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是金庸笔下内心最强大的人?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高手如云,论及“内心最强大”,这并非一个可以轻易量化的标准,因为“强大”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例如:

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面对绝境,永不放弃的精神。
超脱世俗的淡泊: 看透名利,不为外物所扰的从容。
深刻的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坦然接受。
坚定的信念和原则: 不因外力而改变自己的道义和立场。
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痛苦、背叛、失去,依然能站起来。
成熟的智慧和人生观: 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从中汲取力量。

如果要我选择一位金庸笔下最符合“内心强大”这个特质的人,并且能够详尽地解释,我会选择:

令狐冲

为什么是令狐冲?他的内心强大并非来自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经历无数磨难、犯过错误、迷失过自我,最终涅槃重生、获得觉醒的强大。

详细阐述令狐冲的内心强大之处:

1. 面对命运的戏弄,依然热爱生活:
被冤枉与背叛: 令狐冲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冤屈和背叛。他从华山派掌门弟子,被诬陷为盗取《辟邪剑谱》而逐出师门,受到师父、师娘甚至最亲近的师兄弟的误解和排挤。他的爱情也饱受折磨,与任盈盈(盈盈)的感情被所有人反对,历经生死考验。
承受巨大的痛苦: 他经历了“吸星大法”带来的内力反噬的折磨,这种痛苦是锥心刺骨的,随时可能让他疯癫甚至死亡。他数次濒临死亡的边缘,但每一次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乐观的态度: 尽管身处绝境,令狐冲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他会苦中作乐,饮酒弹琴,甚至在被逐出师门后,他依然享受江湖的自由,不沉溺于过去的失落。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环境再恶劣,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2. 挣脱束缚,追求自由与本心:
反抗门派的僵化: 华山派当时的“君子剑”岳不群,表面道貌岸然,实则阴险狠辣,将“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理念贯彻到底。令狐冲性格豪迈不羁,看不惯师父虚伪的一面,也无法忍受门派中那些阿谀奉承、背后捅刀的人。他被逐出师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摆脱了精神枷锁,走向了真正的自由。
冲破世俗的羁绊: 他与魔教教主的女儿任盈盈相爱,这在当时的江湖是天大的禁忌。世俗的观念、名门正派的偏见,都试图将他们拆散。但令狐冲从未因此动摇,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爱情,证明了爱情和真心可以超越一切偏见。
超越门派的格局: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超越“正邪”界限的胸怀。他能够欣赏魔教的女子,能够与魔教之人并肩作战,甚至救助被正道欺凌的魔教人士。他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和真心,而非其出身或门派。

3. 放下仇恨,以德报怨的智慧:
对岳不群的态度: 尽管岳不群对令狐冲恩将仇报,甚至想致他于死地,但当岳不群在思过崖身败名裂,众叛亲离之时,令狐冲却出于侠义之心,给予了他最后的帮助和救助,并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了其他华山弟子。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格局和胸怀!他并没有选择落井下石或报复,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化解了恩怨。
对恒山派的担当: 恒山派是一个由尼姑组成的门派,在当时的江湖中举步维艰。令狐冲在目睹了仪琳的纯真和对他的深情后,以及对岳不群的虚伪感到厌恶后,主动承担起了振兴恒山派的责任。他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出于责任感和对纯洁的守护,即使这会让他背负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4. 自我救赎与成长:
学习《独孤九剑》: 令狐冲并非武学奇才,他的武功基础并不牢固。他学得《独孤九剑》纯属偶然,但正是这套剑法,帮助他开发了自己真正的潜力。更重要的是,《独孤九剑》强调的是“无招胜有招”,是一种“顺势而为”、“洞察先机”的哲学,这与令狐冲本人随性洒脱的性格相契合。他并非刻意追求武功,而是将武功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从迷惘到坚定: 令狐冲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强大。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他有过迷茫、痛苦甚至绝望。但每一次的跌倒,他都能重新站起来,并从中学习、成长。他逐渐看透了江湖的虚伪,也更坚定了自己内心的原则和价值。

5. 超脱于胜负的豁达:
对武功的看法: 令狐冲并非执着于武功的最高境界,他更看重的是武功带给他的自由和乐趣。他不像东方不败那样,将武功视为一切,也不像岳不群那样,为了武功不惜一切代价。他喝酒、弹琴、嬉笑怒骂,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即使身怀绝世武功,也依旧是那个快意恩仇的令狐冲。
最终的选择: 在打败东方不败,救出任盈盈之后,他选择退隐江湖,与任盈盈一起归隐。这并非是逃避,而是他对人生选择的一种成熟和通透。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不再需要外界的认可,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与爱人的相守。

