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在安卡拉遇刺身亡?会造成哪些后续影响?

回答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安卡拉的一次艺术展开幕式上遇刺身亡,这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悲剧事件。这次袭击不仅是对一位外交官的直接攻击,更是对两国关系乃至地区稳定的一次严重冲击。

事件本身:

卡尔洛夫大使的遇刺发生在2016年12月19日,地点是安卡拉市中心的一家美术馆。当时,他正在为一场名为“土耳其人看俄罗斯”的摄影展致辞。刺客是一名土耳其警察,名叫梅夫吕特·阿勒廷塔什。在行凶时,他高喊“别忘了阿勒颇”、“我们死在阿勒颇,你死在这里”等口号,显然这与当时叙利亚阿勒颇战况的激烈有关。刺客随后在与警方对峙中被击毙。

如何评价这次事件:

从外交层面来看,这次袭击是对国际法和外交豁免权最严重的践踏。大使作为国家代表,其人身安全受到国际法的高度保护。袭击一名大使,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对国家主权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公然挑战。

从政治层面来看,这次袭击发生在俄土关系刚刚开始解冻的关键时刻。此前,两国曾因一架被土耳其击落的俄罗斯战机而关系紧张。卡尔洛夫遇刺,无疑是想挑拨两国关系,让刚刚缓和的局面再次陷入僵局,甚至走向冲突。

从人道主义层面来看,这是一场无辜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卡尔洛夫大使是一名职业外交官,他的工作旨在促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他的遇刺是和平沟通渠道的一次重大损失。

可能造成的后续影响:

这次事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十分深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俄土关系的新一轮紧张甚至恶化:
直接后果: 毫无疑问,俄土关系会因此受到极其严重的打击。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事件发生后表现得相对克制,呼吁不让恐怖分子破坏俄土关系,但国家之间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
调查与追责: 俄罗斯方面必定会要求土耳其方面进行彻底、透明的调查,并追究责任。土耳其政府虽然第一时间谴责了袭击并表示将与俄方合作,但调查的深入程度和结果的处理,都会影响到双方的互信。
潜在的报复: 尽管两国高层都呼吁保持冷静,但俄罗斯民间和强硬派的反应可能会有报复性的声音或行动,尽管这种报复不太可能直接发生在土耳其驻俄大使身上,但可能会体现在其他层面,例如经济制裁或进一步限制交流。
战略合作受阻: 俄土两国在叙利亚问题、能源合作(如“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项目)、军事技术等领域存在合作意愿,但这次袭击无疑会给这些合作蒙上阴影,使得合作的推进更加困难和充满不确定性。

2. 对叙利亚局势的间接影响:
“阿勒颇”口号的指向性: 刺客的口号明确指向了叙利亚阿勒颇的战况。当时,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支援下,正在对反对派武装控制的阿勒颇东部地区发动猛烈攻势。卡尔洛夫遇刺事件,无疑会将矛头指向支持叙利亚政府的俄罗斯,并可能被一些反对派及其支持者视为一种“象征性胜利”或“正义之举”。
地区力量的反应: 这一事件可能会加剧地区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弈。一些国家可能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施压俄罗斯或叙利亚政府,而俄罗斯及其盟友则可能因此更加坚定地维持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和战略目标。
俄土在叙利亚的角色: 尽管俄土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国在某些时期也曾尝试进行有限的协调。此次事件后,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可能会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完全中断,这可能导致叙利亚局势更加复杂化和难以预测。

3. 对国际反恐合作的打击:
恐怖主义的国际化: 袭击者的身份和口号表明,这并非一起孤立的政治暗杀,而是与更广泛的地区冲突和意识形态纠葛相关联的恐怖主义行为。这再次凸显了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和网络化特征,以及其威胁的普遍性。
合作的复杂化: 俄罗斯和土耳其都是国际反恐的重要参与者,但两国在恐怖组织定义和打击策略上可能存在差异。此次事件可能使得两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更加复杂,因为信任的缺失会阻碍情报共享和联合行动的有效性。

