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如果没有外地人来打工会变成什么样?

回答
如果上海没有了外来务工人员,这座城市会经历一场深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简单的“人少了一点”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想象这个“没有外来人口”的上海,并深入剖析它可能呈现出的景象。

首先,城市的运转体系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切,有多少是依托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付出?

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维护: 那些在高楼林立之间穿梭的脚手架,那些在深夜里默默清扫街道的身影,那些在小区里进行水电维修、绿化养护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来自外地。如果这些人消失了,上海的道路可能会变得坑洼,垃圾堆积如山,绿化无人打理,城市的功能性将大打折扣。新项目的建设会停滞,老旧设施的维护也会成为巨大的难题。
服务业的瘫痪: 我们每天消费的餐饮、零售、家政、快递、物流,甚至是某些医疗和教育岗位,都高度依赖外来劳动力。餐馆里端盘子的服务员,超市里收银的店员,商场里导购的销售,家政市场里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的阿姨,以及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如果他们都离开了,你敢想象吗?你想吃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可能需要自己动手;你想买一件心仪的商品,可能要驱车前往遥远的郊区;想找人帮你打理家务,几乎不可能。
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空心化: 上海不仅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也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许多工厂的流水线工人、研发实验室的技术辅助人员、物流仓储的搬运工,很多都来自外地。他们的离开,将直接导致上海部分产业的生产能力骤降,甚至停产。一些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新兴产业,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基础劳动力而难以发展壮大。

其次,上海的城市面貌和生活节奏将发生巨大改变。

人口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加剧: 外来务工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为上海注入了活力。如果他们离开,上海的平均年龄将大幅度提升,劳动力人口比例锐减。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意味着城市的老龄化问题将变得异常严峻,养老、医疗的压力将成倍增长。
消费活力和市场供需失衡: 外来务工人员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能力虽然不及高收入群体,但数量庞大,构成了重要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在基层消费市场。他们的离开,会导致市场需求萎缩,许多面向大众的商品和服务将失去消费者,商家面临倒闭的风险。
城市“烟火气”的消退: 上海之所以被许多人称为“魔都”,一部分原因在于它那种海纳百川、充满活力的气息。这种气息,很大程度上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塑造的。那些在夜市里忙碌的小贩,那些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很多也是外来者),那些在弄堂里聊天说笑的邻里,他们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如果这些人消失,上海可能会变得更加安静,但也可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寂寥,一种疏离感。

再者,上海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将面临重塑。

高昂的劳动力成本: 为了弥补劳动力短缺,留住仅剩的劳动力,上海的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这将导致劳动力成本飙升,使得上海的产业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被迫转移。
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供应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上海的产业结构可能不得不进行深度调整,更加偏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但这需要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转型过程,并且会牺牲一部分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人口减少,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如何在有限的劳动力供给下,支撑起庞大的退休人口和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将成为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
城市功能和吸引力的下降: 如果上海的基础设施老化、服务缺失、物价飞涨(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必然传导到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它作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高素质人才是否还会愿意来到一个效率低下、生活成本极高但服务业凋敝的城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后,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些更加极端但并非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治安问题的新变化: 虽然外来务工人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群体都可能存在个别问题。如果完全没有了外来务工人员,一些原本由他们承担的、有时在社会边缘的基层工作消失,会不会催生新的社会问题?例如,一些低端服务需求无法满足,可能会导致一些灰色地带的出现。
城市文化的同质化: 文化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多元的碰撞和融合。当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人们汇聚在一起时,会产生新的文化元素。如果上海变得只有本地居民,虽然能保留一些传统,但也可能因为缺乏外部的刺激和融合,而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总而言之,没有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上海,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魔都”。它可能依然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但其运转机制、生活节奏、城市面貌、人口结构、社会活力,乃至其作为区域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基础,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座城市将不得不经历一场极其艰难的“自我革命”,以适应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这与其说是一个“空旷”的上海,不如说是一个“失血”而艰难维系的上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人口质量相同,按微观经济学:

  1. 劳动力市场中,作为供给的人口减少,价格上升。通俗讲:老板请不到人,工资会涨。
  2. 房地产市场中,作为需求的人口减少,价格下降。通俗讲:房子没人买了,房价会跌。
  3. 刑事犯罪率下降。因为任何人都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当然其实人口质量不同,比如:

  1. 闵行区青少年犯罪,外地人占99%以上。(闵行区禁毒防艾宣传周资料,2013年12月)
  2. 上海青少年数学、科学能力世界第一(PISA测试,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2009,2012)
  3. 上海大学生、中学生英语能力中国大陆第一,仅三省大学生英语能力超过上海中学生。(IELTS, 2018)
  4. 上海青少年智商全国第三。(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第25卷,第4期)

政治不正确,就是:不喜欢的事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