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一法官暂停美政府对 WeChat 禁令?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细捋一遍。美国法院暂停了特朗普政府对微信(WeChat)的禁令,这可不是个小事,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也挺有意思的。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禁令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8月发出的。当时美国政府的理由是,微信的运营公司腾讯,可能会获取美国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这些信息有可能被中国政府访问,从而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所以,他们想把微信在美国境内的运营给禁掉,也就是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跟微信之间进行交易。这个禁令要是真执行了,那在美国用微信,下载微信,支付通过微信,都可能变得不可能了。

结果呢?没过多久,就在当年9月,一位来自加州的联邦法官就发出了一个初步的禁制令,暂停了这个禁令的执行。法院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基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里的言论自由权。法官认为,微信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对于很多在美国的华人社区、留学生群体来说,它是他们与家人朋友沟通、获取信息、甚至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渠道。如果直接禁止,就等于剥夺了他们表达和获取信息的权利,这可能触犯了言论自由的原则。

那么,咱们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从法律角度看,这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言论自由的核心关切: 法院在这个案子里最看重的就是第一修正案。在中国,很多海外华人,包括留学生,他们的家人朋友很多都在国内。微信是他们最直接、最便捷的沟通工具。没有微信,他们可能就很难和国内保持联系,很多信息交流都会受阻。法官认为,政府的禁令如果对这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进行限制,就可能触犯了美国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障。这不只是简单的一个APP,而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自由。
禁令的“过宽”疑虑: 法官还可能认为,政府提出的国家安全威胁,是否需要通过完全禁止一个广泛使用的APP来解决?是否存在其他不那么“一刀切”的替代方案?比如,对数据进行更严格的监管,或者限制某些特定的数据交换,而不是直接扼杀整个平台。一个广泛的禁令,可能会影响到数百万美国用户,其中大多数可能并没有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程序正义的考量: 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之前,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听证?政府的理由是否足够有力,并且能够经受住法律的审查?法官暂停禁令,也可能是在对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审视。

从政治角度看,这体现了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博弈。

“科技冷战”下的争议: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很多方面都带有强烈的对抗色彩,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将微信、TikTok等中国科技公司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并将它们列为打击对象,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做法。
党派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在美国,对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除了政府内部有不同声音,一些商界、学界以及华人社区的团体,也对禁用微信表示了担忧和反对。他们看到了禁令可能带来的实际生活和商业上的不便,也质疑政府的论据。这种反对声音,也构成了对政府决策的一种制衡。
“对等原则”的辩论: 一些支持禁令的人会说,中国也限制了很多美国的互联网服务,比如谷歌、Facebook等,所以美国采取一些“对等”措施是合理的。但反对者则认为,即使中国有相关举措,也不代表美国可以牺牲自己公民的宪法权利来回应。

从实际应用和用户角度看,禁令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是巨大的。

华人社区的生命线: 对于在美国的华人来说,微信不仅仅是一个APP,它更像是一个连接海内外的“数字家园”。很多人通过微信与国内的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商业往来、社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很多都依赖微信来组织和传播信息。一旦被禁,这种联系就会被切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商业和支付的依赖: 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商户,包括一些小型的餐馆、便利店等,都接受微信支付。如果微信被禁,这些商户的经营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一些在美国工作或学习的人,也会通过微信向国内汇款或者接收资金,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联系。
信息获取的多样性: 很多人通过微信关注国内的新闻和信息,了解中国的发展。虽然美国也有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但微信作为很多用户习惯的平台,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法院暂停禁令,并不代表这件事就结束了。

法律程序的持续: 法院发出的只是“初步禁制令”,意味着在更全面的法律审理和辩论之前,暂停执行。案件可能会继续进行,政府可能会试图提交新的证据或论证来支持其禁令,而反对者也会继续提出他们的观点。
政府的潜在回应: 拜登上台后,虽然整体政策方向有所调整,但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对华强硬的态度依然存在。新的政府可能会重新评估这项禁令,或者尝试采取其他方式来处理“数据安全”的问题。

