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回答
评价俄罗斯前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因为他在俄罗斯政坛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执政风格和政策选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观点。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政治生涯的起伏与特点:

“太子党”形象与迅速崛起: 梅德韦杰夫出身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与普京有相同的城市背景。他在普京执政初期,在克里姆林宫内快速晋升,被普遍认为是普京信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太子党”式人物。他的崛起并非通过激烈的政治斗争,而是更侧重于专业能力和忠诚度。
“普京接班人”与短暂的总统任期(20082012): 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具标志性的时期。在普京因宪法限制无法连任总统后,梅德韦杰夫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并成功当选。他的总统任期被许多人视为“普京的代理人”或“普京的温和派代表”。
现代化与改革的倡导: 在其总统任期内,梅德韦杰夫确实提出并尝试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和改革措施,包括:
“技术现代化”: 他强调发展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提出了“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等项目,试图打造俄罗斯的“硅谷”。
政治改革的尝试: 他曾提议简化政党注册程序,恢复州长选举,并试图减少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这些举措在当时被一些人视为对俄罗斯政治自由化的积极信号。
对外关系的调整: 他在外交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曾试图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例如提出了“重置”(reset)政策,并与美国签署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然而,这些努力最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俄西方关系。
对国内自由派的容忍度增加: 相较于普京,梅德韦杰夫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对国内自由派持更开放的态度,尽管这种开放度有限。
实际效果与局限性: 然而,梅德韦杰夫的改革雄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罗斯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制约。许多改革措施未能深入推行或取得实质性成果。批评者认为,他提出的许多改革更多是象征性的,并未触及俄罗斯权力结构的深层问题。而且,他在许多关键时刻仍然表现出与普京的高度一致性,这使得他作为改革者的形象受到质疑。
总理任期的“二号人物”(20122020): 普京在2012年重返总统职位后,梅德韦杰夫被任命为总理。在总理任期内,他主要负责政府的日常运作和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的挑战: 他的总理任期恰逢全球经济波动、国际制裁以及俄罗斯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的时期。在能源价格下跌、西方制裁加剧的环境下,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梅德韦杰夫政府在应对通货膨胀、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不满的累积: 尤其是2018年实施的养老金改革,将法定退休年龄大幅提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满和抗议,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梅德韦杰夫政府的民意支持。
外交政策的强硬化: 在总理任期后期,尤其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梅德韦杰夫在公开场合表现出越来越强硬的外交姿态,经常发表尖锐批评西方的言论,与他早期总统任期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下课”与政治边缘化: 2020年1月,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辞去总理职务,为普京启动宪法改革铺平道路。此后,他被任命为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这一职位相对而言不那么显眼,标志着他在俄罗斯权力金字塔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普京的核心圈成员。
近年来的激进言论: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极端、煽动性的言论,用词尖锐,经常进行人身攻击和威胁,批评西方国家,并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这些言论让他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也让他在国内被一些强硬派视为代表。然而,这种激进化的表现也让许多人质疑其政治智慧和长期战略。

二、评价维度分析:

改革者形象:
正面: 在其总统任期内,梅德韦杰夫确实提出了一些进步性的改革理念,如技术现代化、政治自由化等。他对俄罗斯现代化的思考和努力值得肯定。
负面: 然而,这些改革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未能有效落地,受到政治体制和既得利益的阻碍。批评者认为他缺乏真正的改革魄力,也未能有效挑战普京的既有格局。
政治手腕与权力运作:
正面: 梅德韦杰夫在政治上展现了高度的忠诚度和执行力,能够按照普京的意愿行事,维持政治稳定。
负面: 他在权力运作中更多地扮演了执行者的角色,而非主导者。他的“二号人物”定位使得他的决策空间有限,并且他的政治生涯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京的意愿。
经济管理能力:
正面: 他试图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创新产业,在资源依赖性方面进行改革。
负面: 然而,在应对经济危机、改善民生方面,他领导的政府未能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养老金改革引发的社会反弹,暴露了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足。
外交政策:
正面: 早期曾尝试与西方缓和关系,寻求合作机会。
负面: 然而,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走向很大程度上由普京主导,梅德韦杰夫的作用相对被动。后期其言论和立场则日趋强硬,加剧了与西方的对立。
个人风格与公众形象:
正面: 梅德韦杰夫通常给人一种受过良好教育、冷静、理性、甚至有些温和的印象,尤其是在其总统任期初期。他善于利用科技和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例如他的Twitter账号在当时颇受关注。
负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其总理任期后期及俄乌冲突后,他的公众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得越来越强硬和激进。这种转变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并引发对其真实政治立场的猜测。他最近的一些言论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煽动性甚至危险的。

