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国际乒联不断改变乒乓球规则?

回答
国际乒联(ITTF)修改乒乓球规则这件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考量,而且每一次变动,都会在乒乓球界激起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浪花”不断。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事儿。

首先,规则修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ITTF 作为国际乒乓球运动的管理机构,它总得想办法让乒乓球这项运动保持活力,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让运动员们有新的挑战。所以,规则修改通常有几个主要目标:

提高观赏性: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想想看,早期的乒乓球比赛,很多回合非常快,球的旋转也很难看清楚,对于非专业观众来说,可能就觉得“咻咻咻”的,有点懵。ITTF 就想让比赛更清晰,更精彩,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和投入。
促进技术发展和创新: 规则的改变,有时候是为了鼓励运动员们发展新的技术,或者改变原有的打法。这就像给运动员们出了道新题,让他们去思考、去适应,也让比赛风格更多样化。
适应器材和技术的进步: 乒乓球器材一直在进步,胶皮的性能越来越好,球拍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如果规则跟不上器材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某些技术被过度放大,或者比赛失去平衡。
国际化和公平性: 国际乒联也希望让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更普及,规则的统一和清晰,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更容易理解和参与。

那具体都改过哪些“大招”呢?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一些比较重要的规则改变:

胶皮厚度的限制: 以前的胶皮厚度限制比较宽松,这就导致了“长胶”或者一些特殊胶皮的盛行,打法也非常具有迷惑性。后来,ITTF 规定了胶皮的厚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过于“怪异”的打法,也让比赛的回合数增加,增加了观赏性。
对发球的限制: 以前的发球,只要能把球抛起来,就算合法。但有些运动员就利用规则的漏洞,把球藏在身体后面,对手根本看不清球的落点和旋转。后来,ITTF 明确规定了发球时必须能让对方清楚地看到抛球和击球的过程,而且球不能遮挡。这可以说是对发球环节的一大“改革”,让比赛更加公平透明。
对球体大小的调整: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改变。以前使用的是 38mm 的小球,后来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减少了因为快速旋转而导致的“擦边”失误,改用了 40mm 的大球。这个改变直接影响了球的飞行轨迹和速度,也对运动员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习惯了小球速度的运动员,在适应大球时需要时间调整发力方式和节奏。
每局比赛得分的调整: 以前是 21 分一局,后来为了缩短比赛时间,增加比赛的节奏感,改成了 11 分一局。这个改变,让比赛更加激烈,也更容易出现“戏剧性”的翻盘,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紧张感。
对“削球”的重新定义: 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削球”技术,因为其特殊的旋转和低弧线,让很多运动员难以适应。ITTF 也对削球的定义和规则进行了一些微调,以期在保持技术多样性的同时,避免比赛过于一边倒。

为什么会有争议?

规则改变,总会有“有人欢喜有人愁”。

运动员的适应性: 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成名的老将,他们习惯了一种打法,一种节奏,规则一改,就相当于让他们重新学习一样。这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人能适应,继续保持高水平,有些人则可能因此状态下滑。
器材商的压力: 乒乓球器材是规则改变的“直接受益者”和“受影响者”。每一次规则修改,都意味着器材商需要重新研发和调整他们的产品。比如大球的出现,就直接催生了更大尺寸的球拍和更适应大球的套胶。
观赛体验的“改变”: 虽然 ITTF 的目的是提升观赏性,但有时候,一些规则的改变,对于长期关注乒乓球的“老球迷”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赛的“味道”变了,失去了原有的某些特色。比如,一些人会怀念 21 分时代那种“拉锯战”的精彩。

我的看法是……

总的来说,我对 ITTF 不断改变规则这件事,持一种相对 辩证 的态度。

肯定其积极作用: 乒乓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需要与时俱进。ITTF 的这些规则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也促进了技术和器材的发展。11分制、40+大球,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习惯了的规则,也造就了很多经典比赛。
也理解其争议: 规则的修改确实会对运动员和球迷带来影响,甚至会引起一些不适应。这种争议,也正是这项运动生命力的体现,大家都在关心着它如何发展。
关键在于“度”和“时机”: 重要的不是改不改,而是怎么改,什么时候改。规则的改变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避免过于频繁,让运动员和器材商都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研发。同时,每一次修改都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广泛的民意基础,而不是仅仅为了“改变而改变”。