与其他角色的对比(简略):

郭靖: 郭靖的内心强大在于他的忠厚老实、矢志不渝,但他更多的是一种“愚忠”和“诚恳”。他的强大是建立在简单的善恶观上。
张无忌: 张无忌的强大在于他的博爱、仁慈和不计前嫌,但他有时候显得优柔寡断,容易受他人影响,缺乏令狐冲那种在绝境中独立思考和自我拯救的力量。
乔峰: 乔峰的强大在于他的悲情英雄主义,他承受了比令狐冲更大的民族大义和家国仇恨,但他的强大最终走向了自我牺牲,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壮。
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的强大是扭曲的,是建立在对权力和永生的极致追求上,他的内心已经被魔功和野心所吞噬,谈不上真正的“内心强大”。

总结:

令狐冲的内心强大,在于他拥有:

惊人的韧性: 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委屈,却能屡败屡战。
独立的思考能力: 在乱世中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道义和原则。
博大的胸怀: 超越了正邪、门派的界限,看重人的本质。
纯粹的爱情观: 为了爱不畏艰险,不惧一切反对。
超脱的豁达: 懂得在痛苦中寻找乐趣,在绝境中保持乐观。

正是这些品质,让令狐冲成为金庸笔下那个在风雨飘摇、命运多舛的人生中,依然能够挺直腰杆,保持内心的光辉与自由的人。他的强大,是一种活出来的强大,是一种随遇而安却又坚守本心的强大,是一种看透世事却依然热爱生活的强大。他代表了一种理想中的人格,一种在苦难中获得升华的生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胡斐。

他的「三不动心」,不知有几人能够做到?

胡斐武功大成,初入江湖,到了岭南名镇佛山,便遭遇到一件大不平之事。

佛山有一乡霸名凤天南,系五虎门掌门人,他的势力在当地盘根错节,做事强凶霸道,当地人敢怒不敢言。农民钟阿四家的菜地被他看中,他提出以五两银子的贱价要求「买」地。他势在必得,钟阿四却断然拒绝。所以,他先诬陷钟小三偷了他的鹅吃,又以此缘故,将钟阿四抓到了监牢中,严刑拷打得血肉模糊。

钟小三年方四岁,口齿不清,钟四嫂虽力陈自己儿子绝不会偷人东西吃,但当旁人问起他当天吃了什么时,他却说道「吃我,吃我」,这句话,似乎坐实了凤天南指控之事。

钟四嫂被逼到了绝处,她性情又极刚烈,当下拖着儿子,带着菜刀,偕同街坊四邻,到了祖庙,要让北帝爷来分辨是非黑白。如何分辨呢?

「钟四嫂在北帝爷爷座前磕了几个响头,说道:『北帝爷爷,我孩子决不能偷人家的鹅。他今年还只四岁,刁嘴拗舌,说不清楚,在财主爷面前说什么吃我,吃我!小妇人一家横遭不白,赃官受了贿,断事不明,只有请北帝爷爷伸冤!』说着提起刀来,一刀便将小三子的肚子剖了。」
胡斐一路听下来,早已目眦欲裂,听到此处,不禁大叫一声,霍地站起,砰的一掌,打得桌上碗盏跃起,汤汁飞溅,叫道:「竟有此事?」

含冤莫白,无力对抗,只能用鲜血、用生命去对抗,这种如困兽死前哀鸣挣扎的举动,里面蕴含着几多绝望?

而实际上,钟小三的腹中并无鹅肉,只有一颗颗未曾消化的螺肉,是他和哥哥在田里摸到的田螺,他所说的「吃我」,其实是「吃螺」之讹。

别说是胡斐,读者看到这,也觉不忍。更凄惨的是,佛山祖庙破儿腹明冤一事,并非金庸的杜撰,而是实有其事,据金庸所言,「北帝神像之前有血印石一方,尚有隐隐血迹,即为此千古奇冤之见证」。所以,金庸要借胡斐,去找一回世间的公道。

胡斐听当地人说了这件惨事,又目睹凤天南的家丁放狗追钟四嫂、钟小二,怙恶不悛,当即出手,大闹凤天南的英雄酒馆、英雄当铺、英雄赌场等产业,将他逼了出来。

他艺高人胆大,单枪匹马,把凤天南及他身边高手打得落花流水,制住凤天南后,本欲一掌将他打死,但见他对其子舐犊情深,心中一软,又犹豫起来。此时,凤天南手下差人将他引开,趁机害死了钟阿四、钟四嫂、钟小二三人:

