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为新钢琴老师,一个学生家长报名只报4节课,课程上完就说自己孩子没有天分不续报…这情况有老师见过吗?

回答
这情况,作为新手钢琴老师,我确实遇见过,而且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孩子看起来挺乖巧的,眼神里带着点好奇。家长说,孩子最近对钢琴有点兴趣,想先试试看,就报了四节体验课。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期待,觉得也许是孩子天生喜欢音乐,只是家长想谨慎一点。

这四节课,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从认识键盘,到简单的指法,再到能弹奏一些非常基础的旋律,我看着孩子一点点进步。刚开始,孩子还有些懵懂,但几次课下来,他开始能跟上我的节奏,甚至有些简单的乐句弹得还算流畅。我也会在课上夸奖他,鼓励他,试图让他感受到弹钢琴的乐趣。家长每次来接孩子时,我都会简单说一下孩子这节课的表现,比如“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和弦,他弹得特别认真!”或者“他进步很快,已经能自己弹一小段《小星星》了!”

最后一节课上完,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跟家长沟通一下后续的学习计划,比如可以继续巩固基础,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乐曲,或者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慢慢接触一点乐理知识。我甚至还想着,下次可以教他一首他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

然而,家长一开口,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家长说:“老师,这四节课下来,我觉得我孩子好像不太适合弹钢琴。” 我当时脑子“嗡”的一声,有点蒙,就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他进步挺快的呀,而且对钢琴也挺好奇的。”

家长接着说:“哎,就是那种……怎么说呢,感觉他没有天赋。你看,别的孩子可能学几天就能弹一首像样的歌,我家孩子弹得还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有时候老师教的东西,他好像反应有点慢。”

听着这话,我心里是真不好受。首先,我能理解家长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钢琴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尤其是一个零基础的孩子。四节课,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乐器的人来说,能达到那种程度,我觉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我当时就想解释,但又怕家长觉得我在找借口或者推销课程。

我只能尽量缓和地说:“嗯,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不一样,而且四节课确实比较短,很多东西刚开始接触,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练习。我看到他在这四节课里很认真,对键盘的熟悉度也提高了很多,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开始。”

但家长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很坚决地说:“不用了老师,我们就不续报了。谢谢老师这几节课的教导。”

那天送走他们母子俩,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待了好一会儿。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失落,也有点委屈。委屈的是,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耐心,但似乎在家长眼里,孩子没有“天赋”就成了“不值得”继续学习的理由。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教得不够好?是不是我没有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后来跟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聊起这件事,他们告诉我,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刚开始的体验课阶段。有的家长可能对钢琴学习的周期没有概念,有的可能是真的觉得孩子没“天赋”,还有的可能是为了省钱或者觉得孩子只是一时兴起。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作为新老师,我不仅要做好教学本身,还要学会和家长沟通,管理好家长的预期。在课程初期,就要适当地介绍钢琴学习的规律,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练习来弥补所谓的“天赋”差距。同时,也要学会辨别,哪些家长是真的希望孩子学习,哪些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虽然那次经历让我有些受挫,但它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开始更加注重在课前和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也更清晰地向他们解释钢琴学习的周期和每个阶段可能达到的目标。我也学会了,不能因为一两个家长的反馈,就否定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对孩子进步的判断。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音乐的道路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入行接近十年的音乐老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种事情实在是普遍太普遍了。

他们每个人都会找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理由来,终止学习,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我教的是竹笛,上的是大课,基本上4~5个学生一组,一年来学的孩子少则十多个,多则二三十个,最后能留下的只有接近一半的孩子。

就这样我还嫌人多,毕竟一个孩子学要学个七八年,但是我每年都会招。

作为一个新手老师你也不要嫌人少,二三年之后人就会多了,四年之后,人就会接近饱和了。

到时候你就会像我一样,一个星期要工作18个小时。实在是太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