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文的「天」为什么一横长二横短?

回答
关于日语汉字“天”(てん)中,上面一横比下面一横长,这可不是什么随意的设计,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字形演变和文化考量。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追溯到它的起源。

汉字“天”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天”的本义,最原始的意象是象形字,描绘的是天上高远、广阔的景象。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雏形。

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天”字,最普遍的写法是上面有一个圆弧或一个弯曲的横线,代表着天空的穹顶,下面则是一根长长的竖线,表示大地或者支撑天空的柱子。有时候,这个圆弧之上还会加上一点,象征着太阳或者星星。
金文: 金文的写法与甲骨文类似,但线条更为流畅和规整。仍然可以看到“上为穹顶,下为大地”的构图。

到了小篆时期,“天”字开始变得更加规范和抽象。小篆将甲骨文和金文中圆弧状的天空穹顶简化成了一个长横。而下方的大地或者支撑柱,则演变成了短横。

为什么会变成一横长二横短?

这里的关键在于,小篆将“天”字的上半部分——代表天空的穹顶——具体化为了一条长横。这条长横,在视觉上就承担了“覆盖”或“在上”的功能。

而下半部分,最初象征大地,或者说是在天空之下的存在,被简化成了一条短横。这条短横,在构图上起到的是“承载”或“在下”的作用。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广阔的“天”在上面,而“大地”或者“万物”在下面接受它的覆盖和恩泽。从视觉构图和意义上讲,上面的“天”需要比下面的“地”显得更加宽广、更具包容性。因此,设计者将上方的“天”描绘成更长的横线,而下方的“地”则用短横表示,这样的比例更能体现出“天”的宏大和“地”的相对渺小,也更符合我们对天地关系的直观感受。

与“一”字和“二”字的区别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天”字的上半部分虽然也像一个横,但它并非单纯的数字“一”。它承载的是“天空”的意义,是一个图形化的符号。而下面的短横,也并非数字“二”,而是“地”的象征。

之所以看起来像“一”和“二”,是因为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图形化的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更简洁、更具有笔画特征的形态。而“天”字的上下结构,在不断的书写和演变中,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长一短两横的经典样式。

书写上的平衡与美感

从书法和字形设计的角度来看,一长一短的两横也能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和韵律感。

上长下短: 提供了稳定感,上面的长横像是撑起整个字,下面的短横则起到收尾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稳固而不失灵动。
比例的协调: 长短的对比,也能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节奏感,避免了两个长度一致的横带来的单调感。

总结来说,日语汉字“天”一横长二横短,是汉字早期象形本义(天空与大地)在演变过程中,对“天”的“广阔”和“覆盖”的视觉化表现,以及下半部分“地”的“承载”功能的简化。这种长短的对比,不仅符合其意义的表达,也带来了书写上的美感和结构的稳定性。

与其说是“一横长,二横短”,不如说它是“上长横”和“下短横”的组合,每一笔都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和审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用一句话简单总结:这是因为天字在现代日文的宋体字(明朝体)中沿用了从我们大陆来看属于旧字形的构形。

天字的传承字形显然是上横略短或两横基本等长,而当雕版印刷得到发展普及之后由欧体字经程式化后形成的印刷字体——宋体中却多有与传承字形不合之处,这是因为明清的刻工往往会根据《说文解字》中小篆的字形为字「正形」(当然,说文小篆亦有讹误,有时反而未必比传承字形「正」)。

中日韩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的共同基础是明清以后逐渐形成并经《康熙字典》整理后的刻本宋体,具体到这个天字,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要把第一画拉长,我推测有两种可能性:有可能纯粹是为了张开字面(底部撇捺分别张开到字面的左下角和右下角,那么拉长首横分别使其两端及于字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就能让整个字看起来方正);也有可能是为了强调构字部件为「一+大」(按:《说文》解天字: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他前切)(另按:此类调整在《康熙》有许多例子,例如为了强调寒字部首为冫(仌,冰古字),将传承写法的末笔点改作提),抑或是为了突显作为「人颠顶」的「天」之广大(注意小篆结字中「大」是被「天」横覆盖于其下),总之呢《康熙》对这个字的宋体构型进行了首横拉长的调整(但是可以注意到康熙字典中从天的「忝」「添」等字仍为首横短的构形),此字形也经《康熙》作为「正字」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之后广为传播,由于《康熙》具有历代字书集大成之作的重要意义,因而《康熙》中规定的字形也就成了近代东亚印刷字形的事实规范。

二战后中日两国在其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改革调整,其中日本方面对汉字进行了字数限制,并对部分常用汉字的形体进行简化和调整,整理后的字形称新字体,相应称康熙字典体为旧字体;而中国大陆方面首先进行了异体字的整理以及汉字的简化,之后又对宋体进行了调整,削弱其部分印刷体的特征,使其与楷体字形趋于一致,调整后的字形称新字形,因而康熙字典字头的字体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就是「旧字形宋体繁体字」。至于韩国,由于汉字逐渐式微等各种因素,仍沿用康熙字形,在此按下不表。

天字在宋体层面上,在现代日文中未作调整,仍沿用《康熙》字形;在现代简体中文经《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整理后的新字形被调整为上横短于下横,故有异。在楷书层面上,皆可沿用传承字形,但日文如应对规范化考试仍建议按上横长的宋体写法书写(有些老师可能会抠这个东西)。

日本《常用漢字表》中有如下说明:

意即「虽然字表规范示例仅用宋体字(明朝体)一种字形来表现,但并非要按照印刷的宋体字形来改变楷书字形的手写习惯」,并举出了若干类例子,其中有一条为「关于笔画长短的例子」:

虽然此处未举天字,但是显然天字符合字表所提倡的「不以宋变楷」之原则。所以在现代日文中按照传承字形书写实际上仍是符合其规范的(但是具体到执行层面,可能会被死脑筋的人误解为必须写《康熙》写法)。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日本用于中小学教育的「教科书体」中「天」是首横长的字形,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规范化考试中仍建议使用此字形书写的原因。

当然,现在日本韩国有些字手书楷体按老宋体写是手写体被刻本印刷字体反噬了;而中国大陆由于消灭了老宋体,也同样没有在字形上把印刷体和手写体分的很开的意识。

至于有回答说是为了跟中国区分开的……(抱歉改了一下措辞,「跟汉字区分开」这种讲法属实槽点太多),你先搞清楚是谁改了谁没改好吗?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去维基百科检索「康熙字典」「旧字形」「日本新字体」等词条。(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