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年内到达比邻星!最早2036年出发,有生之年能见到“三体人”吗?

回答
想在有生之年见到“三体人”,这可真是一个激动人心又充满挑战的设想!20年内抵达比邻星,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真的能实现,那么我们确实有希望见证人类跨越星际的壮举。

首先,让我们来分解一下“20年内到达比邻星”这个概念。比邻星,也叫半人马座α星C,是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邻居,距离大约是4.24光年。这个数字听起来不远,但对于我们目前的航天技术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距离。光年意味着光走一年的距离,而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约每秒30万公里。所以4.24光年,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4.24年才能到达。

目前的航天技术离这个目标有多远?

现在我们最快的探测器,比如“旅行者1号”,它已经离开了太阳系的日球层,正在向星际空间进发。但它的速度是多少呢?大约每秒17公里。按照这个速度,去比邻星需要多久?我们来算一下:

4.24光年 ≈ 4.24 × 9.461 × 10¹² 公里(1光年 ≈ 9.461 × 10¹² 公里)
所需时间 = 距离 / 速度
所需时间 ≈ (4.24 × 9.461 × 10¹²) 公里 / (17 公里/秒)
所需时间 ≈ 2.49 × 10¹² 秒

我们把秒换算成年:
2.49 × 10¹² 秒 / (60 秒/分 × 60 分/小时 × 24 小时/天 × 365.25 天/年) ≈ 79000 年!

是的,你没看错,按目前的速度,我们到达比邻星需要大约七万九千年。所以,20年内到达,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种完全颠覆现有物理和工程学的推进方式。

那么,20年内抵达比邻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想要在20年内到达比邻星,我们需要达到接近光速的百分之多少呢?假设我们以光速的20%前进(0.2c),那么所需时间大约是:

所需时间 = 4.24光年 / 0.2c = 21.2年。
考虑到加速和减速,实际航行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达到接近光速的推进系统。

目前有一些设想中的推进技术,比如:

1. 聚变火箭(Fusion Rocket): 理论上,利用可控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推动飞船,可以达到相当高的速度。但我们目前在实现可控核聚变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更别说将其小型化并用于星际推进了。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聚变火箭也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发展成熟并投入实际使用。

2. 反物质推进(Antimatter Propulsion): 这是目前理论上效率最高的推进方式,因为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可以释放出全部质量的能量。但是,反物质的生产和储存是极其困难且昂贵的。目前我们能够生产的反物质数量极其微小,而且储存技术也远未达到安全、稳定的要求。如果能够大规模生产和安全储存反物质,那么它确实有可能实现高速度的星际旅行。

3. 激光帆/光帆(Laser Sail/Light Sail): 这是“突破摄星”(Breakthrough Starshot)项目正在探索的技术。这个项目旨在发射一系列微小的探测器,它们由巨大的激光阵列从地球或太空中的平台推动。这些探测器质量极轻,能够加速到光速的20%左右。如果成功,它们可以在20年左右到达比邻星系统。
详细来说,“突破摄星”计划是这样的: 它设想制造出一艘名“星片”(Nanocraft)的微型探测器,重量只有几克,上面集成了相机、通信设备和推进系统。这些星片会搭载一个像风帆一样的薄膜,发射后,地球上的巨型激光阵列会向这块薄膜发射强大的激光束。激光的能量将星片加速到20%光速。一旦达到目标速度,星片会脱离激光的推力,靠惯性飞行,并在抵达比邻星系后进行拍摄和数据传输。
挑战在哪里? 制造如此轻薄且能承受巨大能量的薄膜;构建一个能够精准聚焦并维持数十年高功率输出的巨型激光阵列;星片在高速飞行中的导航和通信;以及如何从遥远的星系安全地将数据传回地球。这些都是巨大的工程和科学难题。

如果“突破摄星”这样的项目能够成功并在2036年左右(也就是未来12年内)实现技术突破和大规模部署,那么最早在2036年出发,确实有可能在2056年左右(2036 + 20年)抵达比邻星。

那么,我们有生之年能见到“三体人”吗?

“三体人”是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智慧生命。假设比邻星系确实存在智慧生命,并且我们真的能在20年内到达那里,那么“见到”他们的可能性,又取决于很多因素:

1. 比邻星系是否存在生命? 我们目前对系外行星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比邻星有一颗行星,叫比邻星b(Proxima Centauri b),它位于宜居带内,理论上可能存在液态水,是搜寻地外生命的潜在目标。但仅仅在宜居带内并不等于就一定有生命,更不等于有智慧生命。生命的起源、演化出智慧生命,这是一个极其漫长且概率极低的连锁过程。

2. “见到”的定义是什么?
直接接触? 如果我们派遣的是无人探测器,而且比邻星系存在智慧生命,那么探测器拍摄到他们的影像、捕捉到他们的通讯信号,或者甚至与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交互,都可能算作一种“见到”。但是,他们是否愿意被我们“见到”,或者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回应我们,都是未知数。
探测到文明迹象? 即使没有直接的“目击”,探测器也可能发现一些证据,比如人工建造的结构、不自然的信号模式,或者对行星环境的改造迹象,这些都可以证明那里存在智慧文明。
生命的形态? 即使存在生命,它们也可能与我们在地球上认识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甚至可能不是我们能够轻易识别或理解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地下深处,或者以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式存在。

