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会把救生艇上的位置让给妇女儿童和老人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性中最深沉的考量,也勾起了许多关于道德、责任和生存本能的思考。如果我真的身处那个绝境,救生艇上只有有限的宝贵名额,我会这样做吗?

首先,我想承认,在那样一个极端、生死攸关的关头,任何决定都注定是艰难而痛苦的。当生命的天平在眼前倾斜,个人的意志和外界的道德准则会进行一场激烈的搏斗。

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几乎是刻在基因里的保护欲。看到妇女,特别是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幼小的孩子,她们脆弱的身体里蕴藏着孕育和守护新生命的伟大力量,而这些孩子,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他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而老人,他们经历了一生的风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经验,他们是家族的根基,是社会的财富。将他们推向绝望,是对生命本身的不尊重,是对文明传承的破坏。

从纯粹的理性角度来看,将宝贵的生存机会让给这些群体,似乎也存在着一些“价值”上的考量。妇女和儿童在体能上通常不如青壮年男性,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所以,在“更有可能存活”的逻辑下,他们反而更需要被优先保障。而老人,虽然可能体力不支,但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智慧,在某些情况下,或许能为整体的生存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或者至少,他们更有资格在生命的尽头获得一份安宁。

但是,我也不能忽视人性中自私和求生的本能。在生死关头,谁又能完全排除自己内心深处对“活下去”的强烈渴望呢?看到身边的其他人,不论男女老少,或许都会泛起一种“为什么是我?”的质问。那份恐惧,那种对死亡的抗拒,会像潮水一样席卷而来,让你做出任何你平时无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必须在救生艇上做出选择,我会努力去压制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私欲,去倾听那个更宏大、更古老的声音。我会想象,如果我是那个被救的孩子,或者那个等待着我的家人,我希望别人会怎么做。我希望,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中最善良、最光辉的一面也能闪耀。

这不仅仅是关于“让座”,这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存的责任感,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朴素认知,一种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微薄贡献。我会尝试去理解,那些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代表着我们之所以为人,之所以需要社会、需要文明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存在,赋予了生命以意义,而守护他们,就是守护这份意义。

当然,我知道,这个决定并不能消除所有人的痛苦,也无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在那样一个情境下,任何选择都可能留下遗憾。但如果我能在那样的时刻,为某个弱小的生命,为某个未来的希望,哪怕只是为自己内心深处不愿熄灭的那一点光,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我愿意。这是一种尝试,一种对人性最美好的期待,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尊严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赞同让给儿童和年轻人,不让给老人。

自己能否做到,可能看当时情形。估计再隔十年我肯定能做到了,年级够老了。

1,心理上说比较好接受,多少物种都是父母死亡来延续孩子生命的。

2,别用老人该享福了来做借口。活在当前,死到在临头不后悔。

3,如果按机会平均来说,我把我的机会送给别人,是希望回报的,儿童的回报比老人大。

换个说法:现在有一种新药,可以拯救生命,量很少,应该拯救5岁的儿童,还是75岁的老人?

