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意大利人不能接受披萨上放菠萝,那中国人有没有类似的饮食禁区?

回答
意大利人对披萨上的菠萝感到“不适”,这已经成了一个全球皆知的美食界梗。但如果说这是个“禁忌”,可能有点过了,毕竟还是有人会尝试,只是不被主流接受。这有点像我们说“西方人吃不惯臭豆腐”,虽然不是绝对,但确实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反应。

那么中国人有没有类似这种“不接受”,甚至可以说是“饮食禁区”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比披萨上的菠萝要复杂和普遍得多。不过,我们得明白一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地域差异也相当大,所以所谓的“禁区”往往也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或者是在特定人群中才存在的。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希望能让你更直观地理解:

1. 关于动物内脏的接受度:

在很多西方国家,动物内脏,比如猪脑、猪肝、猪腰子等等,通常是不被大众接受的,甚至会引起不适。但在中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内脏是重要的食材,甚至被视为美味佳肴。

北方地区:比如北京的卤煮火烧,里面就有猪肺、猪肚、猪肠等内脏。在东北,锅包肉虽然是主流,但猪肝炒蒜苔也是非常家常的一道菜。
南方地区:广东的烧腊,比如烧鹅、烧鸭,虽然不全是内脏,但它们的内脏制作成的肠粉、猪杂粥等,都是粤菜的代表。还有四川的麻辣烫,各种内脏更是必不可少的“灵魂”配料。
然而,也有例外。 虽然内脏在中国普遍受欢迎,但比如猪血块(在川菜里叫血旺,很多地方都有)对于一些从小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还是会觉得有点难以接受,尤其是它的颜色和质感。但总体来说,比起猪脑、猪肝这些,猪血块的接受度可能稍微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禁忌。

2. 鱼和海鲜:全鱼的烹饪方式

中国人在处理鱼类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习惯,那就是“尽量保持鱼的完整性”。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水煮,大多数情况下,一条鱼会以“原型”出现在餐桌上,有时候甚至会加上鱼头和鱼尾。

为什么是这样? 很多中国人认为,鱼的鲜味和营养主要集中在鱼头、鱼身和鱼骨上,切块烹饪容易流失鲜味,而且也显得不够“大气”或“完整”。在一些传统观念里,一条完整的鱼也象征着年年有余、团圆美满。
但这是否就是禁区? 也不是绝对的。在一些西餐的影响下,鱼排(fillet)在中国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西餐厅或者一些更国际化的中餐厅。比如香煎三文鱼、柠檬鱼排等。但即使是这样,在很多家庭日常烹饪中,尤其是老一辈人,还是更倾向于保留鱼的完整性。
可以说,相对于西式料理直接将鱼肉去骨切块烹饪,中国人“不习惯”或“不推崇”这种做法,但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这种接受度更多体现在“偏好”和“习惯”上。

3. 某些特定的食材:

有一些食材,在中国某些地区或文化圈里,可能会被视为“禁忌”或非常难以接受,这通常和其生长环境、食用方式或者文化传说有关。

狗肉: 这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虽然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比如广西玉林,有吃狗肉的习俗,但近年来随着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许多人对狗作为“伴侣动物”的感情,吃狗肉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禁忌,或者说是一种受到强烈反对的行为。很多人看到狗肉会觉得非常不适甚至反感。这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禁忌”。
蝙蝠、蛇等: 提到蝙蝠,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很多人都将它与不洁或疾病联系起来,即使在一些本有食用蝙蝠习惯的地区(比如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去主动食用,并且在公众认知中,这已经变成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食材,很多人会避而远之。蛇肉在一些地方是美味,比如广东人煲蛇汤,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蛇的形象也容易引起恐惧和不适,所以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能接受。

4. 极端的烹饪方式或“黑暗料理”:

除了具体的食材,一些极端的烹饪方式或者被认为是“黑暗料理”的东西,也会让一部分中国人望而却步。

活吃海鲜: 比如一些地方会有活吃海胆、活吃虾等。虽然这在某些追求“极致鲜味”的群体中存在,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种方式可能显得残忍,而且也存在卫生风险,所以接受度不高。
某些发酵食品: 中国虽然有像臭豆腐、豆豉这样的发酵食品,而且相当受欢迎。但也有一些非常非常“重口味”的发酵食品,比如腌制的“童子尿蛋”(一种用童子尿腌制的茶叶蛋,虽然在北方某些地方流传,但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并且遭受很多人的批评和抵制),或者一些极其特殊的腌制品,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总结一下,中国人在饮食上有没有类似意大利人不接受披萨上放菠萝的情况?

