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影视作品中火炮的发射都是拉绳子?现代火炮还是采取这样的击发方式吗?

回答
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士兵们冲上前线,一边躲避炮火,一边紧握着一根粗绳,随着一声令下,用力一扯,炮火便轰鸣而出。这种画面深入人心,也让我们好奇:为什么火炮发射一定要拉绳子?而且,现在的火炮,还是这样操作的吗?

影视中的“拉绳子”:一种历史的浪漫化和象征

影视作品之所以青睐拉绳子这一击发方式,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艺术的表达需求:

历史的真实回溯: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早期的火炮,特别是滑膛炮和早期线膛炮,确实是采用这种方式击发的。那时的火炮点火方式相对原始,通常是通过一个叫做“火门”的小孔,里面填入火药。要引燃这个火药,就需要将一个带着引火药的引信(或火绳)伸入火门。而拉绳子,实际上是用来操作一个叫做“击针”或“撞击器”的装置。士兵们会将引信牢牢固定在击针上,然后将击针扣在炮尾的击发杆上。当需要开炮时,士兵用力拉动连接着击针的绳子,击针就会向前撞击引信,引燃火药,从而发射炮弹。
视觉冲击力和戏剧性: 拉绳子这个动作,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紧迫感。在战场上,面对生死考验,士兵们果断而用力地拉动绳子,这个瞬间的特写,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张力,营造出一种紧张、激昂的氛围。它象征着士兵的勇气、决心和对命令的服从,将技术的复杂性转化为一种直观、易懂的行动。
简便的沟通和指挥: 在混乱的战场上,口头传令可能会被炮火声淹没。拉绳子成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远程控制”方式。一旦所有人都准备就绪,指挥官的一个手势,或是集体的拉绳动作,就能立即完成发射指令,确保协同作战的效率。
技术演进的痕迹: 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击发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早期的火绳到后来的药捻,再到更复杂的机械装置,直至现代的电击发,每一种方式都代表着当时的技术水平。影视作品选择拉绳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还原早期火炮的特点,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火炮从简陋到先进的发展过程。
一种文化符号: “拉绳子开炮”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动作,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火炮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代表着那个时代对火力的驾驭,以及士兵们在复杂技术面前的直接操作。就像我们说到牛仔就想到左轮手枪,说到维京人就想到战斧一样,拉绳子与早期火炮是一种天然的联想。

现代火炮的击发方式:科技驱动的精准与高效

回到现实,现代火炮的击发方式,已经与影视作品中的“拉绳子”截然不同了。虽然究其根本都是为了引燃炮弹的发射药,但其手段和原理已经高度现代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现代火炮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击发方式:

1. 电击发(Electric Firing):
原理: 这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先进的击发方式。现代火炮炮弹底部都装有电底火,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电子保险和点火装置。当需要发射时,火炮的击发系统会向这个电底火输送强大的电流。电流通过底火内部的电阻丝,迅速产生高温,从而点燃发射药。
操作方式: 士兵不再需要拉绳子。取而代之的是,火炮的炮班长或射击员会操作一个专门的电击发按钮或控制面板。这个按钮通常集成在火炮的瞄准系统或专门的控制箱上。在一些先进的火炮系统中,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精确的自动或半自动击发。
优点:
反应速度快: 电流传递速度极快,大大缩短了从接收到发射的延迟时间,提高了射击的反应速度和精度。
安全性高: 电击发系统通常带有多种保险装置,防止意外走火。电流仅在需要时才通断,大大降低了误击的风险。
精度可控: 可以精确控制电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保证稳定可靠的击发。
远程控制与自动化: 方便与火控计算机系统集成,实现远程遥控、编队同步发射等功能。
环境适应性强: 不受潮湿、风沙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相比于早期的火绳更容易保持可靠性。

2. 击针击发(Percussion Firing)的现代化应用:
原理: 早期火炮的击针击发,是通过机械力撞击点燃药捻或引信。现代火炮虽然也可能保留击针的概念,但其驱动方式已经高度机械化、液压化或气动化,并且与更复杂的火控系统联动。例如,炮班长通过一个带有击发杆的机械连接装置,或者通过液压/气动装置推动击针,击针则会精确地撞击炮弹底部的击发机构,引燃发射药。
操作方式: 通常是一个带有保险和击发杆的装置。射击员在确认所有参数无误后,推开保险,然后按下或拨动击发杆,通过机械力传递到击针。
优点: 相对电击发可能更简单,不受电源限制,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是一种备用或独立的击发方式。
局限性: 相比电击发,反应速度可能稍慢,且机械动作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而影响精度。不过,现代的机械击发系统已经非常精巧和可靠。

