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家装摄像头遭儿子强烈反对,杭州妈妈表示想图个心安,你觉得这样合适吗?这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吗?

回答
“我就是想看看孩子在家安不安全,这有什么不对?”王女士有些委屈地看着儿子小明,眼神里写满了不理解。小明则是一脸不耐烦,双手抱胸,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抗拒:“妈,你这是不信任我!我已经是初中生了,你还把我当小孩看,在家里装摄像头,简直是侵犯我的隐私!”

这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源于王女士在家里安装了几个摄像头。她的初衷,正如她自己所说,是为了“图个心安”。儿子小明在学校的表现一直让她牵挂,加上网络上关于青少年安全问题的各种新闻,让她总觉得不踏实。她认为,有个摄像头在,万一孩子在家出了什么事,比如磕碰受伤,或者被不良信息影响,她能第一时间知道并及时处理。

然而,小明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他认为妈妈此举是对他极大的不信任,是将他置于被监视的境地,这让他感到被冒犯和不被尊重。在他看来,一个初中生,应该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和自主权,而不是时刻暴露在父母的“监控”之下。

那么,这位杭州妈妈的做法,究竟是否合适呢?这会不会真的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从王女士的角度来看,她的出发点是爱,是担忧。作为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确保孩子的安全,这本身无可厚非。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和焦虑感确实会放大。她可能觉得,在自己眼皮底下,孩子才不会去做那些出格的事情,才能让她安心。这种“图个心安”的心态,在很多家长身上都能看到影子。

然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合适,反而很有可能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首先,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和自主权。 即便是在家庭环境中,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个人隐私的意识会越来越强。将摄像头安装在公共区域或许尚可商榷,但如果涉及到孩子的卧室等私人区域,那就属于严重的侵犯。小明感到被“当小孩看”,被剥夺了应有的尊重,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会直接打击他的自尊心。

其次,传递了不信任的信号。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持续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们反而会产生“反正你们不信我,那我何必让你们省心”的心态。这种不信任就像一根刺,埋在孩子的心里,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为了“证明”父母的不信任是对的,而去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或者干脆与父母疏远,不再主动沟通。

再次,沟通方式的缺失。 孩子强烈的反对,恰恰说明了他们渴望被理解和被尊重。王女士直接采取安装摄像头的方式,而没有和小明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为何会让她如此担忧,或者他自己对如何保证安全有什么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沟通上的缺席。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诉求没有被认真对待时,他们更倾向于用更加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

小明的“强烈反对”,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表明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感受非常不好。他认为妈妈是在“监视”他,而不是“关心”他。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是造成冲突的关键。如果王女士认为安装摄像头是“为了你好”,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你不相信我,你在控制我”,那么无论初衷如何,结果都会是负面的。

更进一步说,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被“监视”的状态下,他可能会养成以下几种心态:

逃避与隐瞒: 为了躲避父母的“电子眼”,孩子可能会更加擅长隐藏自己的行为,甚至发展出更加隐蔽的叛逆方式,让父母更难了解真实情况。
怨恨与疏远: 长期的不被信任和压抑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家庭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逆向行为强化: 有些孩子反而可能因为感受到被过度控制而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以证明自己并不是父母想象中那样需要被严密监控的孩子。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1. 真诚沟通,理解孩子: 王女士应该先和小明坐下来好好谈谈,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为何反对,他认为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成长空间,以及他对安全问题的看法。
2. 表达担忧,而非监视: 在沟通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焦虑,但要以信任为前提。例如,“妈妈不是不相信你,而是担心你一个人在家会不会遇到什么小麻烦,有没有需要妈妈帮忙的地方。”
3. 建立规则,而非强制: 可以和小明一起商量家庭规则,例如约定好一些重要的沟通时间,或者在家遇到什么情况可以及时通知父母。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能够增加他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4. 关注行为,而非监控: 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行为模式、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态度。通过日常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孩子的真实状态,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个摄像头。
5. 信任是相互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信任来成长,而父母也需要给孩子机会去证明自己。如果一直用“不信任”的方式去对待孩子,那么亲子关系将难以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这位杭州妈妈“图个心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选择在家装摄像头这种方式,尤其是面对孩子的强烈反对时,是非常不恰当的。这不仅是对孩子隐私和自主权的漠视,更是传递了不信任的信号,极有可能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对亲子关系造成长期的伤害。与其用冰冷的摄像头,不如用温暖的沟通和真诚的信任,来建立一个更健康的家庭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抱歉,说句可能低俗的话。