4. 对外交官安全的警示:
外交使团安全的重申: 这起事件是对全球外交使团安全的一次严峻警示。各国政府都会因此加强对本国驻外使领馆及外交官的安全保护措施。
外交工作的挑战: 外交官的工作本就充满风险,这次袭击事件无疑会增加外交工作的心理压力和实际困难,使得外交官在执行任务时不得不更加谨慎,甚至可能影响到其工作的开放性和积极性。

5. 国内政治影响(尤其对土耳其):
土耳其政府的压力: 土耳其政府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巨大压力,同时也要应对国内舆论的质疑。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如何证明自身能够有效控制国内的安全局势,将是对土耳其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国内民族主义和宗教情绪的利用: 刺客作为一名土耳其警察,其行为可能触及到土耳其国内一些深层的民族主义和宗教情绪。事件的发生也可能被国内一些极端势力所利用,进一步加剧社会分裂。

总结来说, 卡尔洛夫大使的遇刺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它不仅夺走了一条生命,更是在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的后续影响是深远的,从直接的双边关系到地区冲突,再到国际反恐合作和外交安全,都将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恐怖主义的阴影无处不在,维护和平与稳定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强的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仍在出差,不方便答题。

最高票的答案分析基本靠谱。

对于案件本身以及幕后黑手,更深入的挖掘要靠名侦探了,不是我能插嘴的。

因此,再就大面上的影响谈一谈吧。

埃尔多安肯定不是真凶,否则他之前千方百计把反对派逼出阿勒颇简直就成了自抽。今天也就是2016年12月20日,本来还将在莫斯科举行土耳其、俄罗斯、伊朗三国外长、防长瓜分叙利亚的协调会,现在这么一来肯定是被搅和了,而且对土耳其的利益有损。

好在普京也很上路。起初利用这一事件敲打土耳其,之后马上派调查团到安卡拉与土方一起展开“联合调查”,一起炮制出一个甩锅葛兰运动的初步结论。这一连串举动行云流水,掌握主动权最大限度活用了这个突发事件。

不过尽管如此,土俄之间的外交渠道显然是受到了很大冲击,估计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会占据上风。

幕后黑手(如果真有的话),不出西方列强、沙特或以色列等其他中东小霸、土国内教权派、叙利亚反对派这几方。他们都反对土俄接近,也都有大量资源可以招募到教权思想浓厚的这个土耳其族杀手来办事。当然,杀手这个停职警察能随意混入现场,似乎可说明这一幕后黑手对土耳其国家机器有较深渗透,但也可能单纯是活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一个名为《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罗斯》的亲善画展)组织比较混乱。所以,这里不展开推理。

然而此人的暴起,说明了另一个大趋势,那就是政变后“被下岗”的那数万军警正日益成为土国内一个不安定因素。这些人因丧失工作和前途,对时局十分不满,高呼“要让一切参与暴政的人付出代价”,同时又掌握军事技能和一定组织能量,似乎还不在土当局的控制之下,所以很有可能被土境内反体制力量吸收。

可见,埃尔多安的清洗和治安战正日益走向自己的反面。

有报道说,叙利亚最大的教权反对派组织,控制伊德利卜省的征服军(Jaish al Fateh,包括征服阵线)已经宣布对刺杀负责。

虽然我确信杀手不是埃尔多安派的,但埃尔多安你被拍到这么暧昧的照片自己也有责任吧。

user avatar

如果确定是和阿勒颇战火有关,先别急着分析俄土关系,是不是该考虑反对派有没有可能对中国也实施打击报复?

至少驻土耳其以及其他中东国家的外交人员、企业员工、中国游客要加强安全警戒,国内也要在敏感地区和繁华地段做好应急准备,当前形势下安宁显得更加珍贵。

user avatar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枪击案恰巧发生在土耳其外交部长Mevlüt Cavusoglu和国防部长Fikri Isik访问莫斯科的前一天,这个时间点卡的,颇为耐人寻味啊。

事发地点是位于安卡拉的一家名为现代艺术中心的艺术馆里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Andrey Karlov当地时间19日晚上出席了该美术馆举办的题为“土耳其人看俄罗斯”的摄影展(看摄影展的名字就知道是官方为推动俄土关系而举办的)

