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每个字都认真写,但是总体看起来还是不好看?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明明每个字都一个一个地掰开了看,结构端正,大小匀称,笔画清晰,甚至比很多随意涂鸦的字还要工整,但合在一起,就是觉得“不对味儿”,没有那种流畅的美感,甚至有点生硬和死板。

这就像是把一堆保养得极好的宝石,一颗一颗单独拿出来看,品质都很好,但放在一起,却没能搭出项链应有的灵动和光彩,反而显得有些零散和笨重。

这其中有很多门道,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

1. 笔画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

连接不自然: 汉字里,很多笔画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自然的承接、呼应甚至交融的。比如说,撇捺的舒展,横画的延伸,点画的轻重变化,如果每个笔画都写得“到位”,但它们之间的转换、连接却很生硬,没有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就会显得突兀。你想象一下,一个人物的关节如果僵硬,即使肌肉线条再明显,整体也会显得不协调。
力度与墨韵的缺失: 哪怕你用的是很好的笔墨,但如果每笔的力度都一样,墨色变化不大,就会失去汉字“骨骼”和“血肉”之间的呼吸感。书法讲究“墨分五色”,即使是同样的黑色,在运笔的快慢、提按的轻重下,会呈现出深浅浓淡的不同。如果全是“平淡”的黑,再端正的字也会显得缺乏生命力。
笔画的“表情”不统一: 同样的笔画,在不同的字、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表情”。比如,同一个“捺”,在“大”字里的舒展和在“水”字里的回锋,是不同的表达。如果每一个笔画都按照某种刻板的标准来写,而忽略了它在整个字中的作用和需要传递的情感,就会像演员表演时,所有表情都一个模式,自然让人觉得单调乏味。

2. 字形内部的“平衡”与“重心”失调:

结构比例失调: 就算你每个字都力求“长宽高”合适,但字形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比如左右结构的左右大小、上下结构的上下分配,如果出了偏差,整体就会歪斜或者显得臃肿。比如说,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件写得太膨胀,右边部件又缩手缩脚,即使每个部件内部结构都对,整体看上去也会很别扭。
重心不稳: 汉字虽然是方块字,但每个字都有一个内在的重心。这个重心如果偏移,字就会显得“飘”或者“压抑”。认真写的字,有时候会因为过于追求某个部件的“完美”,而忽略了它对整个字重心的影响。比如,一个捺画写得过长过重,就会把字的重心往一边拉。
“气韵生动”的缺失: 好的汉字,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这是一种整体的感觉,是笔画、结构、墨色等等综合作用下的灵动和神采。如果只关注细节的“认真”,而忽略了整体的“精神”,字就会像一个虽然五官端正,但眼神空洞的人,看起来“活着”,却缺乏魅力。

3.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与“流动”断裂:

行气不畅: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即使单个字写得都还可以,但当它们连成一行时,就像是一串断了线的珠子,没有那种顺畅的“行气”。好的书法,不仅要求单个字写得好,更要求整行字能够气脉贯通,前后呼应,如同流水一样自然流淌。
字距与行距的问题: 这是很直观的因素。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会破坏整体的美感。太近会显得拥挤,影响辨认;太远则会显得松散,缺乏整体性。同样,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也很关键。即使字写得好,但如果字距行距安排不当,整个篇章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大小节奏的变化: 即使是认认真真写的字,如果大小始终保持一致,没有一点起伏变化,就像一首没有高潮的音乐,听久了会觉得单调。适当的大小错落、长短搭配,能够增加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风格的统一性: 即使你的笔法比较稳定,但如果偶尔出现一些与整体风格不太搭的笔画或结构,也会显得突兀。写字不是把每个部件都“标准化”,而是要在一种风格框架下,让所有的元素都和谐统一。

那么,怎么才能让认真写的字变得更好看呢?

