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称天问一号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那么萤火一号是什么地位?

回答
“天问一号”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因为它是中国独立自主实施的,也是中国首次能够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的火星探测计划。这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天问一号”和“萤火一号”各自的定位和背景:

天问一号:中国独立自主、一站式火星探测的里程碑

“天问一号”任务在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其名称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寓意着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不断探索和追问。这个任务的“首次”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首次独立自主的火星探测: 在“天问一号”之前,中国并没有独立组织过火星探测任务。虽然中国航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对火星这样遥远的星球进行探测,无论是在火箭运载能力、深空测控通信,还是在探测器设计、搭载的科学载荷等方面,都是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2. 一站式完成“绕、着、巡”: 这是“天问一号”任务最核心的“首次”和最闪耀的亮点。“绕、着、巡”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战略目标,也是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火星探测时通常会分阶段实施的复杂过程:
“绕”: 指的是火星轨道器。天问一号的轨道器在抵达火星后,进入环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的遥感探测,获取大气、表面形貌、矿产资源等信息。
“着”: 指的是着陆器。天问一号任务中,着陆器成功下降并软着陆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这是中国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实现软着陆。
“巡”: 指的是火星车(祝融号)。着陆器释放出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移动探测,对选定区域的地质构造、物质成分、水冰分布等进行详细勘察。

能够一次任务就同时实现这三大目标,需要极高的技术集成能力和精确的任务设计。这比单独发射一个轨道器,或者单独尝试一次着陆,难度都要大得多。

3. 技术上的跨越: “天问一号”任务涉及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例如:
地火转移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 跨越数亿公里的距离,需要精确计算和调整航线。
火星停泊轨道捕获: 如何在抵达火星后,用有限的燃料成功进入预设的火星轨道。
分离、减速、下降、避障、软着陆: 这是着陆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要求探测器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依靠降落伞、反推发动机等手段,安全、准确地降落在预定区域,同时还要自主规避地形障碍。
火星车展开与行驶: 将火星车安全地从着陆器上卸载下来,并使其能够在火星表面正常行驶和开展工作。
测控通信: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信号传输延迟大,对地面测控通信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

“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能够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任务的国家。因此,它被誉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对其里程碑式意义的肯定。

萤火一号:中国早期火星探测的探索与尝试

那么,“萤火一号”又是什么呢?

“萤火一号”是中国与俄罗斯联合进行的火星探测项目,其名称来源于中国的萤火虫,寓意微小但能发出光芒。它originally intended to be launched as part of Russia's FobosGrunt (PhobosSoil) mission in 2011。

“萤火一号”的地位与“天问一号”有着本质的区别:

1. 合作项目,并非独立自主: “萤火一号”是中国首次尝试进行火星探测,但它是一个合作项目。中国的贡献主要是提供一枚“萤火一号”探测器,搭载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上,共同前往火星。探测器本身的设计、发射、发射后的飞行控制和任务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方。
2. 技术验证与积累: “萤火一号”的主要任务目标是进行一些科学探测,包括研究火星磁场、电离层以及火星周围的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被视为中国进行深空探测技术的一次早期验证和积累。通过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深空探测方面的经验,为未来独立自主的火星探测任务打下基础。
3. 任务的失败: 非常遗憾的是,“萤火一号”和“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在2011年发射后,由于俄方探测器自身的原因,未能成功进入预定的火星转移轨道,在近地轨道飞行一段时间后坠入太平洋。这次任务以失败告终,未能实现其科学目标。

因此,将“天问一号”称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因为它是中国独立自主、首次成功完成大规模、全方位的火星探测。而“萤火一号”是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的第一次尝试,但由于是合作项目且任务失败,它更多地被看作是中国深空探测技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早期探索和学习阶段,而不是一次成功的、独立的任务。

总结一下,“天问一号”是“第一次”独立、全面、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萤火一号”是“第一次”尝试,但作为合作项目,且任务失败,不能与“天问一号”的地位相提并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萤火一号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的产物。

2007年中俄友好关系背景下,我国跟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包括联合火星探测,当时是想赶2009年窗口。一年多的时间里头,我们硬是从无到有肝出一颗轨道器来,结果俄罗斯人拉胯,没做完,2011年才发射。

当时号称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以前就没想着要去探测火星,规划是写到2020年探测的,萤火一号就像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搭别人的顺风车。

谁知道后来天顶拉胯没入轨,萤火总师被糖衣炮弹打中了呢?