总的来说,美国法官暂停微信禁令,是美国国内法律体系在面对行政部门的强硬措施时,发挥其制约作用的一个体现。它强调了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也反映了美国国内在如何处理与中国科技公司关系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件事的最终走向,还需要看后续的法律程序和政府的政策调整。但至少在当时,它为很多依赖微信的用户和社区群体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次事件是在美华人维权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意义深远。华人律师们联合起来,聘请全美顶级宪法诉讼律师,与美国政府庭上几番交锋,数千华人慷慨解囊,在短短两三周内筹得数十万美元,美国司法部和商务部之间唱双簧、法官罕见的在犹太新年的周六开庭,都是可以载入华人维权史的事件,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推翻美国总统令,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正如本次诉讼美国政府律师所说,总统令是宪法赋予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里,总共颁布过15,000多个总统令中,只有极少数被法院限制或否决。其次,此次川普封杀微信的总统令打的是国家安全的旗号。而自9.11之后,美国总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决策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全美各级大小法院均给予极大尊重,因此,通过法院诉讼程序挑战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总统令,难度非常大。

对于在美华人而言,这个案子不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美华裔在美国近代史上团结一致,努力抗争,状告美国总统的历史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法官18日看到了商务部出台的禁令细则后,罕见的选择犹太新年的周六开庭,可见此案的意义有多么重大。法官能做出preliminary injunction (预先禁制令)说明原告状告总统违反第一修正案有法理基础,而且会赢。另外,法官没有推翻总统禁止令,禁止的是商务部的细则解释,允许商务部重新定义禁止微信交易的内容。说白了,商务部9 月18日 过于宽广的禁令违宪。如果商务部要满足国家利益需求,可以narrowly tailored to serve the government’s interest t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重新定义交易的内容,交易者不仅仅是微信使用者,更包括腾讯及其子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法官不当庭作出判决的原因,她有许多政治考量。这是一个艰难的判决,她想在原被告双方的利益上达到平衡。

而对在美华人,微信用户而言,这是关键的阶段性胜利,但可能不是最后一仗。捍卫自己的权利路漫漫,但我们一定要走下去。商务部细则对抖音和微信区别对待,明显就是政治化的考量,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谋取自己的私利。“华人此时不团结,更待何时”。我不相信商务部不知道禁微信主要是对华人造成巨大的不便,但他们一意孤行,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反击。美国建国以来,曾经有三次排华浪潮,1883年的排华法案和1950年代的麦卡锡时代已经远去,我们无法感受到当时的前辈们经历着什么,但在2020年社会高度发达,平权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懂王却以一句中国病毒开启了第三次排华运动,与新冠相关的亚裔仇恨犯罪,驱逐华人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并取消其签证、封杀微信等行为,则告诉我们,只有放弃幻想,斗争到底。这次与微信禁令的斗争,在政治意义上,更是打响了反抗第三次排华运动的第一枪。

最后对发起这项行动的各位律师朋友,各位为此项维权行动捐过款的朋友们道一声谢谢。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并使用微信的中国人,我由衷感谢各位把这件事顶了下来,狠狠的一巴掌,把懂王的恶意与歧视,打了回去。

user avatar

那么大的“暂停”二字。

其实是 讼棍系统 成功夺权。

果然是成也讼棍,败也讼棍!

