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用增加供给的方法控房价?为什么不公开每个城市的住宅保有量?

回答
为什么控房价不只靠“增加供给”?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复杂账

人们总说“供求关系”,觉得房价高涨,自然而然就想到“增加供给”——多盖房子,房子多了,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这听起来逻辑严密,也确实是解决任何商品短缺问题的一般思路。但对待住房这件事,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用增加供给的方法控房价,就像一个人发烧,你只想着让他多喝水,却忽略了发烧的原因可能是肺炎、阑尾炎,甚至是心理作用。

一、 为什么“只增加供给”不是万能药?

1. 土地是稀缺的,而且是地方政府的“唐僧肉”:

首先,土地供给并非无限。尤其是在那些经济发达、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市中心、好地段的土地早已开发殆尽,剩下的要么是郊区,要么是需要拆迁改造的老城区。而这些土地的开发,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拆迁谈判、征地补偿,成本高昂不说,周期也极其漫长。

更关键的是,土地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卖地产生的巨额收入,支撑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有动力去“贱卖”土地,或者以极低的价格“无限量”供应。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土地拍卖,将土地的价值最大化,从而维持财政的稳定和发展。这就像一个家庭,你不能指望一个靠卖房来维持生计的人,会随意把房子送出去,即使他知道房子多了能降价。

2. 供给的“质”比“量”更重要,而且需要时间:

我们说的“增加供给”,不仅仅是简单地盖一堆房子。人们买房看的是地段、配套、学区、交通便利性、小区环境等等。你可以在郊区或者不那么受欢迎的区域快速盖大量房子,但这并不能有效缓解市中心、核心区域的房价压力。真正能影响房价的,是符合人们需求的、有吸引力的优质供给。

而优质供给的形成,需要时间。规划、设计、审批、施工、配套设施的完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这就像你想种出高品质的水果,光有种子和土地不行,还需要精心的培育、施肥、修剪,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指望短时间内通过盖房子来“枪毙”房价,往往只能在一些非核心区域制造“鬼城”,而真正的房价问题依然存在。

3. 增加供给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过度开发与资源浪费: 如果不加以规划和引导,盲目增加供给可能导致过度开发,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想象一下,在一个地方集中建设大量低质量、同质化的住宅,一旦人口流入不如预期,或者经济出现波动,这些房子就可能沦为闲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加剧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 如果新增供给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或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区域,而核心区域的供给又非常有限,这反而会加剧城市内部的马太效应,让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的门槛更高。
对现有房产价值的影响: 如果短期内大量同质化、低价位的房产涌入市场,可能会对现有房产的价值造成冲击,引发部分人的不满和担忧,甚至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

4. 需求端的“非理性”与金融属性:

住房不仅仅是居住的商品,它还被赋予了金融属性,是重要的投资品和财富储蓄工具。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有房才有家”,加上过去几十年房价的持续上涨,让不少人形成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这种预期一旦形成,即使供给有所增加,也会被投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所吸收,房价依然难以回落。

简单增加供给,就像只看到水管堵了,就使劲往里加水,但如果问题出在水龙头本身(比如投资炒作的闸门未关),加再多水也无济于事,甚至可能让水管爆裂。

二、 为什么住宅保有量信息不公开?这背后有什么考量?

关于“每个城市的住宅保有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但它不像“汽车保有量”那样,可以相对容易地统计和公开。这里面涉及到的原因相当复杂,也触及到一些敏感的领域。

1. 统计的难度与“碎片化”:

产权的复杂性: 房屋的产权情况非常复杂,包括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自建房、小产权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等。不同性质的房屋,其登记和管理体系也不同,要将这些“碎片化”的数据整合成一个全国性、标准化的“住宅保有量”数据,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交易与流转的不透明: 尽管有房产交易登记制度,但仍然存在大量未完全登记的交易、或者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被完全公开的产权信息。例如,一些“阴阳合同”,或者房屋被用于抵押、租赁等情况,都不那么容易被一一统计。
“人房比”的动态变化: 即使我们统计了房屋的数量,还要考虑有多少房屋是空置的,有多少是自住的,多少是出租的,多少是投资的。这涉及到人口的流动、家庭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数据,要做到精确统计并及时更新,难度非常大。

