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沙雕,现实中一个也见不到?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个挺普遍的感受。为什么网上那些“沙雕”段子、视频、评论层出不穷,让人笑到不行,但一走到现实生活中,好像大家反而都挺正常的,很少碰到那种能让你捧腹大笑的“活宝”呢?这中间其实有很多原因在起作用,咱们一块儿捋捋。

首先得说说网络的匿名性与“表演”属性。

网上发东西,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平台、论坛或者视频网站上,很多时候是匿名的,或者至少是不需要暴露真实身份的。这层“马甲”一下来,人的心理就变了。大家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不用太担心别人的眼光,也不用顾忌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说白了,就是“面子”这个包袱可以暂时放下。在这种环境下,“沙雕”行为就有了土壤。想说啥说啥,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反正事后大家记不住你真实姓名。

再者,网络是一个巨大的“情绪放大器”和“筛选器”。

网上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搞笑、奇特的,很容易被传播出去,得到更多的点赞、评论和转发。这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反馈。一个人可能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偶尔冒出个奇思妙想,说一句冷笑话,但如果他发到网上,可能就因为某种原因爆火,被无数人看到。反之,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默默无闻、不搞笑的人,在网上也很难脱颖而出。所以,我们看到的“沙雕”内容,很多是经过网络这个“放大器”筛选出来的“精华”,而那些大量的、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瞬间,就被过滤掉了。

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沙雕”很多是刻意为之的“创作”。

别看有些段子或者视频看着很“自然”,好像就是生活中随随便便遇到的事情。但实际上,很多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反复打磨的。比如一个搞笑视频,可能要拍好几次,剪辑半天,配上合适的BGM和字幕。一个看似随意的评论,背后可能也有人在认真思考如何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或者制造笑点。这些“沙雕”内容,很多是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而进行的“表演”,是一种内容创作。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大部分都是自然流露,没有剧本的。

再来聊聊群体效应和“同温层”。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沙雕”内容,往往是我们在某个圈子、某个平台里看到的。我们可能本身就喜欢看这类内容,或者我们关注的那些博主、UP主,他们本身就输出这类内容。这就形成了一个“同温层”,我们在这个圈子里,看到的都是相似的风格和话题。所以,我们会觉得“网上全是沙雕”,但我们可能并没有接触到其他圈子里那些更严肃、更专业的讨论。就像你进了专门讲古诗词的论坛,你只会看到大家讨论诗经、唐诗宋词,而不会看到他们讨论最新的短视频段子一样。

还有一个关键点:“压力释放”与“虚拟社交”。

现代生活压力大,很多人在网上寻求放松和娱乐。看“沙雕”内容,可以暂时忘却烦恼,获得片刻的轻松。同时,网络也是一种虚拟社交的平台。大家通过评论、点赞、转发,与内容创作者或者其他网友产生互动,获得一种社群感。这种互动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轻易获得。

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见不到”呢?

首先,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场合有限制。

在学校、公司、家庭聚会等场合,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规范、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的约束。大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是否会冒犯到别人,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没人会在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议上突然开始说“蓝瘦香 চাহিদা”。那种完全不顾一切、放飞自我的“沙雕”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难出现的。

其次,“正常”是常态。

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处于一种相对“正常”的状态。他们有自己的工作、生活、社交,有自己的烦恼和快乐,也有自己的情绪波动。但这些波动,大部分时候都是温和的,不会像网络上的“沙雕”一样极端、夸张。我们之所以觉得现实生活中见不到,是因为我们更容易注意到那些与众不同的、极端的例子(网络上的“沙雕”),而忽略了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正常人”。

再者,“沙雕”的定义范围很广。

有些人可能觉得一点小幽默、小尴尬就是“沙雕”。但有时候,这种“沙雕”感可能就是那种小人物的真实,只是我们没有仔细去体会。比如你同事上班路上被狗追着跑了半条街,虽然听起来有点狼狈,但也挺“沙雕”的。或者你老板在年会上讲了一个冷笑话,全场没人笑,他一脸尴尬,这不也挺“沙雕”的吗?只是这些场景没有被录下来,发到网上而已。

