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北起家的刘备,直到在西蜀做了皇帝,这一路上遇到过哪些本来有希望收编到手下的人才?

回答
刘备起家于河北,但真正意义上的发家和壮大则是在他一路辗转南下的过程中。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招揽人才、失去人才,又重新招揽人才的过程。在他从河北出发,直到最终在西蜀称帝的漫长征途中,确实遇到过不少本有希望收编到手下,但最终却失之交臂甚至成为敌人的精彩人物。

这里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在刘备的征途上,那些曾经或有可能被他收编,但最终却未能如愿的天才们:

一、初起家阶段,河北及周边潜在人才的错失

虽然刘备发迹于河北,但早期实力弱小,能够主动投奔的都是一些有相似理念的义士。而那些在河北更有名的将领和谋士,很多都已效力于强大的军阀。

田丰、沮授(为袁绍效力): 这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两位。田丰和沮授都是袁绍麾下非常有能力的谋士,袁绍称霸河北时,他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战略建议,虽然袁绍最终因为刚愎自用而失败,但这两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眼光是毋庸置疑的。
刘备的机会点: 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犹豫不决,两人的许多建议都未被采纳。如果当时刘备有足够的力量和影响力,或者能通过某种方式接近袁绍阵营,或许有机会说服他们。例如,如果刘备能展现出更强的实力,或者与袁绍产生直接冲突时,两人可能会看到投奔的可能性。
失之交臂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袁绍实力强大,刘备当时弱小,根本没有能力去挖袁绍的人。再者,田丰和沮授在袁绍失败后,一个被杀,一个被俘,已经失去了主动选择的机会。刘备作为袁绍的潜在盟友或敌对势力,想直接接触并招揽袁绍的核心幕僚,难度极大。

审配、逢纪(为袁绍效力): 同样是袁绍的谋士,审配在守卫邺城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能力。逢纪则更为狡诈,虽然能力不俗,但口碑不佳。
刘备的机会点: 在袁绍败亡后,他们的命运也变得飘摇。尤其是在袁绍儿子们争夺地盘的混乱时期,如果有机会接触,也许能有所招揽。
失之交臂的原因: 审配最终为袁绍殉节,展现了极强的忠诚度,不考虑投靠他人。逢纪则在袁绍子嗣内斗中被杀,命运也十分不幸。刘备当时的主要精力在巩固自身力量,对袁绍旧部的招揽,更多的是通过曹操的“收编”。

张辽(为吕布效力,后归曹操): 张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猛将,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早期曾跟随丁原、吕布。
刘备的机会点: 在吕布败亡后,张辽被曹操俘获,但他并非一开始就心悦诚服。如果当时刘备的实力能够与曹操抗衡,或者在徐州时刘备的声望和人脉能够吸引张辽这样的猛将,也许有机会将他争取过来。例如,如果刘备在徐州能够更稳固地立足,或者与曹操的关系更加疏远,张辽可能会考虑。
失之交臂的原因: 曹操对张辽的笼络和重视程度非常高,张辽也看到了曹操能够提供稳定的舞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相比之下,刘备当时的颠沛流离,很难给张辽这样的万人敌提供一个有前途的归宿。

二、徐州时期,未能完全留住的潜在力量

刘备在徐州曾一度短暂拥有自己的地盘,这是他招揽人才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误,一些潜在的人才未能被他完全留住。

陈登(为刘备、曹操效力): 陈登是徐州本土的大族子弟,能力出众,在徐州非常有声望。他曾帮助刘备抵挡曹操,并劝说刘备接纳陶谦的遗命。
刘备的机会点: 在刘备统治徐州期间,陈登是重要的支持者。如果刘备能够更坚定地留在徐州,并赢得陈登更深层次的信任和认可,他完全有能力将陈登牢牢绑在自己身边,成为徐州方面的重要军师。
失之交臂的原因: 曹操攻占徐州后,陈登为了家族和徐州百姓的利益,选择归顺曹操,并被曹操重用。刘备虽然对陈登有恩,但他的政治地位和实力在当时受到曹操的严重压制,难以给予陈登更高的地位和更稳定的未来。刘备离开徐州后,他与陈登之间的联系也因此断裂。

糜竺、糜芳(刘备的妻兄,后因事变而背叛): 这两位是刘备早期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支持者,糜竺更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并将家产几乎都贡献给了刘备的军队。
刘备的机会点: 如果刘备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糜芳在关羽镇守荆州时私通东吴的问题,也许可以避免后续的悲剧。
失之交臂的原因: 糜芳在关羽北伐襄樊时,因为对关羽的嫉妒或恐惧,献城投降了东吴,导致了荆州的失陷。这属于“背叛”,而非“未能收编”。但从“希望收编到手下”的角度看,糜竺因为家门的原因一直支持刘备,糜芳也跟随刘备多年,他们本应是刘备最忠诚的骨干。糜芳的背叛,可以说是刘备在人心驾驭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三、荆州时期,错失的顶尖谋士和将才