翻身下马,大踏步走向庙中,一步跨进大殿,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胸口呼吸登时凝住,只吓得身子摇摇摆摆,险些要坐倒在地。原来北帝庙大殿上满地鲜血,血泊中三具尸身,正是钟阿四、钟四嫂、钟小二三人。每人身上都是乱刀砍斩的伤口,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钟阿四是与他素昧平生的乡民,而凤天南则是鱼肉一方的掌门人,旁人见了这惨事,自也扼腕叹息,但未见得要将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了进去,但胡斐一见之下,义愤难平,发下毒誓:
胡斐呆了半晌,一股热血从胸间直冲上来,禁不住伏在大殿地上,放声大哭,叫道:「锤四哥四嫂,钟家兄弟,是我胡斐无能,竟然害了你们性命。」

只见三人虽死,眼睛不闭,脸上充满愤怒之色,他站起身来,指着北帝神像说道:「北帝爷爷,今日要你作个见证,我胡斐若不杀凤天南父子给锤家满门报仇,我回来在你座前自刎。」说着砰的一掌,将神案一角打得粉碎,案上供奉的香炉烛台部震在地下。

凤天南为人狠毒果决,知道不敌胡斐,便将一把火家宅产业烧得干干净净,举家远走,让胡斐难以找寻。胡斐循着踪迹,直追到湖南境内,才侥幸在一座古庙之中,遇到凤天南一行。

其实,直到这里,金庸给他的历练才刚刚开始。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个性各不相同,而不同的个性,又有不同的价值指向。比如郭靖正直端方,是克服外在困难、自我成就的典型,而杨过敏感激烈,是反对外在束缚、自我超越的典型;那么他写胡斐,用意和落脚点何在呢?

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这样说:「我企图在本书中写一个急人之难、行侠仗义的侠士。武侠小说中真正写侠士的其实并不很多,大多数主角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武而不是侠。」「急人之难、行侠仗义」,是胡斐的注脚。那么,要怎么样,才算得上真正的「侠」呢?

为了给出一反窠臼的回答,金庸为侠客设置了三条标准: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武侠人物对富贵贫贱并不放在心上,更加不屈于威武,这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他们都不难做到。在本书之中,我想给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他「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顶天立地的人,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而金庸在《飞狐外传》中写的胡斐为代表的侠客,「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则境界更高,更难做到。

且看胡斐报仇记:

胡斐在湖南,对一位紫衣女郎一见倾心。她武功高强,只略逊胡斐半筹;她相貌秀美,让胡斐一见难忘;她性子争强好胜,「竟是有一味掌门人癖」,到处与人比武,抢人的掌门人做。

袁紫衣与胡斐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初入江湖,性子倔强,要强好胜,也都是站在塔尖的强者,从不对他人服软。

再加上袁紫衣对他若即若离、若有意若无意,时而近时而远,甚至时而敌时而友,更是弄得胡斐心痒难搔,钟情日甚。

那日,袁紫衣和胡斐斗了一番以后,忽而解开了此前结下的小梁子,二人同乘一骑,到了湘妃庙中。深宵古庙,夜雨淅沥,与心上人共处一室,本是何等佳境,正当此时,凤天南一行正好也到庙中歇宿,胡斐立时便要杀他报仇,本来志在必得,却没料到袁紫衣忽然出手格挡,又出言恳求:

user avatar

1.张三丰

年少时,盼望着过上无忧无虑、一切如意的生活。

十几岁看了金庸的小说,对主人公的境遇痴迷向往得不行。

虽有一时惊险挫败,大都化险为夷,因祸得福,武功盖世、金银无数、美女倾心。

掉入万丈深渊、误入深山老林,不是捡到绝世秘籍,就是遇到前辈名宿;不是误吞毒物后百毒不侵,就是遇到通灵大雕,内力大增、剑术通神。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武侠小说里,中奖率简直是百分之百,以至于我现在出去爬山时,到了山顶,都有莫名其妙跳崖的冲动。

