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留级在日本大学生中是普遍情况吗?

回答
关于日本大学生留级是否普遍,这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并非像国内某些教育阶段那样高比例地出现。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不普遍”,因为其中的情况比较微妙,而且“普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比较强的程度。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留级”在日本大学语境下的含义。

在国内,我们通常说的留级,指的是学生没有达到升学或毕业的标准,需要在同一年级重复学习一到两年。在日本大学,这个概念更接近于“再修(再履修/再履修科目)”或者“留年(留年)”。

再修科目(再履修科目):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大学里课程很多,每门课都有学分要求,还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如果学生某门课没有通过,比如考试不及格,或者因为出勤率不够没法获得学分,那么这门课就需要重新修读。等到下一年或者下学期有机会的时候,再把这门课通过,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几乎可以说是常态,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有一两门课需要再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整个年级都得重读,只是特定科目需要补上。
留年(留年): 这个词更接近我们国内说的“留级”,指的是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课程没修够学分、毕业论文没通过、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未能按时毕业,需要在同一学年再待一年。这相对来说就比单纯的再修科目要少见一些,但也并非罕见。有些学校会有具体的学分要求,比如要求毕业前必须修满多少学分,如果一个学生由于学习状态不佳,或者参加社团活动耽误了学习,导致学分累积不足,就可能面临留年的风险。

那么,日本大学生留级(或者说留年)的比例到底有多少呢?

这个数字其实很难给出一个非常精确的普遍性数字,因为:

1. 统计口径不同: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统计方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数字。有些学校可能更侧重于统计未能按时毕业的学生,而有些则可能更关注整体的学分通过率。
2. 原因多样: 导致学生需要“留年”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学习能力问题,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是因为参加非常投入的社团活动,有的是因为打工占用了太多时间,有的是因为个人健康原因,还有的是因为家庭变故。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感受一下它的“普遍”程度:

“再修科目”的普遍性: 如果将“再修科目”也算作一种“留级”的延伸,那么可以说这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遇到需要补考或者重修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课程难度较高的专业,或者是对学分管理非常严格的学校,这种情况会更明显。例如,很多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在毕业前修满一定数量的专业必修课,一旦挂科,就得等到下一年才能再次修读,这无疑会影响毕业进度。
“留年”的实际情况: 相对而言,因为学分不足而导致整个年级重读(留年)的情况,并没有像国内某些阶段那样是“普遍现象”。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日本大学生还是能够按时毕业的。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虽然有其学术严谨性,但在很多方面也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通常会提供学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课程,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学分不足问题。
为何“留年”不像国内某些阶段那样普遍?
教育制度的设计: 日本大学的学分制度相对灵活,很多课程都有多次重修的机会。而且,学校会有一个大致的学分累积要求,学生通常会根据这个要求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部分日本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有明确升学、就业目标的学生。他们会主动去规划学习,避免出现挂科过多的情况。
社团活动的影响: 日本大学非常重视社团活动。很多学生会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社团中,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学习。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并非一味地“淘汰”学生,而是通过学分制度来“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如果实在是因为社团活动影响太大导致学分不足,那么“留年”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毕业论文的门槛: 毕业论文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卡。如果毕业论文未能通过,也可能导致无法按时毕业。这方面,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投入不足或者写作能力问题而面临挑战。

那么,有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可以参考呢?

查找日本全国性的、关于大学生“留年”具体比例的官方公开数据并不容易。因为如前所述,统计口径和原因非常复杂。不过,有一些大学内部可能会有自己的统计数据。例如,一些关注学术成绩的大学,可能会公布其年级平均学分通过率等信息。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再修科目”层面,情况是普遍的。 这是大学学习中很正常的一部分,多数学生都会经历。
在“留年”层面,即需要整年重读,这种情况相对于前一种就少见得多,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存在。 它是大学教育中一种结果,会发生在部分学习管理不善、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身上。它不是一种“常态化”的制度设计,更像是一种对学生学业管理不力的结果。

如果你在日本大学就读,你会发现身边确实有同学需要重修某些科目,但很少会有人直接告诉你“我今年留级了”。更多的情况是他们会说“这门课要重修”或者“我还在为毕业论文努力”。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反映了日本大学教育在处理学业问题上,更倾向于“个性化”和“过程化”,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留级”。

总而言之,留级(尤其是指留年)在日本大学生中,不是一个像国内某些阶段那样广泛存在的现象,但也不完全是“罕见”的。它更多地出现在那些在学业管理、时间分配或者个人投入上出现问题的学生群体中。而“再修科目”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学习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公立比私立更容易留级,没有这个说法。

