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真切切可以感受到的社会进步,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拥有独立自主客观的思想,他们会一点点扒开那些腐烂的枷锁,让事物展露出应有的原貌。“革命”已经到来,有理由相信30年后,社会一定很美,奔涌吧,后浪!
队伍本来就不好带,90后更不好带,史上最难带的00后,马上也要进入职场了,这家国际银行居然还在用,如此落后的手段在带队伍。
遇到这种情况,年轻员工可以做的不多,家里没房的,喝吧,尽量别过量;家里有房的,喝几口,说痛经,叫救护车离开吧。
连同前几天茅台那个问题,有感而发。这其实是一种所谓的“权利认同”。
有句话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还有句叫“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这种喝酒劝酒的陋习,何时能休。很多人说现在年轻人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可能我这人比较悲观,我参加的一些体制内的酒局,很多新上任中层领导相当年轻,90后,95后的都有,这些我以为的年轻人酒桌上的作风确相当老练,喝酒劝酒功夫一流,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傲气和威严。我相信,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一定是要求被权利认同的一方。
年轻人以为自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而慢慢确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因为如果不去妥协,就可能面临太多不确定的困难,有句话叫“拌糖不甜,拌醋可酸”。
没到具体那个情境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没有弱点的。
酒桌上的规则确实是糟粕,但只要有权位高低,只要有强弱,就免不了强者对弱者的剥削,人性使然吧。
重点根本就不是"酒"或者"酒桌文化"。
是年轻人让领导或者甲方"不开心",根源是地位等级出现了区分!!!酒只是个背锅的。
在某些不依靠技术能力、不要求知识储备、不考验经验积累……仅仅只是"拉近感情走关系、阿谀奉承玩公关的"行业里,把"甲方""领导"的开心建立在所有非核心人员身心健康和情绪体验之上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这才是原因。仅仅简单的推出一个"酒文化"来抨击也太肤浅了。
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某些行业里普遍存在的大部分机构(我可没说什么金融招标房地产之类的,从业人员不要喷我)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只能靠着"哄"握有绝对资源掌控力的强势甲方高兴,来获取订单或者业务的"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导致握有订单或者握有权利的"甲方"和"领导"在任何群体环境下都是"情绪核心",所有令他开心的事,是群体活动的唯一方案。年轻人需要对这种可能不符合他们生活爱好的活动表现出服从或者尊敬才能获取其满意。
而在社会上,这种强势甲方或者领导很多情况下都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饮酒"就是哄他们开心,降低其戒心警惕,便于其签单的普遍方式,在媒体报道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去桑拿按摩大保健等诸多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零零后在五十岁当了领导,每次招投标或者拉贷款都是要求其20后的年轻职员陪他王者荣耀,当年轻人礼貌性的说一句"我不玩低智商贴膜游戏"的而被打一耳光的时候,想必到时候属于20后的"知乎"上,也将充斥着对"老一代""农药文化"的鄙夷和抨击。
所以,不要搞错方向,地位要是平等,酒我爱喝不喝,可根本等级因素还在,今天整治了"酒文化"明天领导也能想出新玩意来治你。
骂酒,那是治标不治本。
很抱歉,没有办法。
诸位今天看到的是一只蟑螂出来,其实贵司上下可能已经有上千只蟑螂了。
从表面看,这位打人的领导被罚了款,然后呢?你觉得这位新人未来在公司内就一片坦途了吗?
从表面看,这是酒桌文化的恶习,但禁了酒这家公司就没其他问题?
不可能。
从敢于扇巴掌的领导,到之后追骂的同事——这绝不仅仅是酒文化的问题,这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我年轻的时候,陪着外企大老板也下过某三线城市,和当地某机构谈合作,争取一张牌照。
对方每次都提出希望邀请我们CEO去,因为CEO是白人,当地规定只有在接待外宾时中午才允许喝酒。
还好荷兰CEO海量,白酒都灌不醉。
一桌领导开始找我们这些小兵喝酒,我熬不过 ,喝了一点,然后发现没完了,追着你喝,总有劝酒的理由。
喂喂……我是翻译啊,干翻我,你们和外国人聊啥啊?
