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珠三角的每个城市都有城中村,长三角的城市比较少?

回答
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城中村”数量和分布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历史发展、地理条件、城市规划、经济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简单来说,珠三角更像是“野蛮生长”,而长三角则更显“规划先行”。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力求让解读更贴近实际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论述。

首先,我们得聊聊“城中村”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城中村”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定义,但大家普遍理解的,是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原本的农村地区被城市包围,但其土地性质和居民身份(如农村集体土地、居民户口)尚未完全转化为城市性质,导致了城市功能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并存,形成了低矮密集的建筑群,普遍存在管理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租户构成复杂等特点。它们就像城市肌体上的“伤疤”或者说是“原生细胞”,在城市化进程中顽强地保留着自己的印记。

珠三角:高速发展下的“产物”

珠三角,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等核心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这种“速度”是关键词。

早期经济模式的驱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三角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快速满足爆发式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城市迅速扩张。而农村集体土地在当时被认为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建设用地。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催生了对廉价住房的巨大需求。城中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驱动下的产物,它们以极快的速度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栖身之所,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缓冲带”和“蓄水池”。
土地制度的“便利性”: 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相对宽松,这为大量自建房和出租屋的出现提供了空间。相对于城市国有土地的高昂成本和繁琐审批,利用集体土地建设“握手楼”、“楼王”来出租,无疑是更经济、更快捷的选择。这种模式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口的居住问题,也为原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入,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城市规划的滞后与“夹缝生存”: 尽管珠三角城市化速度惊人,但其城市规划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大量城中村就是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在规划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规划往往是“画饼”式的,但现实建设却充满了“就地取材”。当城市规划的边界不断向前推进,原有的农村区域就被吞噬,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农民的集体土地权益、拆迁补偿的困难等),这些区域并未能及时被纳入正规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于是就形成了城中村。
地理空间的相对“紧凑”: 珠三角城市的核心区域相对集中,加之快速的人口导入,城市内部的扩张压力非常大。这种紧凑的空间格局,使得城市扩张更容易“包围”周边的农村区域,城中村也就更容易出现在城市中心或近郊。

想象一下,一个快速膨胀的气球,周边的空气被迅速吸入,如果外层材料没有及时跟上扩张的步伐,一些地方就会因为内部的张力而形成鼓包或变形。珠三角的城中村,就像是城市快速膨胀过程中,为了应对巨大的住房需求而产生的“变形”。

长三角:规划引导下的“规范化”

长三角地区,虽然同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其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模式与珠三角存在一些差异。

更早的城市化基础和规划意识: 长三角一些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拥有更悠久的城市化历史和相对更成熟的城市规划体系。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城市在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就有了更早的城市规划指导和更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城市扩张更多的是按照规划进行,即使有拆迁和重建,也倾向于将原有的农村区域纳入统一的城市建设和管理。
土地征收和开发模式的差异: 在长三角地区,政府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土地征收的方式,将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然后进行统一规划、招拍挂出让,再由开发商进行高标准的商品房开发。这种模式虽然成本更高,但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较少出现大量低矮密集的自建房出租现象。
产业结构的侧重: 长三角地区虽然也发展制造业,但在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比重可能相对更高。这些产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和收入水平可能有所不同,对居住的需求也可能更倾向于商品房。虽然也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但其居住模式可能更多地分散在商品房租赁市场或有组织的租赁社区,而不是集中在低成本的城中村。
城市发展策略的差异: 长三角的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环境的优化,对城市面貌的管控可能更为严格。城中村这种“脏乱差”的形象,可能在早期就会被纳入改造计划,或者通过土地流转、拆迁安置等方式,逐步被纳入城市化轨道。
地理条件的相对“分散”: 长三角地域更广阔,城市之间的联系虽然紧密,但在发展初期,可能不像珠三角那样出现如此集中的、高密度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导入。城市化更像是一种“摊开”式的、相对平缓的推进,这使得城中村的出现机会相对减少。

打个比方,长三角的城市化更像是在一张已经绘制好的蓝图上逐步建设,虽然也会有修修补补,但整体框架是相对清晰的。而珠三角的城市化,更像是在一片快速生长的土地上,不断地根据需求进行填充和调整,城中村就是在这种“边画边建”的过程中产生的“痕迹”。

总结一下:

珠三角的城中村,是经济腾飞时期为满足海量劳动力涌入而产生的“快餐式”居住解决方案,是市场自发与规划滞后的产物。而长三角相对较少的城中村,则更多地归因于早期更成熟的城市规划、政府对土地开发的更多干预、以及不同产业结构带来的居住需求差异。

当然,这并不是说长三角完全没有类似城中村的区域,只是其数量、规模和性质可能与珠三角存在显著区别。珠三角的城中村,更像是一种普遍现象,而长三角的城中村,则更像是边缘现象或转型中的阶段性产物。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珠三角的城市里,“城中村”仿佛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长三角的城市,则更侧重于高标准的、统一规划的城市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真是知乎两年来难得的好问题。