总而言之,国际乒联不断调整规则,就像给乒乓球这棵常青树“施肥”、“修剪”,目的都是为了它能更健康、更有活力地生长。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争议,有起伏,但这恰恰说明了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它在不断进化,也在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我们作为关注者,既要理解规则改变背后的逻辑,也要包容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共同期待乒乓球运动更加美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它的我不想说,但广为人诟病的2000年38mm乒乓球改40mm的决定,绝不是针对中国队的改革,事实上,这项改革最初便是由前中国运动员,彼时的乒协主席徐寅生提出的

在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单项收视率创历史新低后,徐主席便一直寻找提高乒乓球观赏性的方法,最终认为改球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做出了改大球的决定

之后的三年间,徐寅生一直致力于宣传,推广与试验大球,在99年国际乒联的第一次投票上,大球改革获得了73%的赞成票,并未达到章程要求的75%,没有通过,而彼时的一流乒协中,中日韩都投了赞成票,而以瑞典德国为首的一众欧洲乒协才是主要的反对方

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诚然国乒中流砥柱刘国梁,孔令辉这种依赖速度与技巧的选手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王励勤这种大开大合的运动员则获得了优势;对于外协来说,金泽洙,格林卡这种依赖单板质量的运动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完动作,但以速度为主的运动员老瓦,盖亭则陷入低谷,从此沉寂下去,并不是针对中国运动员

回合的增多,让很多新打法成为可能,却也为旧打法留下不少立足之地,更好的转播效果与依然百花齐放的打法,将这项运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央视的纪录片《小球变大球》,详细地介绍了当年小球改大球的全过程,希望大家不要以讹传讹,将前辈的心血污蔑为毫无价值的一盆脏水

tv.cntv.cn/video/C10361

user avatar

乒乓球改革呢,并不是所谓的针对中国。但是乒乓球的多次改革倒是体现出了乒乓球的高层,特别是中国的高层,一直都没有把握到矛盾的主要方面。错误的把回合数太少,前三板导致太快决定胜负当做观赏性不好的根本原因。

强者对球的控制力太强,规则放大了高手和低手之间的差距,这才是观赏性差的根本原因,要真正的改革不应该仅仅纠结与什么球速和旋转。

比如把乒乓球加大,自以为可以减少前三板决胜就可以了。但结果反而旋转更加强烈了,这样导致强者和练习时间更长的人,回合数更多,能积累自己的旋转控制优势,最终反而有了更强的控制力。结果反而让乒乓球更难看了。

怎么改?第一要务就是减少高手可控性,或者让低手对球可控性上来。要么增加失误,要么对手哪怕吃旋转,依然能大概率将球成功打回。

另外,谈到观赏性。就要考虑电视转播。那些旋转不旋转在电视上是很难看得见的。但速度和球的轨迹是可见的。所以应该减少旋转对球和拍接触时候的影响。加大旋转对轨迹的影响。要从球的轨迹就看得出旋转方向和力度。