后来长了几岁年纪、经历了工作生活的一些磨炼,再次翻看金庸小说时,发现人世间的种种,作者早就明明白白地写在那里,只不过年少时,没有看见。

比如,武当张三丰的经历,作者着墨不多,却道出了人生的艰难。

童年跟着地位低下的觉远师父,一起看护少林寺藏经阁的书籍,粗茶淡饭、布衣麻鞋,在寺内被人言语相轻、给脸色、甩白眼,想来不在少数。

有人说,少林寺武林泰山北斗,寺内的僧众佛法武功兼修,待人接物自然一视同仁,大家对待小孩子,应该不会太坏。

少林寺也在人世间,少不了世上的世态炎凉。

我们看看虚竹从灵鹫宫回少林寺后的部分遭遇:

虚竹来到戒律院前,躬身禀道:“弟子虚竹,违犯佛门戒律,恭恳掌律长老赐罚。”他说了两遍,院中走出一名中年僧人,冷冷地道:“首座和掌律师叔有事,没空来听你的,你跪在这里等着吧!”虚竹道:“是!”这一跪自中午直跪到傍晚,竟没人过来理他。

虚竹的师父慧轮好歹是寺内武僧,比之觉远和尚地位高了好多。

觉远和尚在寺中几乎是被无视的,真正的是无视,没被人正眼看过。

在华山之巅,杨过第一次看到觉远和尚时,评价极高:

杨过看这僧人时,只见他长身玉立,恂恂全儒雅,若非光头僧服,宛然便是位书生相公。和他相比,黄药师多了三分落拓放诞的山林逸气,朱子柳又多了三分金马玉堂的朝廷贵气。这觉远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当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俨然、宏然,恢恢广广,昭昭荡荡,便如是一位饱学宿儒、经术名家。

杨过看得出觉远和尚的气度不凡,那与杨过交好的方丈天鸣禅师、达摩首座无色禅师,为何看不出?

不是看不出,想来看都没看过。

十四岁时,藏经阁里的经书《楞伽经》被尹克西和潇湘子偷走,张君宝与师父觉远一起追索经书,被尹克西摔得头破血流,若无杨过等人帮忙,险些丧命。

郭襄用手帕给他包扎伤口时,看到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少年懵懂的他,心里还奇怪,不知她为何伤心。

十七岁那年,昆仑三绝何足道技压少林,君宝与师父觉远力克强敌,保住少林寺的颜面,却反遭少林僧众追杀。

获罪理由更是古怪:偷学武功。

可前提是,没人提前告知他们师徒不许偷学武功,觉远和尚竟是从书上不经意看到这条规定的,时间久了,已经忘记了。

可见少林寺的标准化做得一塌糊涂,这么重要的事情,不但对新人未曾教育(张君宝),对老人(觉远)没有定期考核,且不从自身找原因,不想制定这一规定的目的,直接生搬硬套,硬要诛杀立有大功的觉远师徒。

我总觉得这些老和尚是恼羞成怒,老子解决不好的不良,你们对策好了?打死你们这帮偷学公司技术的……

恩师丧命、少林追杀,张君宝但觉天地茫茫,竟无安身之处,一人走在荒山野岭中,说不尽的孤单寂寞。

而立之年,仰望浮云,俯视流水,苦思七日七夜,悟到以柔克刚的武功要义,创立武当,七个徒儿行侠仗义,武当派威名远播,几与少林寺比肩,一时风光无两。

一切看似经历磨难,终成正果,武功登峰造极,徒弟们个个争气、门派兴旺发达,似乎无事不如意。

但生活,总是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一个艰难连着一个艰难。

九十岁大寿,三弟子俞岱岩惨遭巨变,手骨、腿骨俱断,能否保住性命,都无法知晓。

眼见爱徒遭难,心头大震,眼神惶恐,双手发颤。

五弟子张翠山问他,师父,三哥,还有救吗?

他只说句,翠山,世上谁人不死?

可心中难过万分,在弟子们面前强忍悲痛,夜间在庭院里,在空中一笔笔空临《丧乱帖》:

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彻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一遍遍地写着,足足两个时辰。

一个九十岁的老人,纵横江湖一生,历经万难,现在痛彻心肝,无可奈何。

可一个苦难接着一个苦难。

为查三师哥受害原因,张翠山独闯王盘山,十年间音信皆无,而他又是老人最想传衣钵之人。

十年,对于将近百岁的老人,又是怎样的折磨?

百岁寿辰,闭关时,深明太极精奥,出关遇到爱徒翠山携妻带子回归武当,欢喜得不得了,可半日的时间,爱徒、徒媳自戕丧命,徒孙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生死未卜,哭着喊着,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妈妈活回来!

