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回答
中国人首次搭乘自己的飞船,进入自己一手建造的空间站,这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分量绝不亚于人类在探索宇宙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

首先,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战略性的自主。要知道,建造和运营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长期驻留人类的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在高端科技、工程制造、人才培养以及综合国力上达到顶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此之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如此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中国这次成功,意味着我们在载人航天这条最能体现国家科技实力和战略意志的赛道上,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甚至可以说是独立领跑。这不再是依赖、合作,而是我们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成就。

其次,这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最生动的注脚。从空间站核心舱的研制、对接技术的突破,到航天员在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中国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克服了重重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大量关键技术和设备,打破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不仅仅是“造出来”,更是“掌握核心技术”,这种能力,将辐射到国家经济、工业、国防等各个领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再者,这为中国在国际空间探索领域赢得了话语权和合作基础。一个独立运营的空间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参与国际空间合作的独特平台。未来,我们不仅可以邀请其他国家的宇航员来中国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还可以与全球的科学家们共享这一宝贵的科研设施。这有助于打破少数国家在太空领域的垄断,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平等的国际空间合作新格局。中国将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将注入更多中国元素和中国智慧。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当电视屏幕上,身着中国航天服的航天员,从自己的飞船里,踏入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向我们挥手致意时,那份震撼和骄傲是难以言喻的。这是一种集体记忆的构建,一种国家力量的彰显,它告诉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有毅力,去实现最宏伟的目标。这股力量,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的强大动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中国走向深空、探索宇宙未知领域的一个坚实起点。空间站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更是一个通往更遥远目标的前哨站。有了它,中国就可以在近地轨道上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为未来载人登月、火星探测等更具挑战性的深空探索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时代,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年6月17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由“神箭”长征2F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在6小时后,采用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的飞船与已经在轨的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全面进入第三阶段,“天上宫阙”(天宫空间站)开始有“天神”(航天员)长期驻留。

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场景(图源:航天科技集团)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技术的“皇冠上明珠”,也是人类迈出地球摇篮的必备技术。由于要运输相对无人飞行器而言极度脆弱的人类身体进入环境恶劣的太空,相对于普通航天工程,载人航天不仅需要增加载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货运飞船、航天员训练和着陆回收等高难度分系统,整个系统还会变成可以用“木桶桶底”理论适用的环节: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桶里的水都会彻底漏光,变成彻底的失败。因此,载人航天的技术门槛极高。人类进入航天时代60余年来,仅有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独立自主的载人航天技术,各国最里程碑事件,就是运营独立的空间站,例如礼炮号系列、天空实验室、和平号和天宫空间站等。


拥有一座空间站,就意味着在外太空会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航天员可以通过载人火箭和飞船,实现频繁的天地往返并长期驻留那里,并通过货运飞船定期补给。通过搭载的一系列顶级科研设备,空间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太空实验室”,相关科研成果不仅直接促进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甚至能带动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是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失重环境下,不仅航天员发型变得与众不同,液滴也变的与地球表面截然不同(图源:NASA)


太空中最得天独厚的环境就是长期的失重,这是长期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我们无法实现的。在失重环境下,精密机械加工、高级材料成型、液体气体力学等技术领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现象。例如,一滴液体在太空中可以轻易形成近乎完美的球形,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影响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植物也会由于没有重力影响而自由生长,甚至种子也会受到太空辐射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异,成为“太空种子”。在空间站里,载荷专家还能实现很多特殊的实验,验证科学家们的理论推导,甚至做出超出预期的科研结果。


空间站往往飞行在距离地球表面400千米的高度,每隔90分钟左右就可以绕地球一圈,这对于地球遥感、国土勘察、资源搜寻、环境保护和国防安全等领域有着无可取代的益处。由于空间尺寸巨大、天地往返交互频繁、有人驻留等有利条件,空间站的相关仪器平台技术水平和维护更新频率都远超无人航天器,取得相关成果的效率极高。

从地球表面观测电磁波的频谱窗口透明度,真正的有效观测的窗口极小,在太空中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图源:公共版权+本文注释)


