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为“接种过有效的疫苗,在一段时间内就不会感染相应疾病”的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
无论有没有注射过新冠疫苗,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延迟,效果有一定的波动范围。疫苗通常可以让延迟缩短并改善效果,但幅度有限。
如有必要,国产疫苗可以加针[3]。
二是因为此次在南京爆发的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感染力较强。
你可以参照德尔塔变异株在广州的表现:
2021 年 5 月 18 日,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名 75 岁的妇女出现新冠症状,21 日确诊。
在接下来的 10 天里,病毒看起来传播了 5 代。
截至 6 月 23 日,广州、茂名、佛山、湛江共发现 167 例本地传播病例,检测到的病毒与在印度首次发现的德尔塔变异株 (B.1.617.2) 共享相同的 RNA 序列。
6 月 29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在线发表了广东省 5 月、6 月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动力学研究[4]:
基于 24 条明确的传播链中最初的 68 例感染,调查关键传播参数,包括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代际间隔(原发病例和继发病例的间隔)、系列间隔(原发病例症状发作和继发病例症状发作之间的间隔)。
结果显示,德尔塔变异株的平均潜伏期为 4.4 天(95% 置信区间为 3.9~5.0 天),比之前在武汉统计的 5.2 天要短。平均代际间隔为 2.9 天(95% 置信区间为 2.4~3.3 天),比之前在湖南统计的 5.7 天短得多;平均系列间隔为 2.3 天(95% 置信区间为 1.4~3.3 天),不但比之前统计的 2~3 天短,还有 21.6%(51 例中 11 例)的系列间隔为负(继发病例比原发病例先出现症状);64.7% (68 例中 44 例) 的传播发生在表现出症状之前,高于过去统计的 59.2%。
你可以看出德尔塔变异株的快速传播和隐性传播能力。
根据 5 月 18 日至 5 月 29 日发病或通报的病例数据,估计德尔塔变异株的基本感染数(一个病例预计会传染的其他病例的数量)为 3.2(95% 置信区间为 2.0~4.8),远高于过去计算的 2.2。
根据感染间隔和基本感染数,德尔塔变异株的流行增长率(代表流行病的传播率,用基本传染数减去一的差除以感染间隔)在暴发早期估计为每天约 0.76,比过去流行的毒株高了约 100%,这一结果与 Finlay 等人报告的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率比过去流行的毒株增加 97%(95% 置信区间为 76% 到 117%)相符。
研究人员进一步估计了截至 6 月 23 日的有效感染数(低于 1 才能控制住流行),发现该数值从 5 月 27 日到 5 月 29 日从 3.0 增加到 3.5,从 5 月 30 日起下降,在 6 月 6 日达到 1,在 6 月 7 日至 15 日间于 1 附近波动,从 6 月 16 日起小于 1。6 月 19 日至 6 月 23 日无新增病例报告。这是广东省采取大规模核酸检测、社区管理、出行限制等措施的结果。
根据广州日报报道,德尔塔变异株患者重症、危重症占 15%,病人三到四天转为重症,严重者在一天内转为重型或直接转为危重型。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保护作用。
南京的情况:
2021 年 7 月 20 日,在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样品中检测到阳性样本 9 例。
截至 7 月 26 日 24 时,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 112 例新冠感染者。加上广东中山、辽宁沈阳、安徽和县、江苏宿迁、四川绵阳、安徽芜湖、广东珠海报告的共 13 例相关联感染者,南京此轮疫情传播链感染者总计达 125 人,还未结束。目前患者年龄最大的 75 岁,最小的 3 岁。
禄口机场部分病例于 7 月 16 日左右出现症状,按照潜伏期 3.9~5.0 天计算,应为 7 月 11~12 日感染。辽宁的情况也证明 7 月 14 日就能在禄口机场染上病毒[5]。7 月 30 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南京疫情源头为 7 月 10 日自俄罗斯入境的航班上的病例。
截至 7 月 23 日 24 时,南京感染者 53 例,其中 41 人为机场工作人员[6]。加上广东中山、辽宁沈阳、安徽和县、江苏宿迁、四川绵阳报告的各 1 例相关联感染者,总计 58 人。
按照广州的经验,重症患者是发病三到四天转为重症。南京截止 26 日 24 时有重症 2 人(系 25 日从普通型转化),截至 27 日 24 时有重症 4 人(27 日又有 2 人转化),重症转化率 2/58 = 3.45% 到 4/58 =6.90%,目前明显低于广州报告的 15%:
(0.15-0.0345)/0.15 ≈ 77%
(0.15-0.0690)/0.15 = 54%
