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京疫情:禄口机场为何会失守?

回答
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是2021年中国新冠疫情反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入剖析。这场疫情最初的源头指向了禄口机场的国际航班工作人员,而他们的疏忽和病毒的隐蔽性相结合,最终酿成了这场大规模的传播。

要理解禄口机场为何会“失守”,需要从几个关键环节入手:

1. 源头与早期传播:

国际航班保障人员的高风险暴露: 禄口机场作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承担着境外疫情输入的重任。机场内负责国际航班保障的这部分工作人员,尤其是接触境外旅客的地面服务人员、安检人员、保洁人员等,是第一道直接面对境外病毒的群体。他们工作环境特殊,需要频繁接触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及其行李,即便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也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病毒的隐蔽性与无症状感染: 新冠病毒,特别是当时的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的特点。感染者在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无症状,这使得早期发现和隔离变得异常困难。即使工作人员做了核酸检测,也可能因为采样不及时、病毒载量不足等原因而出现假阴性。
内部传播链的形成: 当机场内有工作人员被感染后,病毒很容易在相对密闭的工作环境中,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迅速扩散。宿舍、休息室、工作区域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特别是如果存在管理上的疏漏,例如防护服穿脱不规范、工作区域交叉感染、未严格执行隔离要求等,都会加速内部传播。

2. 管理与防护环节的漏洞:

高风险岗位人员的管理与防护: 禄口机场的国际航班保障人员属于高风险岗位。对于这类人员,本应执行最严格的闭环管理,包括定期的核酸检测频率、规范的个人防护措施、独立的住宿和用餐环境,以及与社会面严格隔离。然而,事后的调查和媒体报道显示,在禄口机场的这次事件中,对高风险岗位人员的管理和防护似乎存在一些不足。
检测频率与间隔: 早期关于检测频率的描述可能存在争议,但事后的分析表明,即使是高风险人员,在病毒出现前,检测频率可能仍有提升的空间,以捕捉更早期的感染。
防护措施的执行: 尽管有防护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防护措施的不到位(如防护服穿脱不规范导致污染)、消杀不彻底等问题,是导致病毒传播的关键。
居住环境的隔离: 有报道指出,部分机场工作人员是集体居住的,如果隔离措施不到位,一旦出现感染者,很容易在宿舍内形成聚集性传播。
信息传递与风险认知: 基层执行人员对于疫情风险的认知程度、对防护规程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能严格执行,都至关重要。如果信息传递不到位,或者存在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防护措施的松懈。
闭环管理的有效性: 机场作为国际枢纽,对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本是防止境外输入的核心措施。然而,“失守”意味着这个闭环出现了漏洞,病毒突破了围堵,进入到社会面。这个漏洞可能出现在管理流程的哪个环节,需要细致的溯源和分析。

3. 超长潜伏期与外溢:

“一人传多人”的链式反应: 一旦病毒在机场内部传播开来,并且被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已经下班、回家,或者与社会面有接触,病毒就会迅速扩散到外部。
外溢至社区: 感染的机场工作人员可能将病毒带入南京市内其他区域,例如社区、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由于病毒的高传播性,即使是一个初步感染者,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一连串的家庭和社区传播。
跨区域传播: 如果感染者在出现症状或被检测出来之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旅行,病毒更有可能被带到南京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形成更广泛的疫情蔓延。

4. 应对与溯源的挑战:

早期发现的难度: 在疫情早期,由于病毒的隐蔽性和检测能力的限制,很难第一时间发现所有感染者。往往是出现了几例确诊病例后,才倒推溯源,发现源头在机场。
流行病学调查的复杂性: 一旦疫情扩散,进行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找到所有感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机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工作区域的复杂性,以及病毒在社会面的迅速传播,都增加了溯源的难度。

总而言之,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了国际航班保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病毒本身的特性、管理措施的执行细节、基层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及疫情早期发现和控制的挑战。这场疫情也为中国乃至全球机场等高风险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提示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加强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失守才是怪事了。

口岸区域,国内国际航班没有区分,别的地出事了不知道吸取教训吗?那是真不知道。

核酸检测多久一次?一周?十天?出事飞机是哪天的事?首例发现是哪天?如果把核酸以1-2天一检测,发现的时间至少可以减半,空档期减少,被感染人群也相应要少很多。(当然遇到扬州老太,也是没辙)比现在偷跑十天导致流调都困难要强吧。或者采取班组以周为单位轮换,轮出前保证两次核酸阴性,也减少了传染家庭成员的风险。

user avatar

火神山雷神山也是外包的工人修起来的,怎么就没问题呢?