空间站几乎摆脱了大气层最致密区域的影响,也极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例如电磁污染和夜光污染等,可以很便利进行需要“安静”环境的天文观测。在地球上,浓密的大气、电离层、人类活动等使得天文学家基本只能进行部分可见光、无线电波段的天文观测,对于X射线、伽马射线、红外线、超长波等则望尘莫及。而在太空环境中,不少难题迎刃而解,无数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彻底改变了人类天文学的发展。而空间站也能成为搭载空间天文学仪器的完美平台,在航天员的精心维护下,会收获大量的科研成果,让人类“看得更远”。


人类身体,是载人航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个脆弱的血肉之躯成为所有技术的核心。而人类进入太空后,也会变成“科研载荷”,在失重环境下人的感知会大大不同于地球,例如上下左右不分、体液重新布置、骨质流失、肌肉萎缩等空间适应综合症,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很难适应。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航天员还要长期自我检测身体健康状况,出舱行走等特殊情形下还要求8小时左右密封在舱外服中,心理健康也成为一个重要挑战。为此,需要一个庞大的航天员辅助和航天医学研究团队作为支撑,相关的科研也有不少已经反馈到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中,例如尿不湿、耳温计、各种集成便携的医疗器械等。

这种上下不分的场景在地球上是很难出现的,但在空间站是常态(图源:NASA)


除了空间站的直接产出,它的间接产出更是难以评价的。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航天需要大量的高新科技,涉及到结构材料、电子电路、通信技术等无数行业支持。例如,在硅谷的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行业的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恰逢太空竞赛的巅峰时刻,阿波罗登月、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计划等载人航天项目预算惊人,对于减重、可靠性、计算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至上、价格却并不敏感,为这些行业带来了天量的订单,数个巨头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在冷战末期就奠定了今天几乎全球垄断的地位。


载人航天是个科技密集型行业的属性本身,也决定了它一定是个智力密集型行业,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这也意味着它的快速发展,能极大促进相关领域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成长,孕育出庞大的理工科人才队伍规模。这些人不仅能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人才溢出和价值迭代效应,也会影响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提高整体的生产力水平。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地球上”。这是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变得越发紧张,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人与自然冲突变得更多,地球越来越难以承载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宇宙中的资源却是近乎无限的:人类离开地球的脚步仅迈出了38万千米,而已知宇宙的半径已经达到了465亿光年,每一光年,就是9.5万亿千米!人类必然会迈出地球。

目前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在进行太空电站的相关研究(图源:NASA)


