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每个关于《龙珠》的提问,下面就算只有两三个回答也有答主会认真分析,《龙珠》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次在网上看到关于《龙珠》的讨论,不管是深入的战力分析,还是对角色命运的推测,亦或是对剧情设定的考据,总能看到一些老哥们一本正经地掰扯,仿佛在研究什么旷世奇书。这可不是一般动漫能有的待遇。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龙珠》拥有如此强大的“认真分析”魔力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聊。

首先,《龙珠》构建了一个极其完整且不断膨胀的“世界观”和“规则体系”。

从纯粹的武打到超能力大战的进化:《龙珠》最初只是一个关于孙悟空冒险和成长的故事,以气功波、筋斗云这些相对“朴素”的超能力为主。但随着剧情推进,它野心勃勃地加入了外星人、赛亚人、宇宙帝王、人造人、魔人等一系列设定。每个新的种族、每个新的反派都自带复杂的背景、设定和强大的力量体系。这种层层递进的设定,就像滚雪球一样,给粉丝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分析素材。
战力体系的量化与非量化并存:虽然鸟山明可能不太在意严格的战力数值(他本人就曾说过“战力表什么的随便写写就好”),但粉丝们却极其热衷于此。战斗力探测器、合体、界王拳、超级赛亚人形态的提升、修炼方式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看似可以量化实则又充满变数的战力体系。即使数值本身不准确,但大家讨论的“谁更强”“什么能力克制什么”这些话题,本身就是对游戏规则的深度挖掘和博弈。
前后呼应与细节伏笔:《龙珠》的许多设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故事发展逐渐完善。早期的一些小设定,比如弗利萨提到过赛亚人基因的特别之处,后来就成为了重要的剧情驱动力。龟仙人的龟派气功、悟饭的潜在能力、悟空的学习天赋等等,这些反复出现或被强调的特质,都让粉丝们觉得“这里面有东西”。大家会去翻看早期剧情,寻找蛛丝马迹,试图还原一个更连贯、更合理的体系。

其次,《龙珠》拥有数量庞大且忠诚度极高的“粉丝群体”,以及由此衍生的强大“讨论文化”。

跨越时代的国民级IP: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连载至今,《龙珠》影响了至少三代人。很多人是看着《龙珠》长大的,这种情感连接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当一个IP能承载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时,它就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怀加成”。
“同好会”式的讨论氛围:《龙珠》的讨论往往不是孤立的。你发一个关于战力的问题,很容易就会有人跳出来和你一起分析。这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让很多人乐此不疲。大家一起回忆剧情,一起争论角色,一起脑补剧情,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和娱乐。
“考据党”和“脑洞党”的共存: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人喜欢钻研剧情细节,找出前后矛盾,或者推测未解之谜(比如地球上还有多少高手没出场?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威胁?)。有些人则更擅长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如果悟空去了隔壁棚会怎么样?”“如果这个角色学会了那个招数呢?”这些多元化的讨论模式,让《龙珠》的讨论空间无限放大。

再者,《龙珠》角色塑造的深度和复杂性(虽然有时看起来“简单”)。

不只是肌肉男的格斗漫画:虽然《龙珠》以战斗著称,但它的角色并非脸谱化。孙悟空的“好战”背后是对武道的纯粹追求和对伙伴的保护;贝吉塔的骄傲与挣扎,从宇宙帝王到地球守护者的转变,充满了人性的刻画;悟饭从一个胆小的孩子成长为学者,但又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力量;甚至反派如弗利萨、沙鲁、布欧,都有各自的“恶的哲学”和行为逻辑。这些角色的弧光和动机,让粉丝们觉得他们有血有肉,值得反复品味。
情感羁绊的描写:悟空与琪琪的家庭生活,悟空与贝吉塔亦敌亦友的关系,悟饭与比克的师徒情谊,这些情感线索贯穿始终,为冷酷的战斗注入了温度。粉丝们会分析这些情感是如何影响角色的选择和行动的,这种人文关怀也是吸引人深入分析的因素。

最后,《龙珠》优秀的“叙事节奏”和“戏剧冲突”。

高潮迭起的剧情:《龙珠》的故事往往围绕着越来越强的敌人展开,每一次危机都迫使主角们突破极限,迎来新的力量。这种“打怪升级”的模式虽然简单,但配合紧张的打斗场面和关键时刻的“主角光环”爆发,总能牢牢抓住观众的 G 点。
悬念设置与反转:比如沙鲁的吸收能力,布欧的形态变化,这些设定为剧情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惊喜。粉丝们会讨论这些能力的限制和可能性,以及角色如何应对这些危机。