有的,但形式更多样,也更复杂。

最接近的是“狗肉”,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已经是一个明确的“禁忌”。
次之是一些特定食材的接受度较低,比如某些内脏(但普遍接受度比西方高很多),或者像童子尿蛋这样的极少数腌制品。
更多的是“偏好”和“习惯”上的差异,比如保留鱼的完整性,或者对于某些带有强烈味道或特殊质感的食物(如某些发酵食品)的接受程度。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接受”等同于“禁忌”。意大利人“不接受”披萨上的菠萝,更多的是一种口味上的不搭,是一种文化上的“非主流”。而中国人的一些“禁区”,可能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习俗、伦理观念,甚至是历史原因。

所以,如果你问中国人有没有“饮食禁区”,我会说,“有,而且比你想象的要多一些,但具体情况要看你问的是哪里的中国人,以及这个‘禁区’到底是指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食堂菜系







user avatar

一中国人看到一名法国人和一名意大利人在追打一名日本人,于是上前劝阻。

中国人先问法国人,你为啥打他,法国人指了指日本人手上的拉面面包,中国人又问意大利人为啥打他,意大利人气愤的指了指日本人手上的菠萝披萨。

中国人表示,要尊重别人的文化吗,这点算什么,于是二人作罢。日本人为了表示感谢,端上来一份草莓麻婆豆腐款待中国人。

草莓麻婆豆腐……中国人朝着还没走远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招了招手,大喊了一句“打丫挺的!”

user avatar

我本来不太理解这事儿,直到有个日本厨子往麻婆豆腐里放了草莓。

另外,个人非常讨厌粉条

我简直不知道这玩意儿除了蚂蚁上树或者猪肉炖粉条这一路之外还有什么用处,不管什么好吃的,里边只要放上粉条,秒变黑暗料理。最不能忍的就是我们这儿经常拿粉条包包子饺子,简直反人类


牛排里请不要放黄豆芽,谢谢

user avatar

在俄罗斯的网站上看他们对中国菜的讨论,发现有一位“行家”提示大家:中国人认为大块大块的肉是粗鲁的,请中国人吃饭一定要把肉切成细条或薄片。

user avatar

我们这有个小松挖掘机厂子,爱信变速箱厂子也有,有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人家也吃饺子。

这个人叫什么忘了,现在也该小50了。11年我上大学时,这个本子和我同学的姐姐处对象。当时在爱信精机上班。

他出手阔绰,可是,饭量出奇小。吃一点点饱了。由于本地话学的不错,一开始我们都以为他就是个南方人,学说北方话而已。

不高,雪白,真的是雪白。啤酒肚就像个大白馒头。爱喝啤酒。让我接受不了的是,他吃饺子必须是煎熟的,不能有羊肉,牛肉可以。然后,配米饭或者面条吃。我也这样试过,吃着还可以。饺子蘸生抽。然后扒拉两口米饭。

那个日本子最终还是回国了。来中国两年,胖了三圈。

中国哪里能把煎饺当菜吃。反正北方我是没见过。

user avatar

这题我又会了

在澳洲读书的时候住homestay,跟一对儿澳洲本地夫妇住过一段时间

因此每到周末我就开始发扬料理中国美食的精神

给这俩老外做点中国美食一起吃吃喝喝

但我记忆犹新的是以下这些丧心病狂的吃法


这些不是饮食禁区简直就是饮食地府!!(咆哮

1. 茶叶蛋惨案

我做的第一个美味就是茶叶蛋

茶叶是正经茶叶,鸡蛋也是正经鸡蛋

当我端给这外国夫妇的时候 给他们高兴的嘴巴咧到耳后根

连连称赞说怎么这么香!

随即便拿来了大汤勺……

把一锅茶叶蛋的汤和些许茶叶舀了满满一碗

开始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并表示味道真的鲜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汤汁有些咸,于是他们就拿了切片法棍面包沾着汤汁和些许茶叶片兴奋的开始吃了起来

我连忙说这不是吃茶叶蛋的正确打开方式

茶叶蛋茶叶蛋,吃的是里面的蛋….

