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

回答
评价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强”或“弱”。俄罗斯作为一个在军事领域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特点和考量点:

一、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基石

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实力依然是其军事威慑的“压舱石”。拥有数量庞大的核弹头和能够投送这些弹头的多样化平台(包括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俄罗斯在核力量方面依旧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家。即使在传统军事技术面临挑战的情况下,这种核威慑力仍然是其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筹码,也塑造了其他国家对其进行战略考量的基本框架。

二、 传统军事力量的现状与挑战

1. 地面部队:规模与经验的混合体
人员数量与动员能力: 俄罗斯陆军拥有庞大的数量,并且在征兵制和义务兵制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动员潜力和后备兵员基础。这使得其在面对长期冲突时,能够提供持续的人员补充。
现代化程度的差异: 虽然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推进军队的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也存在不均衡性。一部分精锐部队,如海军陆战队、空降兵以及一些特种部队,在装备和训练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更多的普通部队在装备的更新换代、信息化水平和战场管理能力上,可能与一些西方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战斗经验: 俄罗斯军队在近年的叙利亚冲突以及当前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实战经验。这种经验对于提升部队的战场感知、战术运用和指挥协调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实战经验的获得也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包括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2. 空军力量:质量与数量的权衡
现代化飞机数量: 俄罗斯空军拥有数量可观的作战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近年来,苏30SM、苏35、苏57等新型号的战斗机逐渐列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军的现代化水平和性能。
技术代差与隐身能力: 尽管俄罗斯在发展第五代战斗机(如苏57)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其产量相对有限,并且在隐身技术、传感器融合等方面与美军的F22和F35相比,可能仍存在一定差距。
空中支援与情报能力: 在现代战争中,空军的电子战、侦察监视以及精确制导能力至关重要。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但能否与北约国家在技术上完全对等,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3. 海军力量:转型与挑战
核潜艇优势: 俄罗斯海军在战略核潜艇领域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特别是“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是其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面舰艇的现代化瓶颈: 相较于潜艇部队,俄罗斯水面舰艇的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虽然有一些新型护卫舰和巡逻舰被建造出来,但像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等能够形成远洋作战能力的关键平台,数量有限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老旧舰艇的维护和更新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缺乏远洋作战能力: 整体而言,俄罗斯海军的重心仍偏向于近海防御和战略核潜艇的部署,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远洋部署能力和海军陆战队投送能力,与一些老牌海军强国相比仍有差距。

4. 导弹技术与无人机:亮点与进步
导弹技术: 俄罗斯在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高超音速导弹(如“锆石”、“匕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将其应用于实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海军和空军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成为其重要的非对称优势。
无人机技术: 在无人机技术方面,俄罗斯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和应用。在乌克兰冲突中,无人机的侦察、攻击和电子战作用日益凸显,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但其技术水平和整体战术运用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仍处于追赶阶段。

三、 科技、工业基础与生产能力

军工复合体: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军工复合体,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大部分军事装备。这为其提供了相对独立的供应链。
技术瓶颈与制裁影响: 然而,俄罗斯在一些关键的、高精尖的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制造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特别是西方技术。近年来西方国家实施的制裁,对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和技术升级构成了一定的阻碍。能否在制裁下维持甚至提升其科技和生产能力,是俄罗斯军事实力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研发投入: 俄罗斯在军事研发方面的投入虽然不少,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规模上存在差距。

四、 军事理论与战略思维

“混合战争”理念: 俄罗斯在军事理论上积极探索“混合战争”或“非对称战争”的理念,将军事行动与政治、经济、信息宣传以及网络战等手段相结合,试图在不完全依赖大规模正面冲突的情况下达成战略目标。
地缘政治考量: 俄罗斯的军事战略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家安全利益的影响,强调维护其势力范围和地区影响力。

五、 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影响

乌克兰冲突是检验和评估俄罗斯当前军事实力最直接的案例。这场战争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也凸显了其某些优势:

暴露的问题:
后勤保障与指挥协调: 早期在乌克兰战场的混乱暴露了其后勤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指挥链条的僵化问题。
装备损失与生产限制: 大量的装备损失以及在关键零部件上受到的制裁影响,对其作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构成了挑战。
士兵训练与士气: 部分部队的训练水平、士气以及战场适应能力受到质疑。
情报与侦察能力: 在面对乌克兰利用西方技术支持的情报能力时,俄军的侦察和反侦察能力受到考验。
凸显的优势:
远程打击能力: 俄罗斯在运用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进行远程精确打击方面展现了其能力。
炮兵与火力优势: 在某些战场,俄军凭借其炮兵的火力优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战略核威慑: 冲突期间,俄罗斯反复提及核武器,再次确认了其在战略层面的威慑力。

总结:

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是一幅复杂且动态的图景。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尤其是在战略核武器领域,其威慑力不容忽视。 在传统军事力量方面,俄罗斯拥有庞大的规模、一定的现代化装备以及实战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代差、生产瓶颈、现代化程度不均衡以及受制裁影响等严峻挑战。

乌克兰战争的经历,无疑是对其军事实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暴露了其在后勤、指挥协调、生产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让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在远程打击、炮兵以及核威慑等方面的优势。

因此,评价俄罗斯的军事实力,需要辩证地看待其优势与劣势,并认识到其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技术环境中,其军事实力也处于一个持续的调整和发展之中。它既是老牌军事强国的惯性使然,也受到现实挑战的制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国陆军能打的机动力量就是目前集结在乌克兰边境的那十几万人,所以俄罗斯目前的态势确实是已经举全国之力了,这是西方确信俄罗斯已经进入开战轨道的主要理由。

中文网络上玩狼来了梗,是完全不知道俄罗斯那点兵力都是从什么地方费九牛二虎之力凑出来的

以这些兵力确实可以攻占华沙,但这就已经是极限了。进攻过程中这些机动力量只会被消耗殆尽

user avatar

毛子这些年经过苏联解体,石油危机,被美国制裁等事件之后经济一落千丈,所以只能把有限的军费花在该花的地方,比如核力量上,所以就有88亿美元一条北风之神,这价格美国可能也就哥伦比亚级核潜艇能比他贵;重启了图160M,各种最先进的导弹一直在世界上是NO1。

当然,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比较吃亏的情况,不好轻易秀啊。

航母,各式各样的飞机,这些常规武器你可以尽情秀,谁惹你了了可以去打一顿,但是你总不至于谁惹你一下你就直接核弹扔别人头上吧。不好轻易秀,导致有人会嘲讽俄罗斯军力不行了。。。其实,你看连美国都不敢去惹毛子,毛子周边国家敢跳就被打的妈都不认识,你就知道毛子实力有多强了。

user avatar

看过篮球的人都知道,篮球场一号位(控卫)可以不高,五号位(中锋)可以不快,但二、三、四号位都必须是高和快的结合。篮球场上的高,在现实中可以理解为经济总量,因为高是种天赋,后天练不出来,是起点。而对于国家,经济总量就是基础,无论你干嘛,保障是要有的。而篮球场上的快,在现实中可以理解为技术能力,这是可以不断锻炼提升的。世界上有只高不快的国家,例如印度;也有只快不高的国家,例如以色列。但俄罗斯属于既不高,也不快,你非要说它多强,这从根本上就不合逻辑。就好比你说一个胖乎乎跑不动还矮的人是篮球高手一样。

user avatar
对俄罗斯快速衰退的军事实力,甚至常规武装账面实力连波兰都刚不过的现实没有AC数。

哦,架空世界是吧

波兰国防部与华沙国防学院在年初举办了Zima-20军事演习,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俄国侵入波兰的情形。在大幅度加强波军,假设美械军购三大件,也即F-35(来自Harpia军购计划)、M142海马斯(来自Homar军购计划)、MIM-104F爱国者(来自Wisła军购计划)全部到位的情况下,仍然被俄军在第四天包围华沙,在第五天波军则被彻底击溃。