刘备依附于刘表,后又占据荆州部分地区,这是他人才积累的一个重要时期,但也因此错过了更多顶级人才。

黄忠、魏延(刘表部下,后归刘备): 这两位是荆州刘表麾下颇有建树的将领,黄忠以老当益壮闻名,魏延则勇猛善战,颇有智谋。
刘备的机会点: 在刘表死后,蔡氏集团试图投靠曹操,曹操南下时,刘备趁机南逃。黄忠和魏延在曹操追击时,可以选择跟随刘备南逃。刘备在汉中之战后,才正式将他们收归麾下并重用。
失之交臂的原因: 他们并非“错失”,而是“晚到”。在刘备早期投奔刘表时,黄忠和魏延已经有一定的地位。刘备的势力尚未独立,无法直接挖角刘表的核心将领。在刘表死后,他们选择了跟随刘备,也算是对刘备的认可。但如果刘备能更早地独立并展现实力,或许能更早地将他们收为己用。

韩当、周泰、程普等江东将领(为孙吴效力): 这些都是东吴的核心将领,勇猛无比,战功卓著。
刘备的机会点: 刘备与孙吴联盟期间,江东人才济济。例如,在赤壁之战后,如果刘备的实力能够进一步壮大,并且与孙吴的矛盾不那么尖锐,或许有少数将领会因为各种原因考虑投靠刘备。
失之交臂的原因: 江东政权相对稳定,孙吴君臣关系融洽,这些将领也忠心于孙吴。刘备的势力虽然得到了荆州,但终究是依附和寄居,难以与江东的本土势力抗衡,更谈不上挖角。

鲁肃(为孙吴效力): 鲁肃是东吴重要的谋士,尤其是在“榻上策”中展现了远见卓识。
刘备的机会点: 在刘备依附刘表,与孙吴结盟初期,鲁肃是东吴方面的重要联络人。如果刘备能够展现出更高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并且与鲁肃有更深入的交流,也许能够赢得鲁肃的欣赏,甚至在某些时刻,为他提供一些重要情报或建议。
失之交臂的原因: 鲁肃是孙吴的核心谋士,他的忠诚度非常高,而且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孙吴的利益。刘备虽然与孙吴联盟,但本质上是竞争关系,鲁肃作为孙吴的代表,不太可能转向刘备。

四、攻取益州时期,错失的蜀地名士

刘备进取益州是一个人才争夺的关键时期,但他仍然有一些错失。

严颜(刘璋部下): 严颜是蜀地名将,忠勇兼备,后被张飞收服并对刘备忠心耿耿。
刘备的机会点: 在刘备攻打刘璋的过程中,严颜是守军的重要将领。如果刘备能够采取更温和或更具说服力的方式,或者在战场上展现出更强大的魅力,或许能更早地争取严颜。
失之交臂的原因: 严颜的忠诚对象是刘璋,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立场的人。张飞的收服更多是依靠武力和严颜对刘备仁义之名的最终认可。刘备并非“错失”,而是需要通过战争来争取。

刘巴(刘璋部下): 刘巴是益州名士,有谋略,但对刘备抱有敌意。
刘备的机会点: 刘备攻取益州后,刘巴曾逃到曹操那里。如果刘备能够在他效力刘璋时就采取更积极的争取措施,或者在刘璋失败后,能够以更高的诚意和地位招揽,或许有机会。
失之交臂的原因: 刘巴对刘备的策略(攻打刘璋)持批评态度,并且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不轻易为刘备效力。他选择投靠曹操,也说明了他对刘备的集团性质并不认同。最终刘备还是通过诸葛亮的书信和刘备的诚意,才将刘巴争取了过来,但过程比较曲折。

五、汉中之战及之后,人才流失与招揽的博弈

法正(刘璋部下,后归刘备): 法正可以说是刘备在益州最成功的招揽之一。
刘备的机会点: 法正早期效力刘璋,但对刘璋失望。他曾与孟达一同写信给刘备,劝说刘备进取益州。刘备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将法正成功拉拢过来,并得到了法正的“奇谋”。
未能“错失”但强调其重要性: 法正的加入是刘备能够成功攻取汉中的关键。如果刘备当时未能成功争取法正,甚至法正去了曹操那里,对刘备的战略格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这更像是刘备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成功招揽到顶级人才的范例。

