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凯明、刘壮什么的不是早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反智说法打脸了么?
说明一个人把运气用在了分数上,科研、赚钱什么的,就没啥运气了。
这是个简单的小学数学问题:
“第十名左右”起码有三个人(第九名、第十名、第十一名),是“第一名”的三倍。
要是扩大一点,把第八名和第十二名也算上,那就是五倍了。
大概率你老师也没看过那个研究的原文吧,我来给你分析一下。
1999 年-2008 年,调查到的高考状元有 724 人,1977 年-1998 年,调查到 1977-1998 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近 400 人,占 1977-1998 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 1/4,其中理科、文科状元各占 50%。其中能调查到职业发展状况的高考状元约 150 人,约占 1977-1998 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 1/10。
2. 这个研究怎么定义的“成功人士”:
“杰出校友” 是指高校毕业生中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青年法学家、经济学家和艺术家等,还包括获得各种奖励的优秀学生。
“杰出政治家”是指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杰出企业家”是指国内外上市公司、国资委直管中央企业、国有重点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等企业领导者,中国富豪榜上榜者。
“杰出科学家”是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等。
“杰出文学家、青年法学家、经济学家等”是指全国金话筒奖、国家级电影、电视奖获得者、国家鲁迅、矛盾文学奖获得者、杰出青年法学家、世界经济学家等获得者。
3.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状元能不能成为“成功人士”
A. 杰出政治家:就算77年上大学,82年毕业,在2009年之前要成为中央候补委员,这是多大的难度?有几个人工作20多年能当上中央候补委员的?
B. 杰出企业家:这跟高考状元有毛线关系?而且如果这个研究拉长一点儿时间,引入互联网这波富豪,高考状元比例增加了啊。
C. 杰出科学家:只有这一条跟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是正相关的。注意一下,2009年之前能评上院士/长江学者的,大多得是1989年之前读的大学吧,本科毕业20年评上院士/长江,这个速度够可以了吧。1989年之前毕业的高考状元,想要搞学术研究的,留在国内的能有多少?而且这批出去的人,拿到国外终身教职的,学术水平应该不比长江学者差吧,怎么不够杰出了?
D. 全国金话筒奖、国家级电影、电视奖获得者、国家鲁迅、矛盾文学奖获得者、杰出青年法学家、世界经济学家等获得者:这些跟高考状元又有毛线关系?撒贝宁不知道是不是金话筒,但人家保送的啊,想拿状元没机会啊。
4. 总结:按照这个研究里面的标准,正常人没几个能成功的。而且我敢保证,按照这个成功标准,高考改革教育改革随便怎么改,都没几个人能成功。
其实你要是感兴趣也可以问问家里的长辈,三代里最聪明的是谁?然后再问问混得最好的是不是他/她。或者你也可以问问三代里长的最漂亮的女性是谁?然后过得最幸福的是不是她?当然,混得好,过得幸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可能不同的家庭成员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吧,十之八九,最漂亮的和最聪明的都不是多数人认为混得最好,过得最好的。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许多人都对这句话拍手叫好。但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世界乃是静止的,所以你的“初心”只要坚持到底,等到“轮回”一圈儿后自然完全。这句话是出自佛经,佛经里这么说自然没错。因为佛法的基本论述就是世界就是环,大环套着小环,一环扣着一环,所有的动态都是虚妄。可是,这句话如果不放在佛家的体系中就变得非常奇怪了。
比如,著名的故事小孩拿钻石来换玻璃珠。如果这熊孩子一直按照这种“初心”来行事,不成家不立业,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去换玻璃珠,估计没人会说他得了什么“始终”。人类一共存在了一百多万年,文明史也就5000多年,走出非洲的我们的智人先祖也就是在大概10几万年以前,你今天告诉我去坚持那些光着屁股对火跪拜先祖们的“初心”,别说得始终,不进精神病院就算不错了。
很显然,人类社会是在向着更加复杂,更加高级,更大系统演进的。而且这个速度越来越快。而社会的演进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本身就是曲折反复的。快速的迭代,不确定的方向,导致任何某个时刻看似极大的优势都不足以“完全始终”。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手机巨无霸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出现后,它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此外,大家也不妨看看最近高晓松被骂得停止直播的事件,放在10年前作为公知大V万众瞩目,怎么就变成这般情景?
更加残忍的是,其实大众的审美也在变。二十年前美到惊为天人的刘亦菲,今天自然也有极大号召力,但你问问00后,他们眼里刘亦菲也就是“嗯,还不错”。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克隆技术取得的突破,那个时候说什么“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班里第一第二全都去学了生物技术。反倒是成绩一般的去搞了计算机,成绩较差的去买房子了。如今谁混得更好不言自明。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只要社会还在快速发展,只要社会自由度高,那么"高考好"这种优势都不足以持续很久。反过来,如果社会发展停止了,社会自由度也低,评判标准单一化,那么按部就班的人则会积累极大的优势,而且优势会越来越大。
当然,我很反对许多人那种觉得“状元”读书读傻了,“状元”一定情商低的论调。“状元”大成者不多的主要原因大概还是因为对他们而言,平稳,安逸和富裕的生活可以按部就班地得到。因而他们已经不需要冲在一线,满脸血污,大起大落地折腾了。而正因为他们少了几分莽劲和野望,他们无法成为站在顶端的人,因为任何顶端都要搏命。都不是舒舒服服,安安稳稳就能获取的。
同理,家里三代最漂亮的女性未必是最有钱的,未必儿女最有出息,未必住的房子最大,职称最高,吃穿最好,但是她肯定是在吃喝玩乐上花心思最多的那个。家里最聪明的男性,未必是最成功的,但却很可能是最悠闲的那个。所谓的进取心,所谓的大成就,其实扒开其底层逻辑来看,往往最初不过就是迫不得已。真的好吃好喝舒舒服服了,几个人会压上身家性命,没日没夜,身先士卒?
刘备如果开局如刘表,刘璋一般,舒舒服服,自自在在,天天听听小曲,宠崇小妾他是不会有髀肉复生的感慨的,曹操如果出身如袁术一般三世公卿,嫡子身份,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会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