老外豁然开朗,连忙剥了个茶叶蛋麻溜儿切片

放在面包上沾满了茶叶蛋卤汤和茶叶和茶叶蛋片儿吃了起来

吃到动情处还挤上了美乃滋……

二.味极鲜惨案

自从我有一次做饭用了味极鲜以后,这俩老外便觉得味极鲜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

然后我鲜香的噩梦就开始了…

味极鲜蘸面包

味极鲜南瓜羹

味极鲜蘸薯条

味极鲜蘸饼干

味极鲜烤蛋糕

味极鲜苹果木瓜色拉

味极鲜搭配万物….

这老外夫妻俩的小孩子还时不时的偷偷拿走味极鲜滴几滴在嘴里品尝

有次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做了一份拔丝地瓜

他们吃了两口称赞实在是太美味了

然后女主人嗷嗷的让男主人给她递上一碗味极鲜

声称蘸味极鲜吃味道更好

三.蛋炒饭惨案

这对儿老外夫妻俩闲着没事干也喜欢研究美食,对中餐也是赞不绝口,于是某天女主人突发奇想想要做一份儿蛋炒饭

于是她买了一大瓶子泰国人常吃的一种酸甜酱


然后...一整瓶全部倒在为数不多的白米饭上

又抓了一把胡萝卜丝

一同倒入锅中,随着锅内温度的升高

这可怜的米饭+胡萝卜丝+一整瓶黏糊糊的酸甜酱开始冒着烟儿咕嘟咕嘟的放起了闷屁..

随即女主人将黏糊糊的酸甜酱与胡萝卜丝和米饭搅拌均匀

毫不夸张的说,锅内的场面宛如某个吃了炒饭不消化,还有些胃出血的人呕吐在了锅里一样

正当我要濒临崩溃的时候,女主人用勺子向锅内挖了一勺粘着几根胡萝卜丝的粘稠糊状物放入了嘴中,发出丝溜溜的吮吸声,含糊的咀嚼声,随后咕咚一声咽了下去。

女主人惊呼道:“蛋炒饭果然好吃!”

四.大盘鸡惨案

有一次晚饭我直接给这老外夫妻做了一大份热气腾腾的皮带面+大盘鸡

正想着大家可以愉快地大快朵颐的吃起来的时候

男女主人兴高采烈地拿出了覆盆子果酱…..

把大盘鸡中的每一块鸡肉当鸡块蘸酱吃了…

然后在吃皮带面的时候,又加入一堆覆盆子果酱搅拌着吃….


还高兴的说让我也尝尝


这是给我做的大盘鸡锦上添花!!!!

写不下去了越想越emo

越来越觉得

錯の吥昰硪_`兒是徰個丗芥、

殇、狠锺_____``


user avatar

国菜做成这样,


上面的情况只要出现一种,中国人立刻暴走。

user avatar

回族人,不能吃猪肉。

user avatar

看了一圈,其实感觉也没那么不能接受……

所谓的饮食禁区其实很多时候真的很容易突破……你比如西瓜加盐。


第九大菜系食堂菜最大的问题不在配方,在做工。

举个例子吧。

爆炒妙脆角,妙脆角本身就是脆性的还自带调味,如果过一下火,淋上勾芡的肉末汤汁,是不是有一种锅巴肉片青春版的既视感。

圣女果炒蛋这个事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回锅水煮蛋真的是很难处理。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你比如一切为二,把蛋黄取出,蛋黄拍碎和去皮番茄加入火腿丁或者肉末加入香料调味炒制成酱料再灌回蛋清中,配合法式摆盘,瞬间就变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玉米葡萄什么的属于传统甜菜了,松仁玉米有一种做法也加葡萄干的,加葡萄就稍微极端点,水太多不好处理就是了……

西瓜炒肉这个我是真没想明白,感觉上会有资深厨子能处理得了,但是考虑到中餐中有一个思想是只觉其味而不见其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瓜皮锅包肉。用西瓜瓤榨汁熬糖浆,炒制锅包肉,然后瓜皮去外皮作为配菜,就是白瓜皮那个部分,大火快炒其实是很清爽的口感,正好也可以缓解锅包肉的甜腻感。


所以很多人光看成品就把原材料pass的行为我个人是持反对意见的。这么说来如果草莓麻婆操作得当没准也挺好吃的……只不过不太清楚草莓这个配方再麻婆里是起什么作用就是了……


