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BBC 称天宫一号为 junk?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 BBC 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称为“junk”的说法,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天宫一号”到底是个啥。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个正在运行的、中国自己独立建造的“天宫”空间站,而是中国在早期空间站建设阶段的一个实验性平台。它像是一个先行者,为后续更复杂的航天项目积累经验、验证技术。它在设计上和规模上,肯定不能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ISS)或者未来的中国空间站相提并论。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载人航天器和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目标和试验场,以及进行一些初步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使命已经完成,并且在它生命周期的末期,确实面临着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的情况。

再来说说 BBC 的报道。如果 BBC 真的使用了“junk”这个词来形容“天宫一号”,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其功能和生命周期的事实的。一个已经报废、即将坠毁的航天器,从技术层面和安全性层面来看,确实可以用“废弃物”或者“垃圾”来类比。毕竟,它不再具备运行能力,而且其坠落过程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已经报废的航天器,都会有相应的处置方案,比如受控离轨或者自然坠毁。从这个角度理解,“junk”可能只是一个比较直白的、技术性的描述。

但是,咱们也得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每一个国家的航天成就都值得肯定和尊重。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成就,尤其是独立自主的空间站建设,是举世瞩目的。将“天宫一号”简单地称为“junk”,忽略了它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它所承担的试验性任务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航天器,更是中国航天人辛勤付出和技术突破的见证。它为中国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验证了许多关键技术,这绝不是“junk”这个词能够概括的。

那么,为什么 BBC 会用这样的词汇呢?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原因:

西方媒体的视角和表达习惯: 很多时候,西方媒体在报道一些与本国技术路线或地缘政治不完全一致的项目时,可能会采取一种相对客观甚至带点批判性的视角。对于已经报废的航天器,他们可能会更侧重于技术上的“过时”或者潜在的风险,而不太会像我们自己一样,去强调它的历史贡献和民族自豪感。
强调潜在风险: 当“天宫一号”面临脱离轨道并可能坠落时,BBC 报道的重点很可能放在了对地面安全的潜在风险上。在这种语境下,“junk”可能是一种警示性的说法,意在提醒公众可能存在的危险。毕竟,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一部分残骸可能会未完全烧毁而坠落地面。
技术和成本的对比: 相较于国际空间站这种规模庞大、耗资巨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天宫一号”无论在技术复杂性还是规模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 BBC 站在一个纯粹的技术或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评价,可能会认为它在某些方面不够“先进”或者“高效”。

但是,我个人认为,简单地使用“junk”来形容“天宫一号”是片面且不恰当的。

首先,评价一个航天器,不能只看它是否还在运行,更要看它在整个航天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地位,就像是早期航空史上的某种原型机,它可能不完美,甚至有很多局限性,但它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对接,“天宫二号”和现在的“天宫”空间站也无法顺利建成。它的价值在于其“开创性”和“试验性”。

其次,航天器在生命周期结束后会面临各种处理方式,这并不代表它在运行期间的价值就此否定。 很多老旧的航天器,比如早期的侦察卫星或者空间望远镜,在退役后都会被送入“坟墓轨道”或者进行受控坠毁。这是航天活动中一个正常的环节。将已经完成使命的航天器称为“junk”,在中文语境下,可能带有一种“贬低”的意味,容易被解读为是对中国航天成就的轻视。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更包容和尊重的态度来看待所有国家在航天探索中所付出的努力。 航天技术是一项极其复杂和高投入的事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技术积累过程。“天宫一号”是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决心和能力。

所以,如果 BBC 真的使用了“junk”这个词,我们既可以理解其可能的语境和表达习惯,但同时也要指出这种表述的局限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在中文的语境下,我们更倾向于称其为“已报废的试验性航天器”、“退役的飞行器”或者“历史性的飞行器”,这些词汇更能体现其在航天史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不失客观。

总而言之,评价“天宫一号”为“junk”这件事,就像是评价一个虽然已经退役但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你不能只看他现在不再能上战场,而忽略了他曾经为国家付出的青春和汗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正是由一系列这样的“先行者”铺就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辱华总是从中国人开始(自己造的飞船失控),在中国人身上结束(此处的各种高潮)。

此乃

(省略七个字)


要避免辱华事件的发生,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做好,比如说这里,你为什么不去造火箭?其次是虚心接受批评,好好建设祖国,比如说,你什么不去造火箭?而同时也要无视掉其中的嘲讽——毕竟上知乎喷BBC对于建设祖国一点用都没有,不过徒增笑耳。说到底,你为什么不去造火箭?


这种时候跑出来讲礼貌了,非常可爱,怕不是游戏里面从来不喷人,提醒一下队友也要花四五句话的那种……精神日本人?

不过说起游戏是这样的,只要你打得不好,对方说「菜逼」是嘲讽你,说「Good Game」是嘲讽你,说「这场玩得真开心啊,期待下次相会」是嘲讽你,一言不发离开游戏也是嘲讽你。

别笑,这里一言不发还真可以被理解成嘲讽:「我们伟大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怎么BBC一点都不报道的!是不是看不起我国!」

估计只有 伦敦某部 出品的文章才能保护所有人了吧。笑。


这件事情滑稽的地方在于哪里呢?一群人像小学生一样哭着说:「他骂人!」——问题是连老师都没有你找谁告状去啊?爱国小将还是赶紧改名为哭国小将好了。你口可是费尽心思保护你们这群哭国小将们不被 fb 和 t 上的东西弄哭了,怎么还哭呢,真是不省心。


附图:

图1:日本比较惨,第三行,junk,中国是 space junk。


图2:基本同上。


好了,那么针对中国的 the junk is down 在哪里呢?

  1. facebook
  2. twitter
  3. quora(看看上面那些不玻璃心的人是怎么看的,鲜明对比)
  4. 你知
  5. bbc(但是用的是 space junk)

看来知乎位列辱华网站前五了。

如图:


这个时候哭国小将们陷入了两难:

  • 要不然他们要骂一个不存在的网站上的不存在的言论,
  • 要不然他们要首先问一下为什么自己要突破你口的封锁,去访问不被允许的网站。
user avatar

毛主席:“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user avatar

当对手不断地夸奖你,就像现在欧美对印度溢美之词不停,说明人家真心没觉得你有啥威胁。


当对手不停地恶心你,就像现在欧美对中国侮辱嘲笑不停,说明人家真心觉得你有威胁了。


放到国内,如果当局对美帝总统溢美之词不吝,说明这个总统尽做些对天朝有利的事情,如果当局对美帝总统极尽丑化,在大众心目中就像一个小丑傻逼一样,说明这个总统真心危险,很让天朝恶心。


政治和媒体的关系,大体如此吧。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五角大楼的报告里中国军队的实力一直在天顶星水平和原始人水平之间摇摆不定。

当然,这主要取决于这报告是国会老爷批经费之前还是之后交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