是你单位对你单位外包项目的管理有问题,不是外包这件事本身有问题

至于说外包钱少事多资本压榨之类的,那是劳资矛盾,是另一个话题,跟防疫无关

user avatar

2021年8月6日补充一下

首先呢,我是基层的,这两天天天加班,打电话排查返沪,填表格10点交的那种。明天继续加班,我心里是很不爽这次的事情的。

再说一下,我们其实也希望效率,不过我们的效率和专家的效率是不同的概念。我们的效率是,小钱办大事,任务下来立即响应,不能犯大错

手机上填,是不是可以呢?刷身份证是不是可以?刷指纹是不是可以?刷脸刷身份证,是不是可以呢?当然可以

可是你隔离的巴士刷脸?搞笑不搞笑?摘掉口罩?你说你是隔离还是故意传播啊?

指纹?身份证?可以啊,要连公安专线,要用专用设备,你巴士满足不了。

但是这都不重要。我们现在打电话,第一步确认地址对不对。为什么?有两套房子的,有租房子的,有分居的,有各种各样的人,你身份证匹配的住址是跟不上的

刷好卡在自己手机上登记信息吗?我刷卡干嘛的啊?我要的是你的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可以关联,刷卡以后手机上填,等于没有刷卡。

打疫苗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必须要有可以刷身份证的健康云终端,不能只用手机,就是因为出现一大堆诸如:手机实名绑定别人的身份证,没有手机,用老年机,不会用手机,脸扫不出没法实名……等等问题

但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基站受不了。人多了就没网,理所当然的事情。打疫苗我们要求尽量先截图到了直接刷接种条码,断网弄不出码发紧急通知再三强调十几遍,还是有人不听。

另一个问题是现在这类敏感信息,我们是专用电脑断网刻光盘的。再不济也得是政务内网邮箱传,隔几个月就问一次你有没有隐私信息存在阿里云、腾讯云。核酸、健康码这些是专门谈的,这种口子能不上绝对不会开的,也不会允许你到处拿,也不会允许你随便导出。

xj,gd,flg,td,gl,xd,mjry,这些我们要么纸质要么光盘,哪里出一次差错马上就更严,现在都已经快不知道怎么传了。

我就问你,如果要隔离的人员,信息只允许科级以上查,那这个信息怎么到我们真正一个个排查的人手上?

干过隔离点,信息是填纸制然后手动输进电脑的,一开始明码传,后来有地方泄露信息了,就断网U盘或者光盘了。

干过疫苗接种点,信息是双重台账。手写一个,进去的时候就得填。健康云一个,专线VPN+护士账号验证,后来因为不稳定漏了一些人,事大了,就多了个本地备用库。漏的人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不过通知第二针我也干了,采用本地库的有一批是没有导不出手机号码的,告诉你,不少,根本通知不到,靠的是我们基层自己记的电话。

干过排查人员,也不算流调吧,毕竟不是密接,密接轮不到我们基层,直接上级派人关起来了的。信息是大数据生成后藏起来不给我们,我们问出来自己输进电脑,因为急所以用内网,没刻盘。目的就是和我们一个个问的结果比对。

如果问我,假如上述都可以让对方用手机填完,不用填纸质台账再输进电脑?