2. 潜在的“负面影响”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加剧市场恐慌或泡沫: 如果公开的住宅保有量数据,尤其是显示出某些城市“房比人多”,或者存在大量空置率,可能会引发市场对房价下跌的恐慌,导致抛售潮,反而加剧市场波动。反之,如果数据暗示某些城市供给严重不足,又可能进一步推高投资和投机情绪。
地方政府的“数据博弈”: 地方政府可能出于维护当地房地产市场稳定、吸引投资等考虑,对公开的数据进行一定的“选择性披露”或者“优化处理”。例如,在报告中强调“人口流入”和“新房建设”,而淡化“现有库存”和“空置率”。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房贷审批、风险评估时,会参考一定的数据。过于详细和准确的全国性保有量数据,可能会让金融机构对不同城市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但这也可能导致一些风险较高的城市面临信贷收紧,影响地方经济。
“隐形”的供给与“隐藏”的需求: 许多房产可能并非直接由个人持有,而是通过企业、信托、基金等多种渠道持有。这些“隐形”的供给,其真实数量和流转情况,往往不为外界所知。同时,部分“隐藏”的需求,比如拥有多套房产却对外声称只有一套,也增加了统计的难度。

3. 信息公开的“成本”与“效益”考量:

建立一套全面、准确、实时更新的全国性住宅保有量统计和公开体系,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人力资源和制度建设。政府需要权衡这笔投入所带来的“效益”,是否真的能够有效解决房价问题,还是会引发新的问题。

总结:

控房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土地制度、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人口迁移、城市规划、房地产市场监管等方方面面。“增加供给”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而且必须是“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供给。 如果不解决导致房价过高的深层原因,比如投机炒作、金融杠杆过高、土地财政模式等,单纯地增加供给,就像给一个漏了无数个洞的桶加水,永远也填不满。

至于住宅保有量数据,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其未能像其他统计数据那样被广泛公开的重要原因。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更透明的市场和更理性的决策,但在房地产这个高度复杂且牵涉深远的领域,如何平衡公开的必要性与可能带来的冲击,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问题都写这么明白了,自问自答吗?