三、总结: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是一位在俄罗斯现代政治舞台上扮演了独特角色的政治人物。他曾被寄予改革和现代化的希望,并在其总统任期内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想,但这并未能根本改变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走向。作为普京的长期伙伴,他在不同时期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既是“接班人”,也是忠实的“副手”。

评价梅德韦杰夫,不能脱离俄罗斯的政治大环境和普京的主导作用。他更像是一位在普京权力结构内扮演关键角色的执行者和协调者,而非独立的改革力量。他在任期内的表现,既有尝试和努力,也有局限和争议。

近年来,尤其是他日益激进的言论,让他成为了俄罗斯国内政治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他早期改革者的形象,并引发了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方向的担忧。

总而言之,对梅德韦杰夫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结合他不同时期的言行、政策以及俄罗斯整体的政治经济发展来综合判断。他是一位在俄罗斯转型期中留下深刻印记,但其政治遗产仍存在争议的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情要从俄格战争说起。

08年的俄格战争的时候,就已经隐约有点味道,当时普京还在中国看奥运,年纪稍微大一的朋友应该记得,普京是连夜赶回俄罗斯部署进攻的。

但是其实俄格战争中间是有时间差的,也不能说萨卡什维利完全傻。

8月1日,格鲁吉亚进攻南奥塞梯,进攻一直持续到8月8日,南奥塞梯其实没多大,如果这一个星期格鲁吉亚真的把整个南奥塞梯给拿下了,那可能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这段时间是完全靠驻扎在南奥塞梯的俄军支撑,是普京回国后才部署进攻,第一个问题就是:梅德韦杰夫当时在干什么?

梅德韦杰夫当时是总统,他就干看着。

梅德韦杰夫的任期内连续发生这种事,俄格战争是一次,然后就是2011年的利比亚问题,大家回头看看安理会1970号和1973号决议,安理会的决议是俄罗斯至少要投个弃权票,这个决议才能被执行。

卡扎菲和俄罗斯关系不错,俄罗斯当时投弃权票投的匪夷所思,现在都很捉摸不透为什么梅德韦杰夫要投弃权票,俄罗斯外交界对这个事情怨气冲天,投票之前,俄罗斯外交官以及俄罗斯安全官员都表示反对。

当时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弗拉基米尔·查莫夫已经警告过梅德韦杰夫,说如果这么投票卡扎菲可能会死,结果梅德韦杰夫把他给解雇了。

当时普京公开表示对这个投票不满,且所谓的安理会1970号决议,也就是禁止对利比亚交战双方出口武器,实际上完全被某些国家国家无视了,举个例子:法国

这是2011年6月30日,路透社的报道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法国对利比亚叛军空运武器,称之为“为平民提供自卫武器”,这就“不属于安理会禁运范围”。

这基本上就是把俄罗斯当傻X了。

大部分中文媒体报道普京--梅德韦杰夫关系的时候,都喜欢把这段关系称之为二人转,其实并不是,以《纽约客》报道为例

《纽约客》非常清楚的说了这段历史:梅德韦杰夫决定不否决美国支持的安理会决议,而普京谴责这一决定,将其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进行对比。也就是说俄罗斯总统和俄罗斯总理之间甚至在表面上都吵起来了。

由于普京对说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话,当时梅德韦杰夫非常不满,警告普京,说靠语言不会结束紧张的局势。

