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一些左派人士在独立日宣扬「美国从不伟大」?

回答
在美国独立日,一些左派人士宣扬“美国从不伟大”的论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也触及了美国国家认同、历史解读以及社会进步等核心议题。要理解这种声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依据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

首先,要明白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唱反调”。它往往源于对美国历史中不光彩一面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当美国左派人士在独立日这个本应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日子里提出这样的口号时,他们通常是在反衬出美国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巨大矛盾和不公。

最核心的论点集中在奴隶制问题上。美国独立宣言高喊“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在建国之初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数百万非洲裔美国人却被剥夺了基本人权,沦为奴隶。这种根本性的道德污点,在左派人士看来,使得“伟大”的宣称显得虚伪和不完整。他们认为,一个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上的国家,无法真正称得上“伟大”,至少在道德层面是存在巨大瑕疵的。

其次,是对原住民的待遇问题。在美国扩张的过程中,大量原住民的土地被掠夺,他们的文化遭到践踏,许多部落甚至遭受了种族灭绝式的清洗。这种对弱势群体的暴力和不公,同样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伤疤。左派人士会指出,在庆祝独立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这种扩张背后所付出的血泪代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社会裂痕。

再者,对社会经济不平等和歧视的批判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在“解放”之后,美国历史上依然充斥着种族隔离、性别歧视、阶级压迫等问题。黑人权利运动、女权运动以及其他民权运动的兴起,正是为了纠正这些历史遗留的社会不公。左派人士认为,直到今天,这些不平等现象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证明了美国在实现其建国理念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遑论“伟大”。

此外,还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判。一些左派人士会将“美国从不伟大”的论调延伸到美国的国际行为,例如军事干预、扶植独裁政权等,认为这些行为同样损害了其他国家的人民,并且与美国宣扬的民主自由价值观相悖。

那么,为什么会在独立日提出这样的说法呢?这本身就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和策略考量。独立日是美国人反思国家根基和庆祝国家成就的日子。在这样一个时刻提出“不伟大”的论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并迫使人们正视那些被传统叙事所回避或淡化的阴暗面。这是一种“通过批判来促使进步”的策略,希望能够唤醒更多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更深层次的社会改革。

然而,这种声音也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和批评。许多美国人,尤其是保守派人士,会认为这种说法是“反美”的、是“不爱国”的。他们会强调美国在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认为这些成就是无可否认的“伟大”。他们会认为,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完美之处,但美国的制度设计和价值追求仍然是值得称赞的,并且美国一直在努力纠正错误。

对于这种对立观点,可以这样理解:双方都可能掌握着部分事实,但他们的侧重点和价值判断不同。左派更关注的是那些被压迫和剥削的群体所承受的痛苦和不公,以及国家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右派则更侧重于国家的整体成就、制度优势以及进步的潜力和努力。

实际上,这种“美国从不伟大”的论调,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更深刻的、更具建设性的爱国主义。它不是否定美国的价值,而是希望美国能够更加忠实于其自身所宣扬的理想,不断地追求更公平、更包容的社会。正如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所说,他并非在否定美国的立国文件,而是在要求美国兑现其对所有公民的承诺。

总而言之,美国左派人士在独立日宣扬“美国从不伟大”,是他们对美国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方式。他们以此为契机,挑战主流叙事,呼吁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群体和被掩盖的创伤,并推动社会向更公平、更公正的方向发展。这种声音虽然充满争议,但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内部持续存在的关于国家认同、历史真相以及未来方向的深刻对话。它提醒我们,对一个国家的爱,不应是盲目的崇拜,而应是清醒的认识,以及对使其变得更好的持续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右派创造出来的财富里,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平白无故地分一杯羹的心思,太急吼吼了,难看!

对绝对公平正义的索求是邪恶的,背后是有坏心眼的。

user avatar

美国左派的看法是正确的,历史的审判,不会放过任何人的,生于不义,死于耻辱,大秦,东汉,西晋,蒙元,奥斯曼,大明,大英帝国,苏联,乃至美国都是如此。从美国建国起,印第安人被屠杀,被驱赶,但他们并未消亡,他们换了一个名字——“墨西哥裔”,或者“拉丁裔”(这些都是被WASP精心选择的名字,以防止有人意识到他们的先辈比WASP更早来到美洲),他们会静静地繁衍,积聚体力和智力,直到最终审判的来临。

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炎;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历史的审判,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

