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菜系
一中国人看到一名法国人和一名意大利人在追打一名日本人,于是上前劝阻。
中国人先问法国人,你为啥打他,法国人指了指日本人手上的拉面面包,中国人又问意大利人为啥打他,意大利人气愤的指了指日本人手上的菠萝披萨。
中国人表示,要尊重别人的文化吗,这点算什么,于是二人作罢。日本人为了表示感谢,端上来一份草莓麻婆豆腐款待中国人。
草莓麻婆豆腐……中国人朝着还没走远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招了招手,大喊了一句“打丫挺的!”
我本来不太理解这事儿,直到有个日本厨子往麻婆豆腐里放了草莓。
另外,个人非常讨厌粉条
我简直不知道这玩意儿除了蚂蚁上树或者猪肉炖粉条这一路之外还有什么用处,不管什么好吃的,里边只要放上粉条,秒变黑暗料理。最不能忍的就是我们这儿经常拿粉条包包子饺子,简直反人类
牛排里请不要放黄豆芽,谢谢
在俄罗斯的网站上看他们对中国菜的讨论,发现有一位“行家”提示大家:中国人认为大块大块的肉是粗鲁的,请中国人吃饭一定要把肉切成细条或薄片。
我们这有个小松挖掘机厂子,爱信变速箱厂子也有,有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人家也吃饺子。
这个人叫什么忘了,现在也该小50了。11年我上大学时,这个本子和我同学的姐姐处对象。当时在爱信精机上班。
他出手阔绰,可是,饭量出奇小。吃一点点饱了。由于本地话学的不错,一开始我们都以为他就是个南方人,学说北方话而已。
不高,雪白,真的是雪白。啤酒肚就像个大白馒头。爱喝啤酒。让我接受不了的是,他吃饺子必须是煎熟的,不能有羊肉,牛肉可以。然后,配米饭或者面条吃。我也这样试过,吃着还可以。饺子蘸生抽。然后扒拉两口米饭。
那个日本子最终还是回国了。来中国两年,胖了三圈。
中国哪里能把煎饺当菜吃。反正北方我是没见过。
这题我又会了
在澳洲读书的时候住homestay,跟一对儿澳洲本地夫妇住过一段时间
因此每到周末我就开始发扬料理中国美食的精神
给这俩老外做点中国美食一起吃吃喝喝
但我记忆犹新的是以下这些丧心病狂的吃法
这些不是饮食禁区简直就是饮食地府!!(咆哮
我做的第一个美味就是茶叶蛋
茶叶是正经茶叶,鸡蛋也是正经鸡蛋
当我端给这外国夫妇的时候 给他们高兴的嘴巴咧到耳后根
连连称赞说怎么这么香!
随即便拿来了大汤勺……
把一锅茶叶蛋的汤和些许茶叶舀了满满一碗
开始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并表示味道真的鲜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汤汁有些咸,于是他们就拿了切片法棍面包沾着汤汁和些许茶叶片兴奋的开始吃了起来
我连忙说这不是吃茶叶蛋的正确打开方式
茶叶蛋茶叶蛋,吃的是里面的蛋….
老外豁然开朗,连忙剥了个茶叶蛋麻溜儿切片
放在面包上沾满了茶叶蛋卤汤和茶叶和茶叶蛋片儿吃了起来
吃到动情处还挤上了美乃滋……
自从我有一次做饭用了味极鲜以后,这俩老外便觉得味极鲜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
然后我鲜香的噩梦就开始了…
味极鲜蘸面包
味极鲜南瓜羹
味极鲜蘸薯条
味极鲜蘸饼干
味极鲜烤蛋糕
味极鲜苹果木瓜色拉
味极鲜搭配万物….
这老外夫妻俩的小孩子还时不时的偷偷拿走味极鲜滴几滴在嘴里品尝
有次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做了一份拔丝地瓜
他们吃了两口称赞实在是太美味了
这对儿老外夫妻俩闲着没事干也喜欢研究美食,对中餐也是赞不绝口,于是某天女主人突发奇想想要做一份儿蛋炒饭
于是她买了一大瓶子泰国人常吃的一种酸甜酱
然后...一整瓶全部倒在为数不多的白米饭上
又抓了一把胡萝卜丝
一同倒入锅中,随着锅内温度的升高
这可怜的米饭+胡萝卜丝+一整瓶黏糊糊的酸甜酱开始冒着烟儿咕嘟咕嘟的放起了闷屁..
随即女主人将黏糊糊的酸甜酱与胡萝卜丝和米饭搅拌均匀
毫不夸张的说,锅内的场面宛如某个吃了炒饭不消化,还有些胃出血的人呕吐在了锅里一样
正当我要濒临崩溃的时候,女主人用勺子向锅内挖了一勺粘着几根胡萝卜丝的粘稠糊状物放入了嘴中,发出丝溜溜的吮吸声,含糊的咀嚼声,随后咕咚一声咽了下去。
女主人惊呼道:“蛋炒饭果然好吃!”
