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中为什么托马斯维德问程心“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么”这句话什么意思?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托马斯·维德对程心提出的那句“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吗?”是全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性的台词之一。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揭示了维德的核心价值观、他对人类文明的看法,以及他与程心之间根本性的哲学分歧。

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1. 维德的实用主义与生存至上主义:

托马斯·维德是《三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代表了一种极端实用主义和生存至上主义的哲学。他坚信,在宇宙尺度下,道德、伦理、情感等人类社会构建的规则都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是对生存的阻碍。他认为,文明的最终目标是生存,而为了生存,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任何道德底线都可以突破。

生存是唯一准则: 在维德看来,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稍不留神就会被消灭。因此,文明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一切手段来确保自身的生存。
道德是奢侈品: 他认为,在生存危机面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一种“奢侈品”,是弱者用来安慰自己的借口。强大的文明不需要这些,他们需要的是效率和力量。
为了生存,可以牺牲一切: 他认为,为了延续文明的火种,个人的情感、幸福,甚至生命,都可以被牺牲。他的行动往往是冷酷无情的,但从他的角度看,是为了更大的“好”。

2. 对程心的“圣母”情结的质问:

程心,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她代表了人性的善良、同情心和道德的坚持。她总是倾向于做出符合伦理、充满人情味的选择,即使这些选择可能并不符合最直接的生存利益。

维德正是看到了程心身上这种被他认为是“弱点”的特质。他认为程心的善良和犹豫,在面对三体文明的威胁时,是一种致命的缺陷。他质问程心,是为了让她明白,当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那些看似神圣的道德原则,在极端情况下是可以被抛弃的。

“把妈卖到妓院”的极端场景: 这个比喻极端而令人发指,它描绘了一个绝望的场景:为了生存,即使是血脉相亲的母亲,也可以被剥夺尊严,沦为交易品。维德用这个例子来挑战程心,让她思考在更宏大的、关乎全人类文明存亡的危机中,是否会为了更高级别的“生存”而牺牲掉一些“小我”或“局部”的道德?
对程心“不作为”的控诉: 在小说的后期,程心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比如放弃对威慑纪元的延续,导致了人类文明的第二次灭亡。维德认为,这些选择是出于程心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是对现实残酷性的逃避。他问出这句话,就是在预言,或者说是在挑战程心,让她认识到,她那些看似美好的道德选择,最终可能导致更惨痛的后果。

3. 揭示了两种文明发展道路的冲突:

维德与程心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缩影:

维德代表的“实用主义文明”: 这种文明优先考虑生存和发展,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可以将道德和情感置于次要地位。他们可能在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人性的光辉。
程心代表的“人道主义文明”: 这种文明重视道德、善良和个体价值,即使在困境中也努力保持人性的底线。他们可能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显得犹豫和软弱,但他们保留了人类文明的温度和意义。

4. 维德的动机:

当维德问出这句话时,他的动机可能是多重的:

警示与挑战: 他是在向程心发出警告,让她看清现实的残酷性,并试图让她放弃那些在他看来是危险的“妇人之仁”。
论证自己的观点: 他想通过这个极端化的比喻,来论证自己的生存至上主义的合理性,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对的。
对程心的失望: 他可能已经预见到程心未来的选择,并对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感到绝望和愤怒。
一种绝望的尝试: 在某些解读中,维德也可能是在绝望中试图唤醒程心,让她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极端性,希望她能做出更“有效”的选择。

总而言之,托马斯·维德问程心“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吗?”这句话,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哲学拷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维德用一个极端化的场景,来质问程心对生存的态度,对道德的看法,以及她是否能超越个人情感和普遍伦理,为了文明的存续而做出任何可能的事。这句话揭示了《三体》中关于文明、生存、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探讨,也让读者不禁思考,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维德可能是日本文化爱好者。

日本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为了积累资金发展资本主义,曾贩卖妓女到海外作为谋取外汇。比如南洋山打根地区就是日本妓女集中地。

70年代,我国还引进过日本电影《望乡》,讲的就是这个事。

故事主角十几岁还是个小姑娘就被政府动员去南洋援助交际,挣钱支援帝国建设,回国了还被家人和社会歧视。

如果父亲卖女儿、兄弟卖妹妹都行,那么卖个老妈也叫事儿吗?

