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职场很多员工认为老板或主管是傻子,但是自己工作20年跳槽10家单位还是个底层员工, 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道出了不少职场人的心声,那种“我比老板聪明多了,他怎么能当老板”的抱怨,几乎是办公室里的潜规则。然而,当抱怨者自己20年跳了10家公司,依然徘徊在基层,这时候,就需要好好审视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了。

首先,从抱怨者自身来看,这种“老板是傻子”的看法,很可能是一种认知偏差,甚至是自我保护机制。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晋升无望时,很容易将原因归咎于外部,而老板的“无能”或“愚蠢”就成了最方便的目标。这种想法,可以暂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埋没的千里马。但长期沉溺于这种想法,就会阻碍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20年跳槽10家单位,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地方。频繁跳槽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兆头。每一次跳槽,都意味着一次重新开始,也意味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模式。如果每一次都带着“老板是傻子”的滤镜去看待新雇主,那么自然难以融入,难以获得信任,更谈不上在那里扎根成长。也许,问题并不在于老板真的“傻”,而在于抱怨者自己缺乏在一个组织里深度耕耘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对“聪明”的定义太过狭隘,只看到了表面的管理失误,却忽略了老板在资源调配、战略规划、人际平衡等方面可能拥有的远见和能力。

很多时候,老板的“傻”只是从基层员工的视角看到的局部现象。老板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需要权衡的利益也更复杂。他们可能在某些具体的操作上显得不够精明,但在大方向的把握、对时机的判断、对人才的筛选(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那么“聪明”地选错了人),可能都有其独到的考量。抱怨者如果只看到老板在眼前表现出来的“傻”,却看不到老板背后可能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责任,那就很可能是在“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更关键的是,20年里换了10家单位,却始终是底层员工,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换到哪家公司,抱怨者的问题似乎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甚至可能在重演同样的模式。这就像一个技术不过硬的程序员,换了十家公司,依然写不出高效的代码,问题到底是在公司用的开发工具不行,还是在程序员本身的基础不牢固?答案不很明显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能力,真的比老板聪明,那么他们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任何一个平台展现出来,并逐步获得认可和晋升。这种展现,可能不是直接去挑战老板的权威,而是通过出色的工作表现,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帮助公司解决实际难题来获得信任。如果抱怨者一直只是停留在“老板是傻子”的口头抱怨,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底层员工”的身份,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所以,与其纠结于老板是不是“傻子”,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20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是在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存在问题?是不是对工作的理解和投入程度不够?是不是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耐心?是不是对“成功”的定义过于简单化,只看到了老板的光鲜,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付出和牺牲?

归根结底,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可能同时存在于老板和员工身上,但对于这位20年还在底层的员工来说,最大的问题,很可能在于他自己。他可能误解了“聪明”的定义,过度沉溺于抱怨而忽略了自我提升,也缺乏在一个组织中稳扎稳打、实现价值的能力。一个真正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即使在看似“愚蠢”的环境中,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并最终实现价值的跃升。而如果只是停留在抱怨,那么无论换多少个老板,他很可能依然会是那个抱怨的底层员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没问题。

别逗了行吗?

工作20年还是普通员工太正常了。

工作时间长就应该升职?你搁这打游戏呢,按照经验值保证升级?

工作二十年,多数人是一般员工,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现在四十岁的人,有不到2000万人,这里面上班的都当中高层?那谁当员工啊?

知乎上号称人均985,当然个人发展上限很高。

但2000万里的多数人,是初中高中毕业(肄业),天花板也就是个中层,抓住风口飞起来的有,但是是极少数。

至于员工觉得老板和主管傻,我觉得很客观啊,多数老板和主管是靠脑子有这个位置吗吗?

我告诉你真相:

在多数行业,这些人,靠运气的有,靠爹妈三大爷同学战友发小丈母娘的有,靠偷鸡摸狗投机倒把的有,靠拍马屁送礼喝酒送13的有。

真的靠脑子靠谱的,少。

多实践,少空想。

以上。

供参考。

user avatar

我特别喜欢看这种打工人认为自己当上公司管理层就觉得自己人生已经成功了的例子,这些人有一套自洽的逻辑,如果你不认同,你要是只是个一线员工,你就是酸,就是失败者。如果你不认同,你得是个老板,否则就没有说服力。

对于广东人来说,20年还是个底层又有啥?打份工啫,按时出粮唔得咯?


