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为新钢琴老师,一个学生家长报名只报4节课,课程上完就说自己孩子没有天分不续报…这情况有老师见过吗?

回答
这情况,作为新手钢琴老师,我确实遇见过,而且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孩子看起来挺乖巧的,眼神里带着点好奇。家长说,孩子最近对钢琴有点兴趣,想先试试看,就报了四节体验课。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期待,觉得也许是孩子天生喜欢音乐,只是家长想谨慎一点。

这四节课,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从认识键盘,到简单的指法,再到能弹奏一些非常基础的旋律,我看着孩子一点点进步。刚开始,孩子还有些懵懂,但几次课下来,他开始能跟上我的节奏,甚至有些简单的乐句弹得还算流畅。我也会在课上夸奖他,鼓励他,试图让他感受到弹钢琴的乐趣。家长每次来接孩子时,我都会简单说一下孩子这节课的表现,比如“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和弦,他弹得特别认真!”或者“他进步很快,已经能自己弹一小段《小星星》了!”

最后一节课上完,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跟家长沟通一下后续的学习计划,比如可以继续巩固基础,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乐曲,或者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慢慢接触一点乐理知识。我甚至还想着,下次可以教他一首他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

然而,家长一开口,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家长说:“老师,这四节课下来,我觉得我孩子好像不太适合弹钢琴。” 我当时脑子“嗡”的一声,有点蒙,就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他进步挺快的呀,而且对钢琴也挺好奇的。”

家长接着说:“哎,就是那种……怎么说呢,感觉他没有天赋。你看,别的孩子可能学几天就能弹一首像样的歌,我家孩子弹得还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有时候老师教的东西,他好像反应有点慢。”

听着这话,我心里是真不好受。首先,我能理解家长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钢琴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尤其是一个零基础的孩子。四节课,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乐器的人来说,能达到那种程度,我觉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我当时就想解释,但又怕家长觉得我在找借口或者推销课程。

我只能尽量缓和地说:“嗯,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不一样,而且四节课确实比较短,很多东西刚开始接触,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练习。我看到他在这四节课里很认真,对键盘的熟悉度也提高了很多,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开始。”

但家长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很坚决地说:“不用了老师,我们就不续报了。谢谢老师这几节课的教导。”

那天送走他们母子俩,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待了好一会儿。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失落,也有点委屈。委屈的是,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耐心,但似乎在家长眼里,孩子没有“天赋”就成了“不值得”继续学习的理由。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教得不够好?是不是我没有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后来跟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聊起这件事,他们告诉我,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刚开始的体验课阶段。有的家长可能对钢琴学习的周期没有概念,有的可能是真的觉得孩子没“天赋”,还有的可能是为了省钱或者觉得孩子只是一时兴起。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作为新老师,我不仅要做好教学本身,还要学会和家长沟通,管理好家长的预期。在课程初期,就要适当地介绍钢琴学习的规律,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练习来弥补所谓的“天赋”差距。同时,也要学会辨别,哪些家长是真的希望孩子学习,哪些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虽然那次经历让我有些受挫,但它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开始更加注重在课前和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也更清晰地向他们解释钢琴学习的周期和每个阶段可能达到的目标。我也学会了,不能因为一两个家长的反馈,就否定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对孩子进步的判断。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音乐的道路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入行接近十年的音乐老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种事情实在是普遍太普遍了。

他们每个人都会找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理由来,终止学习,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我教的是竹笛,上的是大课,基本上4~5个学生一组,一年来学的孩子少则十多个,多则二三十个,最后能留下的只有接近一半的孩子。

