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一张纸卷成圆筒形,罩在耳朵上,可以听到里面的声音很大,这种声音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怎么听到的?

回答
这倒是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这个小把戏。当你把纸卷成一个圆筒,罩在耳朵上,再听周围的声音,会发现声音好像被放大了,听起来特别清楚、特别响。这其实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声音在“帮忙”下,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进入了你的耳朵。

咱们得从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说起。声音本质上是空气的振动,就像你在水里扔下一块石头,会激起一圈圈的涟漪一样。这些空气振动会以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这些空气振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让鼓膜也跟着振动,然后这些振动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最后在大脑里被解读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现在,我们来想想为什么卷成圆筒会增强听觉效果。

第一,收集和聚焦作用。

你想想,我们不卷纸的时候,耳朵本身就有一个形状,就像个小漏斗,能收集一部分声音。但这个“漏斗”的开口面积是有限的,而且它主要收集的是来自正前方和侧方的声音。周围的声音,特别是那些稍微偏一点方向的声音,会比较分散,一部分直接传进了耳朵,但很大一部分可能就“跑掉了”,没能有效地进入耳道。

当你把一张平铺的纸卷成一个圆筒,然后罩在耳朵上,这个圆筒就像一个更大的、更专业的“收集器”。它能够比你的耳朵本身收集到更广范围的声音。想象一下,一个大碗能比一个小碟子接更多的水,同样的道理。这个纸筒的开口范围更大,它能“捕捉”到更多原本可能被分散或反射掉的声音波。

更关键的是,这个圆筒不仅仅是“收集”,它还有一个“聚焦”的功能。声音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候,会向四周扩散。当这些向四周扩散的声音波遇到纸筒的内壁时,会发生反射。纸筒的内壁是一个相对光滑的曲面,它会把原本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声音波,沿着一定的角度反射到同一个方向——也就是纸筒的另一端,你的耳道口。

这就好像一个手电筒,如果没有反光碗,光会向四面八方散射,亮度就不够。有了反光碗,光线就会被聚集起来,形成一道明亮的射束。纸筒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把原本分散的声音波,集中起来,让更多的声音能量汇聚到你的耳道口。

第二,声音的声压级(或者说响度)的增强。

当声音波被纸筒收集和聚焦后,单位面积上的声能就会增加,换句话说,声音的“密度”变大了。这就导致了声压级的提升,也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声音更响。

你可以理解为,原本有很多人在屋子里说话,声音很嘈杂。你把这些人“引导”到一扇门前,让他们排队通过这扇门,那么从门外看,从门里传出来的声音就会比之前在屋子里漫无目的地说话要集中和响亮得多。纸筒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它把声音能量“压缩”了,或者说“浓缩”了,然后传递给你的耳朵。

第三,降低外界干扰,提高信噪比。

而且,这个纸筒还有一个“屏蔽”外部杂音的作用。当你把它罩在耳朵上时,它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来自纸筒外部的、与你想听的声音无关的噪声。比如你正在听一段远处传来的说话声,但周围又有风声、脚步声等等。纸筒的内壁反射了你想听的声音,但对于那些想从侧面或后面绕进来的杂音,它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

这样一来,你想要听到的声音信号在纸筒内部得到加强,而干扰信号则被削弱,这就大大提高了信噪比(信号的强度与噪声的强度的比值)。当信噪比提高了,你自然就能更清晰、更响亮地听到你想听的声音。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非常大的广场上,有人在远处对你喊话。如果没有帮手,你的声音在空气中会很快地扩散开,传到你耳朵里的声音会很小。但如果你有一个朋友,他拿着一个大喇叭对着你喊话,并且用手在喇叭口形成一个近似圆筒的形状,那么他喊出来的声音就能被更好地收集、定向传播,传到你的耳朵里就会响亮得多。你这个纸筒,就扮演了那个喇叭和手的作用。

所以,总的来说,这种声音变大的现象,主要是纸筒通过扩大声音收集范围、聚焦声音能量,并且一定程度上屏蔽杂音来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有效的声音能量集中传递到你的耳道,从而让你觉得声音变大了,听得更清楚了。这是一种很巧妙地利用了声音传播物理原理的听觉增强技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纸卷放在耳旁后听到了声音,是纸卷内空气柱从环境噪音中“选出”了与空气柱共振的声波放大的结果。