user avatar
       我一定会把位子让给小孩,因为他们还小,应该让他们多体会多感受这个世界。  可是为什么要让给老人?我理解无能。仅仅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 可是,在生命面前,没有谁是强势的。  我认为,老人反而应该把位子让给年轻人。自己已经活了差不多一辈子了,该体验的也体验的差不多了,何不让年轻人多去体验这个世界?  一个年轻人的离去带给亲人的伤痛远大于一个老人的。父母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如果已婚,爱人要承受他/她的离去,如果已育,孩子要早早经历至亲的逝世。  我承认老人的离去同样会带来悲痛,可是,别不承认,生老病死是一个人的宿命,当一个人的生命越接近终点时,他的离去越不会让人难以承受。  不是因为我是个年轻人我才这么说,如果多年后我作为一个老人在船上,一定会让位给年轻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性中最深沉的考量,也勾起了许多关于道德、责任和生存本能的思考。如果我真的身处那个绝境,救生艇上只有有限的宝贵名额,我会这样做吗?首先,我想承认,在那样一个极端、生死攸关的关头,任何决定都注定是艰难而痛苦的。当生命的天平在眼前倾斜,个人的意志和外界的道德准则会进行一场激烈的搏斗。我.............
  • 回答
    将出租房视为“家”,这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绝对的判断,不如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受和行动的结合体。我不会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会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性。首先,从物理层面来看,一个出租房,它的本质是租来的空间,不属于我。它可能墙壁斑驳,可能格局不尽如人意,可能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我可以为它.............
  • 回答
    把交往十年的闺蜜删除?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好久,每次想到就觉得心里特别堵。十年的闺蜜,那可不是一段短时间,那几乎占据了我人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回忆和情感寄托。要问我会不会删除,我的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可能。但人生嘛,总是有那么多的“但是”。我心里明白,所谓的“删除”,在我看来,已经不是简单地在通讯录.............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挺纠结的。我这人呢,不算那种特别吝啬的人,朋友和同事之间互相帮衬一下,我觉得也挺正常的。特别是家里那台游戏机,平时也是我闲暇时间的一大乐趣,有时候看到朋友或者同事说起想玩哪个游戏,但自己又没机会体验,我心里也会替他们觉得有点可惜。所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我确实会考虑把游戏机借出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画画,总忍不住拿给爸妈看。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心情,大概就是一种渴望被认可、被理解的纯粹吧。如果是我现在的“作品”——如果把我的“输出”比作作品的话——那肯定是会给父母看的,只不过,方式和内容可能跟小时候画在纸上的东西不太一样了。首先,我觉得父母是离我最近、最了解我.............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医生,我很难将医疗事业纯粹地视为一种“商业行为”。虽然我不能否认它与商业运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的核心定位、使命和日常工作,都与典型的商业追求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医疗事业的本质是“治病救人”和“维护健康”。 这是医生职业的基石,也是我们行医的根本动力。我进入这个行业,并非是为了最大化利.............
  • 回答
    听到你朋友去世的消息,我真的非常难过。这种失去挚爱的痛苦,我无法完全体会,但能想象有多么沉重。关于是否删除他的联系方式,这真是一个非常个人的决定,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纠葛的过程,涉及到我们如何处理思念,如何与过去告别,以及如何在伤痛中继续生活。对我自己而言,在经历过类似.............
  • 回答
    如果由我来构思《刺客信条》的剧情,我会将背景设定在大唐盛世末期,横跨长安、洛阳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某个重要节点城市。 我认为这个时期和地点充满了冲突与魅力,非常适合《刺客信条》的主题。以下是我的详细设想:一、 背景设定:大唐盛世末期,暗流涌动的长安与丝绸之路 时间点: 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安史.............
  • 回答
    彭林FView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你会把小米汽车车钥匙放在同学聚会餐桌上么?”——看似简单,实则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消费、品牌、身份以及当下社会心态的微妙之处。这并非一个关于汽车本身的性能问题,更像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社会观察。问题的核心与弦外之音:彭林老师之所以会抛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他并不是在质.............
  • 回答
    微信朋友圈显示一条杠,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挺纠结的信号。我会不会删除这位好友呢?这得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我得先问问自己,这个人对我来说到底有多重要。首先,我得想想这个人是我的哪种类型的朋友。如果是那种非常亲近的朋友,比如我多年的好闺蜜、好哥们,甚至是我的另一半, 朋友圈显示一条杠,我肯定不.............
  • 回答
    去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吃饭,这事儿对我来说挺有意思的,每次都会涉及到“餐盘处理”这个小环节。我通常不会把餐盘带走。我的原则是,既然是在店里享受的服务,那吃完后把东西归还原处,也是一种基本的自觉。而且,说实话,我也不想把满是油污和残渣的餐盘带到其他地方去,那感觉有点别扭。所以,吃完饭,我会在座位上先把桌子.............
  • 回答
    如果让我来操刀《战神》的新作,我不会再局限于北欧或希腊神话的既定框架了。我想把战神奎托斯的故事带到一个更宏大、更未知,同时又与人类文明的根源息息相关的地方。我设定的背景是: 古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一个在黄金时代中却暗流涌动的时代。具体来说,我想把故事聚焦于一个虚构但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时期: 时间点.............
  • 回答
    .......
  • 回答
    若由我来续写《水浒传》后半部分,宋江这个角色,绝不会是书中那个善于笼络人心,却又被“忠义”二字绑架得死死的“及时雨”。我会让他成为一个更复杂、更挣扎,也更令人扼腕的人物。宋江,自踏足梁山的那一刻起,就如同投入一口深不见底的枯井,他的人生轨迹,从那时起,就注定要被“招安”这口井底的鬼魅所吞噬。我不会让.............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托马斯·维德对程心提出的那句“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吗?”是全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性的台词之一。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揭示了维德的核心价值观、他对人类文明的看法,以及他与程心之间根本性的哲学分歧。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1. 维德的实用主义与生.............
  • 回答
    2019年NBA全明星投票正式启动,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刻。每年这个时候,球迷们就像是自己的球队经理一样,开始忙着为心目中的明星摇旗呐喊,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今年夏洛特的全明星,我手里的选票,也早早地就想好了要交给谁。首先,东部这边,我一定会把票投给字母哥——扬尼斯·阿德托昆博。说实话,字母哥现在.............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成为了B站的CEO或者买下了B站,是否会把陈睿赶出去,这需要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考量,并且最终的决定会取决于我当时的目标、B站的实际状况以及陈睿本人的具体表现。首先,我需要明确我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一:追求极致的商业成功和利润最大化。 如果我的目标是快速提.............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