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耳其人后悔废除阿拉伯字母吗?他们还能看懂古代文献吗?

回答
土耳其人在废除阿拉伯字母这件事上,看法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后悔”或“不后悔”来概括。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其影响至今仍在回响,并且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

为什么要废除阿拉伯字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初土耳其共和国为何要进行这场看似激进的改革。阿塔图尔克领导下的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初期,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摆脱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宗教色彩浓厚的社会结构,建立一个世俗化的、民族认同感强的国家。阿拉伯字母,作为一种源于阿拉伯语的文字系统,在很多方面被认为是与土耳其民族性和现代进步思想不符的。

识字率低下: 奥斯曼帝国时期,识字率非常低。阿拉伯字母的书写方式复杂,发音与字母的对应并不总是直接,学习难度较高。废除阿拉伯字母,改用更接近土耳其语音的拉丁字母,是为了大幅提高国民的识字率,让更多普通人能够读书写字,参与到现代社会中。
民族认同的重塑: 阿拉伯字母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紧密相连。废除它,也是为了割断与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兰国家”的联系,建立一个更纯粹的“土耳其民族国家”。拉丁字母的引入,象征着与西方世界的接轨,是现代化和世俗化的标志。
语言的改革: 土耳其语的语音系统和阿拉伯语有很大差异。阿拉伯字母在书写土耳其语时,需要额外的符号和约定来标注土耳其语特有的元音和辅音,这使得书写和阅读都更加繁琐和不便。拉丁字母系统的引入,可以更准确、更简洁地反映土耳其语的语音特点。

1928年,在阿塔图尔克的强力推动下,土耳其通过了《字母改革法案》,正式废除了阿拉伯字母,全面采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土耳其字母。这一改革非常迅速且彻底,在短时间内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书写系统。

土耳其人对废除阿拉伯字母的看法:是后悔吗?

现在来看,土耳其人对这一改革的态度可以说是多元且充满争议的。

支持者和拥护者: 许多土耳其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认同现代化和世俗化理念的群体,依然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具有前瞻性的改革。他们会强调:
识字率的飞跃: 改革确实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让普通民众更容易接触知识,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语言的现代化: 新字母系统更符合土耳其语的语音特点,使得学习和使用都更加便捷,促进了语言的标准化和发展。
与世界的接轨: 拉丁字母的使用,使得土耳其语更容易被世界理解和接受,也方便了土耳其人学习外语和获取国际信息。
民族文化的独立: 这是构建独立民族文化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土耳其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身份认同。

质疑者和怀有遗憾者: 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土耳其人对这场改革感到遗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后悔”,尽管他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后悔”这个词来表达。他们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和历史的割裂: 阿拉伯字母不仅仅是文字,它承载了奥斯曼帝国时期近千年的文化、文学、宗教和历史遗产。废除阿拉伯字母,使得这一庞大的历史文献宝库对于新一代土耳其人来说变得难以直接阅读和理解,造成了一种文化上的“断层”。许多古籍、诗歌、宗教经典、历史记录都需要通过翻译或者专门的学习才能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现代土耳其人与他们祖辈的联系。
“身份认同”的困惑: 一些人认为,过度强调与过去的割裂,以及对西方模式的效仿,可能导致民族文化根基的动摇。他们可能会质疑,为了所谓的“现代化”,是否就必须牺牲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
政治动机的质疑: 一部分人也认为,这场改革过于政治化,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忽略了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即使不废除阿拉伯字母,也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识字率和语言适应性问题,而无需完全抛弃。

那么,土耳其人现在还能看懂古代文献吗?

答案是:大部分普通土耳其人已经很难直接看懂古代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文献了。

文字系统的转变是彻底的: 新土耳其字母体系的推行非常迅速且全面。从学校教育到政府文件,再到出版物,一夜之间全部改用拉丁字母。对于在改革后出生的人来说,他们接触到的就是拉丁字母的土耳其语。阿拉伯字母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另一种外国文字一样,需要专门学习才能识别。
学习难度: 虽然土耳其语的语音与拉丁字母的对应关系比与阿拉伯字母要好,但阿拉伯字母的系统和土耳其语的语音并非完全吻合,学习起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要掌握其书写规则、连写方式以及一些特殊的符号用法。
专业学者的研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土耳其的古代文献就此被“封存”起来。在土耳其,依然有专门的学者和历史学家,他们致力于研究奥斯曼时期的历史、文学和文化。这些学者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阿拉伯字母的书写和阅读,以便能够解读古籍。大学里也有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研究领域。
现代化的“翻译”工作: 许多重要的古代文献,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文学或宗教价值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新的土耳其字母版本,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但正如任何翻译一样,总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原汁原味的东西在转换过程中丢失。