显然这次军演的结果对波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但波兰国防部却拒绝对此进行澄清或评论,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军演信息的可信度,毕竟这种信息将削弱北约盟友对波兰的信心。在俄国衰弱之后,西欧希望北约和俄国之间的战争能够止步于波兰,西欧的国防裁减趋势也是基于波兰能拖住俄军的假设,但是如果波军的实战能力也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一样糟糕,北约应当重新考虑现在的国防政策。

...Należałoby oczekiwać jakiegoś oświadczenia, nieanonimowego, ze strony Ministerstwa Obrony Narodowej i Sztabu Generalnego, które odnosiłoby się do tych piętrzących się, groźnych spekulacji rzekomo pochodzących z wojska...To sytuacja nie na rękę dla wizerunku Polski, wewnątrz Sojuszu Północnoatlantyckiego, jak i wobec krajów niekoniecznie nam przyjaznych...

所以,如果连波兰自己的军演都得到了俄军击败波军的结果,又何来“对俄罗斯快速衰退的军事实力,甚至常规武装账面实力连波兰都刚不过的现实没有AC数”?俄军和波军现在手上有什么很难查到吗?对于军演的结果,波兰网民的反应要么是抨击国防政策;要么是呼吁加强北约团结;要么是要求官方做出解释,还真很少有波兰人自信到觉得“俄罗斯的常规武装账面实力连波兰都刚不过”。

波兰处在抗俄的第一线,被寄予了厚望,军费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一点上和俄国很像,但是显然俄国的军费容忍度更高。举个例子,俄国经常被嘲讽的一个点在于其海军的造舰速度慢,最出名的是22350型护卫舰首舰Горшков造了12年(2006年起工,2018年服役),产生了“十年造一舰”的梗。但是波兰的情况则糟得多,其被寄予厚望的西里西亚级护卫舰原计划建造7艘,结果最后只有首舰建成,首舰Ślązak前后扯皮造了18年(2001年起工,2019年服役),还不是按原设计造的,实在没办法了撤销重武装,从护卫舰降级为巡逻舰才得以造完交船,而西里西亚级其实只有2000多吨,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就这船,就已经是波兰海军三大主力舰之一了,另外两艘是二手佩里(Clark和Wadsworth),波兰人的军费之紧张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同样军费紧张的俄国人干了什么呢?波兰海军的第一假想敌是俄国海军的波罗的海舰队,这是俄国四大舰队里最弱的一支,在Ślązak建造期间,波罗的海舰队就拿到了1艘11540(Ярослав Мудрый)和4艘20380(Стерегущий、Сообразительный、Бойкий、Стойкий)。就这,都已经比波兰海军全军强了。

至于说别的什么

对朝鲜较为完成的工业底子和“先军政治”下军力优于韩国的事实没有AC数。
对日本这个反潜大队,整体军力不如韩国的现实没有AC数。

先不谈这个“较为完成”是个什么东西,对这种所谓朝鲜>韩国>日本的不等式,反正我是不敢理所当然地说出来。这仨的国防理念和建军方向天差地别,强项和弱项都很突出,我个人反对简单地分出高下——就是要区分,好歹也说些有意义的理由。日本整体军力不如韩国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日本就是个反潜大队,有意思吗?自卫队+海保差不多有25万人,这25万人都干反潜的活是吧?至于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对比就更加极端和特殊了,不同角度能带来完全不同的评估结果,不认为朝鲜强于韩国的就是没AC数,彳亍。

对韩国这种美国亚太挂件,不能脱离美军体系的皇协军大队心里没有AC数。

如果依托《韩美共同防御条约》开展国防工作的韩国是“不能脱离美军体系的皇协军大队”,那美军驻军数世界第一、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军队、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依托《日美安保条约》开展国防工作的日本,定然更是“不能脱离美军体系的皇协军大队”了,既然已经认识到这俩都不能脱离美军体系,都需要配合美军作战,将他们剥离出来比较又有什么意义?