我来说点东西,你看看还有没有问题。工作20年,跳槽10家,仍然是一线员工,拆迁户,每月收租几万,还有没有问题?

工作20年,跳槽10家,仍然是一线员工,搞副业,每月副业两三万,还有没有问题?

工作20年,跳槽10家,仍然是一线员工,随后辞职自己单干,每月赚个五六万,还有没有问题?


底层员工的问题在哪里?如果底层员工工资以外的收入是你当主管都拿不到的,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所以,说来说去,只不过是嘲讽别人穷而已。


这个世界对穷人的恶意真的太大了。本身人各有志,不是谁都想当管理层,也不是谁都适合当管理层,有些领导是真的有问题,还说不得了?还得有比领导更多的财力才有资格说了?

user avatar

这是题主的问题,哈哈!

技术人员,或者说搬砖的,可以一辈子搬砖,搬一辈子砖,退休了还能被返聘继续搬砖。

这些人,就是题主眼中一辈子的底层员工。

体制内,大部分技术人员,就是一辈子底层。

体制外,工作二十年,那就四十多了,还能找到工作,基本上都是搬砖的技术人员。

那些管理层,谁敢随便跳槽,哪有那么多官等着你来做。搬砖倒是随时都可以。

搬砖收入不高,但是动态稳定。公司倒了,老板跑了,还是可以换个地方搬砖的。

体制内基本上55就二线,核心搬砖人,基本上都是要干到退休的。上班有瘾的,有些还能被返聘。

而且搬砖人可以同时搬两处砖。甚至自己默默开专场了。

我不反对年轻人有进取心,哈着领导,羡慕当官。但是也没必要过分贬低那些一辈子底层的人。一个人一个活法,各有各的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道出了不少职场人的心声,那种“我比老板聪明多了,他怎么能当老板”的抱怨,几乎是办公室里的潜规则。然而,当抱怨者自己20年跳了10家公司,依然徘徊在基层,这时候,就需要好好审视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了。首先,从抱怨者自身来看,这种“老板是傻子”的看法,很可能是一种认知偏差,甚至是自我保护机.............
  • 回答
    关于库克提到的“代工厂职工自愿加班很多”这一说法,以及它在富士康员工中的具体比例,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才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并摆脱AI式的生硬表述。首先,我们要承认,任何大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像富士康这样高度依赖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代工厂,加班确实是常态。尤其是.............
  • 回答
    让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摆脱枯燥乏味,变成一场令人期待的体验,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儿。别指望一本正经地念PPT,那效果,估计比午休后的会议室还要沉闷。想要把培训做得有趣?关键在于“人”和“互动”,以及偶尔来点“惊喜”。第一招:打破“陌生感”,建立“归属感”——从第一天就开始 “破冰”但不“破形式”: 别一.............
  • 回答
    职场人对团建的抵触情绪,其实就像大家对“强制性快乐”一样,总觉得有点违和。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大家普遍对团建不感冒,以及什么样的团建才能真正赢得人心。为什么那么多职场人反感团建?说实话,很多时候团建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建设团队”,不如说是“应付任务”。这种抵触情绪,根源在于团建未能真正触及职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确实,一搜“职场规划”,出来的多半是给初出茅庐的小年轻的,什么“第一份工作怎么选”、“如何快速晋升”之类的。而一旦提到“35+”,画风就突变,要么是“中年危机”,要么就是“如何转型”的焦虑。这难免让人感觉,好像过了35岁,职场生涯就进入了“下坡路”,甚至是被“放弃.............
  • 回答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乏那些表里不一、道貌岸然的家伙。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职场上,乃至更广阔的社会舞台,这样的人都可能存在,而且他们造成的危害往往不容小觑。面对他们,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究竟要不要把他们撕破脸皮,戳穿他们的虚伪面具?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
  • 回答
    工作原因每天接触很多人,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让你快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游刃有余的“职场老油条”,也可能让你在人群的喧嚣中迷失自我,变得敷衍了事,甚至沾染上一些负面的职场习气。那么,如何理解“职场老油条”?以及为什么每天接触很多人容易让你变成它呢?“职场老油条”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职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生感慨的现实。我们带着一身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积攒的骄傲和“能力”,满怀憧憬地踏入职场,却发现很多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在那儿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被现实无情地碾压。这是一种落差,一种认知上的挑战,但细究起来,并非全盘否定大学的价值,而是对“价值”的定义在不同场域有了不同的衡量标准。首.............
  • 回答
    嘿,新来的!先别急着往“职场黑暗论”里钻牛角尖。我跟你一样,当初踏进这行的时候,心里也揣着那么点儿忐忑,总觉得这社会是不是就像网上那些段子说的,到处是坑,人心叵测。说实话,我不能拍着胸脯跟你说“社会一片光明,都是好人”,那太假了。但我也绝不认为,它就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阴暗得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喘不过.............