儿子害怕在家里撸管被发现。

user avatar

孩子逆反心理绝不会由单一事件引发。

在家中“公共”范围加装摄像头,是个不错的安保措施,道理讲通了,孩子不会反对。

题中所述孩子强烈反对的情况,很可能是这位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要么平时就很强势霸道,肆意干涉孩子的合理行为,管制社交圈,甚至窥探隐私;

要么平时宠溺无度,对孩子百依百顺,从不忤逆。

我的态度:以安防为目的,在合适的地方安装摄像头,是个正确的选择。这不是个多么复杂的逻辑,得到孩子的支持并不难。

而孩子对正确的事强烈抵触,明显是在“对人不对事”了。家长须反省。

user avatar

装在家门口,客厅,无可厚非。

装在孩子书房卧室,就是监视。

user avatar

14岁的男孩子,在古代都是可以当爹的年龄了。

如今还被母亲按视频监视。

这届父母真的是心里没有数啊!

现代孩子营养好,身体发育也好。14岁基本身高超过父母,最起码也得是持平状态。

真不知道是谁给这个妈妈的自信,还把他当孩子。

况且每个孩子对这个社会适应最快的时候就是妈妈放手的时候。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光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能独立的处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赢得社会对他的尊重。

一个被父母装了监控,时刻被监视,做了不符合父母认知的事情会随时被在监控里提醒。

这孩子在同学面前如何赢得尊重,他的内心如何能够自信?他又如何建立自己的主见呢?

这位妈妈看似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却有可能毁了孩子的美好未来。

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来伤害孩子。给孩子些自由,给孩子些信任。

user avatar

这个妈妈,花钱买心安,殊不知,自己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里边的内个,螳螂。

我手里有个智能摄像头,人送的,拿到手快一年了,包装我都没拆。

因为我太了解这玩意的隐患了,它给你带来安全感有多大,风险就更大十倍。

你要是不了解,随便找个平台,搜关键字“摄像头黑产”。给你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所有你认为是隐私的信息,在特定圈子里是论吨批发的,而且,不瞒你说,所有带有联网功能的摄像头,没有一个能保证绝对安全,有些甚至不需要黑客懂什么程序代码,买个软件就能批量破解。

有意思的是,所有关于摄像头的黑产链条上,这帮罪犯很少公布他们破解摄像头的具体品牌型号。

公布一个,摄像头品牌就砸一个,砸一个,黑产收益源就少一个。

所以摄像头黑产跟杀猪盘操作手法完全相反,可以称之为养猪盘,把品牌养的越肥,他买卖越兴隆。

从这个角度看,黑产就是依托于品牌上的寄生虫,品牌做的越大黑产越肥,这导致我甚至怀疑贴吧上内些推荐产品的三无小号,到底是品牌方的水军,还是黑产雇佣的马仔呢?

傻傻分不清楚。

因此,说句极端点的话:

凡是把摄像头安装在生活空间里的同志,多多少少都有点欠考虑。

有人说了,那我回家就关摄像头,出门再打开还不行么?

我说您还是年轻,姑且不提每天回家关摄像头能不能跟进门换拖鞋内样样成良好习惯,即便是关了,但凡没拔电,安全系数都做不到百分百。

之前大牌智能手机,爆出过挺多次流氓软件自动呼出前置摄像头的新闻,尤其是有一阵子留行升降摄像头内会,用户发现手机安安静静躺在桌子上,没人碰它,一会就看摄像头从机器上晃晃悠悠自己伸出来,它踏马晨勃了这是??

没错,就这么玄妙。科技纵然向善,但做起恶来也更不像人。

所以,这个妈妈,您用意是装摄像头买心安,但您做得到每天在家都身披七宝袈裟法相庄严吗?

拉粑粑没纸了,会不会套好了秋裤棉裤绒裤睡裤再出茅厕呢?