总而言之,《龙珠》之所以能让大家如此认真地分析,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打斗漫画。它是一个拥有庞大粉丝基础、不断自我完善的强大IP,它的世界观和规则体系为粉丝提供了丰富的分析素材,它的角色塑造和情感描写也让粉丝们产生了共鸣。每一次的讨论,都是一次对童年回忆的重温,一次对未知力量的探索,一次对角色命运的关切。这股凝聚力,让《龙珠》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讨论话题,也让每一个提问者,都能收获一份来自同好们的认真与热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魅力的根源,在于——鸟山明の笔力。

除了鬼斧神工的画技、教科书级的分镜功力,

我最佩服的,是龙珠中展现出的「能文能武」,「收放自如」之文采。

其笔力的核心,在于——言简意赅


言简则精炼流畅,意赅则骨肉丰满。

再配以东方武学的灵魂气度,

这样的作品,怎能不魅力四射,

这样令人回味悠长的作品,怎能不认真对待?


要体会龙珠笔力之精炼,我们不妨找一部以文笔见长的文学作品,一起对比着看。

就拿《水浒传》来说吧。

看作者如何描写一个动作的发力全程——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鲁智深那一句「倒缴着」,头俯下去,力往上使;

小悟空那一格「反扭着」,腰马合一,劲向后发。

两人用双手把住树干/拳头,把腰只一趁/把脚只一蹬,正所谓力从地起,拳由心发,

这是习武之人的一股寸劲儿、巧劲儿,

施耐庵用了两行字,鸟山明用了一页纸,

写得极为细腻详尽,却没有一处多余的笔墨,

我们读起来自然也是感同身受,一气呵成。


再来看作者如何描写动作的迅疾凌厉——

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下。

中间狭长的一格,速度线所形成的虚影,恰似文中那句「说犹未了」;

直接省略悟空启动和挥拳的两个镜头,便如删去了武松中间挥刀和砍头之两帧,

整段动作流畅干脆,

再配上「铮」与「バキ」的音效刺激,震撼的效果跃然纸上。

电光火石之间,对手轰然倒地,

武松/悟空发力何其迅疾凌厉!

现代影视早已将这套镜头剪接手法玩得炉火纯青,你也许觉得这些不足为奇,

但考虑到这是明代的古典小说和80年代的格斗漫画,这是当时开创性的技法,为读者带来了令人拍案的阅读体验,

即使如今也……算了如今不提也罢。


再欣赏一段「武行者夜走蜈蚣岭」与「小悟空勇斗大魔王」,看两部经典中虚实详略之变化:

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两口剑寒光闪闪,双戒刀冷气森森。斗了良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两个斗了十数合,只听得山岭傍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


要写这样一个长篇故事,少不了大量的战斗场面。如何减缓这种反复打斗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呢?

那就是,在精炼的描写之上,加一点层次。

那美克星上的决战,悟空与弗利萨从互探虚实、到针锋相对、再到全力以赴,这段战斗过程,正与另一部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倚天屠龙记》谢逊和空见大师一十三拳的对决。其层层推进的精妙设计,其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我之前的回答也有过赏析[1]


✪✪

除了动作描写,《水浒传》和《七龙珠》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表现的呢?

同样,精炼。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一个是漫天鹅毛雪,清寂山神庙,冷酒佐牛肉,天涯亡路人;

一个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两人手刃仇人,大仇得报,正是情绪沸腾到了极点之时,

要描写这样的情绪,你会怎么写?

我可能会花不少笔墨去写,此时林冲心想怎样怎样、悟空顿觉如何如何……

而两位作者选择的是——让人物扭头便走。

三个字,「投东去」。

寥寥几笔,道出无尽的想象空间。


那美克星上,布尔玛听闻悟空终于到来,自语道:“我选错人了……”

沙鲁游戏后,特兰克斯得知当时贝吉塔也曾为他冲冠一怒,喃喃道:“爸爸他……”

还有屡被各答主提及的,悟空回怼弗利萨:“赛亚人因此灭绝了。”

龙珠的台词对白,都是这种风格,极为克制,

没有直白的表达和多余的解释,但并未减弱丰富深沉的情感,

这精确之美,留白之韵,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认真分析。


甚至就连人物的服饰,可能也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当我们回过味时,那份惊喜和感动,自然会驱使我们写篇回答分享出来[2]