非要纠结国防理念不同、地缘环境迥异、军事上互有长短、并没有形成全方位碾压的国家之间孰强孰弱,不同意的人就是“没AC数”,是一件很无聊的行为。

user avatar

俄罗斯有一定的技术,有一些先进武器,但是……他没钱!

没钱的限制是很大的,比如说,最新的装备只能少量生产,优先出口。打起仗来根本用不起这些东西。所以,弄出要让SU-34这样的四代机,去丢卫国战争时候的铁炸弹的事情。

另外,同样是因为缺钱,俄国的导航系统一直没能有效地升级换代,和GPS以及北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最便宜的精确制导炸弹——卫星制导炸弹都没得可用。

好在俄国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核武库,要不然,就俄国如今的常规军事力量,美国还真的敢和他动手了。

不过想想看,一个比广东省的经济规模还要小的国家,维持着一个数千枚核弹的核武库,还要兼顾常规,哪里顾得过来?不过这似乎也说明,维护数千枚核弹,似乎也花不了多少钱呀。我们和美国在军事力量上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当然是在核力量上呀。所以,赶紧扩核吧,还等什么呢?

user avatar

要命。

突出一个特点就是穷。

因为穷,两次军改把大陆军缩小规模,指挥机构扁平化倒是没毛病,但是搞BTG就是勉为其难了。这是因为俄军武器配不齐人员也拉胯,旅一级形不成合成作战单位,在现代战争中战斗力锐减,根本搭配不上扁平化(要求作战单位具有全面的战斗能力)。那就只能把一个旅的合同兵集中起来,技术装备移交,形成类似加强合成营的作战群,名曰BTG。

相对我军,合成到旅,旅下面每个营还是合成作战单位,调动灵活,编组迅速。俄军这种做法缺点太明显了,首先虽说是一个旅的抽调出来,但是平时编制是散的,武器也是散的,都需要重新配属整编,这影响了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其次这么一抽,一个旅剩下的那就简直没法儿上一线了。只能说好歹对付出一个到一个半的合成营不是???

这还没完。

要说BTG能顺利弄完,俄罗斯这点家底应该能凑出130-150个BTG,还是蛮可观,都是服役3-5年的老兵,人数多装备多(毕竟全旅家底),战斗力是超过合成营的。

但是,凡事最怕但是,如果要保证形成BTG,形成以后这个旅还能正常运转——都不求能打,只要能正常运转——设想一个旅至少60%—70%是合同兵,大部分去编组,小部分军官和老兵去带那些菜鸟。而合同兵,远比义务兵贵的多,俄罗斯支付不了,那就削吧,从70%一路降到40%,也有说30%的,渣渣步兵部队连10%都保障不了。事实上这个状态下,BTG已经运营不起来了,真搞,不但本身只有营级规模,其他部队也就可以轻装回家了,和真合成旅的差距那肉眼可见。。。

这把第一波抽调到西部军区的部队是筛选过了的,连近卫一坦都调来了你看看——所以什么后续才是俄罗斯王牌那种论点就是搞笑呢。但是即使这十几万军队已经大多算是保障最高的,按BTG编组以后,能凑齐的也就是4-5万军队,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俄军“因地制宜”缩小BTG规模,同时火线签约,把义务兵和部分东乌民兵,塞进了变小了的作战群,搞出了这种半吊子合成营,叫营级战斗群,就往前线送。

因为既有王牌部队,也有一般部队,这么一分肯定差距就更大了,王牌部队可能还是整编的BTG,普通部队就对半开甚至更低,这也导致有部分营级战斗群的战斗力简直辣眼睛,出现了丢弃装备,逃兵,迷路,战术意图不知道,指挥协同失调,后勤无保障等等问题。这不全是士兵和基层军官的问题,而是俄罗斯陆军整体实力衰弱的体现。