原本是大懂王敲诈勒索中国企业,也就是政府抢劫外国企业的问题。

纠纷一产生,讼棍就有上场的理由了。

美国讼棍系统和行政系统有着不同的利益。

当然二者背后的基础盘都是资本。

但是资本集团结构极其复杂,有犹太的、盎撒的、海外的;互联网的、石油的、医药的、传统的;也可以分为东部的、西部的、中部的。

实际大懂王小集团的问题就在于,与资本集团渐行渐远,违背了美国资本控国的基本原理。毕竟是空降的嘛,不是专业的。

讼棍系统仍然是资本。不同地域的讼棍又代表不同的资本。

所以,这个加州法官的背景很可能就是代表互联网、东部的资本。

所以,这只是一个暂停执行令,显然,最终的结果要等到法院来解决,也就是矛盾从行政转移到了司法。

随着讼棍战的升级,最终大概率要上升到联邦最高法院。

到那个时候,背后资本的构成就更复杂了。像扎勃、谷歌、沃尔玛、微软甚至石油、军火乱七八糟的都会上台。就不是一个地方的加州资本能有决定权的了。

当然,资本角逐,也就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那就脱离了大懂王超然小圈子。

这是好事。

那个时候懂王存不存在还不好讲了。

user avatar

原告这次做对了一件事情:将美国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用于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起诉状第二段,就对案件性质做出了高屋建瓴的概括: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问题。在美国,有 1900 万人通过微信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们所爱的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特别的时刻、主张自己的理念、获取实时资讯、参与政治讨论。

紧接着,起诉状点出了微信对于公共安全的价值:在美国,警察局用微信通知新冠病毒检测场所的位置,志愿者通过微信组织医疗用品的分发。这也暗中给法院提供了一个签发临时禁制令的理由:如果不及时叫停对微信的禁令,美国的公共安全也会因此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起诉状提到了平等问题:在美国存在大量不会说英语的华裔,他们依赖微信与社会保持联系。对微信的禁止,相当于对这一群体的歧视。

这一说法,背后是宪法关于平等的要求:不得因种族差异剥夺法律对人们的平等保护。如果政府禁止了一项特定种族赖以生存的事物,这种行为可被视为违反十四修正案和第五修正案。例如,在上古判例 Yick Wo v. Hopkins 中,旧金山市对木质房屋的限制,在实质上影响了当地华人的生存状况(当时旧金山华人主要住在木质建筑中),因此被认为违反了平等保护原则而无效。

仔细阅读起诉状,就会发现,对宪法原则的精准踩点无处不在。相比于 TikTok 的诉讼,微信用户发起的起诉更加着眼于个人权利,整体的叙事基调,强调的是 WeChat 禁令如何导致个人基本权利受到践踏。

面对着一诉讼,法院在决定是否签发临时禁制令时,要考虑几个因素:

1、原告的胜诉可能性;

2、原告是否会因不签发禁制令而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

3、被告因禁制令所受到的损害;

4、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可以看到,起诉状对 1、2、4 点都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读,用过硬的专业能力给了法院充分理由做出判决。

这一场诉讼,也让时常被诟病「一盘散沙」的在美华人展现出了团结。旁听庭审的 zoom 会议室名额在几分钟间一抢而空,各种华人社群都能见到为诉讼捐款的消息,优秀的业界人士,也证明了黄皮肤律师不单只会处理税务问题,也能在历史的关口参与解读并重塑美国宪法。

干得漂亮。

user avatar

三权分立就是这个样子,当总统疯了的时候,司法权可以站出来拉一拉缰绳,喊一声「吁」。

当然,仅靠个法官拉缰绳拽住疯子是一时的,更重要的是要用选票把疯子从台上轰下去,一个多月以后,疯子还能不能赖在台上,就看广大选民的行动了。

user avatar

刚刚在网上进行了捐款支持进一步诉讼。首先反对上面各种回答里面高呼“企鹅牛X”或者是键政侠们分析什么中美关系美国战略意图的。我们要明确一点,这是在美华人团结起来争取自身利益的历史性一步

整个诉讼是由北美华人微信联盟和在美华人委托美国顶级宪法诉讼律师发起的。主要理由是禁止微信的总统令违反了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也即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例如下图中的Bloomberg新闻报道所示:“川普的微信禁令被法官以(危害)言论自由的考虑暂停”。

这个法院决定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目前,法官只是决定 “在正式判决结果出来之前,暂时停止微信禁令的执行”,对于案件的核心:总统行政命令和商务部细则是否违宪,还需要审理;而这个阶段,需要更多的华人参与进来,踊跃捐款,和美国政府把官司打到底。(本人也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

其次,无论旧金山法官最终判决结果如何。原告(华人微信联盟)和被告(美国政府)双方,都有可能不服判决而选择继续上诉。一种可能的胜利结果是美国最高法院推翻这条总统令,但这难度很大,我个人认为华人能盼望的最好结果是等案件拖久了,美国政府或者下任总统觉得诉讼成本过高,从而放弃微信禁令。