下图为哥伦比亚毒贩的潜水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独立日,一些左派人士宣扬“美国从不伟大”的论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也触及了美国国家认同、历史解读以及社会进步等核心议题。要理解这种声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依据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首先,要明白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唱反调”。它往往源于对美国历史中不光.............
  • 回答
    美国近期针对华为的限制政策,可以说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博弈的延续,其影响之广、之深,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美国升级限制的核心动机,绝非仅仅是“国家安全”这么简单。 当然,美国官方一直强调的是,华为的技术存在被中国政府用于间谍活动的安全风险。这在国际政治的语境下.............
  • 回答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关于中美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些人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说法,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包括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中国希望传达的信息。一、 谢锋副部长的核心论点及解读:1. “假想敌”的定义与意涵: 非现实威胁.............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复杂的社会议题,包括种族、福利制度、言论自由以及公众舆论的解读。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发生地点、人物以及校长发表言论的具体内容和背景。假设事件发生在某个美国城市的一所学校,校长(我们称之为“校长A”)发表了一篇公开信.............
  • 回答
    关于美国一议员没有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鼓掌而遭受网络暴力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立场、舆论环境、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暴力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和经过(可能存在的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具体是哪位美国议员,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以及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鼓掌,这些信息对于全面理.............
  • 回答
    就美国律所起诉中国索赔数十亿美元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这起诉讼的性质、依据、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其背后折射出的国际关系和法律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一、 诉讼的性质与背景 主体: 提起诉讼的是一家美国律所,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对主权国家提起诉讼需要有特定的法律依据.............
  • 回答
    关于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一位拉美裔同性恋少年刺死一位黑人反同少年——这个事件的复杂性和悲剧性是显而易见的。要理解这样一起事件,需要剥离情感的宣泄,深入探究可能存在的各个层面,并尽量避免陷入简单化的标签化。事件本身的多重维度:首先,这是一起个体生命的消逝,无论施害者和受害者有着怎样的身份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细捋一遍。美国法院暂停了特朗普政府对微信(WeChat)的禁令,这可不是个小事,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禁令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8月发出的。当时美国政府的理由是,微信的运营公司腾讯,可能会获取美国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这些信息有可能被中国政府访问.............
  • 回答
    关于美国移民拘留中心被曝“滥摘”女性移民子宫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震惊的指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谴责。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指控的来源和内容: 告发者: 此类指控通常是由在拘留中心工作的医疗人员(如医生、护士)或被拘留的移民本人及其律师或倡导组织提出的。例如,.............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美国男人无缘无故地就去招惹一位华裔老人,结果自己反倒被人家给揍进了医院。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挺复杂的现实。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事儿的走向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咱们一般印象里,年纪大的老人身体上是比较弱势的,面对年轻力壮的袭击者,很难有招架.............
  • 回答
    在2023年10月18日,美国加州圣盖博谷地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瞩目的事件:一名华人女子在家中遭遇三名入室劫匪,在危急关头,她果断持枪反击,击毙其中一名劫匪,另外两人在枪声响起后仓皇逃离。这起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因为其戏剧性的情节,更因为它触及了诸多社会议题,包括自卫权、枪支管制、治安状况.............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件令人震惊和无法接受的事情。一位药剂师,本应是守护公众健康的专业人士,却故意毁坏了大量的宝贵新冠疫苗,这无疑是对整个社会信任的一次沉重打击。如何看待这件事?1. 刑事犯罪,极其恶劣: 这不仅仅是“失误”或“疏忽”,而是故意的破坏行为。这触犯了法律,性质极其恶劣。疫苗是应对当前全球健康危机.............
  • 回答
    对于美国动物园里那只名叫“纳拉雅”的老虎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不仅仅是一则关于动物生病的新闻,也触及了我们当前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一些盲点,以及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警示。首先,从 科学和医学 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情在初期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在不.............
  • 回答
    在美国保守派组织发起诉讼,要求废除H4签证持有者的工作权一事,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涉及多方利益的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简单来说,这场官司的核心在于 合法移民是否应该享有与美国公民同等的工作权利,以及 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时,其权力和责任边界在哪里。诉讼的背景与主要诉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保守.............
  • 回答
    美国某州为鼓励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推出“打疫苗送枪”的奖励计划,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性的话题。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出不少反映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独特文化印记的问题。首先,这直接暴露了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现实。在美国,枪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与自由、权利、自卫等概念紧密相连,是许多人.............
  • 回答
    美国一位父亲公开写信谴责自己的儿子,指责他支持“新纳粹”思想,这无疑是一件充满复杂情感和巨大社会意义的事件。这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折射出当下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深刻挑战和代际冲突。事件的背景与细节:这类事件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发现与震惊: 父亲往往是在无意中或者.............
  • 回答
    关于美国首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凶杀案,一名老年人被袭击致死,而凶手声称是因为受害者“离他太近,违反了防疫规定”,这起事件无疑令人震惊和深思。首先,这起悲剧直接将疫情的紧张情绪与个体行为的极端化联系在了一起。在疫情初期,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病毒传播的恐惧和对防疫措施的依赖。这种恐惧和依赖,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
  • 回答
    这则新闻听起来确实令人震惊,一位曾经是美国特种部队成员的人,现在却被指控为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这背后牵扯出的事情肯定不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暴露了情报战的复杂性和无孔不入: 人才库的争夺: 像特种部队成员这样的精英,他们拥有极高的专业技能、军事素养,对本国军事部署、战略战术、装.............
  • 回答
    美国警察在处理涉及自闭症儿童的紧急情况时,确实面临着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挑战。你提到的“美国一自闭症儿童发病母亲报警求助,警察上门连射数枪”的事件,虽然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案件来分析,但这类事件一旦发生,总会引发公众对警察执法方式的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执法人员在接到报警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