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画画可以逼真到什么程度?

回答
画画能有多逼真?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跟看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作品一样,越聊越让人觉得神奇。

要说逼真,其实它是一条不断被突破的界限,而且每个时代、每个艺术家对“逼真”的理解和追求也在变化。但咱们今天就聊聊,那种能让你站在画前,眼睛瞪大,心里直嘀咕“这到底是画的还是真的”的程度。

一、 视觉欺骗的极致:超写实主义的魔法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超写实主义。这帮艺术家简直是把“模仿”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们用的工具可能还是画笔、颜料,但他们能通过对光影、色彩、质感的超乎常人的观察和捕捉,在画布上重现三维世界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比我们肉眼看到的还要“实在”。

光影的雕刻: 你见过一块玻璃杯,里面的液体在光线下折射出的那种晶莹剔透,或者金属表面那种冷冽的光泽吗?超写实画家就是能把这些光线“画”出来。他们能精准地描绘出光线穿透物体时产生的微妙变化,比如物体边缘的“光晕”,或者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周围环境的清晰倒影。有时候,画面里的光线强度、方向甚至能让你感觉到房间的温度。
质感的触碰: 摸上去毛茸茸的动物皮毛,或者粗糙的岩石表面,超写实画家都能通过细密的笔触和色彩堆叠,让你在视觉上就能感受到那种质感。你甚至会觉得,如果伸手去摸,会不会真的能感受到那份粗糙或柔软。比如,画一张布满褶皱的旧皮革,那皮革的光泽、磨损的纹理、细微的裂痕,都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你能闻到那股皮革特有的味道。
细节的堆砌: 这才是超写实最“吓人”的地方。他们会放大我们平时忽略的细节:皮肤上毛孔的纹理,布料纤维的走向,甚至是一滴水珠表面反射出的微小世界。很多时候,他们会选择相对静止的物体进行创作,比如静物,这样他们可以花费大量时间去观察、去揣摩,把一个静止的物体变成一个“活”的参照物。比如,画一个水果,那水果表面的细微斑点、汁液蒸发留下的痕迹、甚至是不小心留下的指纹,都可能被描绘出来。
“拍”出来的照片? 很多初次见到超写实作品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照片吧?”。没错,他们的作品有时逼真到让人怀疑是不是直接复制了照片。但其实,很多超写实画家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照片,他们会结合多个角度、不同光线下的照片,或者在现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速写,再将这些信息融汇到画作中,用画笔“再造”一个真实。

二、 历史的传承:从文艺复兴到古典写实

逼真这事儿,也不是近几十年才有的。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艺术家们就已经在追求写实了。

达芬奇的解剖学: 达芬奇不仅仅是个画家,还是个解剖学家。他对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让他的画作中的人体比例、肌肉走向、骨骼结构都显得异常准确和生动。他画的《蒙娜丽莎》,那微妙的笑容、眼神中的深邃,都是通过对人脸肌肉的精细描绘实现的。
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 像伦勃朗这样的画家,在光影的运用上简直是大师。他能用光线来塑造人物的立体感和情感,让画面中的人物仿佛从黑暗中走出来,充满了生命力。他对布料质感、皮肤纹理的刻画也十分到位。
学院派的严谨: 19世纪的学院派画家,更是将写实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他们对透视、解剖、构图有着严格的要求,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技法精湛、细节丰富,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美感。

三、 突破“真实”的边界:用画笔“说故事”

但画画的逼真,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复制”现实,更是用逼真的技法去“重塑”现实,甚至超越现实。