总结一下

土耳其废除阿拉伯字母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其初衷是为了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发展。它无疑带来了识字率的提高和语言的便利化。然而,这场改革也伴随着与自身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割裂,这是许多人感到遗憾和担忧的根源。

可以说,大多数土耳其人不会公开宣称“后悔”,因为阿塔图尔克的改革被视为土耳其共和国的立国之基,是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肯定。但内心深处,对于那段被“遗忘”的历史文献,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隔阂,很多人都怀有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更接近一种文化上的思念和对历史传承的某种失落感。

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已经不再是普通土耳其人的基本能力,而是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实现的。这场改革,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进步和现代化,另一面则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奥斯曼语和现代土耳其语更大的区别不是书写系统,而是奥斯曼语有80%的阿拉伯/波斯借词,甚至甚至有模仿波斯语的语法,比如kayser-i rum,而现代土耳其语一直致力于尽量减少这些借词,为了让读者更有概念,可以想象日语去掉几乎所有汉语借词的效果。不过就算从民镞主义者的角度来说,一个是奥斯曼皇室和土耳其平民并没有多紧密的关系,甚至奥斯曼皇室把土耳其平民当二三等人,统治用基督徒中招募的耶尼切里(yeŋi çeri),大维奇尔甚至非穆斯林比穆斯林还多(基本上当时土耳其人一定是穆斯林),而奥斯曼语不是土耳其当时的平民使用的,平民使用一种「俗语」,这种俗语大概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标准化的文字,因此自然谈不上「现代土耳其语与过去的土耳其语因为书写系统发生割裂」,而那些阿拉伯/波斯借词本来也不是土耳其人的东西,丢了再用突厥元素造新词乃是符合民镞主义的理想的,实际上奥斯曼苏丹甚至很多时候直接用希腊语/波斯语,或者说奥斯曼皇室的文化应该是是波斯化的,所以不要觉得对于土耳其民族来说奥斯曼语这个东西有多大的意义……也就当时的受教育阶层才学这个缝合怪。