我开始装蒜,翻译的时候停顿很久,CEO看出我不太能喝,就让我紧跟他,他帮我挡酒:每次有领导来敬酒,他就让我先翻译这一句:
Sean不能喝,他下午还需要做翻译。
我还挺感激他的,他个人挺喜欢喝酒,在公司内部他也经常搞高管酒会,但是他很有分寸感,别人不愿意喝,他从来不掐着。
还有一次一位外国高管喝不惯白酒喝醉了,躺倒在了停车场,我把他扶到车上。CEO转过身来对我说:
很抱歉Sean,让你看到这种情况。他平时不是这样的……
老板文化,背后就是企业文化。
你的上司是靠能力上来的,还是靠喝酒上来的?
《天龙八部》里乔峰喜欢喝酒,他有没有掐马大元一起喝,不喝降龙十八掌伺候?《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喜欢喝酒,他成为恒山掌门的时候,有没有要求全山尼姑陪酒?
但如果他是靠喝酒上来的,你不肯喝酒,他当然动怒;如果他是跪舔上来的,你不肯跪舔,同样他也会愤怒,因为「你坏了规矩」——而且这位领导可能真的会觉得是为新人好,因为他看好你,你居然不能有样学样,不能融入,你在银行的未来怎么办?
还有那帮追着这位小伙子叫骂的同事们,内心是多么认可这种文化,才会这么自发的对不屈从的同事施暴。
知乎之前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问的很好:
Randstad有一个招聘的5C理论,合适的人岗匹配需要符合这5项的匹配:
加入一家企业,要考虑的不仅是行业前途和薪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能够适应企业的文化,能否适应团队的氛围。
不能怨这个小伙子,这种「要么喝,要么滚」的氛围我也受不了。
除了企业文化,还有一个C,叫团队氛围,对于民企来说,就是领导风格。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发现这个领导有问题,他说的话和你的价值观不符,那就不要接受offer,以免入职后遭遇价值观冲击,我在文章里列出了4种值得我们警惕的面试官风格,大家可以参考:
我运气比较好,除了外企就是互联网。
某种程度上,我虽然痛恨996,但我依然认可互联网行业。
大家凭本事敲的代码,画的原型图,做的运营活动,做得好就上,做的不好就撸下来。
真正的学而优则仕,只要做出成绩,20多岁的人可以做30多岁人的上司。
但是在某些传统行业里,是否做得好,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而取决于你拿到怎样的资源。
而资源在谁手里?
资源在老一辈的手里,稍微向你倾斜一点,你就能完成业绩;要是想整你,你做出来的业绩最后算不到你头上,你还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份。
你以为干得好就能升职?算了吧,没有老人扶你,你根本干不出什么东西。
在电视剧《三十而已》 中,许幻山的公司是卖烟花的,他耗费心血终于研制出了他心目中绚丽的蓝色烟花,但实际上每次卖货依然需要靠老婆顾佳去抱客户大腿,否则分分钟被客户刁难。
背后的原因也类似,因为烟花好不好,没有那么重要,你提供的服务不是核心竞争力。
金融行业也是如此。
企业家为啥几个亿的贷款放在贵行,是因为你家有啥其他行没有的核心竞争力吗?
为什么金融行业那么多性骚扰事件?为什么曝光出来的往往是惯犯?
因为曝光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
在金融圈,掌握了资源就掌握了人,大部分时候,新人只有屈从的份。
凭能力说事,工作就是工作,企业就会有分寸感;
凭资源说事,工作变成了利益交换,上司往往会得寸进尺——你的成功都靠他,你还不任他摆布?
在我看来,这家银行就不是这个小伙子应该加入:
他显然已经知道这里是有酒文化的,还提前申请不喝酒,认为这种企业会尊重自己的合理要求。
他太理想化了,他这种简单直接的性格很难融入这种公司。
在很多职业咨询中,我都会建议新人们做一个职业选择测试,无论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都行,弄清楚:
知乎也有这样的测评:
对于这个小伙子来说,他更适合在凭能力说事的地方上班,他根本不需要参加这种活动,也无需以敬酒的方式维系自己在公司的位置。
我在外企的时候,有一年年会,我新招进来的年轻同事,受到老同事的提点,来给我敬酒,我把她拉到一边,告诉她:
在我这里,不需要通过敬酒来维系关系;你工作出色,帮我搞定问题,我应该感激你。你工作乱来的话,敬我酒我也不敢留你,对吗?