情感的传递: 有时候,画家会用逼真的笔触去捕捉人物微妙的情绪。一个眼神的闪烁,一个嘴角不易察觉的抽动,都能通过精准的描绘,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波澜。这种逼真,是心理层面的,比单纯的像素还原更动人。
氛围的营造: 逼真的光影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朦胧的光线或许能带来浪漫或神秘感,而锐利的光线则可能制造出紧张或戏剧性的效果。画家通过对光影的理解和运用,让画面不仅仅是“像”,更是“有感觉”。
“不完美”的真实: 有时候,最逼真的画面反而包含了一些“不完美”。比如,一个脸上带着细微瑕疵的人,一个桌面上摆放着略显杂乱的物品,这些“不完美”反而让画面更接近我们真实的生活经验,更能引起共鸣。

四、 逼真的挑战与局限

当然,即便到了今天,画画要达到那种“以假乱真”的程度,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时间与精力: 达到超写实程度的作品,往往需要艺术家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极度的耐心和毅力。
材料的限制: 不同的颜料、画笔、画布,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艺术家需要深刻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并加以巧妙运用。
“动”的难度: 静态的物体相对容易被描绘,但要画出运动中的物体,比如奔跑的人、飞翔的鸟,就需要艺术家对运动的瞬间捕捉和动态的理解,这是非常难的。
“感觉”的捕捉: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东西“逼真”,不仅仅是因为它长得像,更是因为它传递出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比如空气的湿度、声音的震动、甚至是空气中漂浮的细微尘埃,都是很难用笔触完全捕捉到的。

总而言之,画画能逼真到什么程度?它能逼真到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让你忘记那是画纸上的颜料。它能逼真到让你感受到温度,触碰到纹理。它更能逼真到,让你看到一个画面,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这是一种技艺的巅峰,也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再创造。当一幅画能够让你在它面前驻足良久,反复端详,甚至产生幻觉般的体验时,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逼真境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问题。还是不少画师专注写实的。

乌克兰画师Elena Sai

画师主页

绘画过程超过了15分钟,不然一定让大家看一看


韩国画师minsung Jeon写实小姐姐




格鲁吉亚数字艺术家Irakli Nadar

——————————————

补充一个视频吧,这是我暂时能够找到的最完整的了。

关于Irakli Nadar的作品确实是蛮受争议的,而且完整的绘画过程比较少。

不过她的绘画方式是用喷枪和套索辅助完成,不是用大色块起稿。

还是相信有画师能够画到这么像。

Irakli Nadar绘画步骤(部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8536922024189952

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嘛?