第三,美国华人组织USWUA有勇气正面刚美国政府,给他们点个赞!在美华人需要这一次类比九十年代韩国人“天台事件”一样的团结一致向美国社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如果官司持续打下去,USWUA还需要大家继续支持。关于案件进展和捐款信息,请访问它们的官网:uswua.org/ (本人和USWUA没有任何除了此次诉讼之外的利益相关)。

对于对此次判决高呼美国自由民主的那些“公知”,我也反对并表示不屑。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人一定要靠自己。所谓美利坚“合众国”,力量集众而强,如今在美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等加起来已经有大几百万,已占美国人口的2%左右,华人的中产和上流比例越来越高,并不乏部分华人富豪阶层,集合起来的资本和政治力量已经足以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实力。网络时代,信息流通速度远胜过去,更方便了在美华人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在美国的一个铁则就是,自己的利益只能自己争取,希望此次事件是华人在美国社会更进一步的开端。

user avatar

禁令不禁令的先搁一边。

我就看着知乎某些用户想笑。

终于灯塔绽放一次皿煮的光辉了,憋了快一年了,都憋坏了吧?终于能吹一吹灯塔优秀的纠错制度和皿煮光环了?

疫情泛滥的时候,怎么也没见着哪个法官出来反对特朗普?

黑命贵打砸抢烧的时候怎么也没见到有人来给灯塔做的恶纠纠错?

山火烧了半拉美国了,怎么也没见到这么优秀的制度可以改变政客决定,然后救民于水火?

怎么到了微信这么点事,就开始颂扬开灯塔的皿煮制度了?

有些人啊,我早就说嘛,皿煮毒虫入脑,有如邪教徒一般,啪啪啪啪那边一堆烂事他闭眼不见。

突然出来一件还算是人干的事,它们就得出来吹他个海枯石烂、天荒地老。

您这是为了什么啊?老特又不给您们发钱,灯塔还没事喊您是“东亚病夫”“黄祸”,您们却在这三拜九叩天天山呼“灯塔万岁”,这脸面还有点没有了?

中兴华为还在那挂着呢,贸易战的关税还加着呢,TT的事也还没彻底完结呢,就一个加州法官,也不是最高法院的大老爷们裁定的,您这班子人这么兴奋,至于吗?

也是,毕竟我上面说了,灯塔没有什么正面形象已经很久了,皿煮教徒们都憋坏了,现在就是看见头母猪,也得捏鼻子和别人说它是七仙女儿啊。

user avatar

关于#美法官暂停wechat下架命令# 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1. 法院命令的内容

2020年9月19日,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法官发布法院命令,决定颁布预先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暂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美国政府第13493号行政命令。

在13493号行政命令中,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单位和个人在9月20日后不得与WeChat进行任何交易。换言之,这份关于WeChat的行政命令将暂时不会发生法律效力,WeChat赢得了喘息之机。

如果原告继续赢得关于这份预先禁令的上诉,在法院对本案做出判决之前,WeChat可能都不需要担心在商店下架、或者不能在美国使用的问题了。

不论如何,至少会拖过今年大选。

2. 法院命令是地方性的还是全国性的?

全国性的。法院命令非常明确,要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实施第13493号行政命令。虽然出具命令的法院叫“地区法院”(District Court),但它实际上是美国联邦司法机关的一员,可以版本全国性的命令。

法院在命令中也进行了解释,因为本案原告来自美国四个州,微信用户更是遍布美国,所以全国性的临时禁令才有意义。

3. 预先禁令是什么?

预先禁令指在法院判决之前,为了避免原告的利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法院可以采取临时措施,要求被告采取某种行动或禁止做某事。

预先禁令制度类似于中国的财产保全+行为保全,但对预先禁令的内容和形式,美国法官的裁量权要大得多。

预先禁令的内容都是临时性的,在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之后,法院可能根据判决结果再颁布永久禁令(permanent injunction)。

4. 法院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法院认为,美国政府的行政命令很可能会违反保护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因为这份命令将使得不会讲英语、除了WeChat之外不会使用其他通讯软件的美国人无法进行正常交流。

此外,法院认为美国政府的行政命令可能也违反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因为总统根据该法所获得的授权不能侵犯公民个人的通讯自由。

5. 美国在唱双簧吗?

