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一直在构思另一个故事,看到邀请都有点淡心无常了。
《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有差不多同一个结构。
《西游记》里以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为节点,和取经故事分割。
《水浒传》以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为节点,从逼上梁山转换为走向招安。
很多人看《水浒传》看到忠义堂一节,就不愿意往下看了。
《西游记》不同,孙悟空是从莽撞少年到不断成熟,最后终成正果。其间的取经故事,精彩纷呈,结构巧妙,叹为观止。
大闹天宫是孙悟空一个人的奋斗,取经故事中的孙悟空明白要依靠集体的力量。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在表现自我的价值;而取经路上,这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各路神仙就是最好的保障,有资源,为什么不用呢?
大闹天宫的故事其实是很怪异的。
不是孙悟空特别能打,而是有人希望他打到凌霄宝殿。
虽然说孙悟空起兵时有几万猴兵,并纠集各路妖怪,约有十万之众。但是,有本事直捣紫禁城的,也就是他一人。
降服孙悟空共计2次,一次是地主武装二郎神和太上老君,一次是佛祖。
天庭精锐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倒是勤王的立下战功。而偏偏二郎神是观世音推荐,佛祖直接下场。
而太上老君收拾孙悟空的法子是放进炼丹炉,这很是起疑。
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的办法,太上老君怎么会想不到呢?
要知道道教的本事就是占卜算卦,掐指一算,也能搞出这么一出。
总之,大闹天宫里面最主要是有人在利用这件事情,让孙悟空的金箍棒打破某种平衡,甚至于图谋不轨。
不过不要误会,太上老君只是有嫌疑。历史上,道教人物多走上层路线,辅佐君王,修炼丹药,与朝中大臣交往甚密,有些宫廷内的事情,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
这到底是玉帝的意思,还是其他人的意思,作者不敢细说,我也只是猜。
总之,孙悟空有些手段,但是不能包打天下,最后被压五行山,这个结局其实是注定的。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这五百年,很多事情都想通了。
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有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一定要谋一个出身。
孙悟空拜别菩提老祖,师徒身份是作了切割的。不可为外人道也。
大闹天宫,功败垂成,最后被镇压。
道家不承认他的身份,为朝廷效力不得,造反也不成。
只有走佛家一条路。
要是当时做商人有今天的地位,孙悟空说不定就去开网络公司了。
所以孙悟空带花帽一段,是走了又回来,毫不起疑。
他没什么可起疑的,只有保唐僧取经这一条路可走。
中国古代经营西域,除了将士戊边以外,就是利用佛教的力量,抵御域外文明。
弘扬大乘佛教,就是当时思想领域的斗争主线。
这是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
这一路上的斗争,可以看成是调用了所有力量,确保佛教传播一路畅通无阻。
取经只是由头,目的是要打通西域。
西天取经,就是要一路向西嘛。
其间的妖魔鬼怪,可以认知为敌对势力。
唐僧肉吃了长生不老,就是怕妖魔不现身。这些敌对势力不冒头,躲在山林水涧,怎么消灭得了?
吃唐僧肉这个谣言,就是以流沙河为界。
流沙河应该不是河流,而是流动的沙漠,也可以看成是中土文明和西域的交界线。
取经路上,孙悟空是受指挥系统管理,信息上传,前沿侦查,后面有庞大的后勤保障,战术指导,无人机打击,远程火力,总指挥观世音负责协调,各种精英部队随时候命,这其中有二郎神、太上老君、哪吒等等最优秀的特种兵大队提供火力支援。
孙悟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敌人找出来,收集足够的情资,加以甄别,然后上报系统就可以了。
天庭南天门是主要的情报站,其次是普陀山。总部有天庭和大雷音寺。土地神是线人。
孙悟空的战斗以保护唐僧的生命安全为要,在此前提下,孙悟空一般不陷于恶斗。及时撤出去,把情报上传到指挥中心,才是最重要的。
孙悟空是在执行精英部队的任务,他是系统的一部分,展现的是大局观,是不辱使命。
还是那句话:个人能力再强,只有在一个优秀的系统内,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干出不朽功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