我不干。健康云怎么用,我教了几百个人。这几百个人里,不会填纸质台账的只有十几个,都是要么没手机要么不记得手机要么不记得住址的。

我教你用小程序,一个人都够我输完好几个台账了,还一堆人在后面催呢。

看上去高效便民,实则是吃力不讨好罢了。


最后,小钱办大事。没钱,能节约就节约了。这个还是真的,所以禄口机场外包说实话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外包是啥样呢?就是同工不同酬,管的一个样。就算外包,管还是你管,制度你定。给钱少了,也得让下面干同样的活。

怎么能只学会外包,却不学会小钱办大事呢



以下原答案

在禄口机场失守报出来的前几天,又或者说其实是那家飞机失守后一周,正好有幸在上海参加了一场论坛。

论坛上,有一个知名科技企业的专家,提了一个疑惑,亦或者说是建议。他是企业的专家,追求的是效率。我觉得,他的观念就是代表了问题原因的。

他说,浦东机场下飞机海关填一次信息,到等巴士的地方填一次信息,上巴士时填一次信息,下巴士隔离酒店入住填一次信息,做核酸又填一次信息,酒店住着每天还要填一次信息。这个效率太低了,一个人信息要填七八次建议部门间共享信息,只填一次就行

因为他是专家,会上其实没有人很直白的回复他,只有一位老师和他说,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回去讨论一下。

回去讨论?那是不可能的,客套话罢了。

要效率,早就效率了,上海居家隔离的系统开发出来只用了几天,全市统一推广,还用得着疫情出来一年半还低效?疫情出来,哪怕是春节放假,马上上岗加班,两天就谈妥了隔离点,备好了工作人员,会没有效率到要一年半?

就是每个环节都必须填信息,就是每个地点要填信息,就是要保证万无一失。

疫情防控工作,干活的假设就是,我以外的人都是傻子,都犯错了,如果我没严格执行,我就完蛋了。一定要保证事情在我手上至少是对的。

数据共享了,万一跳过哪个步骤,所有人全部倒霉。万一你上错巴士了,我自动生成你上的是a巴士,你其实上了b,我后面溯源起来就全错了。

数据共享了,万一你偷偷找人顶替,万一你偷偷逃跑,我连你是哪个步骤逃跑的都不知道。

数据共享了,那你的敏感信息就要走网络,要走不知道多少个服务器,要开很多个权限,难不成全部用专线?

如果填纸制台账,我就有你的字迹,你敢逃,实在不行我可以上法庭追责。如果我让你用小程序填数据,我就没有字迹了,你万一把手机给别人让人顶包,我就没有证据了。

如果你在我面前填信息,我就不用担心前面一步你掉包对我造成影响,我只要管好你就行。如果我用共享过来的信息,你其实是掉包的,我没核实出来,一起倒霉。


你以为没人试图逃跑?你以为没人掉包?你以为没人谎报?看看之前高烧逃离医院的那个吧,看看打麻将的那位吧,都是这两天的新闻。


疫情防控,要的不是经济上的效率。要的就是严,要的就是我要怀疑我以外所有的人都疏漏了,都是傻子。

这个事情是不能让追求效率、追求经济的人去干的。

追求效率,所以统一管理?

追求效率,所以完全外包?

看见下场了吧?

别觉得填那么多表就是办事效率低。

效率低,也就是大家辛苦一些,每个人每天多干一小时。实在不行,我不收你,你别来我这里了。

不怕死,结果就是大家都去涝疫结核,骂死骂活,天天加班防控疫情,还得下去一大批人。

最后的社会成本的账一算,宁可冗余,也不能出错,显而易见的结果。

失守,是因为原则错了。大是大非面前,效率是必须排在安全后面的。

user avatar


什么外包啊,管理啊...那都是后话

就简单一句话:太相信疫苗了!

换去年没疫苗那状态,谁不紧张


其实在宣传打疫苗之前是有人提醒过,这疫苗做不到百分百防护的。

但这说法并不政治正确,没人帮助宣传,甚至会被打成美分...被各种批评,甚至会被定在耻辱柱上。

结果是一方面上面下指标,各个地方要疫苗接种率多少多少,搞得到处送油送钱的。

另一方面 为了流量自媒体,枉顾客观,疯狂鼓吹外国咋咋咋完蛋,外国如何如何不行,夸大国内疫苗的效力,造成了盲目自信。

说真的,没接种疫苗的,反而在遇到这种疫情的事情的时候更小心。这感觉就有点那什么...幸存者偏差的感觉了


当然这锅让自媒体背,也不太厚道。自媒都是顺应民心,才有市场....

