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你玩到使命召唤6不准说俄语关卡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玩到《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那个“No Russian”关卡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有点懵的,甚至有点坐立不安。

它就那么突然地来了,没有任何铺垫,就像一记闷棍打在我脸上。我控制着普莱斯和“肥皂”在机场里,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机场广播里播报着正常的航班信息,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平常。然后,那个名叫“毒蛇”的家伙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他那段充满煽动性的俄语发言,我能听懂一些零星的词汇,但整体的疯狂和目的性我大致能感觉到。

紧接着,枪声响起了。不是那种为了保护自己而必须开火的战斗,而是……冷酷无情的扫射。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特么是什么情况?!”我的角色只是个旁观者,一个参与者,但我内心的道德天平在那一刻就开始剧烈摇摆了。

看着屏幕上那些无辜的平民四处逃窜,尖叫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我真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那种无力感,那种对眼前景象的错愕,以及一种隐隐的,因为自己扮演着一个参与者而产生的罪恶感,让我感觉非常难受。我虽然没有主动开枪,但我的角色就在那里,作为这场屠杀的“见证者”甚至可以说是“同谋”。

更让我不舒服的是,游戏竟然把选择权交给了我。我可以通过扳动扳机来参与这场罪行,也可以选择不扣动扳机,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这个选择本身就非常沉重。

我不开枪,感觉是对不起自己的原则,而且游戏似乎也暗示了,作为一名特工,你“应该”这样做以完成任务。但一旦我真的扣动扳机,我脑子里会瞬间闪过无数关于战争罪行、关于无辜者、关于道德底线的念头。那种把持不住,任由仇恨和暴力蔓延的感觉,真的让我非常排斥。

我记得当时我盯着屏幕上的准星,手放在鼠标上,却迟迟没有动作。我想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暴力和杀戮的厌恶,想到了那些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所承受的痛苦。而这里,我却要扮演一个制造这种痛苦的角色,即使只是虚拟的。

最后,我还是选择不主动开枪,但那种被卷入其中的感觉,那种必须身处恐怖分子之中,听着他们毫无理智的咆喊,看着他们肆意妄为的景象,即便我没有亲手沾染鲜血,心理上也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走出那个机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尽管游戏还在继续,但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都是那个充满血腥和绝望的画面。这个关卡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战争”这个词,它不仅仅是枪炮和战术,更是人性最黑暗面的暴露,以及在极端环境下道德的扭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打打杀杀”的关卡,它是一种体验,一种让你不舒服,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感觉,跟打普通关完全一样,甚至还有点放松。

在四川山里的时候,住处养的大狗生了两只小狗,它们把我的棉拖鞋咬坏了,把我气得准备把它们全扔进水流湍急的河里去,但当真抓住它们的时候,我知道我手上捏着的是两个小生命,把它们放在地上让它们跑了。