那样转播的时候,看到大量的弧线轨迹,大量圆月弯刀式的球。这在转播上才会让观众觉得刺激。除了轨迹,就是绝对的速度。所以不是简单的减速,而是要让速度变化更加显著。

另一方面,要让胜负显得更加直观和可信。要让决胜的那一拍尽量是电视上看起来是对手接不到/动作极其别扭所以接回不去。而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大多数输球,电视上看起来败方明明动作正确甚至似乎很完美,但球就是飞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际乒联(ITTF)修改乒乓球规则这件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考量,而且每一次变动,都会在乒乓球界激起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浪花”不断。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事儿。首先,规则修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ITTF 作为国际乒乓球运动的管理机构,它总得想办法让乒.............
  • 回答
    吴孟超院士灵堂未放哀乐而是播放《国际歌》,这一做法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音乐选择问题,而是背后蕴含着对吴孟超院士生平、精神和价值观的深刻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吴孟超院士的身份与精神特质: 中国肝胆外科的奠基人与巨匠: 吴孟超院士是中国肝脏外科的.............
  • 回答
    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这件事,确实让人挺糟心的,也触及了职场中一个挺敏感的问题:职场中的边界感和尊重问题,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来说。怎么看这件事?首先,从职场礼仪和人情世故的角度看,中国人讲究“酒桌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商务宴请或团队聚会时,敬酒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拉近关系的方式。对.............
  • 回答
    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地区独立问题上,立场一贯且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核心原则和考量上: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高原则:这是中国处理任何地区独立问题的基石。中国政府认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联合国宪章》对此有明确规定。因此,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破坏领土完整的行.............
  • 回答
    尘埃落定,荣耀加冕:国际田联认证中国接力队东京奥运铜牌的深远意义东京奥运会结束许久,但有关中国田径的讨论热度从未消退。特别是男子4x100米接力队,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申诉过程后,国际田联(现已更名为世界田联)最终于2022年5月23日宣布,授予中国队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铜牌。这一官方的认证.............
  • 回答
    美国政坛对于政府“流氓行为”导致国际信用丧失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分歧的话题。这并非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观点,而是由不同政治派别、意识形态以及个体政治家所塑造的多层面辩论。首先,要理解“流氓行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在政治语境下,它通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被认为违反国际法、破坏国际准则.............
  • 回答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获得国际足联(FIFA)特别奖,这个话题在球迷和评论员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支持的声音,也有质疑的声音。要判断他是否“实至名归”,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FIFA特别奖的性质与C罗获奖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FIFA特别奖的性质。这不像年度最佳球员那样有明确的评选标准.............
  • 回答
    伊世顿国际贸易公司:揭秘其高频程序化交易的暴利之路(超过20亿)伊世顿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伊世顿”)以其在金融交易领域的惊人盈利能力而备受瞩目,尤其是其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HFT)在短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20亿的巨额财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策略和技术?让我们深入剖析。一、 高频程序化交易(HF.............
  • 回答
    当今中国是否有必要实行国际结盟?一个深度探讨“结盟”,这个词在国际关系中总是带着几分沉甸甸的分量。它意味着承诺、责任,也可能意味着风险和束缚。对于当今的中国,一个日益崛起、深刻融入全球体系的大国,是否需要、又是否适合实行国际结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而是.............
  • 回答
    关于国际空间站(ISS)出现“漏气点”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背后是否有人为因素的猜测。虽然官方的解释是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者是一些微小的、难以避免的意外情况,但“故意弄出漏气点好早点回家”这种说法,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联想和猜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国际空间站.............
  • 回答
    这消息一出来,我朋友圈里算是炸开了锅,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美国宣布11月18号取消国际旅行禁令,对很多人来说,这绝对是期待已久的利好消息。首先,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终于可以去了!” 留学生和家长们: 之前因为疫情,很多留学生滞留国内,或者来回受阻。现在边境开放了,很多孩子可以顺利返校,家长.............
  • 回答
    量子通信领域的发展,确实会引起一些疑问,甚至有人会将其与“骗局”挂钩。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但要判断它是否真的为“骗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量子通信的本质,以及国际社会对它的真实看法。量子通信的本质:不是“魔法”,而是基于物理原理的通信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量子通信并非什么神秘的魔法或天方夜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也触及到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中国是否向印度出售红外热成像仪技术,以及这种行为的动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红外热成像仪作为一项技术的重要性。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能够探测并显示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而转化为可见图像的设备。它不依赖于.............
  • 回答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报告指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SARSCoV2)已在美国传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磅且令人深思的发现,它释放出多重信号,对我们理解疫情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防控策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NIH报告释放出的信号:1. 疫情的全球化和隐匿性比预期更早: 最直接的信号是.............
  • 回答
    关于网传清华附中国际班学生靠双国籍直升清华的说法,需要进行详细的辨析。总的来说,这个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误导性,但并非完全没有现实基础。 问题的核心在于“直升”和“双国籍”这两个概念在清华大学招生政策中的具体含义。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概览清华大学.............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