因此所谓的梅普二人转其实并不是真相,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有重大的分歧。

路透社2012年8月9日的报道。

当时梅德韦杰夫已经上任总统,然后发生格鲁吉亚出兵,格鲁吉亚是8月1日出兵的哟,结果耽搁了一个星期梅德韦杰夫才发布命令出兵,俄罗斯国内的将领都气炸了,总参谋长尤里·巴卢耶夫斯基公开批评梅德韦杰夫,然后被梅德韦杰夫解职

这是梅德韦杰夫好歹还在台上,好歹还是总统的情况下,希拉维克集团都已经完全受不了梅德韦杰夫了,哪怕顶着被解职也要说。

所以后来梅德韦杰夫为什么下台后几乎神隐了。

甚至一直到2011年梅德韦杰夫的国情咨文,梅德韦杰夫还在说:“乌克兰完全有权寻求和欧洲的一体化”。

既然你都这么提了,那我就不客气咯。


我们理清楚整个脉络,再回头看普京。

很显然,2008年俄格战争,以及2011年利比亚问题已经非常清楚的显示出西方来者不善,吃一次亏这没问题,吃两次亏权当教训,如果吃三次亏,除了活该那可能也不知道说啥了。

我们看一下不同:2012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卸任总统,普京接任

此后叙利亚胡拉镇事件爆发,当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投票,决定是否叙利亚政府为此时负责,俄罗斯开始投反对票了。注意,这个提案是土耳其,美国和卡塔尔提交的

6月18日,俄罗斯军舰开往叙利亚,对叙利亚军事援助。

6月30日,联合国开战斡旋,当时的秘书长潘基文,阿盟秘书长,以及欧盟外交安全顾问要求,和平的前提必须建立在阿萨德下台的基础上,俄罗斯明确表示反对。

7月6日,美国和土耳其又提出关于叙利亚境内的谴责草案,中俄反对

当天,希拉里表示“中俄要为阻碍叙利亚政治过度付出代价。”

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阿萨德必须下台,叙利亚必须组建过渡政府。

7月19日,英国提交安理会草案,要求制裁阿萨德,被中俄否决。

此后俄罗斯越来越深的介入到叙利亚行动,后来《金融时报》采访了普京,说到这段往事,观察者转载过这段采访,但是观察者可能没意识到,他们没有转载的部分,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在于,这段采访名字叫《普京:自由主义已然过时》,绝大部分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普京说西方目前的问题,比如说特朗普问题,以及德国难民问题之类的,但是在视频采访之前,《金融时报》问过普京关于干涉叙利亚的看法。

普京非常明确的说,干涉叙利亚这就是一场赌博。

赢了。


我引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欧美的公开资料。

在转折过程中做了那么多重大失误的决策,能平安下台,恐怕还是托了普京的福,你可以想象希拉维克集团对梅德韦杰夫的恼怒程度,在俄罗斯外交官,俄罗斯将军乃至于俄罗斯总参谋长公开敢和还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叫板的时候,梅德韦杰夫的陨落几乎就是注定的。

通过资料的梳理能很明确看出来梅德韦杰夫不适合做俄罗斯总统,其实他连总理都不适合。

敢在国情咨文里面说“乌克兰完全有权寻求和欧洲的一体化”,我要是美国总统,我都不想客气。

user avatar

俄语里头专门有个词名曰“два президента”,意为“两位总统”(普京+梅德韦杰夫),一种非常俄国式官方爱国主义的词汇,大概类似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尤其是文臣武将都喜欢用“二圣”指代徽、钦二帝。梅德韦杰夫只不过替普京[1]当四年总统就能荣幸同普京“并列”也算是难得了。


当然有人会问叶利钦呢?现在基本上对他进行冷处理,如果你看到什么像《总统》这类官方出品的纪录片里头有什么叶利钦醉醺醺的主持政府会议之类的镜头你得记住并不是现政权一定要故意抹黑他,而是这货实在出丑太多……

参考

  1. ^2012年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会谈的时候,梅德韦杰夫说他会把奥巴马的话转告给普京 https://b23.tv/av37330447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