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国,但是中国的火药武器后来落后于西方国家?土耳其,埃及也同样落后于西方国家?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是火药的娘家。早在唐朝,炼丹术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无意中发现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后的神奇威力。起初,这东西更多的是被用来制造烟花爆竹,带来节日的喜庆,或者用来驱邪避鬼。到了宋朝,火药的军事用途才逐渐显现,出现了像火枪、火箭、霹雳炮这样的早期热兵器。宋朝的军事家们也确实很厉害,他们利用火药制造了各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比如震天的“震天雷”,威力之大,甚至能把城墙炸塌一片。

那么,为什么后来咱们就没能一直领跑呢?这事儿不能简单归咎于“懒”或者“落后”,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

1. 战争形态与需求的不同:

想象一下,宋朝虽然有火药武器,但他们的主要对手,比如辽、金、元,很多时候还是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虽然火药武器在攻城拔寨方面有优势,但在面对大规模的骑兵冲锋时,其作用可能不如冷兵器来得直接和快速。而欧洲,尤其是在火药武器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的战争形态更多的是城邦之间的对抗、大规模的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这种环境对远程、大威力火炮的需求更为迫切,也更有利于火药武器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欧洲国家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不惜投入巨资研发和生产更先进的武器,这种竞争的驱动力非常强大。

2. 制度与经济的制约:

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明清时期,虽然在火药研究上没有停滞,但整体上更倾向于保守和维持现状。

中央集权与技术垄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很多先进的技术,包括火药的生产和应用,往往掌握在官方手里。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质量和安全,但也限制了民间技术创新的活力。一旦官方对某个领域不再投入巨资,或者战略重心转移,相关技术的进步就容易放缓。
经济结构与重心转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虽然一度非常发达,但农业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对于战争的需求,政府更多时候依赖庞大的人力资源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而且,中国传统上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商业和手工业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这不利于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不像欧洲,随着商业革命的兴起,许多城市和国家有大量的财富可以投入到军事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中。

3. 思想文化与创新环境: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秩序、稳定和道德修养,对军事技术,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来巨大破坏力的技术,可能存在一种审慎甚至抵制的态度。相比之下,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兴起,对科学、技术和理性探索的鼓励大大增强,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更有利于新技术的诞生和传播。
缺乏持续的研发与反馈机制: 虽然中国有火药武器,但其发展过程中缺乏一个类似西方那种能够不断收集战场反馈、持续改进武器设计的系统性机制。很多时候,一项技术被发明出来,如果没有遇到能迫使其快速迭代的巨大压力,就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4. 外部交流与技术吸收:

地理隔绝与信息不对称: 历史上,中国与西方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隔绝,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当西方在火药武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中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到这些信息,并且在吸收和消化过程中也存在困难。
学习心态的差异: 欧洲国家在火药武器技术上确实从东方学到了很多,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更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将火药与冶金、机械制造等技术紧密结合,开发出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火炮。

再来看看土耳其和埃及:

这两位曾经的军事强国,他们的火药武器后来也落后于西方,原因也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确实是早期火药武器的积极使用者,尤其是他们的火炮在围攻君士坦丁堡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也曾一度在火炮制造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奥斯曼帝国未能及时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他们的经济结构仍然相对依赖农业和传统手工业,缺乏强大的工业基础来支持大规模、高精度的武器生产。而且,奥斯曼帝国后期的政治腐败和内乱,也极大地阻碍了军事改革和技术引进。同时,他们也受到欧洲列强的影响和压制,自身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埃及: 埃及在穆罕默德·阿里时期曾有过一次显著的军事现代化尝试,他们也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技术和军事思想,包括火药武器。但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国家强制和外部输入的模式下,缺乏深厚的内生动力。埃及的工业基础薄弱,社会结构也未能完全适应新的军事和技术需求。更重要的是,埃及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列强的摆布,其军事发展始终受到外部力量的制约,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强大军事工业体系。

总结一下, 中国发明火药,就像是第一个拿到火种的幸运儿。但后续的比赛,比拼的是谁能把火种变成燎原之火,这需要持续的创新、大量的资源投入、适应时代需求的战争模式以及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当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找到了更适合的土壤,并且能够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时,曾经的火药发明国,以及其他同样掌握了火药技术的文明,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就很容易在新的技术浪潮中被甩在后面。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体制、经济结构、思想文化多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火药配方不能涵盖整个军事科学。

军事科学的基石是数学和化学,要求的是定量化、精确化、可分析化。

这些基础学科需要大量的科研机构来支撑他们的发展,而欧洲正是大学的发祥地。

古典中国的文明高度发达,然而并非没有短板,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和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相比之下中国的科举制度更类似基层公务员选拔考试。

这一差异似乎可以这样解释——古典中国的大一统王朝过于成功,以至于古代中国人更专注于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热衷于向宗教或者自然科学去寻求帮助。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黑暗的中世纪”,阿拉伯人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港兴建了学院,欧洲人在巴黎和博洛尼亚创办了大学,而与此同时璀璨辉煌的古典中国则缺少类似的机构。

