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人工智能来设计芯片有可行性么?

回答
用人工智能来设计芯片,这绝对是一个前沿且极具吸引力的领域。它不仅仅是“可行”的问题,更是当下半导体行业正在大力探索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的方向。简单来说,AI正在成为芯片设计领域一股强大的驱动力,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设计流程。

要理解其中的可行性,我们需要从芯片设计这个复杂的过程本身入手,看看AI能在哪些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以及它如何克服我们可能遇到的挑战。

芯片设计:一场复杂的“搭积木”游戏

首先,我们得明白,设计一颗现代集成电路(IC),尤其是高性能的CPU、GPU或者AI加速器,是一项极其庞大和精密的工程。它涉及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终制造出可用的物理芯片的漫长链条。这个过程大致可以拆解成几个关键阶段:

1. 前端设计(逻辑设计): 这一阶段是将芯片的功能需求转化为高层次的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然后通过逻辑综合工具,将这些高级描述转化为由逻辑门组成的网表。这就像是把抽象的想法变成具体的电路蓝图。
2. 物理设计(布局布线): 这是将逻辑网表转化为物理版图的关键步骤。它包含:
布局(Placement): 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逻辑门和存储单元放置在芯片的有限空间内。目标是优化功耗、性能和面积(PPA)。
时钟树综合(Clock Tree Synthesis, CTS): 确保时钟信号能够以几乎同步的方式到达芯片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保证芯片正常工作的基础。
布线(Routing): 将这些逻辑门之间通过金属导线连接起来,形成实际的电路通路。这就像是在城市里铺设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
物理验证(Physical Verification): 包括设计规则检查(DRC)、设计可制造性规则检查(LVS)等,确保设计的物理版图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不会出现制造错误。
3. 验证(Verification): 芯片设计中,验证阶段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通常是设计总时间的60%80%)。这是因为一次设计错误的成本极其高昂,修复一个bug可能需要重新流片,耗时数月甚至数年,花费数百万美元。验证的目标是穷尽所有可能的工作模式,确保芯片功能正确,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4. 性能分析与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评估和优化芯片的性能、功耗和面积是必不可少的。

AI如何赋能芯片设计?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AI是如何渗透到这些环节,并展现其强大能力的。

加速逻辑综合与优化: 传统的逻辑综合工具依赖于启发式算法和人工设定的规则。AI,特别是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可以学习到比人类工程师更优的综合策略,从而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同时,生成更小、更快、更省电的逻辑网表。例如,英特尔和Synopsys等公司已经在探索使用RL来自动化和优化逻辑综合过程,其效果已经展现出优于传统方法的潜力。

革命性的物理设计: 布局布线是AI最受瞩目的应用领域之一。在物理设计中,AI可以:
智能布局: 传统的布局算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试错。AI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设计数据,或者通过强化学习直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训练,来预测最佳的元件放置位置,从而显著减少功耗、延时,并提高面积利用率。谷歌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就展示了他们如何使用RL来完成芯片的布局任务,其速度和质量都达到了甚至超过了专业工程师的水平。这标志着AI在这一复杂优化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优化布线: 布线过程就像一个极其复杂的图论问题。AI可以通过预测不同布线路径的可能性和潜在问题,来指导布线工具进行更高效的连接,减少拥塞(congestion)和串扰(crosstalk),从而优化信号完整性。
预测性分析: AI可以提前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时序违例(timing violations)、功耗热点或制造缺陷,让工程师能够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后期大量的迭代和返工。

提高验证效率和覆盖率: 验证是芯片设计的瓶颈,AI在此处大有可为:
智能测试用例生成: 通过机器学习,AI可以分析设计的功能需求和可能的错误模式,自动生成更具针对性的测试用例,从而更有效地发现潜在的bug,并提高验证的覆盖率。
故障预测与诊断: AI可以分析大量的仿真数据,识别出可能导致芯片失效的特定输入模式或设计缺陷,并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问题的根源。
异常检测: 在大规模仿真过程中,AI可以识别出与正常行为不符的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