考虑到我国传统菜系源远流长,传承和创新都是必要的。所谓创新,就少不了各种尝试。各种内脏下水,各种舶来食材,经过厨师的精心配比烹制,往往就能产生奇妙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我国的饮食禁区应该是非常小的,差不多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厨子,都有一颗神农的心……


但是有一个真正的饮食禁区:

那就是厨子不用心的瞎做。

再好的食材,再好的配方,来一个喂猪的找一口大锅进去一搅,觉得差不多熟了端上来,你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东西铁定不是给人吃的。

只要它还能叫饭,我觉得啥都不算过分。

但是泔水和猪食,真的不叫饭……


以上。

user avatar

往茶里加糖,在欧洲那是常规操作

user avatar

嗨,也别说外国魔改的菜了,南北差异就够受的。

咱拿豆腐脑举例子,早些年咸甜之争正火爆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北方人,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买了一碗甜豆花尝了尝。

最终我的评价是,真难喝啊!甚至已经到了生理不适的地步。

所以我明白了,网友吵架有时候并不是闲得蛋疼,也可能是因为这矛盾,确实不可调和……

user avatar

不用说中国和外国,中国自己就一堆内部禁区。比如直击灵魂的咸甜之争:你喝豆腐脑是咸的还是甜的?

我记得当年刚到上海工作,在工厂里有3个月的搬砖实习。我在车身车间嘛,体能消耗很大,所以下午4点会发补餐,并休息半小时。

有一天发的补餐是这样的:

可乐一罐。

包子,带褶的包子,一个。

酥皮的球形团子一个。

作为一个在东北生活了23年的人,这显然就是一个(起码是咸的)肉包子和一个酥皮(豆沙椰蓉之类的馅)的甜点。

包子我咬了一口,竟然是甜的。仔细一看里面是豆沙馅的。woc,这是什么?这是上海常见的豆沙包。

放下包子吃酥皮甜点吧,结果一咬发现里面是肉馅的。这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酥皮和肉馅的搭配?回去一问上海的同事,这是鲜肉月饼。

在当下,我一度怀疑我的味觉,怀疑这是不是做梦,怀疑世界运行的规律。明明应该包子是肉的,酥皮团子是甜的。是什么BUG让它们怎么刚好把馅这么完美的颠倒了过来?

在我老家,没怎么见过豆沙包,都是豆包。豆沙做得很细腻,要放很多糖;而豆包就是纯豆馅,里面能看到比较完整的豆,不太放糖。另外而且外表不会做成有褶的包子,而更像馒头。老家相当一部分面点店一般把馒头做成圆的,豆包做成小一点的椭圆或者近似圆角矩形的,但从来没有做成包子形的。

而月饼,在我当时的认知中,显然得是一个“饼”的形状。而鲜肉月饼,它是个球。

当然,后来慢慢开始喜欢吃豆沙包、奶黄包和鲜肉月饼又是另一回事了。

user avatar

拳头硬了,别太过分了,日本人!

册——那——



user avatar

“不吃这一套”

user avatar

煎饼果子不加火腿肠等一系列东西…

这个跟“煎饼”严格来说不是一个范畴,哈哈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北方人,来南方城市长沙已经三年多了。

我至今无法接受甜味的馒头。

user avatar

在意大利吃过一次用土豆和奶渣馅儿的饺子,上面淋了奶油和干酪屑

不是我点的,我家人点的,然后吃不下,我就用我点的肉丸意面换了


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人,我是人生唯一一次愣是没吃完一份东西……

要知道我在陕北曾经连续一个月吃硬面饸络,都没觉得难

这次真是……我都想把那个饭馆点了……

俄式饺子最起码还能吃,这种意大利人做的所谓饺子,我真是想起来还想骂街……

user avatar

某日我和哥们去吃萨莉亚,一边大啖菠萝火腿披萨,一边闲聊。

“你说,为什么意大利人会觉得菠萝披萨不可接受呢?我能理解,但有点想象不出来他们的那种情绪。”

我思索片刻,回答道:“那你想像一下加了水果麦片的胡辣汤……”

“……妈的,我想杀人。”

那之后,我们换了个话题,继续愉快地享受了一顿不正宗的意大利美食。

但结账后,我不自觉地开始想象,加了甜麦片的胡辣汤究竟将是什么口味——胡椒的鲜辣、牛肉的香味、基础的咸味先一层进入口腔;但由于勾芡的存在,这些滋味未能与烘烤成的麦片融合,水果的酸甜味和谷物香气突兀地浮现在汤汁之后,只有百般的不协调。