有一次晚饭我直接给这老外夫妻做了一大份热气腾腾的皮带面+大盘鸡
正想着大家可以愉快地大快朵颐的吃起来的时候
男女主人兴高采烈地拿出了覆盆子果酱…..
把大盘鸡中的每一块鸡肉当鸡块蘸酱吃了…
然后在吃皮带面的时候,又加入一堆覆盆子果酱搅拌着吃….
还高兴的说让我也尝尝
这是给我做的大盘鸡锦上添花!!!!
写不下去了越想越emo
越来越觉得
錯の吥昰硪_`兒是徰個丗芥、
殇、狠锺_____``
国菜做成这样,
上面的情况只要出现一种,中国人立刻暴走。
回族人,不能吃猪肉。
看了一圈,其实感觉也没那么不能接受……
所谓的饮食禁区其实很多时候真的很容易突破……你比如西瓜加盐。
第九大菜系食堂菜最大的问题不在配方,在做工。
举个例子吧。
爆炒妙脆角,妙脆角本身就是脆性的还自带调味,如果过一下火,淋上勾芡的肉末汤汁,是不是有一种锅巴肉片青春版的既视感。
圣女果炒蛋这个事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回锅水煮蛋真的是很难处理。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你比如一切为二,把蛋黄取出,蛋黄拍碎和去皮番茄加入火腿丁或者肉末加入香料调味炒制成酱料再灌回蛋清中,配合法式摆盘,瞬间就变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玉米葡萄什么的属于传统甜菜了,松仁玉米有一种做法也加葡萄干的,加葡萄就稍微极端点,水太多不好处理就是了……
西瓜炒肉这个我是真没想明白,感觉上会有资深厨子能处理得了,但是考虑到中餐中有一个思想是只觉其味而不见其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瓜皮锅包肉。用西瓜瓤榨汁熬糖浆,炒制锅包肉,然后瓜皮去外皮作为配菜,就是白瓜皮那个部分,大火快炒其实是很清爽的口感,正好也可以缓解锅包肉的甜腻感。
所以很多人光看成品就把原材料pass的行为我个人是持反对意见的。这么说来如果草莓麻婆操作得当没准也挺好吃的……只不过不太清楚草莓这个配方再麻婆里是起什么作用就是了……
考虑到我国传统菜系源远流长,传承和创新都是必要的。所谓创新,就少不了各种尝试。各种内脏下水,各种舶来食材,经过厨师的精心配比烹制,往往就能产生奇妙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我国的饮食禁区应该是非常小的,差不多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厨子,都有一颗神农的心……
但是有一个真正的饮食禁区:
那就是厨子不用心的瞎做。
再好的食材,再好的配方,来一个喂猪的找一口大锅进去一搅,觉得差不多熟了端上来,你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东西铁定不是给人吃的。
只要它还能叫饭,我觉得啥都不算过分。
但是泔水和猪食,真的不叫饭……
以上。
往茶里加糖,在欧洲那是常规操作
嗨,也别说外国魔改的菜了,南北差异就够受的。
咱拿豆腐脑举例子,早些年咸甜之争正火爆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北方人,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买了一碗甜豆花尝了尝。
最终我的评价是,真难喝啊!甚至已经到了生理不适的地步。
所以我明白了,网友吵架有时候并不是闲得蛋疼,也可能是因为这矛盾,确实不可调和……
不用说中国和外国,中国自己就一堆内部禁区。比如直击灵魂的咸甜之争:你喝豆腐脑是咸的还是甜的?
我记得当年刚到上海工作,在工厂里有3个月的搬砖实习。我在车身车间嘛,体能消耗很大,所以下午4点会发补餐,并休息半小时。
有一天发的补餐是这样的:
可乐一罐。
包子,带褶的包子,一个。
酥皮的球形团子一个。
作为一个在东北生活了23年的人,这显然就是一个(起码是咸的)肉包子和一个酥皮(豆沙椰蓉之类的馅)的甜点。
包子我咬了一口,竟然是甜的。仔细一看里面是豆沙馅的。woc,这是什么?这是上海常见的豆沙包。
放下包子吃酥皮甜点吧,结果一咬发现里面是肉馅的。这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酥皮和肉馅的搭配?回去一问上海的同事,这是鲜肉月饼。
在当下,我一度怀疑我的味觉,怀疑这是不是做梦,怀疑世界运行的规律。明明应该包子是肉的,酥皮团子是甜的。是什么BUG让它们怎么刚好把馅这么完美的颠倒了过来?