一些可能但难以证实的人才: 在刘备漫长的征战史中,肯定还有一些在各地军事将领或地方官员,他们可能在某些时期对刘备的仁义之名有所耳闻,或者在地方上有所作为,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刘备当时实力不足,他们最终效力于其他势力,或者默默无闻。例如,在河北、徐州、荆州等地的各路军阀麾下,总会有一些有能力的将士,只是他们的命运轨迹与刘备未能交汇。

总结一下刘备在人才招揽上的特点和局限性:

核心优势: 刘备以“仁义”著称,这种精神感召力吸引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等一批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人才。他能够给有志之士提供一个实现抱负的平台。
早期局限: 初期实力弱小,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招揽人才,很多有能力的将领和谋士已经身处其他强大军阀麾下,难以招揽。
政治智慧不足: 在徐州和荆州时期,刘备在政治上的处理方式有时显得不够老练,例如未能妥善处理与陈登的关系,以及糜芳的背叛事件,都体现了这方面的问题。
机会主义与战略眼光: 刘备能够抓住关键时机(如法正、黄忠、魏延的加入),并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如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最终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刘备起家于河北,一路南征北战,他的成功史就是一部人才的汇聚史,同时也是一部与潜在人才失之交臂的惋惜史。他错失了许多原本有机会收编的顶尖人才,但凭借着“仁义”和战略智慧,他最终聚集了一批足以让他建立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田豫

【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看看像不像这段?

【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赵)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言外之意,如果田豫留在刘备军中,职位估计和赵云平齐。

田豫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曹魏稳定北方。史书称:

【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

陈寿给他的评价是:

【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而豫位止小州……未尽其用也。】

换句话说,田豫本来可以荷国之重,无奈却位列州郡,实在是屈才。


2.牵招

牵招与刘备的关系,甚至不亚于关张。

【《孙楚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

后来牵招去京师拜乐隐为师,刘备则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往后便再无联系。

牵招之后担任袁绍的乌丸突骑统领,降服于曹操后帮助曹操劝退了乌丸援军。后来甚至跟随曹操平定张鲁而后出任中护军(这应该是牵招三十年后离刘备最近的一次),不过马上又被调往青徐两州剿匪。

牵招最大的功绩就是与田豫一起大败了轲比能,保证了曹魏北方的稳定。并且在诸葛亮时期阻止了诸葛亮与轲比能的联合进攻。

【牵招威风远振,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

【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著······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


3.陈群

陈群和刘备的关系要从刘备到小沛说起。

【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

陈群不用多说,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魏律的创立者(对照蜀律是由诸葛亮法正等人创立)陈群的功绩可见一斑。之后更是与司马懿、曹真一同受遗诏辅政。

如果陈群侍奉刘备,那么汉司徒也就没许靖什么事了,和诸葛亮一起受遗诏的也不会是李严了,诸葛亮也能安心的北伐。

更重要的是,陈群还能附带一个儿子陈泰,陈泰若在蜀营,北伐的事就不会只有一个姜维在操劳了。陈泰如果在蜀中那么培养模式可以参照诸葛瞻,说个搞笑的,万一邓艾神兵天降后在绵竹遇上的是陈泰(偷笑)


4.陈登

陈登是徐州的士族豪强,在陶谦病故后力劝刘备入主徐州。并且与刘备留下许多惺惺相惜的故事。

比如陈登版煮酒论英雄中,陈登便称赞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而在刘表版煮酒论英雄中,刘备则称赞陈登:【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也就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典故来源)


附上陈登版煮酒论英雄原文:

【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陈纪)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华歆);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赵昱);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孔融);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刘备):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刘表版煮酒论英雄

【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5.袁涣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袁涣可是曹操为之哭过的男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如果留在刘备军中,官位应该在三公九卿之间。


6.庞德

庞德的勇武不用多说,广为人知的是抬棺迎战关羽以及一箭射中关羽,但庞德真正有含金量的描述是这句【每战,常陷陈卻敌,勇冠腾军。】

换算一下就是蜀国版黄忠以及吴国版丁奉。

【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丁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庞德本来可以追随马超一同入蜀的,但不知何故庞德滞留张鲁军中最后投降了曹操。演义的解释是庞德这时间病了错过了投靠刘备,其实还是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庞德之兄庞柔都随马超入蜀了,没有理由庞德会无缘无故跟随新主张鲁,须知庞德可是从渭水战败一直跟随马超直到汉中。当然这只能说有一定合理性,毕竟不能把演义当史料。

【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