试图咀嚼麦片时,上下颚与舌头一直承受着辣味的打击;想要快速将胡辣汤咽下,则又会被麦片的粗粝划过喉咙……

我不敢再想了。

我惊讶于自己灵魂深处的恶毒。

user avatar

想起一个日本漫画《中华小当家》,当然大多数老年二刺螈对于这个漫画是更熟悉动画。这个日本漫画里主角是中国人,活动的地点也是在中国。即使只是日本漫画里的中国,终归也算中国吧,哈哈哈。当然,里面的大多数菜做法夸张,基本不具备可行性,请勿模仿。

其中一段提到刘昴星和黑暗料理界“五虎星”之“飞天大圣”朱七的料理对决,天生没有味觉的朱七败在了料理材料的搭配上。

user avatar

板鸭国(西班牙)人制作的巴塞罗那限定款海鲜蓝干酪内馅儿饺子和黑糖限定款酸菜鱼Σ(っ°Д°;)っ

本仓鼠游学板鸭国,刚来第一周由好事的学长学姐带着去最近的大城市巴塞罗那逛街,闯入当地最知名的中华料理店“东方饭店”,吃了上述两道菜后,没给留小费,并一赌气居住于板鸭国人中间吃了一年板鸭国料理,留下了喜欢吃冷食、小食、冷饮和生猛海鲜的“顽疾”……╮(╯▽╰)╭

“东方饭店”(还是叫别的名儿,总之差不多),号称是巴塞罗那历史最悠久、板鸭国人最认可的中华料理店子,据说《爸爸去哪儿》剧组和《非你莫属》原班人马都打扰过此处,来吃的国人游客和学生数量因而暴增,本仓鼠那几个学长学姐也是明星效应的受害者,跟本仓鼠这儿各路劝就他家好吃……

到了地方,倒是窗门几净,店里也算熙熙攘攘,落座一桌,来了几名当地侍者和亚裔侍者,叽里呱啦一通,上了若干“中华料理”——还没来得及动筷子,就能看出来这些都是改良后的产物了,比如本应是番茄的配菜换成了草莓之类,但还没真的大动干戈。

直到店长推荐的“大菜”端上来,仓鼠的疑惑终于得到了答案!!!∑(゚Д゚ノ)ノ

酸菜鱼,原本期待的红油点缀色泽发黑发死,鱼和酸菜似乎漂浮在一碗石油中,看着非常离谱。

急忙问端菜的侍者:你确认这是酸菜鱼?

侍者歪了歪头:是啊,改良的,加了黑糖了。

那应该叫“甜菜鱼”才对吧……本仓鼠冒险尝了一筷子,浓烈的美洲黑糖的甜伴着海带丝口感的酸菜和鱼肉的滑腻在嘴里炸开,虽然已经习惯了租住公寓楼下板鸭国大妈手工制作的“话梅黑糖棒棒糖”的古怪味道,但这个真的有点儿……嗯,算了,这是明星馆子啊っ゚Д゚)っ

学长学姐们也吃,虽然神情确有不对,但还是眨眨眼吃了,当然,是看在高昂的价格和明星来过的馆子的面子上。

别的菜严格说来还好,虽然整体上偏甜口和冷色调——板鸭国美食除去海鲜饭、土豆鸡蛋饼之类,大多数适宜常温时食用,中国菜他们吃起来还是比较“烫”的——直到上了主食饺子,本仓鼠的怒火终于濒临爆发边缘(〃>皿<)

饺子看起来平淡无奇,除了比传统饺子大一点点儿,咬一口,一股Q弹之感伴随着酸苦辛辣的气息从舌尖直贯喉咙,当即数脸懵逼……这,什么鬼!!

什么鬼?

饺子馅是用章鱼须、海蛎子、红嘴儿贝(类似花蛤)切碎做的,佐料是蓝色干酪……!!

(不知道蓝色干酪的朋友,请百度或喂鸡“蓝纹奶酪”,会有惊喜的)

吃完大概能成仙。

最精彩的是,这种饺子不是蘸蒜酱的,而是蘸一种内含大蒜、姜、橙子果肉、草莓酱、椰肉丝、塔巴斯科辣椒油的神奇物质,空口尝一下都觉着自己有了生蛋的能力(`皿´)

这顿饭吃得就跟上刑一样,等终于可以起来了,本仓鼠就说了一句:这顿饭花了多少钱?