洗澡时候发现肚兜忘在卧室,会擦干了穿戴整齐再贵妃出浴去拿亵衣去么?

做不到的话,坏菜,明明是为了插眼看儿子,结果搞不好便宜坏分子让他们饱眼福了耶。

因此说,咱哪怕不提什么隐私人权互信博爱这些冠冕堂皇的词儿,为了您自己,摄像头都谨慎往家里装。

有人说虎哥你这又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一句话骂了一个行业啊。

我真不是。

假如为了心安,防盗防贼防小三,打算装摄像头,可不可以考虑装在大门外头楼道里,稍微走走线,不难,电子眼对着你家大门,对坏人一样有震慑力,而且您只要没有出街裸奔的爱好,个人隐私肯定露不到家门外边去。

又有人说好几百的东西放在大门口,谁手欠掰走了多心疼呐。

我还真遇上过精致人儿,在车间焊了个小铁笼子,铆在摄像头外边,把摄像头当成门口看家的一只鸟养起来了。

摄像头防家里被盗,铁笼子防摄像头被盗,有人盗铁笼子吗?少有这类缺铁的傻缺。

至于您儿子监控不到,照实说,监控不到是好事。

人,是什么品种,就是什么品种,有什么想法,你也抹杀不掉。你在家里严防死守,他就能到你看不见的地方胡作非为。

你能给摄像头插他肚脐眼里吗?

不能,那就放宽心。

老话说规矩大管臭贼,小孩也好大人也好,没有靠强压压成圣人的。

就好比这位母亲的控制欲,不是也没有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里扳过来么?

user avatar

我手边有几百上千万的客户数据。

我的工作环境用手机就可以看到。

但我谁都不说。

甚至我都不想知道。

因为现在有时候我说公开数据,还要过一遍脑子和我的职务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我就犯法了。

过脑子太累了,

所以我用户数据除了一些泛用性的统计用途,那是做报表用的,也不能说。

其他任何一个细节我连看都不看。

为什么我要那么谨慎?

为什么我没有蓝标?

为什么要当时要嘲笑秦山员工太拿衣服?

因为,证监局之类的玩意儿天天来查啊……

查到特么就得遭罪。


好了,现在,有人要问了,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关系有两个。

第一个是,当你用手机就可以看摄像头的时候,你猜,数据在谁的手边?

第二个是,有没有机构天天查摄像头厂家的服务器和员工?


冷知识:

一个身份信息在很久以前能卖2-20,

一个高净值用户的信息可以卖到100-200甚至更多。

冷知识二:

虽然公司的数据库可能可以卖出一栋楼的价格,但都违法,很严重那种。

冷知识三:

和我不一样的是,并不是所有人违法都会有人天天去查他们的。

冷知识四:

其实我不知道我同行有没有人卖,卖了我也不会知道,

监察稽核的人可能可以知道,但我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

啥都不知道才是最安全的。

user avatar

需要和孩子加强沟通、协商,说明安装监控视频的厉害关系,弱化监视的职能,强化个人在家或意外情况产生安全意识的防范,和他一起观看相关图片电视,徐徐渐进引导他接受,或许更好。

孩子的法律潜意识好,人权受到侵害,监视自己就是侵犯自己的权利。

我,一个女孩子的爸爸,我在书房和客厅都安装了摄像头,书房是监督我女儿的学习,客厅是防范一些未然。

当初装这些,也是充分征求了女儿的意见。毕竟她是我女儿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个女孩子,需要一定隐私空间和秘密的。女儿比较客观懂事,认为在除了卧室外其他属于家庭公共区域,可以安装,这样也安全。

尊重孩子的想法,要相信孩子,也要和他们协商。

我家书房小米摄像头,效果超好,360度:

对对于可能涉及到孩子的隐私问题。

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收集、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只要是在客厅这个环境,不会涉及孩子隐私有不会约束孩子的权利,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独立个人,也是自然人。虽然处于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但是基本的人格权是享有的,也受法律保护的。家长的行为,不宜强势,需要慢慢引导。

监护权不是无限制的控制未成年的行为。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但是监护的前提要尊重被监护人的人格权利

user avatar

然后呢?孩子觉得在家不自在,有事没事总往外面跑,这下更不安心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