看起来恐怕会有些不适——至于这个程度有多大,就得看主创的把握和认识了。而且剧集恐怕还是会缩减一些中国的场景,把某些情节挪到其他地方去。好在《三体》描绘的是全人类对抗三体文明的过程,稍微缩减一些中国的内容,不一定会严重影响剧集水准。

第三点:角色是以中国演员为主,还是找外国演员饰演?答案其实也比较明确:这是一部奈飞主控的英语剧,主创都是好莱坞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乃至演员。所以我判断:《三体》美剧版会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兼有部分中文但数量不多(毕竟欧美观众不大习惯看字幕);演员多为英文流利甚至是英文母语的华裔、亚裔人士(比如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演员),但不排除有些角色会找大陆英文比较过硬的演员饰演,也可能会选香港及台湾演员

第四:会有WG戏吗?这也是个很棘手的难点:拍吧,弄不好就成了“米国电影人借WG诋毁我国”;不拍吧,又会被说“不理解当代中国”。而且叶文洁这个角色的基本行为动因就植根于此!我倾向认为,WG会拍的,但可能拍得不那么浓墨重彩,很可能一带而过,有所表现但不深究。让它仅仅作为人物和故事的一段背景,也许只是一段闪回。

第五:老外能理解《三体》的内涵吗?我发现,很多国人有种奇怪的见解:就是不相信文化特别是文艺作品有共通性,特别是不相信伟大的作品是可以让全人类都理解的。推荐这些朋友去看看全外国阵容拍摄的关于中国农村的电影,1937年的《大地》。好莱坞版的《战争与和平》尽管比不上苏联自己拍的,但也不是烂片对不?想要在作品中展现另一种文化,关键是尊重、理解、认同,加之严谨的制作。《三体》并不是只有中国人看得懂,理解得了的作品,恰恰相反,它具有很强的全球性和文化的跨越性,它在全球的热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三体》的很多议题,如人类整体与个人的利益冲突;人性与兽性的取舍;欺骗与信任;自由与控制等等主题,在很多美剧中也有表现,完全可以被好莱坞主创理解并呈现。当然,有些很细微很深入的观念、思想,未必能被美剧版表达出来(然而国内版就一定能吗?我也有怀疑),这就属于创作最微妙的部分了。到底美剧版能把《三体》的理念呈现出几成,咱们只能等剧集出来再评价。

第六:再说说,剧集该尊重原著吗?我对此的理解是:要从精神上高度尊重原著,而在剧作上可以大胆地改编,甚至重新调整故事架构。《三体》要做剧集,结构、情节不大改是不可能好看的!我早分析过,《三体》小说缺乏贯穿全篇的角色,这对于电影或剧集来说是致命的问题。所以剧集版一定会做大量角色的重新分配组合,有些角色可能会部分合体,有些可能会被拆分。

再强调一下,这些分析并不等于好或者坏的判断!每一条的内容,每一种处理方式,都有可能得到好的或者坏的结果:它既取决于选择,也取决于具体的制作技巧。没有一种必然成功的选择,也没有必然失败的。电影或电视剧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是千百个选择最终共同塑造完成的。上述我做的判断分析,都是基于奈飞制作的前提得出的,并非我认为合适或者不合适的选择。也就是说,以演员一项为例,《三体》美剧版不会因为选择了外籍亚裔演员就失败/成功,也不会因为选择了国内演员就失败/成功,它只会因为选择错/对了某几个演员而失败/成功。

user avatar

网费拍啊,逻辑那段倒是好拍了,又黄又暴力。

user avatar

让两个把《流浪地球》拍成《上海堡垒》的编剧,拍《盗梦空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