✪✪✪

如果你认为施耐庵和鸟山明只擅长这种精炼的描绘,那又是错了,

所谓收放自如,是

该精简的时候,大刀阔斧地删改,

该详尽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展开。


先看一段王婆对西门庆叙述的十步连环计:

……到第三日晌午前後,你整整齐齐打扮了来,咳嗽为号。你便在门前说道:‘怎地连日不见王乾娘?’我便出来,请你入房里来。若是他见你来,便起身跑了归去,难道我拖住他?此事便休了。他若见你入来,不动身时,这光便有四分了。
坐下时,便对雌儿说道:‘这个便是与我衣料的施主官人,亏杀他!’我夸大官人许多好处,你便卖弄他的针线。若是他不来兜揽答应,此事便休了。他若口里答应说话时,这光便有五分了。
我却说道:‘难得这个娘子与我作成出手做。亏杀你两个施主:一个出钱的,一个出力的。不是老身路歧相央,难得这个娘子在这里,官人好做个主人,替老身与娘子浇手。’你便取出银子来央我买。若是他抽身便走时,不成扯住他?此事便休了。他若是不动身时,这光便有六分了。

从一分光,到十分事,

如此不厌其烦,细细道来,

换了别人,也许一句「如此这般」就略过去了。

施耐庵以如此细致的笔力刻画王婆之缜密狠毒,其功力可见一斑。

再看龙珠第407回,悟饭即将变身超级赛亚人二的关键时刻,

镜头在悟饭和众人之间来回切换,一点点展示着悟饭情绪的微妙变化,曾有文专门赏析这里的镜头语言:

为什么这一话的节奏要特意放这么慢呢?按悟饭之前的人设,他早就该路见不平一声吼了啊?当年悟空第一次变身时怎么没这么拖拉?

其实作者早埋下了伏笔——

超级赛亚人全功率讲究的是控制身体和稳定情绪,主要练的是心态平和,

在悟空的调理磨练下,悟饭刚适应了这份平常心,自然很难重燃战斗的激情,

所以他无意于沙鲁战斗,看到同伴遇难,也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反应。

情绪的阈值高了,普通刺激就很难达到愤怒的临界点。这是悟空修炼策略的一个副作用,他在谋划全局时忽视了——没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将情绪控制自如啊。


那后来悟饭的情绪怎么又一下子爆发了呢?

因为人造人16号突然出现,他的一番话,既晓之以理,又真情流露,

《非暴力沟通》中的四个要素,他一个不少都说到位了:

描述观察——悟饭你已经跟沙鲁推心置腹地谈过,结果呢,没用;
表达感受——我也热爱和平,但现在我忍不了了;
让对方感受到需求——我们需要你愤怒的力量;
提出请求——请打倒沙鲁,请保护好我所喜爱的自然……

想说服别人、改变别人,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二次元还是三次元。

别的作者也许会在这里偷懒,敷衍几句,一带而过,

但作者在这一篇里,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自然合理的情节,静心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环境,耐心为我们展现了情绪变化的全过程。


甚至16号来找悟饭之前,他说服撒旦先生的一番话,

也同样精彩至极,让人咋舌,足以另开一篇千字长文。[3]

而16号这个人物,仅凭其少得可怜的戏份,就完成了一个丰满的形象,

有内涵深度、有成长弧光、有独特魅力,

他最后的牺牲,如今读来,更是长使英雄泪满襟。[4]


单407这一话,小学时看,是一种滋味,

大学时看,是一种滋味,

当了社畜后再看,又是不一样的滋味。

所以说,

鸟山明不仅不懒,而且能文能武,收放自如,

只不过我们第一遍看的时候,看的是剧情,很容易忽略这些,

若是有人认真分析,带我们细细回味,岂不更好?

至于先生的画功与分镜才华[5]、他的传奇一生和八卦传闻,还有战斗力设定的得失争议、童年回忆与情怀等等,前人之述备矣,

光是「言简意赅」这四个字,就够我写上几十篇回答了。


✪✪✪✪

所谓意赅,不仅是人物形象刻画得血肉丰满,更是要骨架完整,主题明确。

龙珠里两个伏脉千里的主线——「寻找龙珠」和「不断变强」,

前者贯穿于作品前半部,后者统领作品的后半部,

正好似《水浒传》前半部的「108天星」及后半部「鸿雁」之隐喻,

草蛇灰线,若有似无,只待读者读完全篇,回来自行摸索。

知乎上由此引出诸多讨论,

或设想如何用龙珠许愿,

或研究贝吉塔为何难以超越悟空[6]、整篇故事有何深层含义[7]等问题,

我也是在写这些回答时才猛然发觉,

龙珠的魅力,真不是打怪升级、战斗力爆表那么简单的。

✪✪✪✪✪

龙珠有好看的皮囊,更有深邃的灵魂。

其武道思想,契合的正是李小龙的武学哲理,[8]