我说的都是实在话,给我敬酒我又不能多活两年,我爱的明明是肥宅水啊;但如果新人要是干活不行,交代的工作做不利索,总要我返工,那我反而可能少活两年……
回归问题:
员工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
眼下看来除了曝光爽一把之外,最合适的做法就是辞职走人。
实锤殴打下属的情况,放在外企,给你个体面就是辞职,不体面就是开除。
但是厦门国际银行的做法是不痛不痒的罚绩效工资。
我甚至能想象老板们对这位打人主管的斥责:
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这种不上道的新人有的是办法对付,你怎么选择这种最粗暴的做法呢?现在曝光出来,害得我们领导也跟着倒霉。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知乎作品:
其实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帖子时,不是愤怒,反而是欣喜。
因为这类事件能被当事人描述出来,并且顶上热搜,就从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
某些恶臭的社会潜规则,正在被新一代年轻人给揭露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放在几年前,80后90后如果刚入职碰到这种事情,估计就忍气吞声了。
喝酒与权力宣誓
东亚社会,聚餐,尤其是职场聚餐,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吃个饭,通常还有一整套权力宣誓的流程在里面。
上级领导需要下级通过敬酒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于权力的掌控。这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这种服从性测试,除了喝酒以外,通常还附带牺牲尊严的行为。比如聊天记录中提到:员工喝瘫后狼狈了吐了一地,女同事被领导动手动脚。
是不是印证了《纸牌屋》里那段经典的台词:
Everything is about sex,except sex. Sex is about power
职场还有一个经典定律,“欺下者必定媚上”,领导扇员工耳光,某种程度就是做给领导自己的领导(也就是文中的A角)看的。
通过欺负下属的方式,向自己的领导来表达自己的衷心:老板你看,我为了你的面子,都亲手教训自己下属了。
职场新人,需要早日祛魅
祛魅,是指人对于某些事物中神秘性、神圣性的消解。简单来说,就是把职场里的规则都看明白了,就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在职场打工,逻辑就是通过贡献自己的价值、并让渡一部分个人权利,来换取经济回报。本质就是剥削。
我们熟知的996、无休止的加班模式,是对劳动的剥削;
聚餐和喝酒中很多恶臭的潜规则,是对尊严和情绪的剥削;
女性被动手动脚,甚至遭遇性骚扰,这是性剥削。
当然,不是说所有剥削我们都不能接受。一些浅层次的剥削和权利让渡,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勉强忍气吞声接受了,能换回来一些升职加薪的机会,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关键在于,是自己“主动”做出的这种选择,并且自己能核算出付出后换来的回报。说难听点,就是“我在跪舔,但我是有企图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就完成了初步的职场祛魅,不再觉得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潜规则是多么的神秘,而是自有一套逻辑在其中。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精神,而非被别人所控制、被别人肆无忌惮的进行职场PUA。
我自己也带团队,我也有自己的领导。我的某任领导,在他的领导面前做汇报时,腰永远就没有挺直过,脸上的笑容也从来没有消失的。
要是大领导坐在沙发上,小领导甚至能卑微到蹲在地上给他做汇报。
但关键在于,他们都知道这些卑微的行为,能换来不菲的回报,所以才值得自己这么去做。
但是对于刚入职的职场新人而言,通过“跪舔”能够换来的价值,并不大,除非你本来就是大老板的秘书。
大部分职场新人,比如银行员工或者新兴的科技企业,都会在两三年后重新进行一次职业的选择,可能是换岗、也可能是跳槽。所以新人与其整天摸索潜规则,不如在这几年多多精进业务,同时打开视野和格局,以便几年后三五年后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还有人担心,小杨因为曝光了公司的恶臭文化,会被穿小鞋,这也是误解。
像银行这样的体系里面,任何层级的领导层,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这位扇耳光的支行领导周围,说不定就有一堆竞争对手,等着看他的笑话。
恶臭的潜规则,正在被新时代的00后打破
潜规则之所以称之为潜规则,就是因为一代人都对此习以为常。但习惯的事情,并非就是正确的。
比如酒文化和与之类似的一些职场文化,95%的人对此都很反感,但由于5%的得利者,通过这些文化获得了快乐和满足,所以就一直存在下去了。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个性鲜明的95后甚至00后进入职场后,不再一味接受这些老规矩,他们敢于表达、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这非常难得。