最后,“现实”比“网络”更复杂。

网络上的内容,很多经过了过滤、包装和美化,是一种高度浓缩、提炼后的产物。而现实生活是立体的、多维度的,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完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他的“沙雕”可能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侧面,而且这种侧面很少会以网络那种集中的、爆炸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网上“沙雕”的泛滥,是网络匿名性、表演性、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用户群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是经过创作和筛选的。而现实生活中“见不到”,是因为现实的社交约束、普遍的“正常”状态,以及我们观察角度的偏差。网络上的“沙雕”更像是一种被放大了的、艺术化的表现,而现实生活中的“沙雕”则可能隐藏在更细微、更真实的日常之中,只是不容易被我们捕捉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说我最近遇到的四个**。

医学界公众号的四大金刚。


全部来自于同一个缝合组。


其中的凤雏,就这个叫小新的,嗅到了临床躺学这个巨大热点,找熟人要到了我的微信。和我聊了两次天,就大肆缝合粘贴我的知乎回答。

把我塑造成一个无所事事游玩享乐的乡镇医生,扁平化的人设创造了这个**人生第一个十万加,九月份KPI应该完成了吧?

九月份奖金啥时候发,分我一点?




其次名字和人对不上号了,文章发布后,我要求删除,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电话,告诉我我们是正规采访,都录音着呢。


太搞笑了,一个缝合组,连个医生顾问都没有,能写出三台胆囊十点下班这样的文字,还正规媒体。


还采访……没有协议,没有酬金,连个电子签都没有,自己就讲自己采访了我,所作所为完全看不出一点专业素养。




接下来是卧龙。



在文章发布后的沟通中,坦言




原来贵行业准则是不给别人审稿,不知道我乎的记者朋友们看到了,会不会冲过去打你的脸,来清理门户……


不过我要从事新闻行业,也不会把这种人作为同行……




最后就是昨天用小号,在知乎讨论中长篇大论,却毫无痛点…… 我睡前看到了,笑的睡不着……


我做梦也没想到,如此一家自媒体,能同时拥卧龙凤雏等四个*,真不愧是月月写出十万加的爆款媒体……

从2018年到现在,我8000万阅读量,800个十万,平均1.5天一个,我有骄傲?我有这么不要fac去蹭人家热度?