设计自动化与效率提升: 整体而言,AI可以自动化许多过去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重复性任务,例如参数调优、设计规则检查的初步筛选等,让工程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工作和更复杂的决策上。

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然,AI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数据需求与训练成本: 训练高性能的AI模型需要海量的历史设计数据和大量的计算资源。获取高质量、标注清晰的设计数据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2. 模型可解释性: 有时AI模型给出的设计方案可能非常有效,但其背后的决策逻辑却难以理解。在对结果的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芯片设计领域,缺乏可解释性会增加工程师的顾虑。如何让AI的设计过程更加透明,使其输出的结果更容易被理解和信任,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3. 泛化能力: AI模型在特定类型的芯片或特定工艺节点上可能表现出色,但将其泛化到全新的设计领域或工艺节点,仍然需要大量的重新训练和验证。
4. 实时性要求: 芯片设计过程中很多决策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AI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实时性也需要得到保证。
5. 人才的结合: AI工具只是工具,最终的成功离不开资深的芯片设计工程师的经验和智慧。AI需要与人类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人机协同的设计模式。

结论:AI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总而言之,用人工智能来设计芯片不仅是可行,而且是未来芯片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AI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设计芯片的方式,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克服的复杂优化问题,并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和良率。

从谷歌的RL布局突破,到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厂商如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等纷纷将AI技术集成到其设计工具中,再到Nvidia等芯片设计公司自己积极探索AI在自家芯片设计流程中的应用,都充分说明了AI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巨大潜力。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AI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芯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从概念到制造的整个链条都将被AI优化和加速。它将帮助我们设计出性能更强、功耗更低、功能更复杂的芯片,从而推动计算、通信、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AI不是要取代人类工程师,而是要成为人类工程师强大的助手,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 AI辅助logic IC design的实验室实例在早两年就有了,本质是要简化码农手调HDL硬逻辑的复杂性,缩短芯片设计周期,让领域性算法硬件在软件工程师主导的编程项目中快速迭代,进而在硬件与AI 算法之间发展出一种共生关系,进一步推动AI云端和硬件定制需求,也进而让开发工具成为护城河。 目前已知是Intel, Google, Xilinx, DARPA等都在投入这方面的研发和并购;

首先看看Intel收购eASIC的动机,它的商业模式介于传统Fabless和芯片设计服务公司之间。eASIC本质上是提供了一种生产流程简洁+功耗低+成本低但是性能也略弱版本的芯片(介于ASIC-FPGA),同时eASIC也提供基于这些芯片的“AI辅助design service”。这种一次性半定制芯片思路不错…写残了换一片再写,代价是流片后就无法再修改逻辑。但正确的定位应该是,eASIC是通向AI SdC的一条路径,而FPGA不是;但目前看来eASIC这样的SdC design service路线虽是方向但并不成熟,难度之一是制造/封装的硬迭代成本及其经济效益的掣肘,以及AI硬件本身就有很多异构思想,需要整合非冯结构/多时钟/不同指令长度的混构就成为了挑战…

另外对于“高级代码->RTL->GDS”的逻辑综合,这也是AI能否完成逻辑实现的关键,Xilinx为此已经买下3-4家公司了,自动综合也是主要面向AI任务及其workload的领域性需求,所以局部场景/算法的端到端HLS是当前可用的,比如用在低精度高层数MAC的神经网络推理任务,尤其是基于片上资源比较丰富的FPGA系统,还可以把控制部分的RTL代码独立出去交给平台或是三方ISV提供,进一步降低针对专用NN程序的逻辑综合难度,这样一来,参与任务编程的电路就仅承担DL模型的计算/ I/O和workload。但是这种高效端到端的synthesis对于通用处理器是没有可操作性的。