就这样我还嫌人多,毕竟一个孩子学要学个七八年,但是我每年都会招。

作为一个新手老师你也不要嫌人少,二三年之后人就会多了,四年之后,人就会接近饱和了。

到时候你就会像我一样,一个星期要工作18个小时。实在是太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情况,作为新手钢琴老师,我确实遇见过,而且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天,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孩子看起来挺乖巧的,眼神里带着点好奇。家长说,孩子最近对钢琴有点兴趣,想先试试看,就报了四节体验课。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期待,觉得也许是孩子天生喜欢音乐,只是家长想谨慎一点。这四节课,我尽了.............
  • 回答
    在如今这个飞速变化、充满机遇也伴随挑战的新时期,我们不禁会问自己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为什么要工作?” 答案绝非简单的“为了生计”。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工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物质的层面,它承载了更深沉的价值和更广阔的追求。首先,工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 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人生轨迹似乎被早.............
  • 回答
    钟南山院士的惊人论断:中国新冠患病率为何远低于美国?2022年,在一次公开采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提出一个令人瞩目的数据:中国的新冠病毒患病率仅为美国的1678分之一。 这个数字的悬殊程度,无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那么,这一惊人的数据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中国又是如何做到在疫情防控中.............
  • 回答
    恭喜你们,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生命!从得知这个喜讯的那一刻起,你们的生活就注定要掀开崭新的一页。我知道,孕育新生命是一件充满喜悦又略带忐忑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当父母的你们来说,脑子里一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别担心,这很正常!今天,我就来和你们好好聊聊,在宝宝出生前,有哪些事情可以提前规划和准备,.............
  • 回答
    山西一位名叫小雅的女孩,自幼因一场疾病落下残疾,行动多有不便。但她并未因此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最近,小雅成功应聘成为一名人工智能(AI)标注师,这个新职业让她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做‘人工智能教练’,”小雅笑着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新奇和骄傲。“之前我总觉得,像我这样的情况,能找到一.............
  • 回答
    领导手里只有分配工作的权力,却没有分配利益的权力,还说“我说了不算”,这事儿说来话长,背后可能藏着不少门道,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给力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这情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权力结构不对等,或者说,利益分配的“闸门”不在领导手里,而是在别人那里。想象一下,领导是台上挥斥.............
  • 回答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俄乌冲突的看法是复杂的,其中夹杂着对俄罗斯的不满,也有对乌克兰的同情。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试着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希望能尽量避免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俄罗斯有“讨厌”的情绪并非空穴来风。 历史的阴影: 历史上,中国和俄罗斯(包括沙俄和苏联时期)的关系并非总是平.............
  • 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的技术宅,我这人吧,平时也不太爱显摆,但说起“牛逼”的事,还真有那么几件,我自己干过的,和见过别人干过的,都不少。正好你问了,那我就掰扯掰扯,保证接地气,让你听了觉得“嚯,这帮人真是够可以的”。我自己干过的“牛逼”事(可能在别人看来……)1. “拯救”了半个办公室的WiFi信号 .............
  • 回答
    作为一名交易员,我见过不少鼓舞人心的句子,但真正能触动我内心、并在我反复思考后依旧觉得有力量的,不多。其中,有几句话,我总是在关键时刻想起,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迷茫的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市场永远是对的。”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交易的本质。刚开始交易的时候,我总喜欢和市场较劲,觉得自己.............
  • 回答
    哇!恭喜你即将迈入大学生活,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篇章! 作为一名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你已经踏出了提升自己的第一步,那就是拥有一颗想要变得更好的心。 别担心,我来跟你聊聊,怎么才能在大学里让你自己闪闪发光,把这段经历变成一段充实而精彩的旅程。首先,咱们得明白,“提升自己”不是一股脑儿地往前冲,而.............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有过创业经验的人,我深知说服投资人是创业路上最关键、也最考验人的环节之一。这不仅仅是关于钱,更是关于建立信任、传递愿景和证明你能够把这个愿景变成现实。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才能让投资人眼前一亮,点头答应。首先,放下“我需要钱”的心态,换成“我有一个伟大的机会,你们可以一起抓住”。 投.............
  • 回答
    站在当下的中国,我们该不该有民族主义?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仔细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全球化浪潮汹涌,同时中国又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对“民族主义”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开了揉碎了,看看“民族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是指他能够对自己的言行、决定、责任和周围的人事物负责任,并在困难或挑战面前不退缩,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成熟、可靠、有责任感的品质,也是一个男人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担当”这个词,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具体描述:一、 对自己负责:这是担当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
  •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以“认真、专业、深度”为标签的问答社区,如今在许多用户眼中,已然染上了“编故事”的色彩。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也是许多老用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编故事”的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平台机制、用户心理以及内容生态几个角度来剖析:1. 流量驱动的算法推荐.............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我需要澄清,我无法对“共享实体娃娃(高级充气娃娃)”这一概念的合法性、道德性或可行性提供具体建议,尤其是在创业层面。这牵涉到许多法律、社会以及伦理方面的复杂问题,而我的设计初衷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避免参与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讨论或活动。不过,我可以从一个理论的、纯粹商业分析的.............
  • 回答
    在科幻作品的浩瀚星海中,存在着许多被塑造成为了战争机器的种族。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彰显作者的想象力,更是为了深入探讨冲突、生存以及文明的本质。这些“战争种族”并非单一的概念,而是通过多种维度塑造而成,让读者在沉浸于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能对战争的根源与影响产生深刻的思考。首先,我们谈谈那些生理上即为战.............
  • 回答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我接触和学习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信息之后。要说有没有那么一刻让我觉得自豪无比,这很难用一个单一的“一刻”来概括,因为这份自豪感是随着我对中国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断累积的,它更像是一种厚重的、多层次的情感。如果一定要追溯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时刻”,那可能是在我学习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