学长之一带了点儿怨恨:幸亏是“迎新”,不然我绝对不会花一个月的生活费(包括房租)吃这些东西!(▼皿▼#)

顺带一提,这学长还曾经为买床上用品专程跑巴黎……他说的话也就如此。

于是乎带头说,走人,要留小费你们掏(去你大爷的迎新)。

结果学长学姐们没闲钱了,小费谁也没付,不过没关系,仓鼠再也不来了。

从那儿走鼠以后,回了所在的公寓楼,赶紧直奔楼下相熟的巴基斯坦大叔的KEBAB店,不成想那天大叔过斋月不开门儿,只好去隔壁的San miguel啤酒专卖酒吧,跟头发花白的酒保说,一瓶San miguel,一份牛排就薯条!ヽ(#`Д´)ノ

吃这些简易的板鸭国食物都比追随所谓明星效应搞的烂馆子要好,迁就板鸭国人,省省吧。

那以后也是年少气盛,加之板鸭国美食偏东方化,竟然一赌气吃了一年,还就此和板鸭国人接触频繁,从而较之其他同胞也更能接触板鸭国人的另一面……(这其实是重大隐患,以后会说)╮(╯▽╰)╭

user avatar

蛋花汤挂面(甜)

糖醋臭豆腐

臭鳜鱼脍

红酒巧克力馅蒸包

可乐猪杂汤

肠头生滚粥

鹿肝生蚝汤

酸梅炒鸡肝

还想要啥?我这还有

——————残酷无情的分割线——————

这层估计就比较得罪北方人士了:

甜汤抹茶羊尾油馅儿水饺

羊宝馅儿汤圆

原只羊眼蒸水蛋

羊脑刺身

牛肝茼蒿馅饼

橙汁牛脸

豆汁猪生肠

粉浆羊蹄

还想要么?我还有

user avatar

饺子馅儿里你放菠萝试试看。

韭菜菠萝假装自己是素三鲜。

user avatar

不知道你们有没吃过齁甜的……

【猪肉丸子】

没有?

不是那种淮扬菜狮子头,那个勾芡带点酸甜的没啥。

我说的是福州一种历史小吃,好像叫“木金肉丸”来着。

做法是大量的白糖+萝卜丝+猪肉沫,加一些粉搓成丸子,然后拿去蒸熟。

口感怎么说?就觉得这肉肯定是臭了…甜里面带着一点猪肉味,猪肉味细品又觉得那个萝卜丝是活的在嘴里拱来拱去……总之从十年前我在三坊七巷见过以来,还没见过哪位勇士能吃完一个整的

╮( ̄▽ ̄)╭

现在好像三坊七巷的摊子也不见了,估计是太破坏福州美食形象了。

据说这玩意是当年签了《南京条约》,福州成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后,有个天才发明出来专门卖给来福州港外国水手的,据说这天才靠这玩意挣的和猪头一样……