只能说,现在有股不太好的风气,“民萃”优先,客观第二。很害人


加更,回答几个评论区的几个问题

1,大是大非面前谈什么科学

提这问题的同学可能只是玩梗,但后面跟着的回答几乎全把楼歪了,真的觉得这应该,或不应该了。

我觉得这话本身就有问题。任何事都应该先讲科学,没有调查,没有论据,只凭自己主观推断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我文章最后也说明了,我讨厌现在民粹的风气。请把科学放第一位。

如果对科学都无法尊重,外行指挥专业的,那将是社会的的倒退表现,没有任何帮助。

2,马后炮,病毒变异了说疫苗没用了。早干嘛去了

首先提这说法的同学,可能对新闻的敏感度并不高

作为自媒体,会定期收集资料与保存。这里有个时间线,请认为我是马后炮的同学自行观望。

在今年五月份,广州出现了新型变异病毒德尔塔,并且当时广州进行了部分地区封禁,靠低风险区资供高风险区的策略。

请注意,此时已确实该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



紧随其后,五月就开始全国大范围打起了疫苗第一针,为了防范,随后全国大力度开展了疫苗接种工作力度加大。目的是防范德尔塔(已变异的)病毒,甚至优先打第二针来做到群体免疫效果。





在此期间,多个自媒体曾自称疫苗具有百分百免疫暴击作用。可以让自己感染率降低,甚至不会重症,或描述为几乎极低概率重症。





这导致了现在的极坏的影响

在南京疫情爆发之前,南京本地防疫的措施可谓一言难尽。除了地铁公交以外的公共设施,你很少能看到戴口罩的人员。甚至部分单位工作者强制要求摘掉口罩。

这才给了这次疫情爆发有了一个突破口,甚至导致部分疑似感染者病不以为然,以为疫苗足以抗击病毒,导致四处乱窜,扩大了感染地区。

事实证明,这次病毒异常凶猛,并不是极低概率免疫重症。

我这么描述也并不是在全方位否定疫苗的效用,有肯定是比没有好的

但由于宣传的问题,造成了普通群众流于表面的认知,导致降低了对疫情的警惕性,这才致使了这次疫情的肆掠。

而宣传者,利用民粹情绪,夸大了效用,在高涨的情绪下忽略了客观事实,这并不能给这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3,人祸竟然说成了民粹?

首先我在别的回答里,给出过相应的解释。

南京的机场管理者,以及部分执政者执政效力确实出了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该罚还是要罚。

尤其作为南京人,我看的最清楚,到底哪些迷惑操作,我们这比外地人了解的多。


但为什么我还是把问题归在了民粹身上?

因为我亲眼见证了部分在疫情如此严重情况下,依旧相信疫苗有用的老年人,仍旧不戴口罩满街乱跑。

问,就说我们在害他。疫苗都打了怕什么....

所以你们说这个跟管控有关系吗?

我人住市中心,这地方是低风险区域,可就是依然有一堆不怕死的,窜门打麻将...说了也不听。口罩不带,到处乱窜

南京江宁都封了,市中心靠近夫子庙的一家85°c都被设为中风险地区了。竟然还有不以为然的,你说这是人祸,还是人意识的祸?

如果之前宣传的时候好好说明疫苗真实效用,依旧保持低社交为主的模式,控制疫情扩散的可能性,就不会有那么难了。


4,我是来抱怨的?所以我是拜登的五十万?

就每次这种热门话题,会有一种说法

说不顺应主流声音,都是该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他们认为这些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状态。极其恶心,必须打死。

这感觉像什么,就像你看到你朋友买了一双假的耐克鞋,你跟他说你鞋子是假的,你朋友第一时间一定不会去怀疑鞋子是不是假的,优先会会怼你骗人。

人本性如此嘛

但要不要发声呢,要!