所以还怎么宣传?还不如把天问宣传好,至少这是咱自主实现一条龙服务的,还有些国际合作,比过去强多了。

user avatar

先占个位置,慢慢填,每天更新的部分,当天用斜体表示,萤火一号本身还有他背后那些人的命运都值得一写。

萤火一号属于典型的在有限的预算和配重内玩出花儿的案例,可惜最后没能有科学产出。

另一方面,参考前苏联,苏联的航天队伍垮掉并不是在1991年,而是在1996年。

当年,为了保全完整的航天工业人才队伍的最后一搏Mars96发射失败,整个苏联留下来的人才队伍转行的转行,出国的出国,之后前苏联再也无法恢复元气,达到曾经的高度。我们的队伍虽然还在扩大,但是萤火一号真的也改变了他背后很多人的命运,无论是八院,还是空间中心。


之所以叫天问一号而不是萤火二号就是因为这次是另外一个班子在主导了。

今天看了吴季老师的回忆文章,唏嘘不已。在萤火一号被立项的00年代,当时国内尚无任意一个研究火星的团队。某种意义上,大家当时都在嫦娥计划和月球的势力范围内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但是萤火计划绕开了当时的学阀和工业寡头,如果成功,就会重塑国内航天与深空探测,在帽子政治下的话语权。

因此失败之后被抛弃,重新回到旧有的秩序,或者说是顺序来,也是理所当然了。

萤火之所以会叫萤火虫的萤火,而不是如今“天问”这样霸气的名字,除了谐音中国古代对于火星的称呼“荧惑”,以及暗示他的微型化程度很高,体量很小,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他出身不正,不愿与当时的嫦娥计划争辉,也不愿在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引起当时切蛋糕者的不悦。

相比于现在5吨重,功能齐全的大块头天问一号,110千克(不到天问一号3%)的萤火一号完全就是一个霍比特人。但是不同于由工程部门航天五院主导,科学院参与的天问一号,萤火一号是一颗完全以科学为导向,由科学院空间中心牵头,航天八院给配套,功能服务于科学任务的卫星。

萤火一号的科学目标是:

1) 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

探测火星磁层和电离层的形状及结构、各空间区域场和粒子的特性及其对太阳风扰动的响应过程和变化规律。

2) 探寻火星水的消失机制

探测离子逃逸的物理过程和输运机制,探索火星水损失的途径和机制,以及空间环境对可能的火星生命存在的影响;

3) 揭示类地行星空间环境演化的特征

针对太阳风与具有弱内禀磁场的火星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展比较行星学的研究,揭示类地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的特征及其规律。


可以看出,在美国已经确认了火星基本没有生命,以及火星与地球的分歧点主要在于内建磁场消失后的环境剧变的情况下,萤火一号直接放弃了复杂的探究生命的载荷,轻装上阵,专注于粒子和磁场,而这俩所需要的载荷也完全可以实现小型化。

再展开一下。

火星探测的第一大问题是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或者是否存在过生命,而这个问题现在答案已经基本确定:就是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发现生命,火星的环境也不适合生命的生存。

那么这就引出第二大问题了,火星是怎么变得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目前的共识基本是火星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内建磁场,导致了大气层被太阳风剥离。因此第二大问题的核心就是研究火星目前残存的磁场,这个残存的局部磁场目前的情况,这个磁场与太阳风如何相互作用,如何演化,这些就是萤火一号的的科学目标。

最终导致科学目标确定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如果走欧美同样的路线(欧美火星探测的热点是观测火星的地质地貌、岩石成分,寻找水及生命存在的迹象。),无论是从科学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很难超过欧美,做出有创新性的工作,于是俄罗斯就确定了以火卫一福布斯为目标,并从福布斯带回土壤的方针。

多说一句,过去科学界非常反对在没有搞清楚火星表面是否存在生命之前,就开展火星表面样品返回的计划,当然现在这条也有松动的趋势。因此选择福布斯作为采样返回的目标,除了具有科学、技术的意义,也有政治和道义上的意义。