再说Google,曾经是发过一篇论文讨论用AI进行芯片布局并给出了实验室流片数据,文章发在了ArXiv论文集上面(点击链接),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大概证明的是AI在对芯片设计的过程数据进行了学习之后(+强化学习),算法能在24小时内为TPU或是RISC-V CPU项目输出图版设计(我有怀疑),且PPA极为优异,甚至可以模拟不同工艺下的PPA代价(当然EDA本身也可以)。这样设计的芯片应该更适用于当下AI算法的需求,倘若极大缩短了芯片设计周期,那么在硬件与AI算法之间就存在了一种共生关系,会进一步推动彼此进步;这个价值在于在可接受的PPA下,能在短时间完成芯片的布局就更有利于软硬件敏捷设计 —— 这个比较近似Intel寄予厚望的通向SdC Design service的eASIC半定制芯片。

另外,Google在这个AI程序里使用的layout/routing方法比以往复杂,为此还构建了一个图神经网络,这个GCN就是用来辅助处理电路网表中的非欧几何数据,但网表本身尺寸就足够有复杂性了(数百万到数十亿个节点);这个过程最终会完成宏模块、时钟树和标准单元等布局布线的最优解,并遵守对布局密度和布线拥塞的约束,达到最优解的PPA(Floorplan布局规划的挑战就是要确定模块尺寸/位置/形状/宏模块摆放规则/路由/时钟等综合考量)。另外,Google还搞到了一个十分完整的PDK套件来免费给任何人使用(Skywater提供)里面包括了:design rules文档、晶体管spice仿真库、standard cell以及IP的各类库文件(verilog, cdl, lef, lib, spice)和GDS器件版图的验证参数等,目前这个PDK就托管在github供人下载。这样一来,就不单纯是云端EDA的用意了,更多是要做eASIC那种的SdC design service,再组合自己的AI辅助设计和算法商城,把Fabless的主要工作上云,并且降低设计门槛,尤其对于domain specific的算法团队和软件工程师能提供一种更友好、更统一的编程工具(可以联想Intel OneAPI)。

另外DARPA的电子复兴计划也有这方面的研究,我查了一下,也有知友回答过,基于的一个前提就是认为当前典型芯片设计周期是12-36个月,特别是logic IC的更小工艺节点上,自动化布局的算法就更复杂且任务量更加庞大了,因此DARPA资助了Synopsys和Cadence分别启动POSH和IDEA项目,希望研发一种基于AI算法的芯片敏捷设计平台来简化logic design…