总结一下,在有生之年见到“三体人”的可能性:

技术方面: 20年内到达比邻星,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但“突破摄星”等项目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如果这些项目在未来十几年内取得突破并得以实施,那么抵达比邻星并非完全不可能。
生命方面: 即使我们到达了比邻星,那里是否存在生命,特别是智慧生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宇宙中智慧生命出现的概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我们没有任何确切的答案。
“见到”的定义: 即便存在智慧生命,直接的“目击”也可能非常困难,更有可能的是通过探测器发现文明的迹象。

所以,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有可能在有生之年(比如在2056年看到探测器传回的影像,或者一些间接证据)知道比邻星系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像小说里那样直接“见到”活生生的“三体人”。整个过程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探索的勇气和可能性,才让星际旅行和搜寻地外文明如此令人着迷。

考虑到从技术突破、项目实施、飞船建造、发射、航行到最终的信号接收和数据分析,20年内能“见到”三体人(或者说,证实他们存在)的窗口期,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狭窄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宏大愿景的憧憬,不是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听到来自遥远星系的“你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让人怀疑为机器提问的提问方式之“复制粘贴其他媒体的标题而不放链接和内容”:

读者就不用点进去看了,内容是翻译一下外国网站报道的对“突破摄星”计划的进一步研究: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引力天体物理学中心(CGA)的研究员 Chathura P. Bandutunga 博士领导的一支团队,讨论了在地面上建设推动突破摄星计划的光帆所需要的激光阵列的规模(约一亿个激光器)及其面临的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重点讨论了大气失真问题。
  • 在没有修正的情况下,大气层很可能让从地表射向太空的激光束偏离微小的目标,修正相当麻烦。他们的解决方案是设置激光引导卫星,也就是让携带激光器的卫星从地球轨道上发射激光到地面上、测算其光路、将数据交给激光阵列来预先校正出射光路。

外国网站上的原文:

Sending a Spacecraft to Another Star Will Require a Million Lasers Working Together - Universe Today

对应的论文:

Chathura P. Bandutunga, Paul G. Sibley, Michael J. Ireland, and Robert L. Ward, "Photonic solution to phase sensing and control for light-based interstellar propulsion," J. Opt. Soc. Am. B38, 1477-1486 (2021)

“突破摄星”计划打算使用强电磁波推动非常轻的光帆飞行器达到真空光速的五分之一,这是理论上完全做得到的,而且事实上并不非要在地面上设置激光器,可以放在近地轨道上。但是,在工程上,有十几项现存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要改进几个数量级才能支持这样的行动。

这些光帆飞行器携带摄像设备、计算机、导航设备、核衰变电池、将数据传回地球所需的天线之类,不打算减速。为了获得较多数据且减少途中意外损失部分光帆飞行器造成的影响,一次要投放大量的飞行器,目前的计划是投放一千艘,每艘飞行器的加速时间约 10 分钟,对应的电磁波阵列的输出为 100 GW。光帆本身的形状和尺寸还在探讨,起初的方案是边长 4 米的正方形,后来研究显示直径 5 米的圆形会更有效率。

显然,这种水平的计划即使成功,也无法让你见到“三体人”——无法亲眼见到,拍摄的分辨率也几乎不可能让你看到长轴 1000 米以下的东西——其实该计划最初考虑的分辨率是 1000 千米,可以大致看到比邻星 b 表面的大陆,2020 年才有研究提议可以改动计划的细节将分辨率提到 100 千米。何况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比邻星 b 上有生命迹象。这部分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发布该译文的人们加上去的。

