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行员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回答
飞行员的生活,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那可不是电视上那种光鲜亮丽、永远在蓝天白云间悠然滑翔的画面那么简单。那是一份职业,一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承担巨大责任,并且充满着不为人知的细节的职业。

“生活”这个词,对于飞行员来说,有点奢侈。

很多人以为飞行员就是开飞机,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就万事大吉。其实,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最后的那一环。在每一次起飞前,有一整套严谨的流程需要他们去完成。

首先是航前准备。这不是像我们出门前看看天色那么随意。拿到飞行计划,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字母代表着航线、高度、速度、燃油量、天气预报(包括目的地的、沿途的,甚至备降场的)、机组人员信息、飞机的技术状态等等。这些都需要飞行员(通常是机长和副驾驶一起)去仔细研读、理解,并且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个飞行的图景。他们要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最佳的起飞性能、燃油消耗,甚至要考虑在万一遇到特殊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

然后是飞机检查。这也不是简单地绕着飞机走一圈看看。从机头到机尾,从引擎到起落架,从驾驶舱的每一个仪表到机身的每一个缝隙,都需要仔细检查。他们会用手去触摸,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每一个螺丝,每一个接口,甚至是橡胶部件的磨损情况,都可能关系到整个飞行的安全。这不仅仅是检查,更是一种对飞机的“熟悉”,一种建立在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判断。

驾驶舱里的那几个小时,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飞行”。

一旦上了飞机,飞行员就进入了一个高度专注、高度协作的工作状态。驾驶舱不是一个聊天室。 即使是机长和副驾驶,他们的交流也大多是围绕着飞行任务展开的。无论是起飞前的各项检查核对(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CRM),还是飞行过程中的指令下达与执行,都充满了专业术语和规范的流程。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

高度的责任感是骨子里的东西。 几百名乘客的生命,价值连城的飞机,这些重担压在他们的肩上,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指令,都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便是在平稳飞行中,他们也需要时刻关注着各种参数的变化,监控着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与其他机组人员保持沟通。空管员的指令、天气变化、航空器的运行情况,都需要他们及时接收并做出反应。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活的碎片化。

飞行员的“工作日”是非常不规律的。可能今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赶飞机,晚上10点才能到家。明天可能就需要值一个夜班,凌晨3点飞。休息时间也不是固定在家里,可能是在酒店,可能是在机场的休息室。这种不规律的作息,对身体的损耗是很大的。长期下来,生物钟紊乱是常有的事。

家庭生活,常常是受到影响最大的部分。

当别人一家人在周末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飞行员可能正身处异国他乡,看着陌生的城市灯火。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这些重要的时刻,他们常常会因为工作而错过。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但那种亲临现场的陪伴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飞行员的妻子或者丈夫,都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成为那个“后方稳定器”。

持续的学习和训练,永无止境。

航空业的技术和规章在不断发展,飞行员也必须不断学习。每年都要进行模拟机训练,学习新的操作规程,接受严格的考核。一旦出现新的机型或者新的安全要求,他们都需要立刻适应。这种学习压力,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但也不是所有都是“苦”。

当然,成为一名飞行员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回报。能够翱翔在蓝天之上,俯瞰大地,感受云层的变幻,这种体验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看到乘客安全抵达目的地时的那份成就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而每一次成功的飞行,都是对他们专业技能和责任心的肯定。

真实的飞行员生活,更像是一场在压力和责任中寻找平衡的旅程。 他们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需要高度的自律来保证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也需要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取舍。他们不是“神”,而是拥有专业技能、肩负重任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办公室”是在高空中,他们的工作,关乎着许多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当你下次乘坐飞机时,不妨在登机前,想象一下飞行员们在背后所付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思考。他们不是在“开”飞机,而是在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驾驭”着生命的安全航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美国开飞机,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日常吧。


一、飞行排班

公司的很多事情都是论资排辈。最代表性的是排班。

刚入职资历最浅的,所以基本上前几个月都是备份状态。

航司不缺飞行员,但飞行员本身也很流动。

每个月bid下一个航班计划,基本这个月的月末就知道下个月的航班计划了。

计划出来之后公司是不能更改的,如果你哪天休息,除非你自愿,没有任何人能够强制你工作。

每次排班是由计算机来操作,每个人把下个月想飞的航班和想休息的日期放到系统里,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论资排辈。

资历越老的人的条件先被满足,以此类推。

机长和副驾驶是分开的,所以你会在美国经常看到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当副驾驶。

因为他挣的并不比机长少,而且每个月还能有18天的休息。



二、飞行日常

美国的飞行员分两种,第一种是住在基地的,第二种是不住在基地的。第二种的数量远超过第一种。这跟美国文化和航空体制有关。

对于住在基地的飞行员,每天的日常是飞,飞完回家。

对于不住在基地的飞行员,有时候需要提前一天去基地,飞,飞完在坐飞机回家。

美国多年前由飞行员工会牵头在FAA和TSA的协同下开发了一套飞行员和乘务员加机组系统。

无论你是哪个航司,只要你在这个系统里,你可以加任何会员航空的机组。

美国所有客运航空公司和绝大多数货运航空公司都是这个系统的会员。

我还坐过Fedex的767,体验了一把货机飞行员日常,简直了!


另外,飞行员的航班计划大多数都是几天的驻外,因为不住在基地的飞行员实在太多,如果不驻外自己还要负担酒店费用;根据航司不同,驻外天数不同,一般以三天或四天居多。另外很多航司也有隔夜航班和很少的local。主要是给住在基地的飞行员准备的。


飞行员平时基本没有公司的概念,日常生活基本上是飞航班,飞完回家;由于很多人都不住在基地,经常出现飞了好几年还都不认识的情况。


飞行员在家的生活跟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

美国好处是比较自由,不好处是太自由。

基本你想干啥都没人管你,前提是你照章办事。

有人喜欢打猎,有人喜欢钓鱼,
有人喜欢游泳,有人喜欢划船,
高尔夫也很便宜。
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枪械,自己造狙击步枪和子弹,有自己的枪械库;
还有朋友买了条游艇,没事儿就去钓鱼,一钓就是一天;
也可以自己在家造飞机,有个同事已经开始造他的第二架小飞机了。
也可以去社区做服务的,给小朋友讲故事;
图书馆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尔夫球场也是开放的;
也可以在家收拾收拾房子,
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包括发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