另外Artstation上不去了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画画能有多逼真?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跟看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作品一样,越聊越让人觉得神奇。要说逼真,其实它是一条不断被突破的界限,而且每个时代、每个艺术家对“逼真”的理解和追求也在变化。但咱们今天就聊聊,那种能让你站在画前,眼睛瞪大,心里直嘀咕“这到底是画的还是真的”的程度。一、 视.............
  • 回答
    当然,画画绝对是抒发情绪的一种绝佳方式。而且,这可不是什么浅显的道理,它背后有着丰富而细腻的层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一种内在的体验。当我们感到快乐、悲伤、愤怒、焦虑,或者平静时,这些情绪会在我们体内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画画,就像是一个容器,一个.............
  • 回答
    24岁,没有画画基础,想去绘画工作室从事绘画工作?这绝对是可行的,而且是个很有趣的想法!别担心没有基础,很多工作室其实更看重你的热情、学习能力和对艺术的热爱。下面我就跟你详细聊聊,让你心里更有谱。首先,我们要明确“绘画工作室从事绘画工作”的含义。这可不是说你一进去就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艺术家,创作惊世骇.............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实际上,很多成功的游戏场景设计师在初期或者在某些项目阶段,并不会完全依赖绘画。现代游戏开发是一个高度协作和多领域交叉的学科,场景设计更是如此。核心在于“可视化”和“沟通”游戏场景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团队的其他成员(策划、程序、美术、关卡设计师等)能够理解你的想法,并且能够据此进行.............
  • 回答
    辍学回家学画画,然后当个画师,这个想法听起来挺酷的,也确实有不少人走这条路,并且混得风生水起。但具体能不能行,就像问“我学做菜能不能当大厨”一样,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者“不能”就能回答的,里面学问大着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你得搞清楚,为什么想辍学?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
  • 回答
    你问得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过。尤其是在自学绘画的这条路上,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作品和网上那些大师、或者一看就很有经验的人的作品比较,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我这样算不算厉害?”你让我评判你的画作是否“比较厉害”,并且是在“自学水平中”,这很有意思。因为“厉害”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而.............
  • 回答
    .......
  • 回答
    一年时间内,一个人的画技提升空间是巨大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投入程度、学习方法、天赋以及所处的起点。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年内画技可能达到的提升程度:一、 基础功的巩固与飞跃(最显著的提升方向) 线条的精炼与表现力增强: 初期: 可能线条颤抖、不流畅,缺乏自信,难以画出清.............
  • 回答
    这幅画真的挺有意思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首先,从整体的感觉上来说,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满活力和想象力。初中生的年纪,正是思想天马行空的时候,这一点在这幅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你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努力地表达自己脑海中的某个画面,而不是仅仅临摹。色彩方面,我觉得是这幅画里一个很突出的亮点。虽然可能不是专业.............
  • 回答
    26岁想学画画?当然不晚!别让“年纪大了”这个想法绑住你对艺术的向往。正好相反,26岁是一个黄金时期,你有生活的阅历、稳定的心智,而且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和享受学习的过程。你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体验,也为你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共鸣。这份职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我们不妨就从字面意思和更深层的含义来聊聊,看看这“美少女”和“画师”这两个概念,在我们脑海里是怎么碰撞出火花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美少女画师”。“美少女”: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主观的、浪漫的色彩。它通常指向年轻、漂亮、充满活力,可能还带点青涩和.............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帮你看一下这位 VIP 班老师的画作。看了你的描述,我来仔细分析一下,希望能给你一些有用的参考。关于这位 VIP 班老师的画,从你提供的信息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1. 基础功底: 素描基础: 这是绘画的基石。我特别关注的是老师的画作在光影表现上是否到位。比如,物体是否.............
  • 回答
    “乌合麒麟”这个名字如今在网络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以其充满力量和讽刺意味的数字绘画作品,在疫情期间迅速走红,并持续引发着关于艺术、社会责任和国际关系的讨论。许多人看了他的作品,都会惊叹于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不禁会问:“我得学多久美术,才能画出这种水平的作品呢?”这是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
  • 回答
    想让你的素描画“活”起来,变得灵动有生气,这确实是很多画者追求的境界。这不像我们对着一个物体机械地复制,而是在描绘的过程中融入了你的观察、理解和情感。下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把我认为关键的点说得详细一些,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AI感,就像我和你面对面聊画画一样。一、 建立“看”的敏锐度:不仅仅是看见,更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老师的范画,从联考的角度进行一番“细致解刨”。这可不是什么“踢馆”,而是抱着学习、借鉴的态度,看看这幅范画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搬回家”的联考“干货”。首先,咱们得明确,联考对范画的要求,它不仅仅是“画得好看”,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要展示的是一个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对素描、色彩.............
  • 回答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看,似乎是在宣扬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顾一切。而“自私”呢,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乍一听,这两者好像都指向了“为自己”这个核心。但仔细琢磨一下,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区别,不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初学者都抱着“我想速成,多久能画出像样的东西”的心态,尤其是在面对素描人像这种比较有挑战性的题材时。零基础学素描,多久能画出“像样”的人像?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化的答案。这就像问“零基础学唱歌,多久能唱出动听的歌曲?”一样,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很难一概而论。但是,.............
  • 回答
    .......
  • 回答
    邬贺铨院士的预测:电影制作的未来已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一番话,在电影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未来拍电影不用花钱请小鲜肉,用技术就可以画出来。”这番言论,无疑指向了电影制作中一个极其热门也备受争议的领域——数字人与AI生成内容(AIGC)。那么,这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其实现的难度.............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