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哔哩哔哩这种网站上有那么多人喜欢苏联?

回答
在哔哩哔哩(B站)等网站上,对苏联的喜爱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体现,其中夹杂着历史记忆、集体情感、亚文化传播、意识形态解读以及一些现实的投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年轻群体对“强大与秩序”的向往和现实的反差

“逆全球化”和“中国自信”的背景下的怀旧与对比: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年轻一代,尤其是经历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又面临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等现实挑战的群体,容易对过去那个充满“社会主义理想”和“国家强大”的时代产生一种怀旧情绪。他们可能将苏联时期视为一个由强有力政府主导、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的时代。
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批判性”解读: 部分年轻人可能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内卷、加班文化、消费主义等感到不满。在这种情绪下,他们可能会将苏联的某些社会特征(例如,宣传中的“平均主义”和“集体主义”)视为一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认为苏联的体制能够更好地保障公平和稳定。
对“秩序与稳定”的追求: 相较于某些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动荡或政治极化,苏联在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一种强权、秩序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在信息碎片化、社会变迁加速的当下,部分人可能更倾向于一个稳定、可预测的社会环境,而这种情绪可能投射到对苏联的想象中。

二、 历史叙事和文化符号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的复兴与解构: 中国的社会主义历史与苏联密不可分。尽管官方对苏联的评价有过起伏,但“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依然在中国社会留有深远影响。B站上许多UP主通过再现苏联时期的电影、音乐、艺术、生活方式等内容,成功地唤醒了部分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并赋予了新的解读。
苏联电影、音乐和艺术的魅力: 苏联在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领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例如,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因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精湛的艺术手法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在B站上拥有大量的爱好者和二次创作内容。苏联时期的音乐,如一些军歌、民歌,也因其激昂或深沉的情感表达而受到欢迎。
审美风格的独特性: 苏联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海报设计、服装款式等,在当下形成了一种“复古”的审美潮流。这种带有时代印记的视觉元素,对于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年轻群体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军事和工业的崇拜: 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辉煌的工业成就,例如其在航天、坦克、武器等领域的创新和成就,是吸引一部分人的重要因素。许多军事爱好者通过B站了解苏联的军事装备和战史,并对其强大的工业基础感到钦佩。

三、 亚文化群体和圈层传播

特定圈层的文化认同: 在B站这样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社区,围绕苏联的爱好者逐渐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圈层。这个圈层内的用户分享信息、讨论观点,并通过UP主的创作相互吸引,形成了一种社群文化。
“梗”文化和解构主义: 在互联网文化中,对历史和文化的解读往往伴随着“梗”和解构。一些UP主会将苏联时期的某些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赋予其新的含义,或者以幽默、戏谑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这种方式虽然可能弱化了历史的严肃性,但却大大增强了传播的效率和趣味性。
“反乌托邦”和“赛博朋克”的风格投射: 有些人可能因为苏联时期信息高度集中、国家权力强大的特征,将其与一些科幻作品中的“反乌托邦”或“赛博朋克”风格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或思想启迪。

四、 意识形态的多元解读和对西方模式的质疑

对西方模式的“疲劳”和反思: 一些人可能对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社会不公、政治极化、文化冲突等)感到失望,因此转而关注和研究其他社会模式,包括苏联模式,并从中寻找可能的替代或反思。
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和“创新性”解读: 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来说,苏联虽然存在历史问题,但仍然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重要样本。他们在B站上寻找与自己思想契合的内容,并可能对苏联的某些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性”的解读。
对历史真相的探求与“洗白”的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对苏联的喜爱也伴随着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洗白”和“浪漫化”,忽略了苏联时期存在的压迫、饥荒、政治清洗等黑暗面。而支持者则认为,他们是在对历史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区分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五、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和信息茧房