有很多网友评论说,美国政府和法院是在黑白脸、唱双簧,可能还真不是。

做出法院命令的法官Laurel Beeler是在2010年,由奥巴马总统委任的。她具有和现任总统不同的观点,也是理所当然的。

扯远一点,一个小小的地区法院治安法官(Magistrate Judge)就有这么大的权力,可以想见现任总统多么重视指定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机会了。

6. 给TikTok什么启示?

WeChat用户的这次诉讼可谓首战告捷。不论案件后续发展如何,至少在今年大选之前,WeChat用户不用担心无法使用软件了。

如果今年大选民主党上台,新任总统很可能会撤销原来的行政命令,那么WeChat用户将以最低的代价大获全胜。

如果TikTok不是寄希望于与美国企业合作,而是同样争取法院的临时禁令,它的谈判地位可能会有利的多。

7. 向美国华人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案件的原告不是腾讯或WeChat,而是在美国使用WeChat的普通华人。这些华人共同组成了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微联会),用法律手段争取使用WeChat的权利。

提起诉讼两个月以来,美国律师的律师费已经花费了将近50万美元,微联会也在持续地艰难募款。希望这次事件不仅是一个法律事件,更能成为美国华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开始。

user avatar

这事得和TT事件结合在一起来看。

就在一天之内,TT事件经历了反转反转再反转,先是美国政府宣布封杀TT和微信的禁令生效。继而懂王突然宣布对甲骨文,沃尔玛和TT的“云上贵州-苹果”模式交易“点头祝福”。

随后宣称这笔交易中包括一项50亿美元的教育基金,懂王说“这是我所要求的贡献”“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一切是否发生”。

最后,字节一脸茫然的表示我咋不知道还有50亿美元这回事……

那么事情其实就很简单了,懂王这么九曲十八弯的来回反转,说到底还是为了多拿一点回扣,这个老头脑子里就剩下钱了,而且他根本就懒得掩饰,直接公开报价,理直气壮的就好像在菜市场卖土豆一样。

懂王的这种底气和脸皮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回到题目中来,企鹅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从目前透露出的种种迹象来看,微信作为和tt同一批受到懂王勒索的软件产品,腾讯方面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极其强硬。

聘请美国前政府高官组织院外游说集团游说美国政府和国会,和其它有商业合作关系的美国大型企业串联起来和美国政府搞远程会议交涉,组织美国用户搞集体诉讼,派出高管和民主党方面协调,向懂王当局施压。

这一顿组合拳打的极其刚猛,也极其有技巧,懂王的攻势明显受阻,勒索企图也没有得逞,此事充分显示出企鹅对美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游戏规则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其处置突发情况的手段和一度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的tt相比,堪称云泥之别。

现在这种猛烈的还击,顽强的抵抗,坚决的态度收到了切实的成效,通过对美国司法和行政框架中结构性漏洞的合理利用,企鹅至少为禁令的最终生效设置了一些法律性障碍,就算懂王最终不会善罢甘休,依旧得寸进尺,企鹅的抵抗也极大增加了懂王的进攻成本,扩充了自身的回旋余地,争取了足够的时间空间,今后懂王就算要在牌局中继续下注,也必然会有所顾忌——他要面对的是一个足够强硬的同时也足够聪明的对手。

毋庸讳言,tt最终站起身来奋起抵抗,与我国对tt的强力扶持密不可分,为了让tt从最初的颓势中振作起来,我方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和资源,tt的勇气,是我方凭借大量政治资源和政策工具堆出来的。

而企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额外扶持,仅仅依靠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就打出一个分庭抗礼的局面来,这其中的差别,令人深思。