至于空天军。目前只显示了清场和打击敌方目标的能力,制空权不太存在争夺,配合陆军也基本没有,如果后续没什么大的改变,这。。。

user avatar

某些孝子总以为它很强,但实际上沦为全球黑社会供应商的水平。

user avatar

海军别提了。

水面舰队美欧中比不上不说,连日本都快赶不上了。

潜水艇啥水平也不知道,北风之神吹得叮当响现在也没有披露啥干货,但是布拉瓦赶不赶得上三叉戟还不知道。


陆军

叙利亚战争大伙都看到啥水平了。

打点恐怖分子高级军官死好几个。

好在上边还管得住,挽尊一波,俄国打到后期连t34,t62这种老古董都拉过来了。

好在空军给劲算是把反对派按住了,接着打下去成啥样还不好说呢。


钢铁洪流看起来好像是无敌哦,但是,但是,俄国有那个后勤支撑起钢铁洪流吗?

钢铁洪流的前提是当时苏联空军实力是世界一极。

2000辆坦克哦,俄国能支撑得起这么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突击吗?

2000辆坦克背后起码有4000辆各种保障车辆俄国有这个实力支撑起吗?

你看看叙利亚反对派不一样打死俄军多名高级军官。

要是俄国没有空军支援我感觉打不打得过is都是个未知数。


空军飞机质量我们就不撕逼了。

单纯从数量上。

美国能飞的凑一起能凑一万多吧。

俄国能凑出一千五都难。

f35已经下线五百架了。美国的五代机已经快比俄国的空军战斗机加一起还多了。


卫星,美军卫星现在几乎能全球侦查,全球监控全球预警了。俄国怕是没有这实力。在亚太和欧洲地区能不能压住地头蛇都不好说。


海外军事基地。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基本上覆盖全球所有的繁忙运输线。

俄国只有叙利亚一个,还差一点被端。


核武器

只能说可以确保相互摧毁,仅此而已。

但你说想像赫鲁晓夫一样打核武器牌和美国争霸,现在是没这实力了。只能说讹诈欧洲谋求自保吧。


信息化建设

中国和北约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

俄国目前还没有见到,最普通的,海军连个宙斯盾都没有,今年预警机才首飞。

玩个锤子。


玄学

也就是黄俄们津津乐道的“战斗民族”

武器不是决定战争的因素,这句话没毛病。

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多的人去死。

昭和男儿用破旧的飞机撞美国军舰给美国造成了巨大伤亡,如果昭和男儿继续死下去可能会把美国耗死,可惜啊,昭和男儿血肉之躯也防不住谢尔曼坦克的钢铁轮子。

武器的代差,是要用人命去换的。纸老虎是要喝血的。


军事实力在欧洲打打乌克兰那肯定没啥问题,毕竟可以核讹诈欧洲别插手。

出远门,常规军事力量估计就够呛了。


常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俄国是没法和美国争霸的。

在部分地区可能有和美国争霸一下的机会。

当然核讹诈那还是俄爹。


我都说了,俄国在家门口还是霸王。

俄国打乌克兰我一直都说没问题啊。我说的是俄国不能像苏联一样全球争霸了。

五常国家这点本事没有那可真就是破鼓万人捶了。


俄国潜水艇牛逼不牛逼,前提是,他把参数公布出来,大家把他和俄亥俄比,如果你的参数比俄亥俄强,那你就是牛逼啊。

现在是美国俄亥俄都曝光十年了,三叉戟都试射100多次了,俄国这边啥资料都没有。我不知道你这个俄国潜水艇强于美国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多说一句,这次乌克兰被打,尴尬的是德国。自己强迫乌克兰6小时接受协议,然后偷着买天然气给俄国输血,俄国回血了撕毁协议。

.........................................................................................................