算法推荐的强化: B站的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似内容,一旦用户对苏联相关内容表现出兴趣,就会被推送更多同类视频,从而形成一种“信息茧房”,加深了对该主题的认知和好感。
意见领袖和UP主的影响力: 一些在B站上拥有大量粉丝的UP主,通过其专业知识、独特视角和感染力强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和凝聚对苏联感兴趣的用户,形成强大的意见领袖效应。

总结来说, B站上对苏联的喜爱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它既是对“强大与秩序”的向往,也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投射;它源于苏联历史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也得益于互联网亚文化和圈层传播的机制;它包含了对不同意识形态的解读,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在信息时代寻求身份认同和价值归属的努力。

然而,我们也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对苏联的喜爱应当建立在对历史的全面了解之上,避免片面化和理想化,而是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认识当下,思考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很多所谓的精苏挺可怜的。

他们往往是一些带有着朴素的左翼信念的乌托邦主义者,心里有着对公平、正义、平等社会的本能上的追求与向往。如果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支持苏联,他们不太可能说斯大林席卷波兰,勃列日涅夫闪击布拉格的丰功伟绩,而是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歌、社会福利、工农解放等等。从他们的理想与目的上来说,他们并没有值得苛责的地方,如果苏联真的是一个他们理想中的样子,那的确也配得上所有人的赞誉。从这一点上,我觉得精苏/小粉红和入关壬法西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至少没有放弃掉对正义与善的追求,而后者则彻底地拥抱了强权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精苏的悲剧,在于他们把自己对于正义与善的理想,寄托在了一个虚伪残酷的政权之上。在这一点上,他们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共有的天真,正如上个世纪欧洲的左派一样——剑桥三杰、罗曼·罗兰、李大钊陈独秀曾经也为苏联大唱赞歌,这不代表他们道德低劣或者被猪油蒙了心,只是他们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在当时并不知道苏联被藏在背后的故事,因此更想象不到后来苏联会变成那个样子。精苏人士自然不能和这些人物相比,但是他们支持苏联的原因是类似的。

在欧美,苏联经历了好几轮祛魅。斯大林大清洗的时候祛魅过一轮,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的时候祛魅过一轮,勃列日涅夫入侵布拉格的时候又祛魅了一轮,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文件更是把苏联钉在了耻辱柱上。所以,在过去的一百年,苏联从欧美几乎所有左派心里的理想国,跌落成了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历史证明了,不论左派还是右派执政,如果没有基本的民主制度的保证,最终都会堕落成残酷的暴政。一个垄断政治权力的威权共产主义政党,最终只会被投机分子和官僚权贵充斥。所以,当今的欧美主流政治中的左派基本上彻底地与苏联进行了切割——平等与公正自然是左派永恒追逐的目标,但是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也是。

国内精苏的问题在于,他们对于苏联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百年前。和罗曼·罗兰等人一样,国内的精苏相信苏联本质上是一个平等、公正、“真民主”的乌托邦,全然不知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的蜕变与堕落。不过,罗曼·罗兰等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时代太早,局限于当时的信息无法预知未来,而精苏则完全有条件全面地审视苏联的阴暗面。他们选择坚持自己对苏联的崇拜,除了对苏联的罪恶认知不足外,大概也是因为他们除了苏联看不到任何一个能够寄托他们理想的政权。所以,即便是当他们看到卡廷森林惨案、看到大清洗大饥荒、看到苏联在六十年代末对捷克斯洛伐克,对我国做的事情,还是会倔强地为其辩解——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觉得死几十万上百万人无关紧要,只是因为他们情感上不能够接受苏联是一个这样的政权。