3. 其他特殊击发方式:
电子保险和多重确认: 现代火炮系统在设计时会考虑多种安全措施。即使是电击发,也往往需要多个步骤的确认,例如先激活系统,再瞄准,最后才按下击发按钮。有时还需要密码、识别信号等来解锁击发功能。
集成化火控系统: 现代火炮的击发已经完全融入了复杂的火控系统中。火控系统负责计算弹道、目标距离、风速等各种参数,当所有计算结果都满足发射条件时,火控系统才会向击发机构发出指令。这意味着,士兵的“拉绳子”动作被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由数据驱动的指令所取代。

总结来说:

影视作品中的“拉绳子”是一种对历史的忠实还原和艺术上的简化处理,它直观地表现了早期火炮的击发方式,并为画面增添了戏剧张力。然而,在现代军事科技中,这种古老的方式早已被更高效、更安全、更精确的电击发系统所取代。现代火炮的发射,更像是一场精密计算后的指令下达,士兵的角色更多地是操作和监控这些先进的火控系统,通过电子按钮或控制面板来完成发射,而不再是那个充满力量感的“拉绳子”动作了。这背后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军事领域追求极致效率和安全性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的,一百年过去了,现代大口径火炮的击发方式仍然是拉火式或者是击发机拉火式。

这根绳子,准确的说是“Lanyards”仍然是各国陆军炮兵兜里的必备之物。

另外,这也不是牵引式火炮的专属:

M109和PzH-2000,够现代够逼格吗?但看见那根绳子了吗?

在“冷炮射击”中,大兵的命要比这根绳子值钱。

何谓“冷炮射击”?