在我老家,没怎么见过豆沙包,都是豆包。豆沙做得很细腻,要放很多糖;而豆包就是纯豆馅,里面能看到比较完整的豆,不太放糖。另外而且外表不会做成有褶的包子,而更像馒头。老家相当一部分面点店一般把馒头做成圆的,豆包做成小一点的椭圆或者近似圆角矩形的,但从来没有做成包子形的。
而月饼,在我当时的认知中,显然得是一个“饼”的形状。而鲜肉月饼,它是个球。
当然,后来慢慢开始喜欢吃豆沙包、奶黄包和鲜肉月饼又是另一回事了。
拳头硬了,别太过分了,日本人!
册——那——
“不吃这一套”
煎饼果子不加火腿肠等一系列东西…
这个跟“煎饼”严格来说不是一个范畴,哈哈
我是一个北方人,来南方城市长沙已经三年多了。
我至今无法接受甜味的馒头。
在意大利吃过一次用土豆和奶渣馅儿的饺子,上面淋了奶油和干酪屑
不是我点的,我家人点的,然后吃不下,我就用我点的肉丸意面换了
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人,我是人生唯一一次愣是没吃完一份东西……
要知道我在陕北曾经连续一个月吃硬面饸络,都没觉得难
这次真是……我都想把那个饭馆点了……
俄式饺子最起码还能吃,这种意大利人做的所谓饺子,我真是想起来还想骂街……
某日我和哥们去吃萨莉亚,一边大啖菠萝火腿披萨,一边闲聊。
“你说,为什么意大利人会觉得菠萝披萨不可接受呢?我能理解,但有点想象不出来他们的那种情绪。”
我思索片刻,回答道:“那你想像一下加了水果麦片的胡辣汤……”
“……妈的,我想杀人。”
那之后,我们换了个话题,继续愉快地享受了一顿不正宗的意大利美食。
但结账后,我不自觉地开始想象,加了甜麦片的胡辣汤究竟将是什么口味——胡椒的鲜辣、牛肉的香味、基础的咸味先一层进入口腔;但由于勾芡的存在,这些滋味未能与烘烤成的麦片融合,水果的酸甜味和谷物香气突兀地浮现在汤汁之后,只有百般的不协调。
试图咀嚼麦片时,上下颚与舌头一直承受着辣味的打击;想要快速将胡辣汤咽下,则又会被麦片的粗粝划过喉咙……
我不敢再想了。
我惊讶于自己灵魂深处的恶毒。
想起一个日本漫画《中华小当家》,当然大多数老年二刺螈对于这个漫画是更熟悉动画。这个日本漫画里主角是中国人,活动的地点也是在中国。即使只是日本漫画里的中国,终归也算中国吧,哈哈哈。当然,里面的大多数菜做法夸张,基本不具备可行性,请勿模仿。
其中一段提到刘昴星和黑暗料理界“五虎星”之“飞天大圣”朱七的料理对决,天生没有味觉的朱七败在了料理材料的搭配上。
板鸭国(西班牙)人制作的巴塞罗那限定款海鲜蓝干酪内馅儿饺子和黑糖限定款酸菜鱼Σ(っ°Д°;)っ
本仓鼠游学板鸭国,刚来第一周由好事的学长学姐带着去最近的大城市巴塞罗那逛街,闯入当地最知名的中华料理店“东方饭店”,吃了上述两道菜后,没给留小费,并一赌气居住于板鸭国人中间吃了一年板鸭国料理,留下了喜欢吃冷食、小食、冷饮和生猛海鲜的“顽疾”……╮(╯▽╰)╭
“东方饭店”(还是叫别的名儿,总之差不多),号称是巴塞罗那历史最悠久、板鸭国人最认可的中华料理店子,据说《爸爸去哪儿》剧组和《非你莫属》原班人马都打扰过此处,来吃的国人游客和学生数量因而暴增,本仓鼠那几个学长学姐也是明星效应的受害者,跟本仓鼠这儿各路劝就他家好吃……
到了地方,倒是窗门几净,店里也算熙熙攘攘,落座一桌,来了几名当地侍者和亚裔侍者,叽里呱啦一通,上了若干“中华料理”——还没来得及动筷子,就能看出来这些都是改良后的产物了,比如本应是番茄的配菜换成了草莓之类,但还没真的大动干戈。
直到店长推荐的“大菜”端上来,仓鼠的疑惑终于得到了答案!!!∑(゚Д゚ノ)ノ
酸菜鱼,原本期待的红油点缀色泽发黑发死,鱼和酸菜似乎漂浮在一碗石油中,看着非常离谱。
急忙问端菜的侍者:你确认这是酸菜鱼?