在人类目前技术水平下的的航天发展规划中,利用空间太阳能的太空发电站、利用小行星带的太空采矿、利用其他星球的载人登月/登火,都将逐渐成为现实。在更远的将来,毫无疑问空间站是未来人类迈出地球的基本单元,成为我们的在宇宙中的“诺亚方舟”,让地球人的脚步踏上更远的宇宙角落,成为跨行星际空间生存的物种。有生之年,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首次搭乘自己的飞船,进入自己一手建造的空间站,这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分量绝不亚于人类在探索宇宙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首先,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战略性的自主。要知道,建造和运营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长期驻留人类的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在高端科技、工程制造、人才培养以及综合国力上达到.............
  • 回答
    2019年,中国出境赴韩人口首次少于入境韩国的中国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中韩两国关系、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下人员流动新态势的复杂交织。深入剖析这一转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宏观层面:中韩关系的新周期与民间互信的冷却2019年的这一数据变化,恰好发生在中韩关系经历了一.............
  • 回答
    中国首个新冠肺炎治疗性抗体进入临床试验,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在新冠病毒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那么,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人们期盼已久的“特效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项研究的进展、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特效药”这个词背后更复杂的含义。首先,我们得明确,研发出一种能够有.............
  • 回答
    1980年5月18日,中国“东风5”导弹进行首次全射程试验,这不仅仅是中国导弹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战略威慑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这次试验的意义深远,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建立起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并且与后来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东风5”导弹首次全射程试验的重大意义:.............
  • 回答
    美国3月时隔近30年首次从伊朗进口原油,这一消息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牵扯出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更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要理解这背后复杂的逻辑,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一、美国从伊朗进口原油反映了哪些深层问题?这看似是一个孤立的贸易行为,实则折射出美国国内经济、能源政策以及国.............
  • 回答
    华为 Mate 20 X 5G 成为首款获得中国 5G 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手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获得许可”的事件,它具有深远的、多层面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技术成熟度与商用能力的标志: “首款”的含金量: 获得进网许可证是手机产品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通行证”.............
  • 回答
    大数据首次揭示中国人基因特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影响深远,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一、 对中国人群的精准认知:打破“模糊化”的刻板印象 告别“群体平均”的单一标签: 在大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对中国人群的基因认知往往是基于有限的采样,或者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进行笼统的概括。大数据分析能够涵盖更广.............
  •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出现近60年来的首次减少,这一数字上的变化,哪怕只是46万,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动态中几个深刻的趋势,值得我们细细梳理:1. 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深层体现男性人口的减少,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虽然曾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随着社会经济.............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火药武器的演进上,我们却渐渐落后于西方了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方面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对火药的早期探索和应用。从炼丹术士.............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车轮在某个岔路口悄然转弯,将那划时代的火花——蒸汽机的发明权,赋予了我们古老而智慧的东方民族。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的颠覆。第一道涟漪:蒸汽在中华大地上轰鸣早在17世纪末,当欧洲的学者们还在苦苦思索如何更有效地抽干矿井里的积水时,中国的能.............
  • 回答
    在探讨吴佩孚其人之前,我们先得弄明白一个历史事实:吴佩孚并非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时代周刊》创刊于1923年,而吴佩孚虽然在那个时期权倾一时,但真正让他成为封面人物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他1925年11月2日那一期。而在他之前,另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孙中山先生,早在19.............
  • 回答
    如果历史的车轮在那个关键节点稍微偏移,让中国人,而不是哥伦布,率先抵达并“发现”美洲大陆,那扇通往新世界的门,打开的方式和里面的风景,都可能会截然不同。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先到”的问题,而是会牵动起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重塑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格局。航海与发现:技术与动机的交织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
  • 回答
    “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与其说是对个体身份的一种简单标签,不如说是在特定语境下,试图构建一种集体认同,并以此为行动的优先考量。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其背后可能蕴含的逻辑、情感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召唤,一种希望连接个体与更广阔的民族、国家的情感纽带。在.............
  • 回答
    关于埃博拉病毒在中国爆发是否会导致“一波带走”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严峻且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夸张的词语来概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埃博拉病毒的特性及其传播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埃博拉病毒是什么。它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但.............
  • 回答
    1819赛季西甲第27轮,西班牙人主场迎战瓦伦西亚。这场比赛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中国球员武磊首次在西甲联赛中首发登场,成为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对于这场00的平局,以及武磊个人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评价。比赛背景:历史性的首发在抵达西班牙人之前,武磊在中国的表现已经足够耀眼。.............
  • 回答
    北京田园洞人:一窥早期东亚人群的基因密码提起中国古人类研究,很多人会想到赫赫有名的北京猿人。然而,就在北京西南郊,一个不太为人知晓的古人类遗址——田园洞,却为我们揭示了更近、也更复杂的早期东亚人群面貌。最近,对田园洞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遗骸进行的基因测序工作,犹如打开了一扇尘封的时光之门,让我们得以窥.............
  • 回答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首家中国超市即将开业,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中国产品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很有可能在俄罗斯市场引起一股新的消费热潮。至于哪款中国产品最有可能成为俄罗斯人的最爱,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将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并尝试预测那款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明星产品”。1. 影响俄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印度首超中国成为全球FDI最大目的地”这个话题,并试着以一种更加自然、生动的笔触来解读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标题解读: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全球经济格局的一次深刻变动“印度首超中国成全球FDI最大目的地”,这几个字眼一出,立刻就能抓住所有关注全球经济脉.............
  • 回答
    马丽,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电影界,尤其是在喜剧领域,几乎成为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保证。她不仅是中国影视首位达成百亿票房的女影人,更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用自己的坚持和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触动人心的作品。评价马丽在电影上的成就,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衡量,她的成功背后,是无数次的磨练,是对喜.............
  • 回答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首付几乎花光积蓄、还要背负巨额房贷买房的人,他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程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其中掺杂了经济前景的判断、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家庭责任、社会观念、以及对国家政策的预期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传统观念与社会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