从小杨员工发的帖子中,从行文就看得出来逻辑十分缜密,甚至事前还和行长汇报过自己不能喝酒的事实,这已经非常得体了。
所以这次“喝酒被打耳光”的事件,本质是老一代的问题,不是新生代的问题。
95后00后们进入职场后,就像鲶鱼一样,像小杨这样敢说敢表达的新人多了,那些令人厌恶的职场文化,是能够被一定程度所净化的。
即便站在老员工的立场,也应该支持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员工而不是高级领导。把恶心的潜规则打破,大部分人都能过得更舒服一点。
如果所有人都不去打破,那中国的职场,迟早会内卷成日韩职场那种模式。
今天是灌你酒,明天就敢把你的脸直接埋进滚烫的火锅里。
有人说,等00后甚至1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后,人们聚餐都不喝酒、改喝奶茶了。这当然有点夸张。
但是因为这次银行事件的曝光,今后类似“不喝酒就被扇耳光”的现象,一定会大大减少,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是一种进步。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看,社会中大部分普通人,都应该站在小杨员工的背后,给与他支持和鼓励。
再次给这位勇敢的小杨员工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被评论区吓到了,我道歉,我不该把小杨员工归为“00后一代人”,我为我的鲁莽自罚一杯,也为因此被冒犯到的00后做出深刻检查。
建议一耳光还回去。
这年头,如果是私企,也就换个东家而已。如果敢有各种后续动作,就直接按黑恶势力去告,一告一个准儿。
如果是国企,直接去闹,有多大闹多大,那领导一定完蛋。
如果有行政级别,直接实名举报。
嗯?这领导被停职了?嗯,这就对了。
只可惜他少挨了一巴掌。
新员工,那就一定是年轻人吧?
年轻人哎!有人平白无故打你,竟然不还手?
都记住了,你们若碰到类似的情况,抡圆了劲儿,使劲扇回去。
处罚太轻了,
这个所谓领导涉嫌人身伤害,
寻衅滋事,建议验伤,
直接把他告进号子蹲几天。
还有点就是我们国家目前劳动职业保障法律不健全,
要是在美国或者欧洲,
这个无辜的员工估计可以直接拿一大笔钱,
惩罚性的赔偿,
然后开始自己的美丽新生活了。
当众辱骂殴打,要是不按寻衅滋事关局子里俩礼拜,那说明依法治国就是空话。
事件的复盘不需要多说,这里想评判一下事件中各方行为得失,及其行为动机。
根据当事人的说法,可以盘点出事件中的人物有:
下面具体分析
被打应该先报警,然后去医院验伤,然后再留院观察一个月,先把身体上的创伤医治好。
同时,有空的时候我们再来谈精神上的创伤,搞新闻,用舆论都挺好,让这个领导也常常随便欺负人的下场,做恶的人必要要让他承受相应的代价。
工作大不了换一个,绝对不能被随意欺负,一个人的发展也不是靠忍受被欺负就能换来的,不需要考虑其它的。
坚决支持严惩打人的领导,什么东西,自己什么身份,敢随便给别人施暴。
看来还得感谢领导对自己的不敬之恩 。
这个事情还是涉及到职场文化或者说酒桌文化。
从个人的经验来讲呢,其实很少会有领导主动来敬酒。不知道这个是领导提杯然后所有人一起喝,还是领导真的单独的敬了这个小哥?如果是领导单独的进了这个小哥,那这个小哥真的是非常非常被看好啊。
从这个事儿来看呢,领导肯定是不对的,主要责任在领导那里。首先作为领导,真的是很少会单独给下属敬酒,除非做了非常大的贡献。请问为什么要给新员工进酒呢?这种人就不适合当领导。另外,新员工没喝觉得没面子,然后就打人,那这个就更不用讲了,这种人就不适合做个人。综合来看,可能是刚刚做了一个小领导的人,还在热乎劲上,没什么当领导的经验。
其实我主要还是想讲一下这位被打的小哥。资料上讲是新入职的员工,那很可能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其实从学生到职员身份的转变,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也都要学会适应。
我想讲的是这个小哥不喝酒被打,从法理上讲,他绝对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从生活的建议来讲的话,可以尽量采取一些合适的行为,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职场不是过家家,工作中有很多的无奈,成年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洒脱。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矿,如果你真的需要这份工作,那你就必须要学会融入。比如酒桌文化,个人是很难改变的,在你改变不了的时候,需要想办法破解或者是适应。
就像这个小哥一样,肯定是不愿意喝酒的,那就要学会去化解劝酒,千万不要硬刚,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人,不管是同事敬酒也好,领导敬酒也好,如果能喝,那就尽量喝,如果真的不想喝,建议使用一下推辞,如酒精过敏,或者是说年纪大一点的人可以说自己在准备备孕,再或者开车来的。基本上如果你这样讲的话,大家都不会再硬劝了。如果有人还硬劝的话,你不喝大家也会偏向同情于你。另外就是,如果不喝,就无论是谁的,从头到尾都不要喝,不然还是会得罪人。
本人从事销售工作10多年了!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我在这个行业混了这么多年,不抽烟,不喝酒,而且是一支烟都不抽,滴酒不沾!
