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层住宅电梯寿命10-20年到年限后,会怎么处理保障居民安全?

回答
高层住宅电梯,作为居民出行的生命线,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当电梯使用年限接近或达到1020年时,这并非意味着它会立刻停止服务,而是进入了一个需要格外关注和精细管理的阶段。那么,在这样的节点,我们有哪些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呢?这背后涉及一套成熟的、多层次的风险管控体系。

首先,定期的、更严格的检测和维护是基石。 尽管电梯在日常使用中都有例行维保,但接近使用年限的电梯会面临更为严苛的检测周期和检测项目。

年检升级: 国家对特种设备(包括电梯)有强制性的年检制度。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电梯,年检的频率可能会增加,并且检测的项目会更加深入和细致。这可能包括对关键部件(如曳引机、安全钳、限速器、控制系统等)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检测其磨损程度、疲劳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
维保单位的责任加重: 负责维保的单位会根据电梯的实际情况,调整维保计划。他们会更侧重于预防性维护,即在部件出现明显故障前就进行更换或修复。例如,对曳引绳的检查会更加频繁和仔细,记录其拉力、断丝数量等指标;对门锁的检测会确保其可靠性,防止误开门;对制动器的检测则要保证其制动性能的稳定。
备件的更新和替换: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一些零件的性能可能会逐渐下降。维保单位会根据检测结果,主动建议并实施关键部件的更换。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维修,而是根据专业评估,判断哪些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已无法满足安全要求,需要及时更新。

其次,技术评估和改造是保障安全的另一重要环节。 如果仅仅依靠常规维保,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隐患时,就需要引入更深入的技术评估和可能的改造。

第三方专业评估: 在某些情况下,物业或业主委员会可能会委托独立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老旧电梯进行全面的技术评估。这份评估报告会更客观、专业地分析电梯的技术状况、安全风险,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是否需要更换部分核心部件,或者是否需要进行整体的智能化升级。
技术改造或升级: 根据评估结果,电梯可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这可能包括:
控制系统升级: 将老式的控制系统更换为更先进的数字化或智能化控制系统。新的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故障诊断能力,并且可以接入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预警。
部件更换: 例如,将老旧的曳引机更换为更节能、更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将安全钳系统升级为更灵敏、更可靠的型号;更换老化的线路和传感器等。
加装安全装置: 根据最新的安全标准,为电梯加装额外的安全保护装置,例如低速运行保护、超速保护升级等。

再者,资金的保障和业主参与是落实安全措施的动力。 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业主的共同努力。

专项维修资金: 对于许多高层住宅,都有建立电梯维修基金。当电梯需要大修或改造时,可以动用这笔资金。物业公司会定期公布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保障其专款专用。
物业的责任和义务: 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者,承担着对共有设施设备(包括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责任。他们有义务定期检查电梯的运行状况,配合维保单位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及时向业主通报电梯的安全状况和维护计划。
业主大会的决策: 对于涉及较大金额的电梯改造或更新项目,通常需要经过业主大会的表决才能实施。业主们会根据物业和维保单位提供的方案、成本分析以及安全评估报告,共同做出决定。这是一个充分发挥业主主体作用的环节,大家对自己的居住安全负有共同责任。

最后,应急预案和人员培训是应对突发情况的保障。 即使是维护良好的电梯,也可能发生意外情况。

完善的应急预案: 物业会制定详细的电梯困人应急预案,明确电梯困人时的报警流程、救援方式以及责任分工。
专业的救援队伍: 通常由物业管理人员、维保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的救援队伍。他们会定期进行演练,熟悉救援设备和操作流程,确保在发生电梯困人事件时,能够快速、安全地将乘客解救出来。
日常安全宣传: 物业也会定期向居民普及电梯安全知识,例如电梯超载的危害、禁止在电梯内嬉戏打闹等,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总而言之,高层住宅电梯在达到使用年限后,保障居民安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多方协同的措施来实现。从精细化的日常维保和检测,到专业的技术评估与改造,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业主参与,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人员培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确保居民的每一次出行都安全无忧。这是一种对生命安全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这个回答突然热了起来,建议先看其他高赞回答,再看我这个。谢谢!

以下是原回答:


我补充几段好多人不敢讲的,以下描述全是胡说八道,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以目前这个保养费水平,很多地方人工都养不起。(我说的是正规公司)

何来预防性保养维护?

大多是哪里坏了修哪里,电梯能动就可以。

“你说什么?不安全?我看电梯能动啊!”(来自某地产物业……)

这个市场环境里,物业是营利性单位,不肯出费用。各保养公司无底线,多低的价钱都敢接活,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各种压榨。监管单位种种要求很高,实际十分之一都未必落实(夸张修辞)。

好比张捷老师讲的,可怕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油瓶子倒了不扶的现象很多。

等着彻底坏了才能动大修基金啊。

很多地区的电梯保养工作:工资极低,待遇极差,背锅严重,最可怕的还不被社会认同。

导致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大量流失。

很多新人想把工作干好都不会干,没那能力。

能干好的一部分,由于某些原因,可能转天就把工作丢了(物业换维保单位)。有能力的灰心丧气,没心气儿干好。

话说平时挣不到钱,被压榨的那么厉害,大修基金再挣不到,那就转行吧。


什么!你问我为啥社会认同感低?

市场监督管理局规定电梯需要15天保养一次。

你见过你家住宅电梯停下来保养的吗?

当你有幸见到电梯保养你会怎么想,会说什么?

我来说一下大多数人内心的想法:什么破电梯,怎么天天坏!

真的有人当着面说出来。很多年轻的保养人员(00后哦),听到这种话,转天就辞职送外卖去了。

哦~什么破电梯,怎么天天坏!