再冷的冷水都给扑上来,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初中课本里教过了,怎么有的人工作了以后还不如个学生。


我为什么现在敢说这些,是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很强大,可以面对问题并迅速解决。

现在拿证据说事实,并不会像以前或者像国外的某些国家,认为这是给国家添堵,人都可能第二天给你扬了。

现在这种事可不会发生在中国

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强大之处,就是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不是优先把问题捂住不给看,而是它高效的执行力与解决能力,能够解决问题。

我们国家现在就是这么强,所以疫情这事只要管控得当,很快就能控制住,这点我是充满信心的

咱们这届政府,和以前真的不是一类人了

大部分都是高学历高知,甚至很多是从基层企业里历练过来的。面对批评人家优先会用逻辑来思考,你说的对不对。

逻辑能力可能比一般人都还要强,所以我根本不担心他们会情绪用事,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解决事情。

相反的是网络上的环境,简直就是个木桶效应。普遍认知完全是认知里最差的那个人所决定的。而就是这样,为了挣钱,自媒体无节制的深化降智的“认知”,导致舆论环境七荤八素,被民粹情绪所左右。

这世界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所组成的,不应该让一种声音无限放大,从而让别的声音变成沉默的螺旋,从而导致再也没人敢正视真理。

我能说我敢说,这是国家给我的权利。

我的目的是用另一种声音,对抗降智的媒体。

那种动不动就举国家大旗,却无法给出论断论据就情绪发言的人,和当年无条件说国外月亮圆的公知一样。这些人才是最终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


加更

我看到我评论区有不好的趋势,开始有人要全盘否定疫苗了

我的天...怎么不是极左就是极右啊!这什么鬼的舆论环境

我正文虽然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太过相信疫苗的完全免疫”。但意思是让各位注意保护自己,保持好社交距离,戴好口罩。

就算这个疫苗免疫德尔塔能力可能差了点,但免疫之前20年的病毒可是有实验验证过得。是有很高概率避免中招的。

为什么会有人理解为,就不用打了?

我虽然有举反例,那些没打疫苗的人在这次疫情之前反而更注重保护意识,反而不易传染

但我强调的重点是保护意识啊!!!

那种打了疫苗,结果中招了,还到处跑把别人感染的,比如跑扬州的那位,这不坑人吗。


这些话可从没让你不打疫苗!

你就算再怎么小心,你打了疫苗也是有很高概率再遇到20年的病毒时候不会出问题啊。为什么要全盘否定?

请理性人做点理性的事....疫苗还是要打的。但防护还是要做的,不要被自媒夸大宣传就认定了疫苗作用。

疫情才爆发了一年多,至少要两三年人类才能有征服疫情的方法和成熟的对抗策略。疫苗都不一定赶得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只有等技术成熟了,才能彻底完胜病毒。