说实话,混的并不好,只能说勉强温饱,特别是比起那些特别能喝,特别能来事的同事,我的职场表现就太差了!
但是很多人很惊奇,我竟然能在“酒文化”盛行的销售行业混这么多年.......说说我遇到的关于“喝酒的事情!”
1.在某家展览公司工作了4年的多的时间。
第一年,老板给大家敬酒,我拿起了茶水,老板很不高兴,问我为什么不喝酒,我回答说:严重酒精过敏,然后就把我酒精过敏的经过说了一遍。很庆幸的是,那个公司的副总也是“酒精过敏”,他和老板一起几十年,老板知道他,所以,老板明白酒精过敏是什么样的,也没逼我,只是告诉我,那个副总即使过敏,也会拼命的锻炼自己喝酒.......
第二年,老板给大家敬酒,我拿起了茶水,老板很不高兴,但是他只是说:“某些人自觉昂,我就不说什么了!”
第三年,老板开始吃饭前,让一个同事准备了一大玻璃瓶水........那是为我准备的,敬酒的时候很豪气的跟我说:“XXX(我的名字),咱喝水也要喝出气势来!”
就这样,没喝酒在公司混了4年.........
2.后来,在一家做“停车设备”的公司,工作了不长的时间!
当时,总部来了一个领导,这家公司的“酒文化”很有名,这个领导来了之后,每个人都给他敬酒了,只有我“以水带酒”,这个领导很不高兴,还跟我说什么:“砍头就当风吹帽,喝死就当睡大觉!”我当面答应着,然后,悄悄的去了厕所,等估计他们都敬完了酒,我才回去坐下!
这个领导对我有了意见,当月我已经达到了“转正”的标准,但是,最后被这个领导“一票否决”了!我知道,这个公司不适合我,我就毅然辞职离开了.......
3.再后来一直在广告行业混,经历了2家广告公司,一直不喝酒,而且,我让所有的同事都知道我不喝酒!
有意思的是,第二家广告公司,是我第一家公司的老领导开的!当时还有一家兄弟公司,一起干,我刚去的时候,正碰上公司聚会,那时候在座的很多中层和高层,都是以前的老同事!有个新来的小伙可能喝多了,非要敬我酒........还没等我说什么,一下站起来4,5个人对那个小伙子说:“XXX,他从来不喝酒.........”那个小伙一看,都是领导起来说,也没说什么,就坐下了.......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感觉暖暖的........
其实,我不喝酒,是因为我非常厌恶这个东西,因为我父亲以前经常酗酒,所以,我非常非常讨厌喝酒,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1.要不喝就解决不喝,一点也别喝,你只要喝了一次,以后就避免不了了!
2.有舍有得!有的时候,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就需要有牺牲,如果你坚决抵制那就要放弃对于利益的奢望!
3.如果你不喜欢所谓的“酒文化”,有些行业请谨慎介入,比如:“房地产,金融,工程等等........”至于原因,我就不多说了,懂的人,自然会懂!
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属于那种不肯轻易低头的!所以,我说的事情仅限于我个人的经历。如果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机应变!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