2015年2月11日,61岁的默克尔不顾年迈的身体半个月内第三次乘坐马航专机飞往白俄罗斯,同奥朗德、普京、卢卡申科一起,在明斯克举行俄、法、德、白四国首脑会议。乌克兰作为主要当事国,其总统菠萝申科也被召到了明斯科,却被回避到另一间办公室等候消息,一直被排斥在会议之外。会议从2015年2月11日8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允许顿巴斯地区完全自治的《明斯克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乌克兰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德法两国的压力,乌克兰政府在俄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明斯克协定》。同日,俄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俄法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
事后,自明斯克返回慕尼黑的默克尔,在机场上向前来欢迎的人们挥舞着《明斯克协定》,得意洋洋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而在法国,当奥朗德在机舱门口出现的时候,他望到的是一片真正的欢呼的海洋,人群不断高呼“和平!和平!”、“奥朗德万岁!”、“和平万岁!”、“法兰西万岁!”站在拉斐特美术馆阳台上的姑娘们不断挥动着她们手中的小国旗。

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滑稽)




为了利益就不要装道德君子谈正义。
已经第八天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强”或“弱”。俄罗斯作为一个在军事领域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特点和考量点:一、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基石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实力依然是其军事威慑的“压舱石.............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实力:一个多维度的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评价其当前的军事水平,绝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1.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更新换代压力.............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发的米格41( MiG41)项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它,并尝试深入地理解其潜在意义和面临的挑战。1. 背景与定位:从五代机到“新一代远程航空系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米格41项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一代五代机”。俄罗斯空天军目前最先进的量产战斗机是苏57。米格41更多地.............
  • 回答
    对当前国内乌克兰局势舆论的评价与理性应对俄乌冲突的态度探讨当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内的舆论场。理解并评价国内的舆论生态,同时形成一种理性、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这场复杂的冲突,是我们作为公民和观察者都应重视的课题。 一、 国内乌克兰局势舆论的评价国内对乌克兰局势的.............
  • 回答
    2019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将提升生育率摆在了相当突出的位置,这无疑是解读俄罗斯当前社会和政策走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举措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俄罗斯长期以来面临的人口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多重挑战。背景:俄罗斯的人口警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提升生育率会成为一个“主要目标”.............
  • 回答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关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阻止乌克兰新纳粹政权”的表述,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和解读。这个说法背后牵涉到历史叙事、政治宣传、国际法解释以及地缘政治考量,理解起来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深入的分析。首先,从俄罗斯官方的表述来看,他们将乌克兰的现政权定性.............
  • 回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于2023年签署的《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也称为“联盟国家”协议)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反映了两国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战略同盟关系,也揭示了俄罗斯在东欧地区重塑影响力、应对西方制裁的深层动因。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人对北约东扩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民族自尊心等诸多因素。 简单来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是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企图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行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冰封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Bdelloidea rotifer),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壮举。这项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生命顽强力的认知,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古老生物世界的大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生命力的极限挑.............
  • 回答
    俄罗斯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疫情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病毒刚刚开始在全球蔓延时,俄罗斯就.............
  • 回答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伏拉夫(原名 Kirill Remizov)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凭借着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流利的中文表达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有赞誉也有质疑。一、 伏拉夫的崛起.............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 回答
    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的评价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1923年11月14日 2021年9月4日)是一位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公共知.............
  • 回答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朱可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Жуков),一位备受俄罗斯学术界关注的历史学家,以其对苏联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尤其擅长挖掘和分析政治精英的决策过程、幕后运作以及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他及其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学术背景与.............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前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因为他在俄罗斯政坛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执政风格和政策选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观点。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政治生涯的起伏与特点: “太子党”形象与迅速崛起: 梅德韦杰夫出身于列宁格勒.............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 回答
    俄罗斯在2016年圣诞节(实际上是12月25日)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将首批4架苏35战斗机正式移交给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事件背景与意义: 打破技术壁垒: 苏35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第四代++.............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话题,因为两国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对外政策都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维度。我将尽量从多个角度来解析,希望能够呈现一个相对立体和深入的视角,而非僵硬的陈述。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从历史角度讲,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