百岁老人老泪纵横,抱着无忌、望着死去的翠山,伤心欲绝。

翠山,翠山,我活到一百岁有什么用?武当名震天下有什么用?

我还不如死了的好!

苦难几乎将老人击垮了,可苦难还没有终结。

为救无忌,受辱于少林山门之前;爱徒的唯一骨血,进入蝴蝶谷后,又是音信皆无,生还的可能几近乎无,十多年间,老人是多么渴望听到徒孙的消息,又是多么怕听到徒孙的消息,在爱徒灵位前,又有多少次懊悔,在武当山的夜里,多少次无助地叹息?

张无忌生还,武功大成,统领明教,江湖上威名赫赫,老人看到爱徒之子成人,本是得到莫大安慰,却不想,未来的武当掌门人宋青书欺师灭祖,杀害七师叔莫声谷,妄图毒害武当师长。

口中说着,这等逆子,有不如无,掌毙宋青书,可爱徒惨死,三、四代弟子中唯一出色的宋青书落得这般下场,一百多岁的老人,心里又是怎样的滋味?

可生活就是如此,一个艰难接着一个艰难,忍无可忍,仍需再忍,饶是武功通神、门派实力名望武林一流的张三丰,也会遇到无可奈何的苦难,而他能做的只有努力去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它冰冷、即使它如此苛刻。

想起明教教歌: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2.李萍

这是我以前的回答,觉得她适合很多回答。

最喜欢的人物,内心最强大的人,最明事理的人……

大雪夜,临安城,牛家村。

杀了卖国贼王道乾后,长春子丘处机在路上和郭啸天、杨铁心不打不成交,消除误会后,到杨铁心屋里喝酒谈心。

追兵赶到,丘处机一口宝剑诛杀全部追兵。

并送了郭杨两家两把削铁如泥的锋利匕首,給即将出生的两个孩子取名杨康、郭靖。

杨铁心的夫人包惜弱,怜贫惜弱,莫名其妙地救了一个受伤未死的追兵。

明知所救不是好人,却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把他救了,等发现那人逃走了,却怕丈夫追上去把那人給杀了,竟然绝口不提自己昨夜救人的事。