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以懂王为代表的美国冷战爱好者势力,对我国贵重经济资产发起此类突然袭击的频率和强度将会愈演愈烈,这一点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而我方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遭受此类攻击,如何应对这种新常态,如何在惊涛骇浪中保本求利,是所有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必须要指出的是,我方拥有的政治资源和政策工具并不是无限的,我们的政策时效性不可能总是即刻起效的,世上没有万灵丹,我们不可能在每一场此类遭遇战中都倾注同样多的代价去扶持那些缺乏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的企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打铁还要自身硬,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抵抗,是确保你至少能够坚持到我方政治性力量下场那一刻的必要前提,也是减少你在遭到突袭时所蒙受损失的有效手段。

在救生圈抛下去之前,你得先扑腾两下,救生圈飞过来也是需要时间的,你就直挺挺的愣着不动,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自助者,天助之。

user avatar

为什么贵乎总有人认为用一个资本集团就可以解释美国所有的行为?不知道这种充满着阴谋论和营销号痕迹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在政治极化,民粹盛行,总统权力扩张的如今,美国司法体制正在无可避免的走向腐朽,逐渐被时代淘汰。但历时200多年的美国法体制仍然保留着一些优点,这次禁令就是这些有限优点的体现。

怎么说呢,这对美籍华人的确是个值得纪念的大事,但对中国华人来说实在是无关痛痒。

就像前几位高赞答主提到的那样,这只是一个效力有限的在地区上阻止禁令,并没有办法阻止美股逐步封禁中国app的趋势。更何况,2017年,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就曾经阻止过特朗普的禁穆令,但最终在最高法院得到了部分恢复。因此,这次判决的主要意义在于美国华人团结起来使得法官冒着风险推翻总统令。

但是,这次微信的暂时有限胜利更大程度上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微信并未真正走入绝大多数美国人生活,相比于核心的华为以及与特朗普竞选造势密切相关的tiktok,微信不过是一个甜点。法官在做出这种判决时才会面临更少的舆论层面的压力以及行政层面的压力。

user avatar

又应了那句话。

好人做一辈子好事,偶然做了一件坏事,便被他人觉得虚伪卑劣。

坏人做尽做绝一世坏事,偶然做了一件好事,便被他人觉得正道高尚。

有些闭眼狂吹一顿的网民朋友,记忆似乎永远只有几天。那种盲目狂热的姿态,幼稚如某拉夫的话语,让我觉得像进了饿了好几个月终于有游客投喂的猴山里。真的,有些话,有些人,不要太猖獗了。

