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火药,却在近代枪炮技术落后于西方?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火药武器的演进上,我们却渐渐落后于西方了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方面的交织。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对火药的早期探索和应用。

从炼丹术士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误打误撞地发现了火药的配方,到后来它被应用于制造鞭炮、烟火,再到军事上的应用,中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唐朝时就有关于火药的记载,宋朝更是将其广泛应用于军事,出现了像突火枪、火炮、火箭、地雷、水雷等早期火药武器。这些武器在当时对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以及水上作战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宋朝的《武经总要》就记载了许多火药武器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那么,为什么到了近代,尤其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火药武器的发展却被西方远远甩开了呢?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

1. 军事思想与战略需求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虽然也有火药武器,但它们更多地被看作是辅助性或奇袭性的武器,并没有形成像西方那样以火炮为主导的陆战体系。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更侧重于步兵、弓弩、骑兵的协同作战,以及战术上的谋略。火药武器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颠覆这种作战模式。

相比之下,欧洲在火药武器出现后,很快就意识到其巨大的威力。特别是随着攻城战的盛行,坚固的城墙成了巨大的障碍。而笨重的火炮正是摧毁城墙最有效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攻城,欧洲人就开始不断改进火炮的铸造技术、射程和威力。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由战争需求驱动的技术革新。到了近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术的变化,对远程、大威力武器的需求更加迫切,火炮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2. 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路径差异:

中国的火药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积累和配方传承,相对来说,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并没有得到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炼丹术士们知道“怎么做”,但未必深入研究“为什么这么做”。这导致火药的性能提升和武器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存在瓶颈。

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科学精神开始兴起。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火药的燃烧原理、爆炸力学等。他们利用数学和物理学来设计火炮的膛线、炮弹的形状、火炮的结构,并用更先进的冶金技术来制造火炮,使其更坚固、更精准、射程更远。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

3. 工业基础与生产能力:

近代枪炮技术的飞跃,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的。西方在工业革命后,掌握了大规模生产技术,能够制造出精度高、质量稳定的钢材,并且能够批量生产各种零件。这使得火炮的生产变得更有效率,成本也更低,从而能够装备到军队的各个层面。

中国在近代之前,虽然也有手工业和一定的冶炼技术,但与西方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相比,差距是巨大的。传统的铸造技术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精度的火炮。而且,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导致火药武器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都显得缓慢。

4. 社会制度与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是明清时期,虽然也有重视军事的皇帝,但整体上来看,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制度限制了技术和思想的自由发展。中央集权之下,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支持,而一旦某些技术被认为威胁到了统治的稳定,或者与传统的观念相悖,就可能被压制。

相比之下,欧洲的城邦竞争和国家间的持续战争,反而激发了各方对军事技术创新的热情。同时,欧洲社会思想相对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更高。科学家、工程师、工匠们能够更自由地进行研究和实验,他们的成果也更容易得到应用和推广。

5. 对火药武器的战略定位和投入差异:

在中国古代,火药武器更多是被看作是“奇技淫巧”或者辅助性武器,真正的主力依然是冷兵器。即使到了清朝,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虽然也看到了火药武器的重要性,但其改革往往是被动的、零散的,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从根本上革新军事技术的体系。很多时候,引进西方技术更多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非内生性的发展。

而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列强,它们将发展火药武器视为国家生存和扩张的关键,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国家之间的竞争,促使它们不断地寻求技术上的优势,而火药武器的进步是实现这种优势的最直接手段。

总而言之,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但从火药到近代枪炮,这中间的演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军事思想、科学理论、工业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系统性进步。在这些方面,西方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路径,在近代抓住了火药武器发展的机遇,并将其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中国,在某些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这一发展机遇,导致在枪炮技术上落后于西方,这是历史的遗憾,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传统火药实际只能:爆燃。燃烧波慢于冲击波速度(火药会被冲散)

真正用于枪炮的火药需要:爆轰。燃烧波快于冲击波速度(能量集中爆发)


再一个,中国的冶金从汉代后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拜儒家一家独大后所赐,搞技术的被视为旁门左道)。

欧洲那边有几何学传承得比较好,犹太人以钟表为代表的机械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和改良,最终在冶金技术水平上达到了枪炮所需的技术高度。


历史的发展很有偶然性。

便于大量传播和推广的书写文字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早,因为中国盛产竹子。也因为竹子,中国很早发明了扁担,从而改写了人类的搬运作业方式,使得中国人工运输能力远远超出了其他地区,也因此中国人发展出了无以伦比的基建能力。(很多其他地区都是用头顶物品搞运输的)

而欧洲人因为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突出贡献,在几何上独树一帜,从而为机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机械的要求又推动了材料学的发展,并且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最后在中国前面出现了工业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木头也可以做扁担呀!