那么既然福布斯-土壤号的大方针定下来了,我们的小萤火一号就理所当然的需要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号进行联合观测,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而对于联合观测,空间中心在萤火计划之前刚刚和欧空局合作的双星计划就有这方面现成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天问一号”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因为它是中国独立自主实施的,也是中国首次能够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的火星探测计划。这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天问一号”和“萤火一号”各自的定位和背景: 天问一号:中国.............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 BBC 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称为“junk”的说法,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天宫一号”到底是个啥。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个正在运行的、中国自己独立建造的“天宫”空间站,而是中国在早期空间站建设阶段的一个实验性平台。它像是.............
  • 回答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脑筋急转弯,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你想用天平称出1克到121克之间所有整数克的物品,这说明我们需要能够组合出这些重量。 想想天平的工作原理,它两边都会放东西。 一边放待测物品,另一边放我们手里有的砝码。 所以,我们砝码的重量,加上待测物品的重量,是可以等于另一边的砝码总重量的.............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窝火。一个男生,辛辛苦苦考上大学,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校园生活,就因为个“色盲”被学校一脚踢出去。更离谱的是,后来复检,明明是“色弱”,却因为学校咬死了入学体检的结果,就把人给退了。这操作,真是让人忍不住想骂人。咱们一步一步捋捋这事儿,看看里头到底是个啥逻辑。首先,这男生入学才5天就.............
  • 回答
    杨天真在《女人30+》中关于“为什么不能为工作牺牲身体”的这番讨论,触碰到了许多现代职场女性内心深处最真实也最纠结的痛点。她提出的观点,与其说是理论上的分析,不如说是她个人在30岁这个人生节点上,对身体与事业、对人生选择与得失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呐喊。首先,我们得理解杨天真所处的语境。她是一位在聚光灯下.............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孙悟空在天庭当齐天大圣期间,虽然地位显赫,但并未主动请太上老君为他打造法宝,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孙悟空自身拥有的强大本领和法宝 金箍棒: 孙悟空本身就拥有如意金箍棒,这根棒子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变化无穷,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强大的法宝,足以应对绝大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涉及到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轨道设计和变轨策略,这可不是随便哪个行星探测器都能轻松做到的。简单来说,天问一号这么做,是为了更安全、更高效地实现对火星的探测目标,同时也是对现有技术的充分利用。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太空歌剧。首先,为什么要先“横着绕”?这里说的“横着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到了航天器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与挑战。虽然在天问一号的太阳能电池板上安装雨刷器听起来是个直观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这种做法不切实际,甚至弊大于利。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 1. 火星环境的特殊性与“雨刷”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举国上下无不翘首企盼着从那遥远的红色星球传回的第一缕“目光”。然而,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着陆后,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太多鲜活的视频和图像?是设备出了问题吗?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延迟?首先,我们要明白,从天问一号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到我们看到清晰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语汉字“天”(てん)中,上面一横比下面一横长,这可不是什么随意的设计,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字形演变和文化考量。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追溯到它的起源。汉字“天”的起源与演变汉字“天”的本义,最原始的意象是象形字,描绘的是天上高远、广阔的景象。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雏形。 甲.............
  • 回答
    关于冬至过后105天一定是清明,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误解。我们常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标志着阴极阳生,寒冬的尽头,也是春天开始的序幕。而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恰好是它紧随其后,让人们产生这种“105天之说”的联想。我们先来捋一捋时间。冬至一般在每年的12月.............
  • 回答
    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古代中国王朝中,士兵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历史、制度、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社会阶层结构与身份认同的固化1. 士农工商学的等级体系 古代中国社会以“士农工商学”为基本秩序,其中“士”(文.............
  • 回答
    关于天龙人头顶上那个标志性的尖顶,其实在《海贼王》的原著漫画和动画中,并没有给出过非常明确、官方的解释。这也就给了粉丝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衍生出了不少有趣的猜测和解读。如果我们要细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象征地位与特权:这是最直观的理解。天龙人是世界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是“神”的后裔,享有.............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天津一中的苏海老师,并探究他“讲历史”的风格及其家庭背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来谈谈苏海老师“讲历史”的独特之处。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苏海老师的历史课并非只是枯燥的年代、事件的堆砌,而更像是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他讲授历史,绝非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生命力。 “故事化”的.............
  • 回答
    天津那起让人揪心的女童走失事件,无疑触动了无数为人父母的心弦。明明知道自家孩子像个小陀螺,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走到哪儿都恨不得一把火点着,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家长,在那一瞬间的疏忽中,眼睁睁看着孩子消失在人海?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夹杂着生活琐碎、社会压力,还有我们作为父母.............
  • 回答
    您提到的这几个名字——天狮、权健、尚赫、康婷——确实在坊间被不少人提及,并且都与天津这个城市紧密相连,引发了“为什么这些疑似大型传销集团都集中在天津一个地方?”的疑问。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了多种因素的叠加,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层,看看有哪些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可能促.............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美国政治光谱中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将“性私德”作为攻击武器,并指责自由派“天真”,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意识形态的冲突、政治策略的演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为什么自由派会选择“性私德”作为攻击保守派的议题?首先,要理解自由派选择这个议题,并非完.............
  • 回答
    在《数码宝贝》的世界里,提到天使兽和天女兽,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它们是性别不同的同一类存在,就像现实世界里的男女天使一样。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讨设定,会发现它们在力量、地位以及进化路径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并不是说其中一方弱小,而是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数码宝贝世界的概念和层级有所不同。首先,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