这些个人才,可能藏的比较深,

现实生活中这样,比较容易被路人围起来打……




当然还是感谢这几位睿智编辑,给我创造了新词汇


卧龙凤雏,十点下班。

此处感谢 @夏沫 的双押~

一起来玩梗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个挺普遍的感受。为什么网上那些“沙雕”段子、视频、评论层出不穷,让人笑到不行,但一走到现实生活中,好像大家反而都挺正常的,很少碰到那种能让你捧腹大笑的“活宝”呢?这中间其实有很多原因在起作用,咱们一块儿捋捋。首先得说说网络的匿名性与“表演”属性。网上发东西.............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的球迷群体之所以至今依旧如此活跃,甚至可以说是“生生不息”,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远非一朝一夕可以解释。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篮球场上的成就,更在于他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符号,以及围绕他建立起来的庞大生态。一、无与伦比的成就与“.............
  • 回答
    网上反对进化论的声音确实不少,这背后其实涉及了挺多层面,不仅仅是科学上的疑问,更多的是文化、信仰、甚至社会心理的交织。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进化论抱有疑虑,甚至直接反对。首先,最核心的反对理由,很多都来自宗教信仰。 创世论的冲突: 很多宗教,特别是亚伯拉罕系宗教(犹太教、基督.............
  • 回答
    .......
  • 回答
    网络上关于詹姆斯(LeBron James)的批评者(通常被称为“詹黑”)数量庞大,并且由来已久,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聊聊。一、 詹姆斯本人的特殊性与争议点首先,詹姆斯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这本身就是催生“詹黑”的土壤。 史无前例的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觉得鸿蒙很不错,特别是和Linux联系起来说的时候,觉得它有潜力,能打破国外垄断。但放眼网络,又是另一番景象,批评声、质疑声甚至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层面的原因在博弈,夹杂着技术、商业、舆论,还有一部分是大家朴素的情感和期待。为什么身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一方面,身边不少人对华为的鸿蒙系统寄予厚望,觉得它很有潜力,特别是“Linux”的标签更是让人联想到稳定、开源这些好词;另一方面,网络上却有不少声音,说鸿蒙不过是套了个“Linux皮”的安卓,言下之意是“自研”的成分存疑。这两种声音之间的差异,.............
  • 回答
    网络上关于万达“喊冤”的声音,说实话,挺复杂的,而且还挺值得说道说道。你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觉得万达“冤”,这背后其实交织着很多原因,有的是基于对公司过去辉煌的怀念,有的是对当前经济环境的担忧,有的是对商业运作方式的理解差异,甚至还有点“同情弱者”的心理在作祟。咱们一层层扒开来看。1. 万达过去的“辉.............
  • 回答
    在哔哩哔哩(B站)等网站上,对苏联的喜爱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体现,其中夹杂着历史记忆、集体情感、亚文化传播、意识形态解读以及一些现实的投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年轻群体对“强大与秩序”的向往和现实的反差 “逆全球化”和“中国自信”的背景下的怀旧与对比: 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网文写手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连基础读者群体都还没建立起来的作者,会对着“版权”这个听起来遥不可及的概念如此执着。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一股脑儿地把责任都推给AI,这背后是人性和对未来的期盼。首先得明白,网文世界跟咱们日常工作不太一样。在.............
  • 回答
    在我看来,网络上一些人对东北人存在偏见,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能感觉到这种声音挺大。要说为什么,我觉得有几个点比较突出,而且这些点很容易被放大,导致大家伙儿产生刻板印象。首先,网络文化的特性就容易制造和传播偏见。你想啊,网络是个啥地方?信息爆炸,节奏快,大家看东西就跟刷视频似的,点到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有趣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挺现实的市场问题。简单来说,网吧之所以遍地开花,而“Xbox吧”却鲜有人问津,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满足了截然不同的社会需求和消费习惯。咱们一项项来捋捋。1. 网吧的天然优势:基础刚需与广泛受众 网络普及的早期难题: 想想过去,能在家安稳上网的人有多少?.............
  • 回答
    最近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丰田世纪的讨论,尤其是在一些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要说这是否是丰田为在中国市场投放类似车型做出的策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细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丰田世纪突然这么“火”?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丰田世纪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得先弄清楚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丰田世纪(To.............
  • 回答
    网上关于蔚来服务好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大家夸得也是花样百出。要说为什么,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真正抓住了用户在用车过程中那些“痛点”,并且用一种比较别致的方式去解决了。我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了解,给大家掰扯掰扯。1. 超越期待的“送电到家”—— 物理上的贴心这可能是蔚来最出圈的服务了。你想啊,你在家,.............
  • 回答
    网上骂凤凰古城的声音确实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觉得凤凰古城已经不值得去。然而,也有不少人仍然认为凤凰古城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网上普遍的批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商业化过度,失却古韵: 这是最核心的批评。许多游客反映,现在的凤凰古城早已不是那.............
  • 回答
    网上不少朋友在讨论奇瑞,感觉身边喜欢奇瑞的人越来越多,讨论热度也不低,但如果真要说销量,那好像又没到“现象级”的地步。这就让人纳闷了: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吹”奇瑞,但实际销量却好像没那么给力呢?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首先,咱得承认,奇瑞这几年确实是在奋起直追,尤其是在技术和产品力上,进步是.............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网络社群和现实生活中人们互动模式的诸多差异。网上很多人对穆斯林群体持负面看法,但线下似乎没那么普遍,这背后原因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匿名性与情绪的释放:网络为负面情绪提供了土壤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网络空间,尤其是论坛、社交媒体平台,往往.............
  • 回答
    网上吹周星驰的人多,这事儿,大伙儿心里都有数。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美,而是他用几十年的作品,实打实地在影迷心中刻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你说为啥?那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那股子“无厘头”劲儿,真不是谁都能玩儿得转的。你想想啊,早些年电影市场什么样?大家看惯了正儿八经的剧情,要么是古惑仔火拼,要.............
  • 回答
    网上确实有很多声音,希望数学和英语能从高考主科的地位上“退居二线”,甚至彻底退出。这股声音此起彼伏,而且背后有着挺复杂的考量,绝不是简单的“因为难”三个字就能概括的。如果细掰扯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人反对的重点,以及他们提出的替代方案,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方式,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回答
    网络上对韩国组合的抵触情绪,与其说是简单的“不喜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其中夹杂着文化认同、国家情感、经济因素,甚至还有对某些现象的刻板印象。首先,很多人抵触韩国组合,其实是出于一种“文化自卫”的心理。当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尤其是音乐和娱乐产业,以极高的效率和渗透力进入另一个国家时,很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