截至 25 日 24 时确诊了 99 人,若是 30 日早上总重症人数不到 14,可以体现疫苗有降低重症率的效果。
更新:30 日早上总重症人数为 8。
注意:
不适合用同样天数内感染了多少个人比较来计算疫苗保护率,双方接触者数量不可比。
禄口机场 7 月每天吞吐 7 万多人次,7 月 11 日到 20 日可以产生 70 万规模的接触者,目前至少一半分布在全国各地,全部当做接触者考虑会得到不切实际的数据。
冷知识:有些种类的流感也是冠状病毒。
我之前问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moderna员工:疫苗连流感都消灭不了,为啥指望能消灭covid?他说流感那是灭活,俺们这是mrna,不一样!现在看以色列的数据,好像也妹比流感疫苗强。
疫苗救不了你球人,还是要靠老办法。。。
……
Delta变异毒株:只要我跑的够快,抗体就追不上我。
这并不是一个段子,而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状。
我们知道Delta变异毒株因为在S蛋白上的突变,使得它具备免疫逃逸能力,几乎所有现有上市的疫苗对Delta毒株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都有所下降,导致保护率降低。比如莫德纳的mRNA疫苗产生中和抗体能力降低到了2.1倍,智飞三剂疫苗者的血清样本显示其中和抗体降低了1.2倍,英国强生也降低了1.6倍。
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Delta毒株在全球大范围流行的依据。根据今年6月3日柳叶刀上发表的辉瑞疫苗针对当下几个主流变异毒株产生中和抗体能力的检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单剂 Pfizer-BioNTech 后,79% 的人对原始菌株(WT)产生了可量化的中和抗体反应,对Alpha毒株下降到 50%,Delta毒株下降到 32%,Beta毒株下降到 25%。
也就是说,从病毒本身的免疫逃逸来看,Beta毒株的能力更强,那为什么现在全球大流行的是Delta毒株呢?
这就要从Delta的其他特性方面来寻找原因了。
首先我们来考虑潜伏期,Delta毒株的潜伏期更短,平均潜伏期只有3.7,而普通的新冠病毒潜伏期平均有6天。
其次Delta感染者首次核酸阳性时测到的病毒载量更高,高出1260倍。这意味着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速度是非常快的。
第三就是Delta变种在感染的早期阶段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当首次检测到病毒时,Delta变种80.65%的样本口咽拭子中具有传染性,原始毒株感染样本仅为19.05%。
这几点加上前边提到的免疫逃脱能力,使得Delta毒株的传播能力大大的增强了。也是它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核心原因。
但这思路还不能解释为什么Delta毒株出现大批接种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问题。
但其实答案已经在刚才我们所描述的内容中了,就是Delta感染者的病毒初次载量更高,病毒在患者体内复制速度是原始毒株的1260倍。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开篇所说的,只要病毒复制的够快,抗体浓度就追不上它。
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随着接种疫苗后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应的中和抗体浓度会逐步的降低。当体内抗体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应对突然入侵体内的大量病毒,导致突破性感染。换一个说法就是,即便我们体内有一定的中和抗体,但如果量压不过短时间内的病毒载量,也不足以形成保护作用。
第二,有免疫学基础的同学都知道,我们体内的记忆B细胞,可以在发生二次感染的时候,迅速的根据记忆内容产生大量的抗体。这也是疫苗免疫的一个基础。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便是二次感染,可以迅速的产生大量抗体,但这个迅速,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假设病毒的复制速度提升的足够多,那么就会压过抗体产生的速度,同样会出现突破性感染。
上图是一个示意图,解释了这一过程。
纵坐标代表抗体浓度,横坐标代表着时间。水平虚线代表了足够保护机体的抗体浓度。
其中图a为慢速复制的病毒,比如乙肝。在注射疫苗以后,抗体浓度随之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拉长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这是正常的免疫过程。当第二次感染的时候因为病毒复制较慢,所以记忆细胞有足够的时间响应,把抗体浓度拉升。仍然可以达到免疫病毒的程度。
但图b的情况刚好相反,如果是快速复制的病毒,比如流感病毒,那么在流感病毒快速复制的时间内,抗体浓度是不足以保护身体,所以就出现了突破性病例。
那么,既然接种了疫苗还会出现突破性感染,那接种疫苗是不是就没有用了?
当然不是!