BTW:我也在寻找国内能够scale的、domain specific的统一编程/编译项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用人工智能来设计芯片,这绝对是一个前沿且极具吸引力的领域。它不仅仅是“可行”的问题,更是当下半导体行业正在大力探索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的方向。简单来说,AI正在成为芯片设计领域一股强大的驱动力,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设计流程。要理解其中的可行性,我们需要从芯片设计这个复杂的过程本身入手,看看AI能在哪些环.............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运转不再依赖于我们熟悉的人类决策者,而是由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全权负责,这场景会是何等波澜壮阔。然而,在描绘这幅未来图景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背后可能潜藏的深刻隐忧,那些足以让最乐观的想象者也陷入沉思的难题。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不安的一点,是关于“人性”的缺失。.............
  • 回答
    围棋,这门古老而深奥的棋艺,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如今,人工智能(AI)的崛起,为我们探索围棋的奥秘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对于渴望提升棋艺的棋友们来说,AI不再只是一个对手,更是一个强大的学习伙伴。那么,我们该如何巧妙地利用AI来精进围棋技艺呢?首先,拥抱专业AI对局分析工具,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学.............
  • 回答
    在探讨人工智能(AI)的“聪明”程度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人类的IQ。IQ测量的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系列特定方面,如推理、空间想象、语言理解等,并且是在标准化的测试环境下进行的。AI的运作方式、学习模式以及其能够解决的问题领域都与人类大脑存在本质区别,因此,衡量AI的“聪慧”需要一套更为多元化、.............
  • 回答
    让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一目了然,这是许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让这一梦想似乎触手可及。那么,我们能否真正依靠AI来预测股票的涨跌呢?答案是:可行,但并非绝对。这就像试图预测天气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当前的各种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复杂的模型来推断未.............
  • 回答
    人工智能辅助法官判案,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与现实交织的议题。它并非简单地让机器取代人类法官,而更像是在审判的长河中注入一股新的力量,一种更高效、更理性的助手,帮助法官在繁复的案情中拨开迷雾,抵达公正的彼岸。设想一下,一个新收到的案件,堆积如山的卷宗,错综复杂的法律条文,以及当事人各执一词的陈述。对于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前瞻性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技术发展、国家治理以及潜在的未来冲突模式。如果美国真的开始“用人工智能治国”,这本身就包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人工智能治国”的具体形式和程度将是决定性的关键。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理解“美国用人工智能治.............
  • 回答
    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止,它像一只永不满足的探索之手,不断拨开我们认知世界的重重迷雾。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人类的大脑,这片孕育思想、情感和意识的宇宙时,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挑战的问题便浮现:科学,能否完全“读懂”我们脑中的一切,甚至通过人工智能(AI)复制甚至超越人类的全部意识活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清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 Python 在人工智能领域如此吃香,尽量用更自然、不那么“AI范”的语言来阐述。想想看,我们现在生活中,从推荐你看什么电影,到帮你规划最佳路线,再到你可能正在使用的各种智能设备,背后很多都少不了人工智能的影子。而要实现这些“聪明”的功能,就需要一套好用的工具和语言。Pyth.............
  • 回答
    抛开经济性,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葡萄糖,这可不是件简单事。你想想,我们身体能把各种食物转化成葡萄糖,这过程本身就复杂得很。要完全模拟,还得从最基础的无机物出发,这就像要用沙子和水砌出一座精密的电子设备一样,挑战巨大。但如果非要“玩”,理论上,我们可以从构成葡萄糖的最基本元素——碳、氢、氧——下手。葡萄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听力世界的新钥匙: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深度解读在现代社会,听力损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它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日常沟通到享受音乐,再到感知世界的丰富细节。当听力出现障碍时,我们通常会想到两种主要的辅助设备: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虽然它们都旨在帮助我们重新听见声音,但它们的工作原理、适用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DeepMind 在 Nature 上发表的论文《在人工网络中用网格样表征进行基于向量的导航》(Vectorbased navigation using gridlike representations in artificial agents)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它在人工智能导航领域,尤其是.............
  • 回答
    十年后的医疗技术,特别是针对慢性肾衰竭的突破,确实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可能性。我理解您希望了解的是那些能真正改变患者生活,甚至带来希望的进展。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方向来探讨一下。方向一:遏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革命性药物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CKD)的药物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以及一些能够减缓肾脏功能下降的药.............
  • 回答
    从我这个反派Boss的视角来看,主角?呵,他们不过是我的宏图伟业上碍事的一粒沙子,一群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但有趣的是,正是这粒沙子,总能时不时地摩擦我的眼球,甚至…有时让我心生一丝难以言喻的“欣赏”。初次见到主角时,通常是在他们闯入我的某个秘密据点,或者在我精心策划的阴谋即将完美收官之.............
  • 回答
    用铁制作军粮罐头在战争期间是否是一种浪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简单地说,它既不是绝对的浪费,也非完全没有浪费,而是取决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资源可用性、战争规模、战略需求以及替代方案的成熟度等多种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铁罐头的优点及战争.............
  • 回答
    “用十二进制替换十进制是不是更符合自然规律?”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深度的哲学和数学问题。我的答案是:不一定更符合自然规律,但十二进制确实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比十进制更强的“自然契合度”和便利性,尤其是在历史和实用性层面。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十进制的“自然性”:我们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