侍者歪了歪头:是啊,改良的,加了黑糖了。
那应该叫“甜菜鱼”才对吧……本仓鼠冒险尝了一筷子,浓烈的美洲黑糖的甜伴着海带丝口感的酸菜和鱼肉的滑腻在嘴里炸开,虽然已经习惯了租住公寓楼下板鸭国大妈手工制作的“话梅黑糖棒棒糖”的古怪味道,但这个真的有点儿……嗯,算了,这是明星馆子啊っ゚Д゚)っ
学长学姐们也吃,虽然神情确有不对,但还是眨眨眼吃了,当然,是看在高昂的价格和明星来过的馆子的面子上。
别的菜严格说来还好,虽然整体上偏甜口和冷色调——板鸭国美食除去海鲜饭、土豆鸡蛋饼之类,大多数适宜常温时食用,中国菜他们吃起来还是比较“烫”的——直到上了主食饺子,本仓鼠的怒火终于濒临爆发边缘(〃>皿<)
饺子看起来平淡无奇,除了比传统饺子大一点点儿,咬一口,一股Q弹之感伴随着酸苦辛辣的气息从舌尖直贯喉咙,当即数脸懵逼……这,什么鬼!!
什么鬼?
饺子馅是用章鱼须、海蛎子、红嘴儿贝(类似花蛤)切碎做的,佐料是蓝色干酪……!!
(不知道蓝色干酪的朋友,请百度或喂鸡“蓝纹奶酪”,会有惊喜的)
吃完大概能成仙。
最精彩的是,这种饺子不是蘸蒜酱的,而是蘸一种内含大蒜、姜、橙子果肉、草莓酱、椰肉丝、塔巴斯科辣椒油的神奇物质,空口尝一下都觉着自己有了生蛋的能力(`皿´)
这顿饭吃得就跟上刑一样,等终于可以起来了,本仓鼠就说了一句:这顿饭花了多少钱?
学长之一带了点儿怨恨:幸亏是“迎新”,不然我绝对不会花一个月的生活费(包括房租)吃这些东西!(▼皿▼#)
顺带一提,这学长还曾经为买床上用品专程跑巴黎……他说的话也就如此。
于是乎带头说,走人,要留小费你们掏(去你大爷的迎新)。
结果学长学姐们没闲钱了,小费谁也没付,不过没关系,仓鼠再也不来了。
从那儿走鼠以后,回了所在的公寓楼,赶紧直奔楼下相熟的巴基斯坦大叔的KEBAB店,不成想那天大叔过斋月不开门儿,只好去隔壁的San miguel啤酒专卖酒吧,跟头发花白的酒保说,一瓶San miguel,一份牛排就薯条!ヽ(#`Д´)ノ
吃这些简易的板鸭国食物都比追随所谓明星效应搞的烂馆子要好,迁就板鸭国人,省省吧。
那以后也是年少气盛,加之板鸭国美食偏东方化,竟然一赌气吃了一年,还就此和板鸭国人接触频繁,从而较之其他同胞也更能接触板鸭国人的另一面……(这其实是重大隐患,以后会说)╮(╯▽╰)╭
蛋花汤挂面(甜)
糖醋臭豆腐
臭鳜鱼脍
红酒巧克力馅蒸包
可乐猪杂汤
肠头生滚粥
鹿肝生蚝汤
酸梅炒鸡肝
还想要啥?我这还有
——————残酷无情的分割线——————
这层估计就比较得罪北方人士了:
甜汤抹茶羊尾油馅儿水饺
羊宝馅儿汤圆
原只羊眼蒸水蛋
羊脑刺身
牛肝茼蒿馅饼
橙汁牛脸
豆汁猪生肠
粉浆羊蹄
还想要么?我还有
饺子馅儿里你放菠萝试试看。
韭菜菠萝假装自己是素三鲜。
不知道你们有没吃过齁甜的……
【猪肉丸子】
没有?
不是那种淮扬菜狮子头,那个勾芡带点酸甜的没啥。
我说的是福州一种历史小吃,好像叫“木金肉丸”来着。
做法是大量的白糖+萝卜丝+猪肉沫,加一些粉搓成丸子,然后拿去蒸熟。
口感怎么说?就觉得这肉肯定是臭了…甜里面带着一点猪肉味,猪肉味细品又觉得那个萝卜丝是活的在嘴里拱来拱去……总之从十年前我在三坊七巷见过以来,还没见过哪位勇士能吃完一个整的
╮( ̄▽ ̄)╭
现在好像三坊七巷的摊子也不见了,估计是太破坏福州美食形象了。
据说这玩意是当年签了《南京条约》,福州成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后,有个天才发明出来专门卖给来福州港外国水手的,据说这天才靠这玩意挣的和猪头一样……
每当想到这玩意,我就感恩新中国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