虽然快速复制的病毒会突破免疫系统构建的防线,但第二次感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速度是远远的快于初次感染的。
同样来看图b,虽然在病毒的快速复制期抗体浓度达不到保护程度,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抗体浓度依然可以快速拉升,超过保护水平。
也就是说,在接种疫苗后,再次感染病毒,记忆细胞可以快速的产生新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极大的缓解病症,降低病症发病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和住院率的原因。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就要从第一部开始走起,那时间周期会更长,病症也就会更加的严重。
不少人对一个事物的判断只能在有或无二元判断,而不能动态的理解。疫苗就是这样一个需要动态理解的东西。(没有怪罪的意思,失误了,没有在一开始备注)
接下来的内容,为了更好理解,我说得很通俗(意味着不严谨,肯定能挑出来纰漏):
同样是delta毒株,深圳机场就没事,为什么到了南京机场就这么明显。
这和南京的处理方法有关(这里不能说),也和病毒第一波接触的人有关(不是怪罪他们的意思,一定强调这一点,这个局面不能怪他们,这里就单纯分析,防过度理解)
南京目前绝大多数感染者还是保洁,保洁由于其工作环境(潮湿)和工作内容,加上保洁间封闭、潮湿,一旦有一个人感染了,其他人就基本上很难跑掉。
打了疫苗也只是降低风险:用更形象的话说,没打疫苗接触10秒可能中了,打了疫苗也许能让你坚持15秒。(这里的10秒、15秒是我瞎掰的数据,只是为了方便阐述,当不得真,真实数据得做试验,比如之前英国说要做的真人攻毒试验,好像没公布结果)。
但是病毒量够大、接触感染者时间够长,没有物理防御(戴口罩、防护服)就肯定会有防御力相对弱的人中,接下来病人越来越多,防御力相对强的也扛不住了。
中了之后就是疫苗的二级防御,打了疫苗的人绝大多数症状更轻,所以也更难被发现。
所以基本上就在保洁圈子里传开了,那剩下的人就好解释了。
另外用我之前的话说,疫苗就是防弹衣,它的作用不是让你顶火箭弹的,而是防一些流弹、子弹的(类比到病毒上就是和感染者的偶然接触)。你穿着防弹衣被集火伤害了,你告诉我防弹衣没用,你看看会不会被当傻子。
随着时间的延长,疫苗产生的保护效力会衰减,比如一开始能坚持15秒,现在能坚持14秒(再次强调瞎掰的数据,只是为了方便阐述),所以时间久了,突破感染就越容易发生(防御力相对弱的中招)。
早期突破感染积累的病例不多,就不会突破防御力强的人,及时发现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就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南京这次发现也晚了。
还有中和抗体不是疫苗保护力的唯一评价指标,只是研究最多和研究最方便的指标。——说这个,是我想到了我科普疫苗时,总有人指点我只看GMT。
由于日确诊数量重返8.5万人,美国CDC宣布,本周二将修改建议,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的人也应该室内戴口罩。
全球共炎凉。当前人类科学技术就这水平了,于是抗击疫情还是回到了社会问题,考验一个社会的组织能力。
你们这些外码就不要再质疑疫苗了。
亲眼见过南京防疫排查的乱象之后你们就会明白,要不是疫苗,南京指不定现在就得封城。
2021年7月30凌晨更新
月20日至28,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71例(其中轻型78例、普通型86例、重型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不仅仅重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之比从4:2成为7:2,而且普通型和轻型比例68:81成为86:78,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之比153:2成为171:2.
换句话说,重症是无症状感染者的3.5倍,普通型从轻型的84%也是超过轻型成为110%,这个数据和国产疫苗有效率虽然低但是重症有效率很高甚至接近100%的说法严重冲突。
对问题修改的回应:
南京疫情确诊病例整体症状较轻,说明疫苗有保护作用。好像是在继续宣传有效率虽然低但是对重症保护率很高甚至100%!
南京疫情现在确诊病例153,其中重症4;无症状感染者2,很难支持上述观点。
如果重症有效率高应该是无症状感染者多于有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我们的确诊病例,可是153:2如何解释呢?
重症有效率很高甚至100%,可是重症4无症状2,说明重症有效率只有防护无症状的一半?这还是时间比较短有的病例还没有来得及转变成重症,好比前几天只有2?
说明重症少是因为发现早及时得到治疗所致,而非疫苗的功劳。非要上纲上线,那么只能说原来的无症状感染者几乎都转变成有症状感染者甚至重症,这就是所谓的保护作用?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4755 04593
以下是原来的答案。
现在得到世卫组织认证的新冠病毒疫苗只有应急疫苗没有正规的真正的疫苗,其中很多疫苗有效率比较低很多人被感染很正常。
另外,新冠病毒产生了很多变异品种逃避疫苗作用,比如现在最好的mRNA疫苗之一辉瑞疫苗的有效率下降到39%,也就是61%被接种者得不到保护会被感染。其它有效率差一点的就更不用说了,换句话说大多数被感染很正常。
详细的可以参考昨天的回答。
如何看待以色列称「辉瑞疫苗预防有效率降至39%」?真实情况是什么?