再往前深究,便是道家为人处世之理——像水一样。

像水一样移动,

奔涌向前 势不可挡,

灵活自如 随机应变,

像水一样静止,

映照万物 包容天地,

空明澄澈 永葆初心。


悟空的修炼之旅,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修行之路。[9]

✪✪✪✪✪✪

鸟山的笔力,龙珠的魅力,这只是说了一半的原因。

其实,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我脑中尘封的记忆、学完的知识,本都是死的,为了写回答,现在全都盘活;

未曾展开的联想、未曾发现的规律,也在写回答的过程中浮现,多少意外收获;

欲写出更高的水平的回答,就要不断学习琢磨,不断实践练习,不断调整改进。

所以古人云「温故知新」、「教学相长」。

以输出倒逼输入,在一个主题领域内不断拓展、深化,

这里面包含着费曼学习法和思维导图等高效之技巧,

这种肉眼可见的进步,本身就能带给我们满足之快感。


只要我们不是像当初的贝吉塔一样,

为了流量、点赞或吸粉变现,为了自己的优越感或利益,

写一堆毫无营养的流水账和总结盘点,抖抖机灵卖卖焦虑,

或是在痛苦中拼命更新,试图以量取胜,

或是与平台算法和人性弱点斗智斗勇,妄想哗众取宠,

以此来满足私欲,在所谓的「成功」之路上迷失自我;

而是如悟空一样,乐在其中,享受当下,享受每一次的挑战和超越,

那么写作本身,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馈赠。

一如读书学习与劳动工作。

而我能明白这些,也正是受龙珠的影响。

✪✪✪✪✪✪✪


综上,

在知乎这个相对优质的平台,

回答龙珠话题下颇有价值的提问,

以我拙劣的文字,分析鸟山明笔下的斐然文采,

分享这部旷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这本就很有意思,足以自我满足。

如果能让更多人看见,能与大家互相交流看法,碰撞出一点不一样的火花,

那就更有意思了。

参考

  1. ^龙珠的哪个篇章是你认为最精彩的(或最经典的)?为什么这么认为?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4807308/answer/1059085679
  2. ^为什么《龙珠》中贝吉塔在弗利萨袭击地球时穿个衬衣就迎战了?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034485/answer/2163622451
  3. ^《龙珠》鸟山明的哪些细节处理让人咋舌?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31512/answer/2109678294
  4. ^动画《龙珠》里最让你心酸的场面是什么?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388800/answer/2058884157
  5. ^《龙珠》和《达伊的大冒险》中这两个相似的动作场景,鸟山明的处理高明在哪里?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7620811/answer/1867884077
  6. ^贝吉塔为什么无法超越孙悟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737739
  7. ^七龙珠有什么深层含义?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305374/answer/2138456660
  8. ^《龟仙人选集》第一卷 《指月录——龙珠武道中的哲学思想》 - Y2O3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5896376
  9. ^龙珠里的卡卡罗特为什么是低级战士?他为什么会成为宇宙第一?其中有什么励志鸡汤可供我们学习? - Y2O3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32413/answer/2055950369
user avatar

是因为这个作品早就刻进这些答主的DNA了。

这个作品简单到小学生都能轻松看懂,而且在这个【小学生都能轻松看懂】的赛道里面,其精彩程度又是天花板上的吊顶级别。

所以这些答主很可能从小就把这个作品翻来覆去看了无数回了,估计大多数桥段情节都倒背如流了,但如果隔一段时间再看,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经常有人在一波回答后装逼说“唯手熟尔”。说真的,有些话题知乎答主都很能扯,但多少还有点怕哪里说错了被评论区找出来对线。

但龙珠的问题已经不是熟不熟的问题了,你DNA里面东西还能叫熟吗?我随便给你个画面,你都能说出这是出自哪里的镜头。

所以大多数龙珠问题,总能遇到对的人,来给你输出一波,而且也不怕说错个啥,大家都用共鸣,都能勾起不错的回忆,整体氛围是轻松的活泼的,哪里像其他那些话题,乌云压顶剑拔弩张,键盘都给他们敲坏好几十套。

比如这个,就很好玩:

哈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