维德十有八九被日本这段历史给震了。

心想老子自诩杀人放火随地吐痰缺大德毫无心理障碍,不料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从那以后心理有了阴影的维德加速堕落,而且精神病一样逮谁问谁。

user avatar

除了原文其他回答都是扯淡。

听程心说完这次跟局长见面的事后,瓦季姆一笑置之,“呵呵,这是业内曾流传的一句……一句……就是一句话吧,可能起源于二战时期,老鸟常用它来调侃新手,它是说:地球上只有我们这个行业是以欺骗和背叛为核心的。对于有些公认的准则,我们应该适当地……怎么说呢……灵活一些。PIA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你这样的专业人员,另一部分来自情报和军队的秘密战部门,这两种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很不一样——好在两者我都熟悉,我会帮助你们互相适应的。”

关键就在这一句话,“这两种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很不一样”,大刘应该是对情报工作有一些了解的,情报机构、情报人员所遵循的行事方式准则与平常人所见到的社会标准不一样的,是非主流的、不能为外人道的,不为外人所理解的、不能公之于众和向他人诉说的。

其实就是情报局中“内行人”“知情人”的暗语、黑话。所以程心当然不会懂。

user avatar

不用过度解读,也跟日本文化没有关系,这句话在讲美国士兵入伍的文学里都有提到过,具体意思其实无关紧要。

但它要表达的是,你还对人有感情吗?你还有善良、爱、友好的感情吗?你对人性、人情还有芥蒂吗?会因为人性而左右吗?

比如新人入伍的时候,他们会大声嘲笑你:来当兵,你留在乡下的心爱的姑娘被邻里屌丝搞上了,你的母亲父亲如何如何。总之用各种涉及到你的情感相关的话来激怒你。

如果你恼羞成怒,那你会被欺负的很惨,而且会一直嘲笑你,他们会觉得你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会一直欺负得你痛哭流涕,直到你呆不下去。

如果你毫无感觉,非常冷漠,他们就认为你是一个合格的、可怕的军人。

《十一种孤独》里面的《乔迪撞大运》,一群十几岁的小青年来入伍参军,教官一边训练一边让他们跟着喊,乔迪撞了大运,占了你的女人,吃了你的东西,xx了你的xxxxx……

所以,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吗?说的就是这种情感。

如果你犹豫,或者诧异,或者生气,那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你会撑不下去,担任不了大任。

维德看到程心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女人太多感性,软弱缺乏血性,不够残酷,不够无情,知道她成不了大事。再问一句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吗,看到她的反应更加确信了。