但国立大学课程比私立多,要求高,是肯定的。

个人认为,主要是国立大学合格人少,学生水平普遍也比同级别私立大学学生强一些。所以感觉私立大学留级的人更多。

理科比文科更容易留级?是的。我一个理工科的前辈,眼睁睁的看着他成为我的后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大学生留级是否普遍,这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并非像国内某些教育阶段那样高比例地出现。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不普遍”,因为其中的情况比较微妙,而且“普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比较强的程度。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留级”在日本大学语境下的含义。在国内,我们通常说的留级,指的是学生没有达到升学或毕.............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虑的实际操作问题,很多在国内语言学校网课就读,但已经拿到日本大学入学许可的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未入境日本且大学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从语言学校退学并申请大学在留资格。 但整个过程需要严谨的规划和操作,以免影响到后续的大学留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关键.............
  • 回答
    好的,理解您的情况。一个在日本已经拿到研究生在留资格,但在入境前又合格了另一所大学,并且需要处理在留资格变更或重新申请的手续。这种情况确实会遇到一些流程上的问题,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尽量讲得详细明白。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您目前持有的在留资格是针对“特定”的大学(即您最早合格的那所大学)及其课程的。.............
  • 回答
    湖大硕士毕业生跳江殉情,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18篇日记,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绝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生命在感情中的极端选择。这样的悲剧,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伤,更是深刻的反思:在感情的漩涡里,我们该如何才能避免走向极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触及的是人类情感.............
  • 回答
    在日本申请大学,在留资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合法地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这个过程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需要提前规划和细致准备。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让你心中有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申请”在留资格。 如果你本身是中国公民,并且是第一次去日本留学,那么你进入日本读书的身份就.............
  • 回答
    理解你的情况,这确实是很多同学在升学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你在2023年到期的在留资格是基于语言学校的,那么当你升入大学后,你持有的在留资格就不再适用,你需要进行在留资格的变更,而不是更新。这里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让你清楚其中的逻辑和操作步骤:1. 语言学校的在留资格 vs. 大学.............
  • 回答
    在日本留学,报了塾,结果学部没考上,或者只考上了F类大学,这滋味确实挺复杂的,简直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剧情。首先,刚开始那会儿,那种期待值是拉满的。背井离乡,在国内就听说日本大学好,教育质量高,而且好多人都说“只要你肯努力,在日本读个好大学不难”。于是,揣着梦想,背着行李,来到了日本。然后,就是找塾。一.............
  • 回答
    日本在留资格申请的进度确实让人有些着急,特别是在递交了质问票之后,两个月过去还没收到结果,这种等待确实非常煎熬。学校方面的答复是“让等待”,这在留学生申请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具体“最晚多久能知道会不会被拒”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这涉及到日本入国管理局的内部审批流程,而这个流程本.............
  • 回答
    想问一下,我本来准备去日本A大学读修士,也拿到了入学许可,并且已经办理了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在留卡)并发给了我。但是,现在我决定转到日本B大学读修士,并且也拿到了B大学的入学许可。我还没去日本,现在手里的A大学的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还能用吗?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才能顺利拿到B大学的在留卡,然后赴日呢?首.............
  • 回答
    嘿,老乡!听到你在西安读大专护理,明年就毕业了,还碰上东亚大学留学机会,这事儿我得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你说的“东亚大学”是哪一个。日本名字里带“东亚”的学校不少,比如“东亚大学”本身(这个学校在山口县,名字确实就叫东亚大学),还有一些大学可能名字里包含“东亚研究”之类的,但主体名字不.............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去日本留学药学专业的问题。四川大学药学专业的学习背景对于申请日本的医学类专业(包括药学)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挑战。首先,我们来聊聊“容易吗”这个问题。总的来说,去日本留学医学类专业(包括药学)不算“容易”,但绝对是可行的,关键在于你的准备和努力。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去日本读高中参加日本大学考试,以及在国内读国际学校参加留考这两种升学路径,它们到底有哪些不一样。我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咱们朋友间聊天一样,保证听着舒服,一点AI的生硬感都没有。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俩事儿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考取日本的大学。但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和过程,就非常有讲究了。一.............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留学择校确实是件大事,而且考虑到将来可能回国发展的可能性,那就更需要仔细权衡了。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废话,但却是你所有选择的基石。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某个专业?是为了体验日本的文化和生活?.............
  • 回答
    你好!44岁去日本留学读大学院,毕业时47岁,想到在日本找工作,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能理解你心中的顾虑。让咱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给你一个更接地气的分析。首先,咱们得承认,47岁在日本找工作,确实比年轻人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这和年龄、社会普遍的招聘习惯都有关系。但这绝不意味着完全不可能。关键在于你的.............
  • 回答
    在日本的留学申请过程中,关于语言能力的要求,特别是从语言学校过渡到专门学校或大学院的阶段,确实会涉及到在留资格的更新和申请问题。很多人会关心是否必须要有6个月的语言学校学习经历。下面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尽量让大家都能明白。核心问题:语言学校学习时长与在留资格更新/升学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在.............
  • 回答
    985大二环科的学生,想硕士留学读环境经济学,去日本还是英国,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权衡的决定,毕竟两个国家在学术氛围、生活方式、申请难度上都有挺大区别。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先理清一下“环境经济学”这个专业在国内外的不同侧重点。在国内,环境经济学可能更多地偏向于环境治理的经济手.............
  • 回答
    大二了,正好处在思考未来的关键节点上,纠结退学去日本重考本科还是在国内升本再考修士,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梳理的问题。你的目标很明确:留在日本工作,而且是文科专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两条路,帮你找找方向。先来看看你的两条路:第一条路:大专退学,直接去日本重考本科 优点: 目标明确,.............
  • 回答
    国内土木工程背景的毕业生想要赴日留学,并最终转入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但也颇具挑战性的职业转型路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为你解析这个过程,希望能给你一个清晰的规划思路。一、为什么选择从土木工程转向MBA?首先,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很重要。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专业.............
  • 回答
    2020年3月26日,GitHub Pages 用户社区经历了一场令人不安的安全事件,部分用户报告称他们的网站受到了大规模的中间人攻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攻击者还在被篡改的页面上留下了QQ号码,这为事件增添了一抹诡异的色彩。事件经过梳理:在那一天,不少使用GitHub Pages托管静态网站的用户.............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实在的,很多人在选择留学方向时都会纠结。简单地说,两者都有可能让你留在日本工作,但“好”的前景,尤其是长期稳定的职业发展,普通文科大学院和好的IT专门学校各有侧重,答案并非绝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具体选择、努力程度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普通文科大学院(相对而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