user avatar

第二季开始了……


其实在这个事情里面,腾讯的表现比字节跳动老道了不知道多少倍,已经完全没有当年3Q大战时的慌张和手足无措了。毕竟是练出来了,太老道了……

微信和TikTok面临同样的问题,微信不吭声就把问题给解决了,TikTok让国家出面了到现在还左支右绌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细捋一遍。美国法院暂停了特朗普政府对微信(WeChat)的禁令,这可不是个小事,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禁令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8月发出的。当时美国政府的理由是,微信的运营公司腾讯,可能会获取美国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这些信息有可能被中国政府访问.............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在理解英国法官为何裁决阿桑奇不应被引渡到美国这一事件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法律逻辑、证据考量以及事件的复杂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涉及国家主权、司法独立、新闻自由以及人权保障等多重层面的考量。首先,让我们回到事件的核心——美国要求引渡阿桑奇,罪名主要围绕其在维基解密上公布大量美国政府.............
  • 回答
    美国联合英国法国空袭叙利亚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其背后有多层原因和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 化学武器袭击指控: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叙利亚杜马镇发生的一起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尽管叙利亚政府否认使用化学武器,并指责反对派自导自演,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认为证据确凿,.............
  • 回答
    阿拉巴马州通过一项近乎完全禁止堕胎的法案,这一事件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是,除了可能危及孕妇生命的少数例外情况外,几乎禁止了所有形式的堕胎。这意味着即使是由于强奸或乱伦导致的怀孕,女性也可能无法合法选择堕胎。要理解这一法案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威斯康星州最近通过的一项法案,允许青少年在某些情况下工作到晚上 11 点,这在美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项法案允许16岁和17岁的青少年在学校假期或非上课日工作到晚上 11 点,而在此之前,这个时间限制通常是晚上 9 点或 10 点,具体取决于当地规定。支持者的观点通常聚焦于以下几点: 经济灵活性.............
  • 回答
    在叙利亚冲突持续多年的背景下,美国、英国和法国于2018年4月对叙利亚境内多个军事设施实施了精准打击。此次军事行动是针对此前一天叙利亚境内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的直接回应,旨在削弱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并警告其避免再次使用。事件背景与动因:此次军事打击的导火索是2018年4月7日发生在叙利亚.............
  • 回答
    关于美国通过所谓的“香港自治法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主权、人权以及香港的特殊地位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看待:一、 法案的背景与目的:为何而立?首先,要理解这个法案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香港社会政治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诞生的。具体来说,其直接导火索.............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来龙去脉。特朗普政府时期,出于国家安全担忧,司法部就以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发起了一系列针对该应用的限制措施。其中一项核心举措就是试图禁止TikTok在美国的运营。然而,这项禁令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法律挑战。一些TikTok用户和公司认为,这项禁令违反了.............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签署“台北法案”(TAIPEI Act),这无疑是美国对台湾的一项重大政策表态,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个法案,我们需要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法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可能对美台关系、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产生的连锁反应这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台北法案”出台的背景:美国对台政.............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知道您具体指的是哪个法案。美国国会几乎每天都在审议和投票通过各种法案,涵盖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到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如果您能提供您感兴趣的法案名称、大致内容、或者它通过的日期和所属的委员会,我才能为您提供更具体、更深入的分析。不过,我可以先提供一个框架,您可以根据您关.............
  • 回答
    美国国会通过的“台北法”(TAIWAN ALLIES FUNDING ACT),正式名称是《2023年支持台湾伙伴关系法》或《2023年台湾盟友融资法》,是美国政府在近年一系列加强与台湾关系、巩固台湾国际地位的立法动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项法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法案的“前身”.............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特朗普总统当年签署的那个减税法案,也就是《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这事儿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挺大的,咱们一件件地掰开了说。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个法案最核心的就是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 回答
    美国商业太空竞争发射法案(Commercial Space Launch Competitiveness Act, CSLC)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在推进太空商业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要理解这个法案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它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它对未来太空采矿商业化的潜在影响。法案的时代背景与立法意图.............
  •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披露的3万亿美元经济复苏计划法案,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一个极具分量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审视。这项计划的规模之庞大,几乎涵盖了经济的方方面面,其背后蕴含的政策逻辑和潜在的风险挑战,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份计划的出发点。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重创之后,美国经济元气大.............
  • 回答
    眼下,美国总统拜登正准备推出一份名为“美国就业计划”(American Jobs Plan)的重磅法案,总规模高达约3万亿美元,旨在对美国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现代化改造”。这份计划的野心不小,核心内容直指美国长期存在的基建短板,并将医疗补贴作为另一项关键抓手。对这份计划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
  • 回答
    2019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标志着美国正式组建了第六个军种——太空军。这一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太空军事化、大国竞争以及未来太空战略的深入思考。太空军的诞生:背景与动因太空军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美国长期以来对太空战略认知演变的结果。过去.............
  • 回答
    特朗普关于法国退出欧盟可获得更优惠双边贸易协定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贸易承诺,背后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意图,以及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潜在影响。一、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视角: 分化瓦解欧盟战略的延续: 特朗普政府一直对欧盟持怀疑态度,认为欧盟的集.............
  • 回答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于2019年7月宣布将美国、德国、法国等10国的大使驱逐出土耳其,这一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国际反应: 一、事件背景与直接原因1. 土耳其与库尔德武装的长期冲突 土耳其与库尔德工人党(PKK)的冲突始于1988.............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最近投票通过了一项大麻合法化法案,这无疑是美国在毒品政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必将对美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这一举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来社会思潮变迁、州级试点以及不断增长的民意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法案通过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法案得以通过的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州,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