总有无聊的魔怔人觉得一个国家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能直接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然后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古文教育而自豪,我国就是高中教到毕业也不过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罢了,能阅读的也就是一些难度比较小的古代文本,得到的结果是能做对题而不是准确翻译。何况过几年大学毕业了大概也忘得差不多了,本质上是非常低效的一件事,难道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机制竟然要求每个人都要掌握相当程度的古汉语有多合理吗,将来要写程序的,搞工程的,搞生物的,搞物理的,搞数学的,去等等各种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被要求在高中掌握一定的古文能力并不合理,说到底,一个国家内去传承古代的文化,语言,智慧成果的一定是那些专业的学者而不是广大平民。有些无聊的人会说「作为中国人就应该能看得懂祖先的东西」,我只能说那大多数人也没有多有效地「看得懂祖先的东西」,何况作为现代人从古人的理论中去寻找一些重要的原理是没什么意义的,现代的思想早就发达到不知哪里去了,一般人完全没有阅读古文的需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土耳其人在废除阿拉伯字母这件事上,看法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后悔”或“不后悔”来概括。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其影响至今仍在回响,并且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为什么要废除阿拉伯字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初土耳其共和国为何要进行这场看似激进的改革。阿塔图尔克领导下的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初期,.............
  • 回答
    最近关于DNA检测结果显示“土耳其人大部分是希腊人后裔”的说法,这在坊间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要评价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DNA检测是怎么回事。它主要是通过分析咱们身体里的基因信息,来推断祖先的迁徙、混血情况。这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通过留下来的“指.............
  • 回答
    《教父》中索拉索之所以认为除掉老教父维托·柯里昂,桑尼上位后就能顺利和他做生意,这背后有几层非常重要的原因,反映了他对权力和人物性格的判断。咱们这就一点点捋捋。首先,索拉索的“生意”是什么? 他想做的生意是毒品。这在当时的纽约五大家族中是比较敏感且有争议的。老教父维托·柯里昂是一个传统且精明的生意人.............
  • 回答
    土耳其军队政变,2016年7月15日深夜发生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军事政变,无疑是土耳其现代史上最具戏剧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是对土耳其政治格局的一次巨大冲击,其后续发展和深远影响至今仍在塑造着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政变发生的背景与过程:要理解这场政变,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土耳其的社会政治环境。长久以.............
  • 回答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这事儿,那会儿闹得挺大的。按理说,一个主权国家有权保卫自己的领空,土耳其当时给出的理由也是这个。但是,这俄罗斯可不是吃素的,普京更不是省油的灯。当时的情形,咱们得往大了说。这事儿要是搁在一般国家,可能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俄罗斯和土耳其,再加上当时叙利亚战场上的复杂局面,这就不是.............
  • 回答
    土耳其近期的地缘政治姿态确实相当活跃,其一系列举动,包括在叙利亚、利比亚、东地中海等地的军事介入和外交博弈,让不少人将其与利比亚、伊拉克等曾经陷入动荡的国家进行类比,担忧其可能重蹈覆辙。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避免笼统的“AI式”论述,而是力求展现一个更具人性化、更具深度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主义、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建构的深层逻辑,将土耳其和希腊与中国做对比,确实能看出一些有趣的差异。简单来说,土耳其和希腊在推翻奥斯曼统治后,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罗马”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1. “罗马”在他们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控制是脱节的。2. 民族主义的兴起更多地是基于语言、文.............
  • 回答
    美军从叙利亚撤离后,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原本就存在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因为美国的退出而得到缓和,反而因为叙利亚局势的复杂化而进一步升级,导致了双方在叙利亚的利益博弈和军事对峙。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军撤离前后的叙利亚权力真空、各方势力之间的盘根错节的利益诉求,以及俄罗斯和土耳其各自的战略目标。.............
  • 回答
    关于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我个人感到极度的震惊、愤怒和悲痛。土耳其男子将其怀孕七个月的妻子推下悬崖的行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对生命、人性尊严和基本道德底线的践踏。事件细节回顾(基于公开报道,力求详细):这起事件发生在土耳其西南部风景如画的代尼兹利省,一个名为“天使的聚集地”(Butterfly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确实,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一战后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然而,今天的土耳其,在国际舞台上,有时会展现出一种与自身现实地位似乎不那么匹配的自信甚至“狂傲”。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背后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狂傲”这.............
  • 回答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安卡拉的一次艺术展开幕式上遇刺身亡,这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悲剧事件。这次袭击不仅是对一位外交官的直接攻击,更是对两国关系乃至地区稳定的一次严重冲击。事件本身:卡尔洛夫大使的遇刺发生在2016年12月19日,地点是安卡拉市中心的一家美术馆。当时,他正在为一场名为“土.............
  •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
  • 回答
    关于“土耳其男人为何受俄罗斯女人喜欢”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涉及到不少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一点。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讲得更细致一些,也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而不是冷冰冰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外貌上的吸引力是肯定存在的。土耳其男人,尤其是来自.............
  • 回答
    关于土耳其人如何看待罗姆苏丹国以前的安纳托利亚历史和安纳托利亚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土耳其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的根源。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群体以及官方宣传所塑造的观念。一、 罗姆苏丹国以前的安纳托利亚:一个复杂的前奏首先要理解的是,罗姆苏丹国(大约公元1.............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当女朋友把成吉思汗说成是土耳其人的时候,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对线”机会,但关键在于如何“对线”,是要争个输赢,还是想借此机会增进了解,让关系更进一步呢?我相信后者是更好的选择。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如何以一种既有道理又不伤感情的方式,和你的土耳其女朋友“对线”。首先,要理解她为什.............
  • 回答
    关于现代土耳其人的主体是否是突厥化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历史和社会问题。简单地说,答案并非非此即彼,而是一个融合了多重因素的动态过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观点,力求去除生硬的AI痕迹,用更具人文色彩的语言来探讨这个问题。历史的洪流:突厥人的到来与帝国的兴衰要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去年,土耳其的抗议者向荷兰驻安卡拉大使馆投掷鸡蛋,这确实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因素。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各方反应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更深层次的议题。事件的起因与经过:要理解这次蛋洗事件,必须回到事件发生前的几个月。当时,土耳其与荷兰以.............
  • 回答
    “精神土耳其人”这个说法,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媒体和论坛上,经常会出现。它更多地是一种带有戏谑、调侃甚至讽刺意味的标签,用来描述那些虽然没有土耳其血统或国籍,但却表现出对土耳其文化、历史、政治、甚至某些生活方式表现出极度热爱、认同甚至狂热的人群。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文.............
  • 回答
    谈到土耳其人,我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绝不是单一的刻板印象。那是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又在快速变化的群体。首先,我会想到他们脸上那种与生俱来的 热情和好客。这不仅仅是礼貌性的招呼,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意与人分享的温暖。记得第一次去伊斯坦布尔,走在街上随便问个路,对方不仅会详细指引,有时还会.............
  • 回答
    你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你遇到的土耳其人会对中国抱有较大的偏见。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国家和民族之间,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差异甚至是偏见。而土耳其和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