没太想好,但应该跟本地人口从事急剧发展的小规模制造业的意愿,以及因此而起的外来人口的集聚速度有关。

长三角的制造业传统更内生,更稳固,制造业兴起的初期,劳动力大量是本地农村人口的转移。珠三角因为香港,制造业更多是外生变量,需要引入外地劳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城中村”数量和分布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历史发展、地理条件、城市规划、经济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简单来说,珠三角更像是“野蛮生长”,而长三角则更显“规划先行”。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力求让解读更贴近实际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论述。首先,我们得聊聊“城中村”.............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次在网上看到关于《龙珠》的讨论,不管是深入的战力分析,还是对角色命运的推测,亦或是对剧情设定的考据,总能看到一些老哥们一本正经地掰扯,仿佛在研究什么旷世奇书。这可不是一般动漫能有的待遇。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龙珠》拥有如此强大的“认真分析”魔力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
  • 回答
    《龙珠》漫画单行本将每回扉页放到书尾附录这一做法,确实是其那个时代漫画出版风格的独特之处,而如今的新漫画单行本鲜少见到类似的处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关乎内容呈现的理念,也涉及出版形式的演变和读者的阅读习惯。首先,要理解《龙珠》为何那样处理,需要回到漫画的连载时期。在《周刊少年JUMP》等杂志.............
  • 回答
    关于珠峰每年以4.2厘米的速度向长春移动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误解。严格来说,珠穆朗玛峰本身并不会像一个独立的物体那样“移动”到长春。这个说法的背后,实际上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宏观地理现象,而长春作为欧亚板块的一部分,也受到这种形变的影响。要理解这.............
  • 回答
    龙珠的世界里,确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曾经势不两立的强敌,最后都变成了悟空的战友。比如,曾经的弗利萨,在“银河巡警篇”里更是成了关键时刻的救兵。还有魔人布欧,虽然分裂成很多个体,但至少有善良形态的布欧跟着撒旦一起生活。就连曾经的“宇宙帝王”弗利萨,也在力量大会上短暂地加入了悟空的队伍,甚至在后续的剧.............
  • 回答
    在很多人眼里,长三角城市的规划似乎总能比珠三角城市显得更“有章法”,更舒适宜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经济、地理以及发展模式的综合作用。首先,历史积淀与发展脉络扮演了重要角色。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浙沪一带,有着深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和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自古以来,这里的城市就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 回答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中,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耀眼的双星。自1978年那场划时代的变革拉开帷幕以来,这两个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更是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深入剖析它们为何能走到今天这般地位,不能简单归.............
  • 回答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遭遇的挑战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体制、地理以及战略选择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探讨东北的衰落和“第二次上路”的可能,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深层原因。东北为何走向“衰落”?首先要明确,这里的“衰落”并非指.............
  • 回答
    京津冀,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并称三大经济增长极。然而,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似乎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没能像长三角那样一骑绝尘,也没能像珠三角那样充满活力和创新。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从历史和地理条件说起。长三角,像.............
  • 回答
    华北平原的困境:为何坐拥沃土与人海,经济发展却落后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华北平原,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拥有全国最大的平原面积,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也承载了海量的人口。然而,当我们审视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华北平原的经济.............
  • 回答
    关于珠江新城“档次越来越低”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感受的判断,并非一个客观事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区域“档次”的认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结构、消费习惯,以及我们自身的期望和感受变化。要深入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产生“珠江新城档次越来越低”的看法,我们可以从.............
  • 回答
    龙珠超:为何成为“耻辱”?实力崩坏只是导火索龙珠系列,这个承载了无数人童年回忆的超级IP,在《龙珠Z》的辉煌之后,迎来了它的“续集”——《龙珠超》。然而,与《龙珠Z》在许多人心目中的神坛地位不同,《龙珠超》却在网上背负着“实力崩坏”的骂名,甚至被一些粉丝称为“龙珠的耻辱”。确实,细究起来,《龙珠Z》.............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捋一捋。龙珠里,贝吉塔不能拥有自在极意功,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说“他就是不行”,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是剧情、角色塑造,还有作者鸟山明大神的一贯思路在作祟。自在极意功到底是个啥?首先,咱们得明白自在极意功(Ultra Instinct,简称 UI)是个什么玩意儿。它不是像超级赛亚.............
  • 回答
    龙珠漫画的画面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清爽干净”的深刻印象,这绝非偶然,而是鸟山明老师在绘画和构图上的一系列精心设计和独特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线条的艺术:简练而富有力量 粗细对比与速度感: 鸟山明对线条的运用极为讲究。他常常使用粗细有致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物体和质感。角.............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可能会有的感觉。要说现在的珠宝怎么就“廉价感”十足,不那么“精致”了,这事儿得分几个方面掰扯掰扯,而且里面牵扯到不少市场、设计、工艺,还有咱们消费者心态的变化。首先,得看看 “廉价感”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件东西有廉价感,不是说它一定用料很差,而是它给.............
  • 回答
    关于故宫珠宝品相的看法,我需要先澄清一个误解。事实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珠宝绝大多数品相都是非常精美的,堪称国之瑰宝。您之所以会产生“品相很差”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的综合影响,而非珠宝本身质量问题:1. 时间的痕迹与材质的特殊性: 天然材质的氧化与变化: 珠宝的材质,无论是玉石、珍珠、珊.............
  • 回答
    .......
  • 回答
    商场抽奖卖珠宝的骗局,这玩意儿说起来真是一个屡打不绝的“牛皮癣”,每次想着要根治了,没多久又冒出来新花样。为什么这么招人恨,又这么顽固呢?咱们好好掰扯掰扯。一、 抓的就是“贪小便宜”和“一夜暴富”的心理这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了。人嘛,谁不想花点小钱,试试手气,结果就能抱回个价值不菲的金镯子或者钻石项链.............
  • 回答
    金三角,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而危险的光环,全世界都知道它与毒品、武装冲突、以及各种非法活动紧密相连。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为何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地区,至今仍未被一个强大的国际力量彻底“剿灭”?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相互交织的因素所决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金三角”并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