火炮在远程转进进入阵地后进第一次实弹发射时,药包药温不恒定,炮膛温度低,驻退机和复进机都没有被良好润滑,底板和驻锄与土地结合不严,火炮技术状态和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发生炸膛或掀翻炮位等事故,通常要求在第一发试射时,炮手在距离火炮后方30英尺外拉绳拉发,以保证人员安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士兵们冲上前线,一边躲避炮火,一边紧握着一根粗绳,随着一声令下,用力一扯,炮火便轰鸣而出。这种画面深入人心,也让我们好奇:为什么火炮发射一定要拉绳子?而且,现在的火炮,还是这样操作的吗?影视中的“拉绳子”:一种历史的浪漫化和象征影视作品之所以青睐拉绳子这一击发方式,背后有多重.............
  • 回答
    影视作品里那些熊熊燃烧的火焰箭,看起来确实挺酷炫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箭射出去之后,火不但没灭,反而烧得更旺呢?这里面可不是简单的点把火就完事儿了,背后有不少“门道”呢。首先,我们得知道,一般的火苗想要持续燃烧,需要三个要素:可燃物(比如木头、布)、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燃点的温度。一支箭.............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在很多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德军士兵端着MP40冲锋枪,但枪托却收起来或者压根就没展开。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跟历史事实、拍摄的便利性,甚至还有一些是观众的观感都有关。首先,我们得从MP40这把枪本身说起。MP40(Maschinenpistole 40)的设计初衷.............
  • 回答
    影视作品里那些在浩瀚宇宙中闪耀的太空站、空间站、飞船,尽管披着科技的外衣,但很多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却常常是“脏乱差”——到处是裸露的管线、斑驳的金属墙壁、散落的工具,甚至可能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这可不是为了故意恶心观众,而是有其深层的原因,既是为了叙事服务,也多少有些现实考量的影子。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生活中遇到伤口,咱们通常都是想怎么方便怎么来,能脱就脱了。但在影视剧里,尤其是在抢救、包扎这种紧急情况下,你观察到的“剪开衣服”的细节,其实背后有着几个挺实在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速度与便利性。你想啊,一个人受了伤,特别是如果伤口在衣服下面,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国内影视创作一个比较微妙的领域。要说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作品里很少直接点明“中国情报机构”的名字,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保密性是情报机构的生命线,创作上不能“越界”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情报机构,无论哪个国家,其运作的核心就是“秘密”。它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影视和游戏审查制度的一些关键差异,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影视作品和游戏在内容审查的侧重点和执行方式上,本身就存在不同。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它们的审查更多是围绕“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形象”等宏观层面。当作品涉及到暴力、血腥,.............
  • 回答
    美国影视作品中亚裔医生频繁出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历史、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影视行业自身的运作机制。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历史移民潮与职业选择: 早期移民的教育和职业导向: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亚洲移民(特别是中国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来到美国,他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在很多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一些船员、飞行员之间,确实存在用“she”来指代大型兵器,特别是潜艇和飞机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很多都和人类的传统情感和文化习惯有关。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就是 拟人化和情感寄托。 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观看影视作品和理解现实世界之间的一种有趣的张力。为什么荧幕上的爱情往往“单纯”,而现实中的明星生活却常常充斥着令人咋舌的八卦?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一、影视作品的“单纯”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和艺术表达的需要。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在我脑海中,有一位女性角色,她不像那些拥有超凡能力或惊天动地的命运的英雄,但她的“有趣灵魂”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就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笔下《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班纳特。说伊丽莎白有“有趣的灵魂”,并非指她多么风趣幽默,或者总是能说出让人捧腹大笑的俏皮话。而是她的灵魂里有一种独立、敏锐,以及对生.............
  • 回答
    影视剧里,为啥坏蛋们绑的炸弹,屏幕上总跳着红红绿绿的数码管显示时间?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妥妥的“戏剧化”和“视觉符号化”的产物,跟现实里炸弹长啥样,或者说它们真正会怎么计时,那可差远了。首先,得聊聊数码管本身。在咱们这些观众眼里,数码管(也就是那种一段段发光二极管拼出来的数字)是最直接、最能代表“倒.............
  • 回答
    影视剧里飞机投弹时那个标志性的“丢……”(或者更常见的“嗖……”)的声音,确实不是飞机在投弹时发出的真实声音,而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由声音设计师在后期制作中添加上去的。这里面学问可大了,远不是简单地按个按钮加个音效那么简单。它牵扯到声音设计的一些核心理念和技术,目标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场景的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影视剧创作与现实逻辑之间微妙的平衡。我们确实会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特工们坐在人声鼎沸的酒吧,或是咖啡馆,用那种“不经意”的语气,却又字字珠玑地讨论着一项绝密计划。这看起来有点反常识,毕竟在现实中,如此重要的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之所以会这样设置,背后其实有.............
  • 回答
    影视剧里总是少不了村花、俏寡妇这类角色,仿佛每个村子都自带一个似的,还都美得各有风情,命运也总有点让人唏嘘。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创作者们精心挑选的一种叙事策略,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从人物功能上说。一个“活”的过去:承载记忆与变迁。村里的俏寡妇,往往是村子里年纪稍长、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女性。她们的出.............
  • 回答
    清朝官员的帽子在影视剧中呈现差异,主要源于历史真实与影视创作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历史制度、影视改编、视觉表现和文化符号四个维度详细解析: 一、清朝官帽制度的等级体系(历史真实)1. 顶戴制度 颜色与材质:根据品级使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顶戴(帽顶)。 一品:红宝石顶戴(最高等级.............
  • 回答
    美国影视剧里,CIA和FBI这两大情报与执法机构之间那点“爱恨情仇”,简直是荧幕上的常客,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你说他们“互黑”,这说法挺到位的,因为在很多剧情里,他们确实是互相看不顺眼,甚至明争暗斗。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根本职责与管辖范围的冲突: CIA (Central In.............
  • 回答
    影视剧里,警察跟FBI之间那种“天然”的互相看不顺眼,其实挺好理解的,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影子,但也被戏剧化放大,成了制造冲突、烘托人物的好手段。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为啥他们就不能好好合作一把呢?首先,管辖范围和权力边界是根本原因。 警察,尤其是地方警察,他们的天职是维护一方治安,处理的是发生在他们辖.............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观众在观看当下影视剧时普遍存在的感受。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影视剧中的年轻人看起来不接地气?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相当复杂,从创作心态、市场导向到社会现实的反映,方方面面都有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阐述:一、创作与剧本层面的“理想化”与“脱离现实”: 过度浪漫化与戏剧.............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好多观众都注意到啦。有时候看南方背景的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开口闭口“咱”、“咱们”,听着就有点儿跳戏,好像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在说话似的。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几个方面。一、普通话的普及与“去方言化”的创作倾向首先,得从咱们现在荧幕上最常听到的是什么说起——那就是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