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疆整个盆地的魔鬼城是哪一种地质作用?

回答
要说新疆整个盆地的“魔鬼城”,我们得先明确一下,在新疆,最著名的“魔鬼城”是指乌尔禾魔鬼城,它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如果说到“整个盆地”的魔鬼城,这说法就不太准确了,因为“魔鬼城”这个名字通常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地貌景观。

而乌尔禾魔鬼城之所以得名“魔鬼城”,是因为它独特的风蚀地貌,也就是风力侵蚀作用造就的。

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风力侵蚀是怎么把一块普通的地变成让人觉得仿佛置身异域的“魔鬼城”的。

风力侵蚀:大自然的雕刻刀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块软软的橡皮泥,用手指去抠、去刮、去吹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作用,橡皮泥就会被雕刻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有的地方被抠掉了,有的地方被吹得光滑了,有的地方又形成了突起。风力侵蚀,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就是这样一把无形而强大的“雕刻刀”。

准噶尔盆地——得天独厚的风蚀“工作室”

为什么准噶尔盆地会特别适合风蚀作用呢?这得从盆地的地理环境说起:

1.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 准噶尔盆地地处内陆深处,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非常干燥。这样的环境,水力侵蚀(比如河流冲刷)相对较弱,而风力就成了最活跃的地貌改造力量。
2. 疏松的沉积物: 盆地里堆积了大量的松散沉积物,主要是由河流和风带来的泥沙、砂砾石等。这些物质不像坚硬的岩石那样难以被破坏,风很容易就能将它们吹动、搬运,并用它们来磨蚀其他的岩石。
3. 强大的风力: 准噶尔盆地是著名的“风区”,尤其是秋冬季节,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而且经常持续不断。风就像一把永不疲倦的工具,持续地作用于地表。
4. 岩性差异: 盆地里的地层并不是均一的,有些地方的岩石比较硬,比如含有较多石英砂的砂岩;有些地方则比较软,比如泥岩、细砂岩。风力侵蚀会优先选择和破坏较软的部分。

风蚀过程的“十八般武艺”

风力侵蚀可不是只会“吹”这么简单,它有多种“招式”:

风力搬运(Displacement): 这是最基础的。当风力大于物质本身的重力以及摩擦力时,风就能把地表的沙子、尘土吹起来,进行移动。
风力磨蚀(Abrasion): 这是形成“魔鬼城”的关键!风在搬运沙粒、石子等物质时,这些被风裹挟的颗粒就像无数个细小的“砂纸”一样,在风的推动下,不断地摩擦、撞击地表岩石。就像用砂纸打磨木头一样,岩石表面会被磨得越来越光滑,或者被雕刻出凹槽。
风力吹蚀(Deflation): 当风吹过地表时,会把比它轻的沙尘吹走,留下较重的砾石,久而久之,地面就会出现“风蚀洼地”或者“砾石 the desert pavement”。

“魔鬼城”的形态是如何诞生的?

在准噶尔盆地,风力磨蚀和吹蚀结合,对各种岩层进行“定制化”雕刻,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魔鬼城”:

1. 雅丹地貌(Yardangs): 乌尔禾魔鬼城最主要的形态就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通常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疏松的沉积物组成。它们是风在岩层中选择性侵蚀的结果。
选择性侵蚀: 风首先会吹走岩层中较软、较疏松的部分。
形成风蚀沟槽: 随着风的持续吹蚀和磨蚀,软弱的部分被掏空,形成沟槽。
孤立的石柱、石墙: 硬度较高、抗风蚀能力较强的部分则被保留下来,形成高耸的石柱、石墙、石拱等,它们像一个个孤零零的“城堡”。
定向性: 由于风的方向和强度相对固定,这些被保留下来的石柱、石墙通常会沿着风的主要方向排列,形成一条条平行的“山脊”。

2. 千姿百态的造型: 经过亿万年的风力雕琢,这些岩石被塑造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人头,有的像堡垒。当地人会根据它们的形状给它们起各种名字,比如“狮身人面像”、“将军”、“孔雀”等等。

3. “魔鬼”的低语: 当风穿过这些形态各异的石柱、石墙时,就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响声,尤其是在夜晚或者刮大风的时候,这些声音听起来就像鬼哭狼嚎,因此被称为“魔鬼城”。这也是风力作用对声音产生影响的一个例子。

总结来说,新疆准噶尔盆地(特别是乌尔禾魔鬼城)的“魔鬼城”地貌,其核心的地质作用就是风力侵蚀,其中又以风力磨蚀和风力吹蚀为主导。盆地的干旱气候、疏松的沉积物、强劲的风以及岩性差异共同创造了这片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所以,与其说“整个盆地的魔鬼城”,不如说“准噶尔盆地由于风力侵蚀形成了大面积的雅丹地貌,其中乌尔禾魔鬼城是代表性的景观”。这个地貌的形成,是一段漫长而持续的风与土的对话,最终成就了这片独特的“魔鬼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风蚀作用产生的雅丹地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