这就需要从“认真”的层面,上升到“讲究”和“悟性”的层面了。

从“描”到“写”: 把每个字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描”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个字的“骨骼”和“肌肉”是如何通过笔画连接起来的。尝试去感受笔画之间的牵丝带缕,去体会力量的转换。
理解结构之美: 多观察好的书法作品,理解字形内部的比例、重心、虚实关系。尝试去“拆解”字形,理解每个部件在整个字中的作用。
追求整体的和谐: 在写单字的时候,就要考虑它在行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字的关系。写一行字时,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和呼应,以及整体的行气。
学习书法理论: 了解一些基本书法理论,比如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会让你在书写过程中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多看、多临、多思考: 观摩历代名家法帖是必不可少的。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认真临摹,并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说到底,把字写好看,不仅仅是笔画的“认真”,更是一种对汉字内在逻辑和外在形态的深刻理解与再创造。它需要的是一份精益求精的态度,更需要一份对美的追求和对书写艺术的耐心。

希望我的这些啰嗦,能帮助你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写出让你自己也觉得赏心悦目的字来!这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是只有自己体验过才知道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字帖白临了。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教程贴,有干货。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每个字都认真写”和“整体看起来好看”没有因果关系。实际上,认真写的结果是,单字也是不合格的。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是“为什么我认真写出来的字依然不好看?”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朋友也会在私信里问我,为什么我练了很久,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我就借着这个问题讲一下,怎样练字才最有效果。

现场教程开始。(图为我的钢笔,百乐78g的升级版88g)(其实我就是试试新买的手机微焦镜头……)


我们首先来假设一位正在练字的同学,他的名字叫小明。

(不好意思叫错人了,这是小萌)

小明同学打开字帖,看到示范字是“武”这个字。

然后他在纸上小心翼翼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了一遍:


(是的这是我写的!让你们看看我随便写究竟能写多丑!)

再然后,刻苦的小明同学就按照这个方式又写了一千遍。写完手基本已经半残了。然而他的字依然是这个样子。

小明同学忍不住斜一百三十五度仰望天空,这样他的泪水就不会流出来了。

小明同学勤奋吗?当然勤奋。那么为什么他的字没有任何改进呢?

因为他根本是按照自己从前的方式在写,写一千遍就是把自己的错误重复并强化一千遍。在错误的方向努力,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那么他忽略了哪一个步骤呢?是的,他没有“读帖”的过程。

所谓“读帖”,不是去认字帖上写的是什么字,而是观察这个字怎么写。

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呢?我们举两个例子:我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分别截取了一个“武”字。


现在我们开始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

首先我们要看的是笔画。硬笔书法由于字的大小和笔尖材质的限制,对于笔画的要求远远低于软体。在这里我们只需要遵守一些基本法,比如,写横要有起笔、行笔、顿笔三个动作,再比如, 戈钩的弯度不可太大,太大则没有力度,也就是所谓的“力弱身弯”。

接下来是重头戏,结构。

两种字体采取了不同的结体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们首先来看颜体:


颜体的“武”字,重头戏在于第二个横。这个横长度较长,被戈钩从三分之二处一分为二。左边较长的部分和戈钩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效果,其他笔画填补了剩余的空白位置。

整体来看,颜体的“武”呈比较规整的正方形:左上的长横、左下的“止”、右上的右点和右下的钩,分别支撑起方形的四个角,各部分非常均衡,显得十分中正、大气。

下面是我用硬笔临写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欧体的“武”:


欧体“武”的写法和颜体存在很大区别。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的“戈”和下半部分的“止”。

先来看“戈”。和颜体相比,欧体的“戈”两横长度接近相等,戈钩的长度长了不少,而右上角的点,欧阳询用一个短撇代替。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笔画更为紧凑,这也体现了欧体“中宫收紧”的特点,但这样一来,字的主笔就变成了戈钩。我们来看一下,把颜体的“止”和欧体的“戈”搭配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


左半部分在视觉上比重太小,整个字的平衡被严重破坏了,成了长短腿的残疾人。

那么,欧阳询采取了怎样的补救方法呢?我们来看下半部分的“止”:


原先的短横以右点代替,短竖替换为短撇。

这样就把原先方正的“止”变形为一个三角形的形态,于是,整个字的姿态就变成了这样:


怎么样?稳定感是不是回来了?

下面是我用硬笔临的欧体“武”字:


经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一个字应该怎么写,也就了然于胸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刻苦的反复练习了。但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练习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要加油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明明每个字都一个一个地掰开了看,结构端正,大小匀称,笔画清晰,甚至比很多随意涂鸦的字还要工整,但合在一起,就是觉得“不对味儿”,没有那种流畅的美感,甚至有点生硬和死板。这就像是把一堆保养得极好的宝石,一颗一颗单独拿出来看,品质都很好,但放在一起,却没能搭出项链应有的灵动.............
  • 回答
    千字文“云云”的由来:关于千字文为何以“云”字结尾,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每个字都不重复”,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也折射出古代汉语的独特之处以及文献流传中的一些小插曲。首先,我们得明白千字文的性质。它并非一篇自然流淌的诗歌或散文,而是一篇经过精心编排、旨在教导儿童认识汉字并蕴含一定文化知识的启蒙读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在看香港新闻时会留意到的一个现象。在香港的许多新闻网站上,我们确实会发现标题和正文中,一些字与字之间会故意加上空格,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关键词或者需要强调的部分。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结合了历史习惯、排版美学、阅读习惯以及信息传播的策略:1. 历史印刷习惯与繁体字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自我认知和现实感受的冲突。你说“每个人都觉得我自己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自我评价,而且你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你确实在生活中努力践行着这些品质,并且可能也从周围人的反馈中获得了印证。这很好,这是一种宝贵的内在力量。但是,这和“为什么还.............
  • 回答
    每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就像是在你推一堵墙时,墙也在推你一样。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我们可以从牛顿第三定律和更根本的动量守恒来理解它。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这是我们首先接触到的解释这个现象的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
  • 回答
    很多人一听到“退休计划”,可能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枯燥的数字、复杂的表格,或者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实际上,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退休计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它不单单是为了晚年的安稳,更是为了让你当下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底气。为什么说每个人都需要它呢?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深入的,也挺实在的。咱们每个人,不论是生在哪个时代,在哪种文化里,好像总有些“为自己”的念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生存的本能:最底层逻辑打个最基础的来说,私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咱们最原始的生存本能。你想想,咱们都是从那个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里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在那个环境.............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多纳鲁马这几年确实是转会传闻的“集邮爱好者”,几乎每个夏天都得闹腾一番。要说他频繁陷入转会传闻,原因可不是一两桩,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1. 年少成名,身价飙升的“蜜糖”与“毒药”首先,得承认多纳鲁马是个百年一遇的天才门将。他16岁就完成了.............
  • 回答
    “胖是原罪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嘲笑我。我有错吗?”这个问题触碰到了太多人的心底最柔软,也最疼痛的部分。当有人这样问,往往不是在寻求一个关于体重是否“有罪”的学术辩论,而是在倾诉一种被排斥、被审视、被无端攻击的深深的委屈和痛苦。我想告诉你,亲爱的朋友,你没错。至少,在“胖”这件事上,你没有任何罪过。我.............
  • 回答
    你看的科幻电影,确实常常会抛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为什么那些强大的、聪明的、似乎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最终都会踏上“我想成为人类”这条路?这背后藏着多少我们对自身、对未来、对存在的深层思考,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首先,得承认,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身投射的幻想。我们是造物主,我们创造了AI,在创.............
  • 回答
    库尔德人,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分布在中东地区四个国家: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他们的命运,似乎一直被“流离失所”和“苦难”这两个词所笼罩。为什么他们如此“苦逼”?为什么他们至今未能独立建国?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政治、历史和地理原因。漫长的历史遗留问题:帝国的遗产要理解库尔德人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地球地理和地质演变的一些规律。要解释为什么很多大陆的东南角似乎“钟爱”大型岛屿,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地质板块构造:大陆漂移的宏观影响首先,地球的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硬壳,而是由许多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一直在缓慢移动,这就是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的形状和位.............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恐怕是个美丽的误会,或者说是我们感官世界里的一场小小“意外”。 说“每个不吃榴莲的人都觉得榴莲像屎一样”,这其实有点夸张了,毕竟人类的味蕾和嗅觉差异是很大的,每个人对气味的感知都带着独特的个人色彩。我们不妨先从榴莲本身聊起。榴莲,这位水果界的“王者”,它的名字自带一种霸气,而.............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城中村”数量和分布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历史发展、地理条件、城市规划、经济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简单来说,珠三角更像是“野蛮生长”,而长三角则更显“规划先行”。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力求让解读更贴近实际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论述。首先,我们得聊聊“城中村”.............
  • 回答
    影视剧里总是少不了村花、俏寡妇这类角色,仿佛每个村子都自带一个似的,还都美得各有风情,命运也总有点让人唏嘘。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创作者们精心挑选的一种叙事策略,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从人物功能上说。一个“活”的过去:承载记忆与变迁。村里的俏寡妇,往往是村子里年纪稍长、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女性。她们的出.............
  • 回答
    孩子生病,家长最焦虑的就是看不同的医生,听到五花八门的说法,让人无所适从。明明都是医生,为什么会对同一个病情给出不同的建议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医生不专业,而是医学本身以及个体差异决定的。1. 医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医学并非一门精确到毫厘的科学,它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