因为增加土地供给真得可以控房价啊,你是舒服了,财政收入不舒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控房价不只靠“增加供给”?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复杂账人们总说“供求关系”,觉得房价高涨,自然而然就想到“增加供给”——多盖房子,房子多了,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这听起来逻辑严密,也确实是解决任何商品短缺问题的一般思路。但对待住房这件事,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用增加供给的方法控房价,就像一个人发烧,你只想.............
  • 回答
    关于是否增加死刑以震慑罪犯,这是一个在社会上长期存在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支持者认为,死刑的严厉性能够对潜在罪犯产生极大的心理威慑,从而降低犯罪率。然而,反对者则质疑死刑的实际震慑效果,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伦理困境。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支持死刑的主要论.............
  • 回答
    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增加法律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并未将法律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的学科设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教育的缺失或不被重视。相反,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已经以多种形式渗透在现有课程和教育活动中。然而,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法律课程设置,无疑会带来.............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骑的摩托车,虽然有时候也能爆发出惊人的速度,但好像很少见到涡轮增压这个“猛药”?相比于汽车领域,涡轮增压摩托车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这背后可不是因为工程师们偷懒,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技术考量和实际应用上的权衡。咱们先说说涡轮增压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是给发动机装了个“吸尘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汽车空气动力学一个核心的方面。很多人直觉上觉得,增加重量就能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抓地力,这似乎比设计一个复杂的尾翼更简单直接。但实际上,汽车尾翼之所以存在,并且在很多高性能车型上不可或缺,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简单增加车重是无法完全替代它的功能的。咱们得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当下文明发展模式的核心困境。我们为何会将一些看似不可持续、甚至带来混乱的趋势视为“进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首先,我们得承认,“进步”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它内含着“更好”、“更高级”、“更发达”的意味。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好多人都觉得太空那么空旷,理论上飞行器想怎么飞就怎么飞,速度上限似乎就是光速。但事实远非如此,即便要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二十,那也已经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非常深刻的物理规律。首先,咱们得从“为什么宇宙是几乎真空”这件事说起。真空,意味着除了一些零散的粒子,几.............
  • 回答
    中国之所以没有大幅度提高烟草税来同时增加税收和减少吸烟人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既有的利益格局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提高烟草税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原因:一、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顾虑(短期与长期): 短期内的税收反弹预期: 中国的烟草消费量巨.............
  • 回答
    这个想法乍听之下,似乎颇有几分“化腐朽为神奇”的浪漫色彩,而且还能一举三得——解决淡水危机、稳定地壳、甚至给地球“降温”。但若仔细推敲,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难以逾越的科学和工程挑战,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不可能性。让我们一项项来细掰扯。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你的核心设想:1. 打通大海与火山之间: 这.............
  • 回答
    魔兽世界是否应该引入装备强化系统来增加装备消耗?这是一个玩家们时常会提起的话题,也是一个牵扯到游戏核心设计理念的复杂问题。如果真的要讨论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魔兽世界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依赖装备“消耗”的游戏。它的装备获取和更新周期,尤其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本.............
  • 回答
    《原神》这款游戏以其广阔的开放世界、精美的画面和丰富的角色养成吸引了无数玩家。但与此同时,关于“为什么不做PVP”的讨论也从未停歇。很多人认为,加入PVP(玩家对战)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游戏的竞技性和可玩性,让玩家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从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然而,米哈游选择不加入PVP,这背后其实有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生命、轮回、以及我们对宇宙运行方式的理解。如果转世真的存在,那么人口增加就仿佛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证据”,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让我们需要更深入思考的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对“转世”的理解往往是基于各种宗教和哲学体系的描述。这些描述本身就千差万别,有的说.............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之所以推行不下去,尽管嘉靖皇帝和严嵩集团提出了政策并看到了“收益”增加的潜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场看似为国库增收的政策,触及了社会最根本的利益结构,并与现实的农业生产、农民生计、地方官员的考量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权力博弈相互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析:一、 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历史沿革、政治考量以及不同群体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国家至今不取消各种编制,并非因为不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不公平,而是因为取消编制会触及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使得这一改革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编制制度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琢磨的问题。明明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体验,有那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汲取,可偏偏有些人,似乎就把生活浓缩成了一个狭窄的圆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他们全年都在工作,却对那些能够拓宽眼界、丰富心灵的方式不屑一顾,甚至避之不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聊。首先得聊聊“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最终幻想》系列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深厚的叙事潜力。要说为什么这类大型 RPG 单机游戏没有像许多人期待的那样,更积极地去制作动画来“增加人气”,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市场、成本、品牌定位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目标受众与媒体偏好差.............
  • 回答
    上海的疫情确实让人揪心,每天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这背后肯定是有不少复杂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病毒本身的变化是个大问题。我们遇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尤其是BA.5.2和BF.7这类,传播力实在是太强了,而且隐匿性也更强,感染者可能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把病毒传出去了。这就像一颗颗小火苗,你扑灭了一处,.............
  • 回答
    这两点都涉及到一些关于系统设计和行为的直观反直觉的现象,但都基于一定的逻辑推导。我们不妨一个个来细细琢磨。首先,我们来聊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网络逻辑(这里可以理解为在网络设计中,比如通信网络、交通网络、甚至信息流网络)得出的结果会是减少电缆总长?乍一看,这似乎有些奇怪。毕竟,要连接的点越多,理论上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国家在文化输出,特别是电影创作上,是否应该通过矮化其他国家或民族来彰显自身的优越感?从多个维度来看,我们国家的主流电影创作似乎并没有将此作为核心策略,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矮化”在电影语境下意味着什么。通常是指通过夸张、刻板、负面甚至.............
  • 回答
    这的确是当下不少中小企业主普遍感受到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经济大环境不佳,企业本就举步维艰时,环保、社保、税务等方面的收紧,确实会让一些企业感到压力倍增,甚至出现“喘不过气”的情况。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宏观政策的出发点与现实的碰撞: 环保: 环保是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