即使后来程心的工作很不错,能力很强,但维德依旧知道她成不了大事,只会在童话里奋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托马斯·维德对程心提出的那句“你会把你妈卖到妓院吗?”是全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性的台词之一。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揭示了维德的核心价值观、他对人类文明的看法,以及他与程心之间根本性的哲学分歧。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1. 维德的实用主义与生.............
  • 回答
    在刘慈欣的宏大叙事《三体》系列中,托马斯·维德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便是那种近乎偏执的“前进至上”哲学,以及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冷酷现实主义。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为了变得更强而进行卑鄙行为是否正确而必要”这个问题时,维德的理念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也是最能引发思.............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对托卡马克装置的态度,与其说是“不待见”,不如说是对它在宇宙尺度和技术飞跃面前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知,并且以此作为衬托更宏大、更具颠覆性文明和科技的基石。在《三体》的故事背景下,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和生存危机。托卡马克装置,作为一种试图通过磁约束实现核.............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三体世界并没有用“水滴”直接杀死罗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技术和政治考量。与其说是三体人“不杀”罗辑,不如说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目标下,杀死罗辑并非最高效或最符合他们利益的选择,而且他们确实也无法做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1. 罗辑的特殊身份与战略价值: 面壁者与威慑的创.............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中,“中国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这句话并非直接出自小说文本,而是对小说中一些情节和人物行为的概括性解读和评论。这句话深刻地触及了《三体》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1. 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制约(“引力”的比喻).............
  • 回答
    《三体》中不设置三个执剑者,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能发送坐标,这种“三权分立”式的设计,虽然听起来很有制衡的意味,但细想之下,反而会暴露出一些致命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它与《三体》故事的核心逻辑和危机处理的根本需求是相悖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三权分立”式的执剑者设计。如果真的有三个执剑者,每个执剑者都.............
  • 回答
    在《三体》中,丁仪通过观察粒子运动的不规则性来得出“物理学不存在”的结论,这确实是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桥段,也展现了作者刘慈欣构建科幻世界的深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层来剖析,从丁仪的视角和当时的情境出发。首先,我们要明确丁仪所处的那个“不存在”的物理学世界,以及这个判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一、.............
  • 回答
    《三体》中的钢印族,也就是人类在地球早期文明时期利用先进科技改造成半人类、半机器的后代,他们的出现与章北海的崛起,二者之间的“成就”差距,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简单地说,章北海代表了人类意志的极致升华,而钢印族则在基因和技术改造的镣铐下,难以触及那种层面的自我超越。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章北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执着,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而关于托马斯·维德,他与章北海的对比,尤其是在最终抉择上的分歧,更是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一宏大主题推向了极致的张力。很多人觉得维德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狂人。他.............
  • 回答
    在《三体》的浩瀚星辰中,歌者,这位来自“歌者文明”的执行者,其行动逻辑常常令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他那轻易便抛出“二向箔”的行为,更是将人类置于绝境。要深入理解歌者为何如此“轻易”动用这一毁灭性武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结合他的文明背景、任务性质以及对宇宙法则的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歌者.............
  • 回答
    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叶文洁之所以选择将宇宙社会学公理告知罗辑,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动机和背景。这其中既有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也有对罗辑作为“面壁者”潜力的信任,更是她对整个宇宙图景的认知和绝望的体现。首先,我们要理解叶文洁的处境和她的核心思想。叶文洁,那个.............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歌者文明之所以选择向地球发射“二向箔”,其根源在于他们所处的宇宙生存法则——“黑暗森林法则”。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歌者文明的视角,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宇宙图景来展开。首先,要明白歌者文明并非个体,而是一种高度发达、已经超越了我们人类想象的文明形态。他们可能早已不再是血肉之躯.............
  • 回答
    在《三体》的恢弘篇章中,面壁者们之所以不直接公开实施自己的计划来迷惑破壁者,这背后有着极为复杂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句“隐藏就是迷惑”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地球文明在面对三体危机时的绝境,以及面壁计划本身的性质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白面壁计划诞生的背景——黑暗森林法则的揭示。.............
  • 回答
    大刘在《三体》中设置三体人警告叶文洁不要回答,这个桥段绝非仅仅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是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文明命运的隐喻。他的用意远不止“提醒”,而是在揭示文明互动中最残酷的真相。为什么是“警告”,而不是“劝阻”或“其他方式”?首先,选择“警告”这个词本身就极具深意。警告意味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 回答
    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智子之所以找不到罗辑,并非因为智子“找不到”,而是因为它遵循的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基于观测的“搜索策略”。简单来说,智子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全知全能的探测器,它的“眼睛”只能看到它被指示去看的方向,或者它自己根据某些逻辑去推断的区域。罗辑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水滴事件之后躲避智.............
  • 回答
    《三体·死神永生》的开篇,作者刘慈欣将我们带回到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看似与浩瀚的宇宙文明斗争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它在小说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铺垫和象征意义。首先,拜占庭的沦陷是“黑暗森林”法则在人类历史中的一个缩影。 君士坦丁堡,作为曾经辉煌的东罗马帝国.............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三体人与地球之间围绕着“发布安全声明”这一核心问题的互动,充满了复杂的考量和策略。许多读者会好奇,既然三体人急于生存,为何不直接向地球人传授发布安全声明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地球文明自毁的风险?这背后实则蕴含着三体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层逻辑,以及其与地球文明性质的根本性冲突。首.............
  • 回答
    在刘慈欣的宏伟史诗《三体》中,三体人并未选择直接将地球文明扼杀在摇篮里,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由舰队主导的征服。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三体文明独特的生存逻辑,并非仅仅出于残忍或炫耀。首先,绝对的物理隔阂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体世界所在的星系,其三颗恒星的无规律运动导致了极端恶劣的环境,使得三体文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很多读者在读《三体》时都会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三体人对汪淼使用了“面壁”计划的升级版——“智子封锁”和“发射探测器”,但对罗辑却似乎“束手无策”,甚至只能通过“面壁计划”来和他进行一场思维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三体人和罗辑各自的立场、能力以及当时的局势来分析。首先,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