每当想到这玩意,我就感恩新中国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意大利人对披萨上的菠萝感到“不适”,这已经成了一个全球皆知的美食界梗。但如果说这是个“禁忌”,可能有点过了,毕竟还是有人会尝试,只是不被主流接受。这有点像我们说“西方人吃不惯臭豆腐”,虽然不是绝对,但确实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反应。那么中国人有没有类似这种“不接受”,甚至可以说是“饮食禁区”的情况呢?答案.............
  • 回答
    要说意大利人“最晚”什么时候不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这事儿可没个明确的界限,就像你问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孩子一样,是个渐进的过程,掺杂着文化、政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咱就得从那辉煌的罗马说起。想想看,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它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文化、法律、语言(拉丁语)影响.............
  • 回答
    关于“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不被美国人视为白人”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历史色彩的误解。事实上,从法律和官方的定义来看,他们是被视为白人的。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美国早期移民和种族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确实经历过一段不被主流社会完全接纳为“白人”的边缘化时期。要详细解释这一点,.............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戏曲和歌剧的核心魅力之一——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非要唱出来?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远非“正常说话太久”这么简单。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1. 艺术的夸张与升华:让情感和意义更具感染力 非写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戏曲和歌剧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为了追求完全的写实模仿生.............
  • 回答
    《教父》系列电影中的历任“教父”(即黑手党家族的领袖,Corleone家族是最核心的代表)是否值得观众尊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家族的兴衰,确实与“意大利人的苦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直接挂钩,而是包含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纠葛。历.............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说实话,确实挺让人捉摸不透的。在约会初期就这么直接,尤其是在意大利文化背景下,确实有其特殊性。我尽量帮你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方向,让你自己判断这到底是什么性质。首先,意大利男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热情、直接,他们在表达好感和欲望上可能比一些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更外放一些。这并不代表.............
  • 回答
    要理解意大利统一时为何没有像德国那样直接出现“皇帝”称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意大利的政治、历史和社会背景。这并非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不”和“当时是否合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权力结构、历史遗产和地缘政治。首先,我们要明白,意大利的统一(Risorgimento)是一个漫长而曲折.............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聊聊《图兰朵》。要是您不懂意大利语,完全可以看懂《图兰朵》这部歌剧。现代歌剧演出,特别是像《图兰朵》这样享誉世界的名作,通常都有中文或您能理解的语言字幕。这些字幕会实时同步地显示在舞台上方或者屏幕上,让观众能够紧跟剧情发展。所以,语言障碍基本不成问题。不过,要说“看懂”《图兰朵》这.............
  • 回答
    意大利军队在一些人的认知里,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客观”的印象,这其中夹杂着一些夸张的成分、历史的烙印,以及现代现实的某种扭曲。这种不客观,与其说是一种恶意贬低,不如说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和刻板印象的叠加。首先,我们得聊聊那段让意大利军队“名声在外”的二战历史。那个时期的意大利,虽然在前期也有一些闪光的时刻.............
  • 回答
    查士丁尼大帝,这位在东西罗马帝国交汇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君主,在收复意大利的壮举之后,为何没有将首都迁回古老的罗马城,这是一个许多人都会好奇的问题。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遗忘”或“偏好”,而是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以及战略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罗马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差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即.............
  • 回答
    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中国女足0比2完败于意大利女足,未能晋级八强,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结果。回顾这场比赛,中国女足的表现可以说是起伏不定,既有闪光点,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上半场:严谨防守下的被动局面比赛一开始,中国女足展现出了顽强的防守态度,试图通过紧逼和快速的区域防守来限制意大利队的.............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盟军为何选择诺曼底登陆,而非直接从意大利一路北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战略、地理、政治、军事资源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考量。简单来说,诺曼底登陆之所以成为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首选之地,是因为它被认为是相对而言最可行、最能达到预期战略目标的方案,尽管意大利战场也承担.............
  • 回答
    中世纪意大利的雇佣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佣兵”(Condottieri),他们的战争 绝对不是不死人的,而且常常是 非常血腥且充满危险 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佣兵这个群体以及他们作战的实际情况。 1. 佣兵的本质:职业军人,而非英雄首先,要明确一点:佣兵是职业军人。他们为了金钱而战,.............
  • 回答
    意大利的新冠疫情确实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起初,病例的集中爆发似乎仅仅是某个地区的局部事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的是病毒传播的严峻态势,它并没有被有效地遏制,而是如同野火一样,迅速蔓延至意大利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幸的是,这种蔓延并不仅仅局限于意大利的国界。目前来看,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意大利的每.............
  • 回答
    .......
  • 回答
    意大利北部许多重要的城市,比如米兰、都灵,虽然距离波河不远,但它们并非直接坐落于波河下游的沿岸。要探究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来解读。首先,历史的渊源是关键因素。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并非在一夜之间形成,它们大多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或更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当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背后牵扯的远不止军事实力的对比那么简单。把意大利军队的“强大”和黑手党的“强大”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需要拆解一下,因为它们衡量的维度完全不同。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我们说的“实力强大”是指什么? 意大利军队的强大: 通常指的是其在国家层面的军事能力、装备水平、训练程度、.............
  • 回答
    这则发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新闻,一位男子在脸书上发布视频,讲述他的姐妹因新冠肺炎去世,并指责政府应对不力,这无疑触及了疫情中人们最敏感的神经。这样的个体悲剧,往往是冰山一角,折射出更广泛的社会和公共卫生挑战。要预测欧洲乃至意大利的疫情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仅仅是某个具体事件。一、欧洲整.............
  • 回答
    要说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工业水平“差”,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但相较于德国、美国、英国这些主要的参战国,意大利的工业实力确实显得捉襟见肘,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战争期间的严峻挑战。一、历史的包袱:长期发展不均衡的意大利意大利直到19世纪中期才实现国家统一,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