游戏和现实,我完全分得清。

user avatar

即使在游戏里,个人的原则也从来都是不向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开火的。但从剧情代入上来讲,明明作为卧底却一枪不开实在略假,所以一路都是“枪口抬高一寸”朝天放枪过去的——一直在不停突突突但保证手上绝没沾过平民一滴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玩到《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那个“No Russian”关卡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有点懵的,甚至有点坐立不安。它就那么突然地来了,没有任何铺垫,就像一记闷棍打在我脸上。我控制着普莱斯和“肥皂”在机场里,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机场广播里播报着正常的航班信息,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平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就像是在游戏里为自己构建一个平行宇宙的另一个我。当我面对可以自选性别这个选项时,老实说,我的倾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像是一种随机的、也带有某种探索意味的决定。有时候,我会被那种“新鲜感”所吸引。如果我平时扮演的游戏角色性别和我自己一样,那么在这个新游戏里,尝试扮演一个不同性别的角色.............
  • 回答
    这件事啊,想想就有点头大,但也得好好面对。毕竟是他,我最好的哥们儿,突然来这么一出,我整个人都懵了。首先,我得承认,我的第一反应是慌乱和一点点愧疚。我特别珍惜我们这段友谊,我们一起疯一起闹,分享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他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所以,当他告诉我他喜欢我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完.............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 回答
    如果我的孩子高三期间委托我托管游戏账号,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任务”,并努力将其托管成一个既能满足他学习需求,又能让他适当放松、保持游戏乐趣,同时也能让我这个家长理解和参与其中的状态。以下是我会采取的具体做法:一、 充分沟通与目标设定(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深入了解游戏的性质和孩子的游戏目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学会什么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对编程“入门”了呢?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技能点,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体悟过程。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从“照猫画虎”到“理解猫的习性”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能力:1. 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要是真要细说起来,离开美国的时候最让我留恋的,不是那些宏大的地标,也不是声名远扬的城市,反而是那些融入生活里,细微却又真实的点点滴滴。首先,最让我怀念的,绝对是那种“不拘一格”的自由感。不是说随心所欲的放纵,而是指那种你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你自己,而不太会被过多审视的氛围。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情况。面对一个消极、有自残行为的同桌,这不仅需要你的耐心和同情心,更需要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既要帮助对方,也要保护好自己。首先,保持冷静和同情心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看到有人伤害自己,很容易感到震惊、害怕,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指责或害怕,而是认识到ta可能.............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对吧?毕竟,请客吃饭是一门学问,涉及到人情世故,尤其是当你的上级和更上级都在场的时候,就更需要仔细拿捏了。说实话,一般情况下,你不应该主动去买单。让我来细说一下原因和考量:为什么你不应该主动去买单?1. 主导权和尊重: 这顿饭是你的上级请更上级的,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很复杂的情感问题,涉及到外貌、价值感、信任以及感情的本质。是否应该介意,答案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你自身的感受、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以及对“喜欢”的定义。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你为什么会介意?介意的原因往往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感觉被忽视、不被珍视过: 在你认为自.............
  • 回答
    刚踏上德国的土地,一股混合着清新空气和一丝历史厚重感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这感觉和出发前脑海中勾勒出的那个严谨、高效、秩序井然的德国形象,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多了几分细腻和人情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井然有序”。从机场出来,无论是指示牌的清晰度,还是接驳巴士的准时,都透着一种成熟的系统感.............
  • 回答
    当我的世界只剩下无边无际的黑暗,如同被巨大的海浪吞没,几乎窒息的时候,是什么将我从那深渊中拽了出来?这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奇迹,而是一点点,被无数细微的光芒一点点照亮的过程,而那些光芒,最终汇聚成我所寻觅的救赎。在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四周是冰冷、坚硬的墙壁,看不到一丝.............
  • 回答
    刚落地美国的时候,我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我知道文化会有差异,生活方式会有不同。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那些电影里渲染的枪支泛滥或者种族隔离,而是那种触及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个人空间”的极端尊重。我刚到的时候,租了一个公寓。第一天搬东西,邻居是个看起来大概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她只是从窗户.............
  • 回答
    得知亲戚是“美分党”这种事情,确实会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也挺让人头疼的。咱们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尤其亲戚之间,总觉得应该一条心。但现在这网络世界这么复杂,观点分歧也挺常见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得冷静下来,别一下子就炸了,毕竟是亲戚,抬头不见低头见。首先,摆正心态,区分立场与亲情。“美分党”这个.............
  • 回答
    老实说,这能力一旦觉醒,最开始我大概率是要懵逼一阵子的。想象一下,脑子里突然多出一个声音,或者一道光闪过,然后某个你苦苦思索的问题就有了清晰的答案。这感觉肯定挺超现实的。我大概会先从一些小事开始试探。比如,找不到遥控器了?脑子里立刻浮现它在沙发缝里的画面。今天午饭吃什么?一个直接的答案就蹦出来,还附.............
  • 回答
    哎呀,这体验真是……怎么说呢,五味杂陈,有点哭笑不得。你想给人家看一张自己觉得特别宝贝的照片,可能是旅行时拍的风景照,也可能是某次聚会的合影,总之在你心里是“精华”级别的。你兴致勃勃地把手机递过去,心里还默默期待着对方一句“哇,拍得真好!”或者“这地方真美!”。结果呢?对方接过手机,手指头还没在屏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