关于辉瑞疫苗有效率降至39%,我的理解是:
辉瑞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的有效率从5月2日至6月5日期间的94.3%,到6月6日至7月3日期间的64%,到6月20日至7月17日期间追踪的数据39%(q其中在今年1月接种疫苗的人群里,疫苗有效率仅为16%;在2月接种疫苗的人群里,有效率仅为44%)。辉瑞新冠疫苗BNT162b2的有效率的下降很明显而且有加速的迹象。
说明一个严重的问题,辉瑞疫苗原先有效率很高达到95%能够抑制绝大多数原来的新冠病毒的传播繁殖,但是出现了能够逃逸辉瑞疫苗的新冠病毒变异品种并且主宰了新冠疫情逐渐降低了辉瑞疫苗的有效率。
什么概念呢?原来95%被接种者获得免疫力免于感染新冠病毒,现在是只有39%也就是六成以上会被感染新冠病毒,且早期接种者更严重。
这一点向我们敲响警钟,不能对新冠疫苗抱以不切实际的幻想,尤其是对有效率比较低的应急疫苗。
似乎只有新冠抗体疫苗能够胜任新冠疫苗的作用,因为可以随着新冠变异及时跟进并且也有望最终帮助人类逃出灾难。
因为随着病毒的进化,原来研发的疫苗对感染的预防效果在不断下降。以色列的数据表明就算是辉瑞疫苗其预防率也仅只有39%。
国内的疫苗除了打三针的那个,之前香港做过实验基本上单纯的预防效果比辉瑞还差一点。
但是疫苗接种还是极有必要,而且需要全民接种,因为无论是辉瑞还是国内的疫苗都能大大降低重症率,只要重症率很低就不会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几个重点医院集中精力救治重症患者,维持患者的生命状况让患者最终战胜病毒,轻症患者和无感染患者只需要进行隔离喝点中药就可以“治”好。
最后还能顺便证明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极高治愈率,南京目测中医参与自愈率应该能到100%。
疫苗本来就有概率,它是让本来百分之八十感染,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百分百的疫苗很少,百分之九十是大多数,新官冠疫苗比较仓促,网上的防疫率,是有新闻报道的。
你愿意给自己多加几成防御概率,还是觉得反正都不是百分百,百分之八十中标,还是百分之二十中标一个样……
这是个智商问题……
ps;有人总问,这个疫苗不能百分之一百,打了还有啥用吗?
给你们看个对比1传141!吉林通化疫情超级传播细节公布 (baidu.com)
再看看南京,看不出来差距?
南京这还是变异病毒,通化那个还是普通病毒……
我这个人最反感某些人故意藏着掖着不说清楚在那里隐射暗示的人。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被封号,你被封号真的是说了真理吗?你被封号是不是因为在那里含沙射影搞小动作自己心里清楚!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是近期通过对多种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我今天就要把话说清楚,我看看是不是会被封号。
各种资料显示疫苗是有用的。
疫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拒止病毒,其二是重症保护。
我不是科学家,不敢说什么准确的结论,我只是搬运别人的知识。所谓拒止病毒,意思就是将病毒杀灭到一定程度,以阻止病毒的再次传播。而重症保护的意思是,将病毒杀灭一定程度,虽然依然会生病,但病情较轻。
显然做到重症保护比做到拒止病毒更容易一些。至少现在的信息显示,疫苗在重症保护方面是有效的,光是重症保护这一点,疫苗就值得打。
因为疫苗的研发、实验过程是很长的,所以现在使用的疫苗其实是很早之前就研发的。对于变异后的病毒,效力下降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效率再怎么下降,也比不打疫苗好。所以本文坚持的观点是,一定要去打疫苗。而本文反对的观点,就是那些说话只说一半,或者传播错误的思想,造成”打疫苗有害“这种错误结论的人。
国内外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至少疫苗在重症保护上是有效的,而疫苗本身是免费的。不用花钱就能得到保护,有什么理由不去打呢?有些人非要去赌,认为打疫苗有一定风险,我就奇怪了,你不打疫苗难道就没有风险?这其实就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不打疫苗而被感染-重症的几率,和打疫苗时遇到严重副作用的几率谁大的问题。我是反对某些人一方面故意夸大疫苗副作用,另外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隐射贬低疫苗的正面作用。
其次,疫苗在拒止病毒传播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
我说的是一定效果,我没有说100%,我也没有说这效果有多高,因为我不是科学家,我不会乱说。
现在有一些人动不动就口称ADE,搞得好像他是科学家一般。我看这些人大部分都只是看了一些片面的资料,就自己脑补出的结论。