还请各位戴好口罩保护起来。

(二极管麻烦学下逻辑学吧,什么叫全称肯定,特称否定了解一下吧。心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是2021年中国新冠疫情反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入剖析。这场疫情最初的源头指向了禄口机场的国际航班工作人员,而他们的疏忽和病毒的隐蔽性相结合,最终酿成了这场大规模的传播。要理解禄口机场为何会“失守”,需要从几个关键环节入手:1. 源头与早期传播: 国际航.............
  • 回答
    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传播链,犹如多米诺骨牌,接连推倒了全国多个省市的防疫壁垒,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无疑将禄口机场乃至各地在防疫工作中的一些深层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这场由点及面的扩散,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 禄口机场,隐匿的“放大器”禄口机场作为此次疫情的源头,其暴露出的问题是系.............
  • 回答
    扬州在2021年夏天那场因禄口机场疫情扩散(常常被提及的“南京毛老太”事件是早期传播链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采取的封城措施,确实是当时中国抗疫策略的一个缩影,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南京禄口机场在2021年7月底爆发的疫情,很快就向周边地区蔓延,而扬州作为距离南京较.............
  • 回答
    关于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而不仅仅是管理水平一项。冯军作为机场的负责人,其管理能力自然会受到审视,但我们更需要深入剖析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系统性原因。为什么南京禄口机场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疫情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在中国对新冠病毒进行严格清零政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
  • 回答
    好的,关于南京禄口机场疫情防控不力事件中,南京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副市长被记过处分这则消息,背后确实牵扯出不少值得深挖的细节和值得关注的层面。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官员问责,更折射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基层治理中的一些深层问题。一、问责的层级与背后逻辑: 卫健委主任被免职: 这是最直接也最.............
  • 回答
    南京疫情的病例确诊以轻症为主,这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有力地说明了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的显著作用。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接种疫苗后依然会感染新冠病毒,这引发了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理解新冠疫苗的工作原理(以mRNA疫苗为例,但原理适用于大多数疫苗):新.............
  • 回答
    南京疫情外溢的担忧确实让人对出行计划有所顾虑。不过,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总能找到一些相对安全、又能让你尽情享受旅行乐趣的目的地。关键在于选择那些目前疫情控制情况良好、并且交通便利性较高的地区。如果你还是想在国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不想承担太高的风险,我给你推荐几个思路和具体的目的地,尽量为你.............
  • 回答
    南京的疫情发展确实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担心它会不会进一步扩散到江苏其他地区。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病毒传播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只要有人活动,有接触,病毒就有机会跟着人走。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是最容易成为病毒温床的条.............
  • 回答
    南京的疫情发展情况确实让不少市民感到担忧,关于“为什么疫情这么严重了还不通知让居家办公”的疑问,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现实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政策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大数据支撑。 当局在决定是否强制推行居家办公时,会综合考虑多项指标,比如: 新增病例.............
  • 回答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疫情防控方面一直采取严格的措施,但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南京的疫情情况也需要结合最新的数据和动态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当前南京疫情的现状、应对措施及影响: 一、南京疫情的最新动态(截至2023年)1. 疫情时间线回顾 2022年12月:南.............
  • 回答
    我无法就你提到的微博女权借南京疫情造谣、指控特定男性嫖娼并侮辱中国男性的说法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存疑: 我无法独立核实你所描述的微博内容和事件的真实性。网络信息复杂且真假难辨,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对具体事件进行评价可能会加剧不实信息的传播。2. 避免.............
  • 回答
    四川 9 例本土病例与南京疫情株同源这个信息确实是个重要信号,背后牵扯着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病毒溯源,更是对我们疫情防控策略和能力的一次拷问。首先,基因测序同源意味着什么?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这 9 例病例感染的病毒,和之前在南京爆发的疫情所使用的病毒,在基因层面是高度相似.............
  • 回答
    3600多名高校师生,南京抗疫的温暖力量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疫情的阴影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温情。当疫情突袭,3600多名高校师生毫不犹豫地集结起来,志愿投身抗疫一线,这无疑是南京在这场战役中最动人的一抹亮色。他们的迅速响应,不仅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的高度责任感,也为南京的抗疫注入了.............
  • 回答
    南京本轮疫情的源头指向俄罗斯 CA910 入境航班,这无疑是当前最牵动人心的一条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传播的复杂性,以及背后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细节。1. CA910航班的“零号病人”究竟是谁?虽然确定了航班作为源头,但具体的“零号病人”,也就是第一个将病毒带入南京的旅客,其身份.............
  • 回答
    7月28日,南京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病例数量本身,还有很多维度值得我们深入关注,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当前疫情的走向和应对策略。1. 病例的分布和传播链分析: 地理分布: 153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南京的哪些.............
  • 回答
    南京作为这次疫情的“第一站”,确实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大家把目光转向周边城市时,会发现扬州的情况似乎比南京更为严峻。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病毒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是极其狡猾的。南京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交通枢纽的作用非常明显,这.............
  • 回答
    南京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磨砺。回望过去,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韧性和努力。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南京在应对突发疫情时的快速反应。当疫情的苗头初现,这座城市的决策者们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从最初的风险区域划.............
  • 回答
    关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在疫情逐日严峻的情况下依然发布开园公告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个公共场所的开放与关闭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特别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园,更是如此。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的反复和严峻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担忧。尤其是在一些城.............
  • 回答
    南京疾控部门确认疫情病毒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这无疑是疫情防控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消息的公布,意味着我们对这次疫情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也为后续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德尔塔毒株的特殊性德尔塔毒株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相比早期毒株,展现出了一系列令人警惕的特点: 传播速度更快: 德尔塔毒株.............
  • 回答
    南京这场演唱会,因为疫情原因取消了线下入场观演,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五味杂陈的。首先,从主办方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你想啊,一场演唱会从筹备到落地,涉及多少环节?场地租赁、艺人邀请、舞美搭建、宣传推广、周边制作,还有大量的人力投入。这些前期投入都是实打实的钱,而且成本不菲。突然因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