注意驻土大使右后那个男子,他就是肇事者名叫 Mevlut Mert Altintas,,是安卡拉市一名防暴警察,现在还不知道他是如何堂而皇之的走进会场并走到大使背后的。

总之在大使先生发表演说之际,该男子突然拔出手枪冲大使连开数枪,掏枪射击动作娴熟,一看就是受过正规训练。

现场嘉宾和围观群众纷纷表示日了狗了,快逃命啊。大使右边的随从立刻卧(zhuang)倒(si)

看枪手使用的手枪,貌似是土耳其产的Girsan YAVUZ 16 Zirve 9毫米半自动手枪

肇事者站在倒地的大使身边,高高举起左手食指(伊斯兰教里认主独一的意思。此时的宗教意味已经相当明显)然后高呼“安拉胡阿克巴!勿忘阿勒颇!勿忘叙利亚!勿忘阿勒颇!勿忘叙利亚!想让我离开这儿除非我死!凡参与迫害的人一个个都会为之付出代价!”

艾玛,见了活鬼了,这叫啥事儿啊。。。。

警察和救护车随后赶到,枪手被击毙,无奈大使已无生命迹象。

被警方击毙的枪手

当地警方在事后顺藤摸瓜迅速将枪手的母亲和妹妹逮捕。

简单说说此次突发事件。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出自埃尔多安之手,之前因为叙利亚问题恐怖袭击问题被弄得颇为狼狈的埃苏丹此时非常需要与俄达成谅解缓和关系,进而获得普京在政治上的帮助。7月份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未遂政变,普京坚决支持埃苏丹的态度就表明双方都在谋求改善关系。这个节骨眼上埃苏丹疯了要跟普京翻脸?要翻脸也不是这个节奏。

事情刚发生不久,埃尔多安就表示,他向普京及卡尔洛夫大使的家人致以哀悼。这明显就是公开表示这事儿跟他一点关系没有,我对普京是真心的。

普京也就坡下驴,指责袭击者意图破坏俄罗斯与土耳其关系,破坏叙利亚和平进程。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看看,这一唱一和,这基清满满,双方要能为这事儿闹起来才叫见了鬼了呢。

所以抖机灵的都歇了吧。

肇事的枪手真实背景尚不清楚,但从其行凶后的动作和语言来看,此人恐怕与叙利亚反对派有瓜葛。那这么做的意味就很明显了,挑拨俄土关系,拉土耳其下水,阻止两国继续接近。不过估计俄土领导人也不会上套。至于此次袭击是独狼式行动还是背后有人指使有阴谋,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不过我预感这事儿恐怕十有八九还是。。。。

虽然土耳其为了在中东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在叙利亚内战之初旗帜鲜明的支持叙反对派推翻阿萨德政权,甚至为了对付库尔德人明里暗里心照不宣的支援IS,可如今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些反对派和伊斯兰极端势力已经开始反咬土耳其了,单看看这一年以来伊斯坦布尔发生了多少起爆炸了。一味的支持邻国的反对势力,真的难免引火烧身。当年路易16干涉美国独立战争,结果进一步催化了本国的自由民主思想。当年威廉二世煽动沙俄革命,结果自家后院也着火了。。。好了,有点扯远了

几乎于此同时,在德国柏林,一辆载重卡车冲入位于威廉大帝纪念教堂(Gedächtniskirche )的圣诞市场,造成9人死亡多人受伤。警方已经证实是恐怖袭击

扫了一眼ZDF和NTV的报道(目前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12人)

几个要点:载重卡车是属于一家波兰货运公司用波兰牌照。卡车是从意大利运货过来,本来要在周二在柏林卸货,但周一下午公司就联系不到司机了。有可能已经被盗。副驾驶已死(死因未明),司机原本逃逸,后抓获一名嫌犯。身份正在调查中。官方又改口说事件未定性(与大使袭击案无关,就先说到此)。

唉,整个2016年过的跟电视剧似的,没想到都快到年关了还能高潮迭起。艾玛,我的小心脏。

user avatar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士之怒,安拉胡阿克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