哦~什么破电梯,要动用大修基金,这么贵!

本人没做过保养,全凭YY

以上是2022-1-15的原回答


2022-2-19第一次更新:附一个以前的回答。

今年年初,有应届毕业生在网上联系过我,咨询工作方面的事情。我在网上发布的这些言论,可能使公司不好招人。对HR,我心里是有些愧疚的。

维保、服务行业里也有很多很多,努力的员工。

国内这个环境,仅仅靠努力,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最近在看英剧《是,大臣》,很多情景,似曾相识。可能是我太悲观了。


多年前,我这个傻子,一心跑到南方,进入电梯行业。前雇主领导,在给团队培训的时候讲到。谈项目的时候,如果采购单位要求驻点,能谈下来一个监狱大小的窗户就谈。至少要给维保服务的兄弟说句话:销售的这一句话,可能改变一个电梯维保人员的一生。

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坚持要“窗户”的人。


评论里有朋友说我只是个销售。我想告诉他,别以为自己见过几个销售就认为所有销售都一样。做销售很难,做一个人有职业操守的销售更难。

在一些人眼里,销售可能是没操守的,但我仍然敬佩他们。

夸张点讲,是销售团队养活的公司。


我这个人,过于个性,过于理想主义,并不适合做销售。

曾有销售冠军对我说:你考虑的很多,我从来没想过。这些跟拿订单没关系。

也曾被其他同事调侃:还没那能力,就不要当圣母。考虑这么多没有用,公司不可能养着拿不回订单的人。

也被其他人指着鼻子骂过:我第一次见到你这种人,你是销售么?别不识抬举。你这么干,以后怎么混!(当时,有一摞崭新的毛爷爷拍在我面前)

辗转多地,目前已回到天津工作。不再从事一线销售工作。


说点行业情况,一部分来自网络段子,一部分来自道听途说,一部分来自亲眼所见。

没准某天,这个回答得匿名:

  1. 很多60岁+的人还在安装电梯。
  2. 有些老师傅不敢采用新工艺安装电梯。可能导致安装效率比较低,但是稳,舒适度好。安装过程方面的安全防护,往往不满足很多大品牌的严苛要求。老爷子们觉得自己会水,觉得自己淹不死。
  3. 网上报道的一些香港、台湾以及国外的事故。不少50+的维保人员工作过程中人就没了。有些是有味道了,才被发现。
  4. 安装老师傅们干几天休息几天,很多人腰不好。(年轻时要搬大量的电梯物料,每件一百斤甚至几百斤)
  5. 很多电梯安装工人小学都没毕业,不识字。
  6. 有些安装师傅是90后,从当力工做起,也不识字。
  7. 年轻的安装队伍,有的胡干蛮干,安全措施一点都不做;有的全副武装,说自己大字不识,脑子笨,怕出意外。
  8. 一台大楼里的垂直电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在现场拼装而成。早年电梯的错件率很高。很多需要现场整改。也存在联合行骗的情况。早年的物料,安全冗余量更高。个人猜测,一部分原因是方便现场整改。
  9.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电梯错件率很低。得益于物流补件效率的提升。现场自行整改的几率也很低,多是补件到现场进行替换。有些东西,装上去极难拆下来,有时还得现场改。
  10. 任何品牌,降本后的设计往往被骂的很凶。因为所有品牌都在降本,安装师傅们骂着骂着,就不骂了。遇到某品牌没降本的产品设计,他们现在会非常惊讶。(师傅们往往是装住宅梯出身,市面上住宅梯是大头)
  11. 刚入行的时候,我卖的第一部电梯配置很高,安装的很烂。为了这一台,我跑了不下二十次。电梯主体安装好了以后,安排调试校验人员调梯子。调试电梯的人说:第一次见到把宝马七系的部件配在宝马三系上的电梯里。这是哪个销售卖的,怎么这么配?这安装队,没见过的梯子瞎装一通。
  12. 我作为销售,站旁边无奈的摊摊手:我只是选了一这个土建条件里最好的型号,台湾老板点名要最好的。
  13. 负责维保的服务站长说,这梯子装的一般。好在1m梯速配滚轮。运行效果还能接受。
  14. 那台梯子,客户要了一套全进口的东西(只是为了好看)。领导不让卖这个,让我在公司给批的差价基础上额外加了几个w。希望业主知难而退。但业主居然把合同签了。
  15. 后来排产发运的时候工厂让追加成本,说是后台把配置逻辑弄错了。加的几个w还不够,还倒吃了一点安装费。货到现场,进口的那个东西不满足国内验收要求。又追加了一个小部件。
  16. 一年后聚餐闲聊,服务保养站长跟我说:这进口部件的质量也不行,有块小板子没用多久坏了。但补件是真的快,好像是从欧洲空运过来的。站长不认识英文,给我看了看空运单,运费似乎是800多欧(数可能不对,时间太久了)。
  17. 后来才知道,我是第一个卖这个进口件配置的销售。真的非常好看。但后来,不知为何,公司特意通知,不让卖这个外观超赞的部件了。

讲一个小故事,入行不久时的故事。

时间:2015年前后

地点:江苏某市

事件:我拿着一本招标文件找维保站长及其队友咨询。

“站长站长,客户要求只能晚上十二点以后保养电梯。咱们能响应吗?”

“你以为我们都是夜猫子吗?走路没声那种?大半夜的,电梯启动都可能有人投诉电梯噪音大,何况真的在保养电梯!”

“哦,那就是不能响应了……”

“你说呢?”

同事笑,我挠头

更新于2022年2月20日


前两天感慨了几句。这个答案突然热了起来。有些朋友向我咨询。请移步付费频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