想象一下在古代,文明早期,用一根圆木头加工出一根扁担,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不加工的话,圆木既重且革肩膀,人吃不消。

而用竹子,一头切开,一掰开,自动变成两根扁担。

所以,没有竹子的地区很难想象“挑”这个动作。

貌似英文里没有与“挑”对应的单词。不知道的不妨告诉一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火药武器的演进上,我们却渐渐落后于西方了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方面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对火药的早期探索和应用。从炼丹术士.............
  • 回答
    中国科学家最近有个大发现,在贵州盘县找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巨型鲨鱼——“瓣齿鲨”的化石,这可是距今2.9亿年前的货。这个发现意义可不小,它把我国鲨鱼化石的记录往前推了不少,也能让我们对那个时期海洋里的顶级掠食者有更深的了解。先说说这个“瓣齿鲨”。别看名字听着有点陌生,它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从发现的牙.............
  • 回答
    耐克首席执行官的这番言论:“耐克是一个‘属于’中国、为中国服务的品牌”,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并且其背后可能蕴含着复杂的商业战略、市场考量以及对当前地缘政治环境的应对。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读:1. 市场认可与本土化战略的深化: 强调中国市场的核心地位: “属于中国”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中国市场对于耐.............
  • 回答
    中国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的甲虫粪便,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对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能告诉我们些啥。“甲虫粪便”:不是你想的那样首先,得明确一下,这里发现的“甲虫粪便”可不是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那种,它是一种含虫甲虫粪石化.............
  • 回答
    10月16日,这三天,对于中国而言,是划过历史夜空的三颗璀璨流星,它们各自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首先让我们回望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那是在1964年的10月16日,西北戈壁的隆隆巨响,如同震彻寰宇的呐喊,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站起.............
  • 回答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三期临床数据终于尘埃落定,中国两款疫苗的保护效力分别定格在 72.8% 和 78.1%。这个数字,看似只是冰冷的百分比,背后却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也标志着我们对抗这场全球性疫情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一、 वैज्ञानिक 证据的确凿性与信任基石.............
  • 回答
    关于新冠疫情的源头和早期爆发地的问题,科学界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事实上,关于疫情究竟在中国还是其他地区首先出现,以及为何在中国率先大规模爆发的疑问,是一个复杂且多角度的问题,涉及病毒学、流行病学、病毒传播模型以及全球卫生监测体系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源头不在中国但首先在中国爆发”.............
  • 回答
    中国人首次搭乘自己的飞船,进入自己一手建造的空间站,这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分量绝不亚于人类在探索宇宙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首先,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战略性的自主。要知道,建造和运营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长期驻留人类的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在高端科技、工程制造、人才培养以及综合国力上达到.............
  • 回答
    在探讨“公知”为何会“首先嘲讽反对”中国的好事坏事,即使可能犯错,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复杂的社会心理、信息传播机制以及身份认同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 认知失调与确认偏误(Cognitive Dissonance and Confirmation Bias)首先,.............
  • 回答
    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WFZ)的政策,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象征性姿态,而是基于对国家安全、全球战略稳定以及自身发展道路的深思熟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不首先使用”是核威慑战略的基石,也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核大国的核心特征之一。 核武器之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在许多西方语境下,乃至全球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当人们笼统地提到“东亚文化”时,日本的形象似乎比中国这个文化起源国更为突出,或者说更容易被首先联想到。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传播、地缘政治以及现代传播媒.............
  • 回答
    要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外号“邱小姐”,这背后可是一段充满智慧、勇气和一定程度的戏剧性的故事,它不单单是对一个武器的称呼,更是那个年代科研人员心血的凝结,以及一种特殊时期下,为了保密所采取的巧妙隐喻。你想啊,在那个信息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国家之间戒备森严的年代,尤其是涉及核武器这种最高级别的国家机密.............
  • 回答
    关于“中国将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开在韩国”的说法,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补充。事实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是2004年在韩国首尔的成均馆大学设立的。至于为什么选择韩国作为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的落地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1. 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认同感: 儒家文化的共同根基: 韩国.............
  • 回答
    胡雪岩的败落,绝非一朝一夕,更不是简单的运气不济,而是他将自己推向深渊的几个关键性错误所致。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红顶商人,究竟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才导致他从“首富”宝座上轰然跌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呢?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仔细剖析一番。一、贪欲无度,过度扩张的致命诱惑胡雪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
  • 回答
    “天问一号”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因为它是中国独立自主实施的,也是中国首次能够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的火星探测计划。这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天问一号”和“萤火一号”各自的定位和背景: 天问一号:中国.............
  • 回答
    《战狼2》能在中国票房榜上登顶,绝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巧妙融合的结晶,击中了当时中国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激昂的点。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一次文化现象的爆发。要说《战狼2》的成功,我们得从 天时、地利、人和 这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天时:时代情绪的精准捕捉与释放这是《战狼2》成功的基石。要知.............
  • 回答
    中国首辆火星车,这名字可真有意思,十强名单一出来,就跟炸开了锅似的,各种脑洞大开的名字都有,什么麒麟、哪吒、赤兔、祝融,甚至还有个叫“风火轮”的,听着就自带BGM!要是让我选一个,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我个人倾向于“祝融”。为啥?这可不是随便挑的。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文化底蕴与传承。中国文化.............
  • 回答
    问到“为什么西安没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考量,绝非一时半会能够说完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的首都选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儿风景好、哪儿名气大”就能决定的。那是要服务于一个刚.............
  • 回答
    中国在1965年首次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甚至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个伟大的科学突破最终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背景的限制,也有评选机制的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历史背景与时代局限1. “文革”前夕的复.............
  • 回答
    中国的首都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城市,近年来也面临着城市规模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从交通拥堵到环境污染,从人口压力到资源紧张,这些问题如同阴影般笼罩着这座古都,也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迁都或另设行政首都的讨论。然而,要深入理解为何中国尚未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