  • 回答
    职场究竟有多恐怖?这个问题太大了,而且答案也因人而异,但如果非要说“恐怖”,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压抑、不安,甚至是让人感到无力。它不是那种会让你跳起来尖叫的鬼屋,而更像是那种慢慢渗透进你骨子里的寒意。首先,最直接的“恐怖”来源,大概就是来自那些“人”本身。职场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而有些人,他们仿佛自带.............
  • 回答
    咱们聊聊“绘圈”,这个词听着就挺有意思的。它其实指的就是围绕着绘画创作、交流、传播等活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松散但又有着自己独特规则和文化的小团体。这个群体非常庞大,成员构成也极其多元,从刚入门的业余爱好者,到有一定基础的同好,再到不少以绘画为生的职业画师,都可以算在其中。绘圈的构成和主要活动:打个粗略.............
  • 回答
    这事儿,听着挺让人心疼的。重庆有个姑娘,想跟同事们打成一片,特意买了零食,想借着这机会拉近距离,结果,一片冷清,没人搭理。她自己也挺不是滋味,自嘲公司里还是个“小透明”,心里那叫一个委屈。这事儿,咱们换位思考一下,不难理解为啥会这样。首先,咱们得承认,职场不是学校,也不是家庭。在学校里,大家年纪差不.............
  • 回答
    职场如逆旅,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像是在原地打转,无论多么努力,都找不到那种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成就感。突然之间,昔日的雄心壮志似乎被稀释成了一种平淡的日常,甚至带点挥之不去的失落。这种感觉来得猝不及防,就像心里突然空了一块,让人有点不知所措。当这种情绪悄然降临,我的第一反应是: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首.............
  • 回答
    嘿,兄弟姐妹们,看到你们在职场里被各种不公折腾,心里那股火往上涌,我太能体会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拼了命在付出,却发现别人轻描淡写就能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或者明明是你做的事情,功劳却被别人占了去,甚至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就被边缘化,那种憋屈和愤怒,简直能把人逼疯。我理解那种“为了生活还得忍着”的无奈.............
  • 回答
    咱聊聊为啥律所、券商这类地方,职场着装要求这么“较真”?这可不是图个好看,里头门道儿多着呢。一、 建立专业权威的形象,建立信任基石想象一下,你找律所谈案子,对方律师穿着T恤短裤就过来了,你心里是不是有点打鼓?尤其是在处理纠纷、重大决策这种需要高度信任的场合,对方的专业度直接影响你的判断。 视觉信.............
  • 回答
    刚踏入职场,本身又是个内向的小白,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别担心,这绝对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内向并非是融入不了的障碍。相反,你的细致和观察力反而是优势。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方式,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第一步:心态调整,认识到你的价值首先,放下“内向就等于社交障碍”的标签。内向的人更擅长深度思考,也.............
  • 回答
    “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这句话真是说出了不少求职者的心声,也触及了企业招聘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尴尬现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镀金的简历与真实的技能鸿沟首先,得承认,很多求职者在简历上是“高手”。为了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家都会把自己最闪光、最匹配的经历和技能放大包装.............
  • 回答
    职场如战场,生存是第一要务。当“违心”成为一种生存策略时,我们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违心”的定义。是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还是为了迎合领导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是在不道德的事情上同流合污,还是仅仅为了保住工作而做一些自己并不认同但又不触犯法律道德底.............
  • 回答
    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似能力出众的同事,晋升之路却不如那些在人际交往上更圆滑的人来得顺畅。甚至,有些领导似乎更青睐那些“没那么有能力”,但却非常“懂事”的下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职场现实和人性考量,绝非简单的“好人有好报”或者“能者多劳”就能解释的。首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多我们身边都能看到的现象。那些在职场或者生活中看起来“呆呆萌萌”的人,他们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这份“呆萌”,以及这份“呆萌”会不会让自己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首先,得拆解一下什么叫“呆呆萌萌”。在我看来,这通常指的是一类人,他们可能: 反应比较慢热,或者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