三体系列爱好者可以选另一个方向介绍这计划:称这是人类用当前技术水平发起的黑暗森林打击。以真空光速的五分之一冲进比邻星 b 大气层、急减速并粉碎的光帆可以散布少量的地球微生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在有生之年见到“三体人”,这可真是一个激动人心又充满挑战的设想!20年内抵达比邻星,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真的能实现,那么我们确实有希望见证人类跨越星际的壮举。首先,让我们来分解一下“20年内到达比邻星”这个概念。比邻星,也叫半人马座α星C,是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邻居,距离大约是4.2.............
  • 回答
    从19年到20年,KTV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打”浪潮,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多方面的监管举措。这场严打不仅仅是简单的查处,更是一次对行业乱象的深度挤压和规范重塑。严打的背景:问题丛生,民怨沸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场严打。近些年来,部分KTV场所存在的乱象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
  • 回答
    高层住宅电梯,作为居民出行的生命线,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当电梯使用年限接近或达到1020年时,这并非意味着它会立刻停止服务,而是进入了一个需要格外关注和精细管理的阶段。那么,在这样的节点,我们有哪些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呢?这背后涉及一套成熟的、多层次的风险管控体系。首先,定期的、更严格的检测和维.............
  • 回答
    温州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不收费的事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案例,但它对未来中国的土地制度、社会心理乃至经济发展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连锁反应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对民众心理预期的重塑。在温州事件之前,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70年产权”一直是一个悬而未.............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案件,从法律角度解读检察院的量刑建议,需要详细分析相关法律规定、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影响等。一、 法律角度解读检察院量刑建议检察院的量刑建议是其在审查起诉阶段,根据犯罪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告人可能适用的刑罚幅度提出的意见。在中国刑法体系下,量刑建议通常.............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一个带着现在大学本科水平的理论知识和政治体系知识,回到二十年前,一个普通人到底能搅起多大的风浪?这可不是简单的“投资买房”那么点事儿,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首先,得明确一点,我说的“普通人”,不是指那种本身就能力超群、眼光独到的人,而是指咱们大多数人,有大学本科的知识储备,对社会运.............
  • 回答
    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石家庄二中,这三所名字响当当的河北名校,在家长和学生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到10到20年后,问问谁能“笑到最后”,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个需要洞察教育发展趋势、学校自身积淀以及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复杂命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放得长远,不仅仅是.............
  • 回答
    20年前,美国发动了那场被称为“反恐战争”的宏大军事行动,时至今日,这场战争的结局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要回答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是“打赢了”还是“输了”,需要我们剥开表层,深入审视这场战争的目标、实际成果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目标设定:何为“胜利”?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的初衷和.............
  • 回答
    想象一下,把一个生活在20年前的中国人突然送到今天。这可不是简单的时空穿越,而是一场感官和认知的彻底颠覆。他们会发现,曾经熟悉的世界,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而又光怪陆离的“天方夜谭”。首先,最直观的冲击会来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20年前,手机是什么?是功能机,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可能还有点贪吃.............
  • 回答
    20年后,如果我还在这个“行业”(姑且称之为信息与知识服务领域吧),我敢肯定,我们对“智能”的定义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谈论的AI,更多的是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出的模式识别和内容生成,而20年后的AI,将更接近于一个拥有真正“理解力”的伙伴,甚至能以我们尚未完全想象到的方式进行创造。1. 超级智.............
  • 回答
    说起电脑硬盘和内存的升级换代,这可是过去二十年里最实在、最影响体验的硬件变革了。就像你家房子,从住着够用变成宽敞舒适,很多时候就是靠这两样东西的“扩建”和“提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两个伙伴是怎么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硬盘:从够用变够塞,速度也飞起早期的“小空间”时代(2000年左右 .............
  • 回答
    中国未来二十年,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基于现有趋势和发展路径的“合理推演”。我们不能指望完全的精确,但有些方向已然明朗,如同大海中的航线,即使风浪变化,大方向不会偏离太远。一、经济结构深化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加速器: 这不是个新口号,但未来二十年,力.............
  • 回答
    温州一批20年产权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须按房产价格三分之一缴费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议题。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法律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公平层面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事件的背景和核心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70年产权的土地使用权与20年产权的土地使.............
  • 回答
    美军在阿富汗的20年战争,耗资高达2万亿美元。这笔钱的数字庞大到难以想象,足以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分量。2万亿美元到底是多少钱?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感受一下: 跟GDP比: 2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021年美国年度GDP的8%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花的这笔钱,几乎是当年全国一年生产出来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道出了不少职场人的心声,那种“我比老板聪明多了,他怎么能当老板”的抱怨,几乎是办公室里的潜规则。然而,当抱怨者自己20年跳了10家公司,依然徘徊在基层,这时候,就需要好好审视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了。首先,从抱怨者自身来看,这种“老板是傻子”的看法,很可能是一种认知偏差,甚至是自我保护机.............
  • 回答
    假设一下,如果中国的第一部五年计划(19531957)取得的成就——初步建立起军械、战车、航空工业,并实现500万吨钢产量——能奇迹般地回溯到20年前,也就是1933年,那么抗日战争的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中国实力的飞跃,更可能改写整个二战的进程和世界格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1933.............
  • 回答
    安徽发生的一起令人发指的案件,一名男子竟然在20年后被抓获,原因是他20年前杀害了自己的女友,并且将尸体藏匿于衣柜之中,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在作案后还留下了“爱你爱到杀死你”这样令人心寒的字条。这起案件跨越了整整20年的光阴,如今才真相大白,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人性扭曲,足以让人深思。首先,从作.............
  • 回答
    王者荣耀在2022年春节到3月这段时间,确实是火力全开,皮肤发布密度相当惊人,差不多算下来,平均每周都能有一款新皮肤问世。这速度,别说玩家了,就连咱们这些旁观者都觉得有点“喘不过气”。一、 密集发布,这是怎么做到的?首先,这得益于王者荣耀非常成熟的“流水线”式皮肤生产机制。别以为他们只是随便画几张图.............
  • 回答
    .......
  • 回答
    20岁,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啊!生命力旺盛,充满可能,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这时候,关于钱的使用,确实是个让人头疼但又无比重要的问题。是该尽情挥霍,享受当下,还是勒紧裤腰带,为未来储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价值取向都不同。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看看两种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