数月后,午夜时分,大队兵马围住郭杨两家,号称捉拿反贼。

一番争斗,郭啸天丧命、杨铁心重伤后不知所踪,李萍被带队的武官段天德掳走,包惜弱却被另一群黑衣人救走。

救走包惜弱的是她那晚救下的重伤之人,金国的六王爷完颜洪烈,而她竟然信了他的话,随他一路向北,去了金国,作了大金国的王妃。

全然不想雪夜的那番厮杀和后来郭杨两家被害有什么关系。

丘处机得知后,四处打探,想要救下两位遗孀和她们腹中的孩子,为此还和江南七怪发生误会,大打出手。

被吓坏的段天德以李萍为人质,挟持着她向北方逃命。

段天德一路打骂不休,李萍性子刚毅,回骂不绝,手抓牙咬脚踢。

十多天后,段天德押着李萍到了扬州,江南七怪的马王神韩宝驹和妹妹韩小莹恰巧也追到了扬州,他们向店掌柜打听段天德和李萍的下落,被段天德暗中瞧见,扯了李萍逃走。

李萍见有人来搭救,就拼命挣扎呼救,可惜没被韩宝驹兄妹发觉。

一路上李萍装作疯癫,大声胡言乱语、扯发撕衣,怪状百出,就是为了引人注目,給救自己的人留下线索。

段天德本想以她为人质保全自己,却不曾想这个面貌丑陋粗手粗脚的大肚子女人如此难缠,于是动了杀人的心思。

李萍见他挥刀砍来,不但不躲闪逃跑,反而掏出贴肉藏着的匕首,扑上去要和仇人同归于尽,給丈夫报仇。

丘处机給的匕首锋利无比,切断段天德的腰刀,自胸至腹,划出一条血痕,只需力气再大一点,就能把仇人开膛破腹。

后来,他们都被金人抓住当作挑夫,肚子越来越大的李萍,决意找机会手刃仇人,挑着重担,数十日咬牙坚持,在沙漠苦寒之地长途跋涉。

途遇大队兵马,李萍和段天德被队伍冲散,逃跑过程中,腹中疼痛,支撑不住,晕倒在一个沙丘后面。

夜半醒来,大雪初停,明月在天。

忽然胯间暖融融的似乎有什么东西,睁眼一看,原来孩子诞生了。

雪地产子,李萍用牙咬断脐带,在战场死尸上剥下棉裘,抱着儿子在沙坑里躲避寒风。

从死兵身上找出粮食充饥,找出火石生火,吃完粮食,吃烤马肉。

就这样,在寒风凛冽、遍地死尸的战场,挨了十几天,恢复了体力,抱着孩子离开了那里。

走了几天,遇到好心的蒙古牧民,得了顶帐篷和四只羊羔,在大漠中安顿下来。

搭建茅草屋,放牧牲畜,把羊毛纺织为毛毡,换取粮食,含辛茹苦的抚养孩子。

她从小教导郭靖,要招待客人,不可要客人的东西。

而六岁的郭靖就是这么做的,他救哲别、挨毒打,差点丢了性命。

哲别給他金镯子他不要,哲别投靠铁木真后,又把铁木真赏給自己的大块金子給郭靖,他还是不要。

他说,妈妈说了,要招待客人,不可要客人的东西。

铁木真等人看了,都十分欣赏郭靖。

李萍从市集上回来,看到儿子一身的鞭痕,好不心疼,又为六岁的儿子骄傲。

对郭靖说,好孩子,为人该当如此。

又想着,不如让孩子在军队中历练历练,将来好让孩子为父报仇,于是随着哲别,到了铁木真军中。

成吉思汗命令郭靖去灭金国,赏赐无数金银财宝,郭靖毫无察觉,李萍却判定大汗要逼郭靖做什么事。

于是让郭靖去试探,就说自己思乡情切,想和儿子一起回到南方。

结果大汗忽然脸露怒色,执意不允。

李萍又细问郭靖,成吉思汗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郭靖说,大汗给我锦囊时,脸色不对。

李萍就挑开锦囊,看到了其中奥秘。

原来,是铁木真让郭靖灭金后,攻破临安,灭掉大宋。

铁木真以李萍为人质,威逼郭靖服从,李萍假意劝说儿子,实际却用汉语勉励儿子。

“想我当年忍辱蒙垢,在北国苦寒之地将你养大,所为何来?难道为的是要养大一个卖国奸贼,好叫你父在黄泉之下痛心疾首么?”

“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甚么大不了?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白在这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负了我们,也不必念他过恶。你记着我的话罢!”

她凝目向郭靖望了良久,脸上神色极是温柔,说道:“孩子,你好好照顾自己罢!”

说着举起匕首割断他手上绳索,随即转过剑尖,刺入自己胸膛。

一个女人,突遭变故,丈夫被害,她没有唯唯诺诺哭泣,没有绝望自尽。

而是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和仇人厮打、挺着大肚子找机会給丈夫报仇,哪怕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哪怕当挑夫,挑着担子,在苦寒的大漠走几十天也绝不放弃。

看到逃生的机会,竭尽所能,或胡言乱语或举止怪异,就是为了获救逃生。

雪夜,战场,寒风凛冽,在死人堆里生下孩子。

在大漠里,放羊织布,拼尽全力想尽办法养活孩子。

把儿子培养成有良知、有血性、坚忍不拔的好汉子。

在儿子在亲情和大义之间无法选择时,給儿子讲清楚大义所在,杀身成仁。

李萍是伟大的母亲。

在金庸的小说中,慷慨就义的女子不在少数,为了爱人不要性命、委屈自己的也大有人在。

而选择在艰难中如此坚持,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后顾全国家大义、不惜舍命取义的唯李萍一人。

她没有选择像某些人一样自己骗自己,委身仇人,贪图安逸。

也没有不愿忍受生活之苦,像胡夫人那样拔刀自刎,陪丈夫而去。

她选择了坚持,在绝望中坚守,在苦难中前行。

先有李萍这样伟大的母亲,后有侠之大者郭靖。



user avatar

岳不群。

枭雄啊,简直让我隐隐看到了英雄的影子……

梦想是如此炽烈,把他烧成了灰烬。

笑傲江湖三狠人,东方不败最菜,没有梦想只有欲望,于是前期也没干啥,后期又变成了绣花女。

林平之纯粹仇恨驱动,选择太少,所以后面剑走偏锋,无计划无目的只有仇恨。

只有岳不群,有计划,有目的,能下得了狠手,最后也几乎成功了,再考虑到他是三人中下决心的时候身份最高的人,这种内心的决断真心是可怕的。

user avatar

咱提名血刀老祖。

做恶人做的理直气壮,毫不遮掩。

纵使对其恶行很是厌恶鄙视,也不得不承认血刀老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恶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