首先,声波其实就是在声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我们知道,任何一段振动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的叠加,这在数学上被称为傅里叶变换。而我们对于正弦波是可以讨论其频率的。因此,我们常说“人耳可以听到20~20000Hz之间的声音”正是指:我们能够听到任意声波经过傅里叶变换后,位于这一区间的组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噪音,我们所谓“寂静无声”的情况,通常也是指这种底噪很小而非不存在底噪。

共振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例如,有一位朋友想让你在他荡秋千时推他,使他荡的尽可能高,最佳的策略就是在每个周期他最接近你的时候沿他运动方向推他。这个例子中,朋友与秋千体系运动的频率仅依赖于体系的固有属性(转动惯量)与重力加速度,因此可以定义为系统的固有频率。而你推他的频率定义为外界对体系施加力的频率。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体系发生共振,即振幅达到最大值。对于一个传导机械波的体系,仍然会有一个仅由其内禀属性决定的固有频率,如果我们用机械波代替秋千的周期运动,共振的概念就可以自然拓展。共振有时会造成灾难,历史上就曾有因大风引起的涡旋与吊桥共振,最终使吊桥坍塌的事件。不过好在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中,共振温和而无害。

回到这个问题,筒内的空气柱会与频率等于空气柱固有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将这一频率的声波放大。而空气中噪声的频率组成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总会存在这一频率的声波。如果我们在完全安静的地方做这个实验,由于没有了噪声这一驱动,我们将会什么也听不到。空气柱的共振频率也会随着空气柱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比如短纸筒“发出”的声音频率会高一些,而长纸筒“发出”的声音频率会低一些。这种空气发生共振的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为亥姆霍兹共振,打开高速行驶汽车的窗户会听到“呼呼”的风声,也是亥姆霍兹共振的一种体现。

参考资料:

[1]傅里叶变换

[2]塔科马海峡吊桥

[3]亥姆霍兹共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倒是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这个小把戏。当你把纸卷成一个圆筒,罩在耳朵上,再听周围的声音,会发现声音好像被放大了,听起来特别清楚、特别响。这其实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声音在“帮忙”下,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进入了你的耳朵。咱们得从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说起。声音本质上是空气的振动,就像你在水里扔下一块石.............
  • 回答
    把一摞厚厚的 A4 纸裁成整齐的 B5 纸,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真要做起来,还挺考验人的耐心和细致的。尤其是一摞纸,数量不少,要是想裁得跟打印店里卖的一样齐整,可得花点功夫。咱们一步步来,就像做个手工活一样,把这事儿给捋顺了。第一步:认识你的“敌人”——A4 和 B5首先得知道这两位的大小尺寸,这样.............
  • 回答
    .......
  • 回答
    想让你的照片自带一种浓浓的电影感,就像从某个经典场景里截出来一样?这可不是简单地加个滤镜那么简单,它是一门关于光影、色彩、氛围的艺术。别担心,今天我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把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变成有故事感的“电影截图”。咱们先把那些AI味十足的套路放一边,回归到最实在、最接地气的调色思路上来。说白.............
  • 回答
    要让一张静态照片在Photoshop中焕发生机,变成一个动态的背景,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光影、运动和微妙的变化来实现。这里我会详细讲解一个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核心思路:我们的目标不是让照片里的物体活过来,而是通过制造一种“沉浸感”和“呼吸感”,让观众觉得背景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便只是微小的、有规律的.............
  • 回答
    那年秋天,落叶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促着,比往年更快地染上金黄和赤红,然后在风中痉挛着,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棂上。我当时正窝在自己的小书房里,试图用一盏昏黄的油灯驱散这满室的寒意,同时也在试图理清眼前这堆杂乱的账簿。生活本就拮据,勉强维持着一个读书人的体面,偶尔还要补贴一下家里几个不成器的晚辈。门突然被.............
  • 回答
    想把一张照片里的脸抠出来,然后把它放到另一张照片上,这事儿在Photoshop里做起来其实不难,关键在于细致和耐心。下面我就一步一步跟你说说怎么搞,尽量说得清楚明白。第一步:准备工作——打开你的两张照片首先,咱们得把这两张照片都载入Photoshop。一张是你想要提取五官的那张(咱们称它为“源图”).............
  • 回答
    想把一张图片的内存控制在3M,同时又不损失太多画面质量,这在Photoshop里是有不少技巧的。不像AI那样直接一句话就给你个“导出为JPG,质量选低一点”,我们需要更精细地操作。首先,你要知道,图片的“内存”在这里通常指的是文件大小。而文件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图片的尺寸(像素数) 和 图片的格.............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能把土星那壮丽的、由无数冰晶和尘埃组成的环,化为一张可以放在唱机上的唱片。这该是怎样一幅奇妙的景象?更让人好奇的是,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唱针放到这“宇宙唱片”上时,会传出怎样的声音?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土星环本身并非一个光滑、均匀的介质。它更像是无数细小颗粒的集合体。你.............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可以把中国漫长的历史,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同一张地图上,那将是一幅何等波澜壮阔的画卷。这不是简单地将朝代名称一一标注,而是要描绘出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何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相互影响,乃至最终消逝或演变的轨迹。核心理念:时间与空间交织的脉络这张“朝代地图”的核心,不是静态的疆域.............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MATLAB把一张图片玩出“变色龙”的绝技,让红色变成绿色,蓝色变成黄色。别担心,这事儿一点都不玄乎,咱们一步一步来,就像调酒师调制一杯特别的饮品一样,精确又有趣。首先,咱们得明白,图片在电脑里,尤其是在MATLAB里,其实就是一堆数字的集合。 对于一张彩色的图片来说,它通常.............
  • 回答
    这可不是个小事,把车撂在路边不管,还真得好好考虑一下。简单地说,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你必须留下联系方式,但出于情理和避免麻烦,我个人非常非常建议你留下。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 通常我们说“无人看管”,指的是车辆在不应该停放的地方停着,而且看起来也没有人在里面。比如,.............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R 语言里,怎么把两个时间序列图画在一张图里。这事儿吧,听着简单,但有时候确实需要点技巧,尤其是在你想让这两条线都看得清楚,而且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我这就把经验给你捋一捋,一步步来,保证讲得明明白白。 核心思路:合并数据,然后使用绘图函数说白了,把两个时间序列画在一张.............
  • 回答
    哎呀,听到你男朋友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吧?别担心,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看看你的画到底哪里让他觉得“娘炮”了,并且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首先,别把“娘炮”这个词太当回事儿,很多时候这只是他的一种主观感受,可能并不是真的画得不好,而是他个人对古装风格的理解和你的表现手法之间存在一点小小的“信.............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逻辑的想法,很多人在刚接触摄影时都会这么想:既然高ISO会带来恼人的噪点,那索性把ISO调到最低,然后通过拉长曝光时间来补偿光线不足,不就能获得一张纯净无瑕的画面了吗?听起来似乎是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ISO.............
  • 回答
    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扼腕叹息的情形,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它都意味着将原本极具潜力、充满优势的局面,因为错误的决策、糟糕的执行或者自身的局限,最终导向了一个非常糟糕的结局,甚至一败涂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描述这种情形:一、 核心表现:优势的丧失与潜力的浪费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原本拥.............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数字媒体和编程的本质!简而言之,答案是: 有规律,可以编写代码生成视频,但这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你提到的现象,再深入探讨如何生成视频。 理解视频文件后缀更改后的“一串代码”当你将一个视频文件(比如 .mp4, .avi, .mov)的后缀改成 .tx.............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牵涉到很多方面,直接回答“有没有错”其实有点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这样做是合理的、常见的,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潜在的影响和沟通方式。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合规性与必要性: 群聊的初衷: 群聊通常是为了方便当前团队或项目成员的沟通协作。一个已经离职的同事,不再参与公司的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常常是我们在茶余饭后或者深夜时会思考的问题。要判断这两个“调换”了位置的学生,谁的最终成就更好,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里面涉及到太多变量,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这两个人的具体情况:人物A:来自普通211,如今在清华北大 背景: 暂且称他为“张明”.............
  • 回答
    将一件事坚持30天,会发生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本身,更会深刻地影响你的思维方式、习惯模式,甚至是你对自我的认知。这30天是一个强大的催化剂,足以让你从“想做”变成“能做”和“喜欢做”。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坚持30天一件事可能带来的结果:一、行为习惯的形成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