所谓ADE,意思是抗体依赖增强,意思是抗体无法阻止病毒,甚至有可能会增加感染率。
但是请注意,新冠病毒是否有ADE效应,或者说这效应到底有多强,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既然是研究阶段,那就是还没有定论,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很强,也可能不强。
国家不可能从现在开始大范围宣传新冠病毒的ADE效应,其一是因为这事情现在还没有定论;其二是如果新冠病毒真有ADE效应,那将是一个非常负面容易引起恐慌的消息。现在公布这样未经证实又容易引起恐慌的消息,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即便是真的有ADE效应,对于打疫苗这件事情来说,我依然枝坚决支持的。
第一,病毒会变异,这意味着病毒会有很多种,不可能所有病毒都有ADE效应,能减少一部分也是好的。
第二,病毒要传播,病毒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简单的说病毒越多,传播越快。当病毒减少到一定程度之后,传播性就会显著下降。既然各种资料都显示疫苗对重症具有保护作用,这就意味着疫苗至少可以起到降低病毒密度的作用。而且打了疫苗的患者还能更早康复,这也意味着病毒传播时间窗口被缩短了。
第三,ADE效应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如果抗体浓度足够高,ADE是无法击穿的。ADE效应如果真的存在,意味着几乎无法达到自然免疫的效果,相反的,更应该打疫苗了,而且还应该打加强型疫苗,以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对抗病毒。
因此,千万不要被那些含沙射影的人欺骗了。能打疫苗的肯定比不打要好。
打的是三种[敏感]疫苗,我期望对delta的免疫概率大约是30%。也就是说即使100%接种也达不到群体免疫。
预防重症概率可能是80%?
只是个人看法。
我一直认为盲目宣传三种[敏感]疫苗的高有效性是错误的,容易造成不切实际的期望和错误的防疫措施。现在宣传口径确实也改了,集中于防重症了。所以你会看到入坑早晚的人群会持有不同的论点,因为他们听到的宣传不一样。
但是封城、封国、每周检测、紧急状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阻止传染仍然是必要的。把宣传口径集中于防重症是个无奈的临时变通,你要领会这一点精神,不要投入太深,把话说死。谁给了你的勇气说不需要群体免疫、只要严防死守?钟南山都不敢说这种骚话。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变异速度是乙肝等DNA病毒的100万倍!流感病毒、艾滋病毒就是RNA病毒,你听说过哪个流感疫苗打了以后一辈子不得流感?哪个艾滋疫苗打后能预防艾滋?
不是做不出疫苗,而是病毒变异速度太快,很快疫苗就失效了。比如我们现在打的疫苗,有效期就只有一年半。实际上,这一年半只是理论时效,现实中可能半年就失效。因为国外已成超级病毒培养皿,病毒变异速度太快,孕育出各种疫苗无法有效抵御的奇葩新型病毒。
这次新冠病毒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比如印度疫情失控的后果,是变异病毒扩散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闭关锁国又不具备可行性。疫情之下我们发现:在这个地球村里,国与国、人与人的命运是如此息息相关。
我懂了,你是想说美国现在每天新增那几万例全都是没打过疫苗的。
众所周知,大部分出了车祸的人都没喝酒,喝酒出车祸的只占所有车祸的一小部分。
所以酒后驾车能显著提高安全性。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疫苗研发速度,也追不上病毒变异,这是根本。理解问题要写前半句的原因,但是,看儿童打的各种疫苗,打完以后,都是彻底解决问题,没有传染到了,但是症状较轻的事情。
到底是谁认为打了疫苗之后就不会再感染了?尤其是对RNA类的病毒?疫苗只是模拟你一次感染的过程而已,让你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免疫性。但是免疫性不代表完全免疫,你感染了之后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的。
生物学上几乎一切东西都是只是几率而已,就好像你有免疫力就不代表不会生病,百毒不侵了一样。
原本早期的时候还有一线靠疫苗达成群体免疫的希望,现在病毒不断变异,而连在国家内部都不能团结,更何况是国家之间的这种恶劣的形势下,群体免疫已经想都不用想了。
原本有些人不打疫苗其实也可以的,群体免疫后病毒自然消失,有没有免疫力就无所谓了。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病毒如果永远消失不了的话,就是打了疫苗的如果感染的话比较容易活,没打的更容易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