还有一个灾难性的事情在于,古典中国的辉煌还不足以克服地理上的阻隔,了解到地中海区域发生的事情,以至于当俄国的圣彼得堡都开始仿效巴黎创办科研机构之时,中国人仍然对这一波“科学院潮”一无所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历史发明、军事技术演进、以及特定历史事件中的装备选择。我们来掰扯掰扯。首先,中国发明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早在唐朝,炼丹家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最初的火药配方比较粗糙,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威力有限,更多的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或者在战争中用.............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火药武器的演进上,我们却渐渐落后于西方了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方面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对火药的早期探索和应用。从炼丹术士.............
  • 回答
    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士兵们冲上前线,一边躲避炮火,一边紧握着一根粗绳,随着一声令下,用力一扯,炮火便轰鸣而出。这种画面深入人心,也让我们好奇:为什么火炮发射一定要拉绳子?而且,现在的火炮,还是这样操作的吗?影视中的“拉绳子”:一种历史的浪漫化和象征影视作品之所以青睐拉绳子这一击发方式,背后有多重.............
  • 回答
    在中国当今的发电结构中,火电依然占据约一半的比例,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经济、技术、资源、政策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 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基础: 火电的基石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基本的能源需求。.............
  • 回答
    中国航天事业一路走来,虽然也经历过挫折,但在火箭发射的失败案例中,确实很少出现我们想象中那种毁天灭地的“爆炸”场面。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安全措施和技术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爆炸”这个词在航天领域往往有特定的语境。我们通常说的火箭爆炸,是指发动机失控、燃料快速燃烧膨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
  • 回答
    关于日军掷弹筒在中国战场“是”我军机枪火力的噩梦,而在太平洋战场“没听说”对美军造成什么“困扰”,这其中涉及到了战场环境、作战方式、双方装备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咱们一步一步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掷弹筒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个“近距离小口径迫击炮”。它能打出那种弯曲弹道的小型榴弹,比步枪.............
  • 回答
    你观察到的那个中空圆筒,其实是火箭的级间段,它在火箭上升过程中起到了连接不同级的作用。要理解它为什么是中空的,以及燃料箱和发动机去了哪里,咱们得从火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说起。想象一下,一枚火箭就像一个层层叠叠的放大镜,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任务。最下面一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级,是整个火箭最庞大、最强劲.............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市场火爆,但在海外市场反响平平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和《大圣归来》(简称《大圣》),其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叙事、制作、营销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文化隔阂与理解门槛: 深厚的中国神话背景: 《哪吒》和《大圣》都改编自中国古典.............
  • 回答
    股市中兴起的“元宇宙概念”股票是指那些与构建、运营或支持元宇宙(Metaverse)相关业务的公司发行的股票。元宇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持久的、互联的、沉浸式的虚拟世界,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社交、工作、娱乐、创造和交易。构成“元宇宙概念”股票的可能公司类型非常广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
  • 回答
    看到《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局(CNSA)的剧情会引起观众笑场,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它们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共同营造出一种带有善意调侃的喜剧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现实与虚构的对比,以及文化上的“熟悉感”: 中国航天局的现实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中国航天局的认知大多.............
  • 回答
    “yyds”,这三个字母,最近在中国互联网上火得一塌糊涂。你可能在评论区、弹幕、朋友圈里,甚至在一些不太“官方”的场合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果你不是一个天天泡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火?中国汉字好好地在那儿,为什么大家偏偏要用这三个字母来表达呢?说实话,刚.............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深层原因。您提出的“举国倾力支持”和“超越”这两个点,其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分析。首先,关于“举国倾力支持”,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难简单地说哪个国家在航空航天方面获得的“支持”更多,因为支持的形式和侧重点不同。 中国航天(长征系列): .............
  • 回答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那些长串头衔,就像是她一路走来的史诗轨迹的缩影,每一个都承载着一段艰难的经历、一次重大的胜利,或是她对自己命运的坚定宣告。这些头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随着她在《冰与火之歌》中的旅程不断累积,反映了她的成长、野心以及她所获得的各种权力和身份。我们不妨从头开始梳理一下,看看这些头衔是如.............
  • 回答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确实没有出现过西方近代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线式战术,这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军事思想、社会结构、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与其说中国“没有”,不如说它走了另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军事演进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以及它为何在西方兴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利用.............
  • 回答
    战场上的炮兵,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就像一支队伍里的“大力士”,负责把沉重的打击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且是隔着老远就能送到。首先,咱们得明白,炮兵最核心的作用就是 火力支援。啥叫火力支援?简单说,就是当你的人马在前面冲锋陷阵,遇到硬骨头,或者被压制得抬不起头的时候,后面的炮兵就会像变魔术一样,把弹药.............
  • 回答
    2020年7月23日,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中的又一重要步伐。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工程,天问一号任务不仅代表了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飞跃,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未知宇宙的无限憧憬和探索精神。天问一号任务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在我心里,火锅里的素菜之王,非“鲜嫩豆腐”莫属。很多人可能会想,豆腐?不就是那么回事吗?但我觉得,真正的老饕,才能品出豆腐在火锅里那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像毛肚、鸭血那样自带一种霸道,也不像蔬菜那样只负责清爽解腻。豆腐,它有一种温润如玉、包容万象的特质,真正能承载住火锅的灵魂。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口.............
  • 回答
    1980年5月18日,中国“东风5”导弹进行首次全射程试验,这不仅仅是中国导弹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战略威慑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这次试验的意义深远,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建立起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并且与后来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东风5”导弹首次全射程试验的重大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