精苏们需要明白,他们追求公正、平等、解放的理想,完全没有必要寄托在苏联这么一个政权之上。在所有的后共产主义国家,由于威权共产主义者长期垄断着左翼的话语和生态位,民众几乎很难接触到其他的左翼思想。因此,进入转轨时期之后,民众似乎不得不在威权左翼和右派之间二选一——因此民主/自由在中国也长期被标记为“右派”的价值。中国的精苏,就是在这个二选一的选择题里选择了威权左翼——似乎不选它,就一定会走向寡头资本主义,走向金权政治。然而,在斯大林和洛克菲勒之间,有着无数的可能性,受限于国内的大环境,他们意识不到而已。

user avatar

比起精美出卖肉体,精日出卖灵魂,精苏真是B站最正常的人了。

另外知乎也别瞧不起B站,据我看几乎所有知乎用户都在B站拥有账号,入关那帮人兴起后,不少左派精英答主都被逼去了B站。

user avatar

我认为B站很多年轻人对苏联的印象,起于二战时候硬刚德国佬然后反推到柏林。

可叹我中国虽然扛赢了抗日战争,但毕竟不像苏联那样解恨。

年轻人们对苏联的喜爱,在于卫国战争与抗日战争相似的共情。

而他们没有认识到苏联这个国家的复杂性,只看到了它曾经代表的伟大理想。

user avatar

大部分B站用户不喜欢社会主义苏联,也不喜欢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更不是左派,精苏。

在B站中,热度最高的是二战苏联视频。

我搜索十月革命,按照播放量排序

十月革命呢?第一屏竟然没有。

第二屏有了,最火的也就是三十多万播放量。

我搜索苏俄内战

只有3个几十万播放量的,2个还是歌曲。

苏联入侵布拉格,播放量很少。


苏联入侵阿富汗,播放量多点。

八一九,浏览量很低。

苏联解体,热度高点,有几个百万浏览量的。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搜索二战苏联,立刻就有好多百万浏览量,还有千万浏览量。




大部分B站用户喜欢的是

从莫斯科打到柏林的苏军,政委带头冲锋的苏军

是慷慨激昂的苏联军歌,波澜壮阔的战史,同仇敌忾的苏联军民

是喀秋莎,T34,波波莎,kV

是1941点兵红场,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坦克大会战

尤其是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乌拉!!!

所以,B站用户喜欢苏联原因不在于思想信仰,纯粹是肾上腺素决定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崇洋媚外的人里面精日精美精英精德比起精俄真的是小朋友。精日起码会吹一些工匠精神,精美吹综合国力和好莱坞,精德吹日耳曼严谨的精神和科学城就....都可以理解。可是精俄吹俄罗斯的各种理由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他们能从医食住用行到吃喝拉撒,哪怕醉倒在路边的酒鬼都能吹成伟光正的优秀民族着实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很多精俄只是利用“中俄友好”的借口花式崇洋媚外。

我截取了标题为《俄罗斯人为什么是战斗民族》的提问里的一些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下面都有数百个赞颂的留言。看完你会觉得这些人不是呼吁两国友好,而是单纯直白的跪舔。

一个酒鬼喝醉酒打了两个人就是刚........

为了吹俄罗斯,不惜编造三无网文来尬吹俄罗斯人。

为了尬吹俄罗斯,孝子可以创造出“脚踢日本,胖揍德国,秒杀美国”的历史。

因为贫穷和落后,没备胎的原因,一个乡下人爆胎了只能用木条支撑后轮,这都能尬吹一波,中东人常这么干。

冬天两个喝醉酒的俄罗斯人从楼房跳下去就是刚系列。

艺人被砍了去医院就是刚。

俄罗斯服务员拿起一一只雪蟹就是刚。

发酒疯就是刚。

取笑电影就是刚。

用非洲国家的水平补路就是刚。

饲养员和猎豹牌照就是刚。

酒鬼发酒疯就是刚。

马桶加个踏板就是刚。

像巴西贫民窟的人一样坐在阳台上就是刚。

一下飞机就喝酒就是刚。

没钱托运只能学印度人就是刚。

每年因为酗酒而打死妻子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就是这么刚。

俄罗斯大妈侠就是刚。

像非洲童子军一样看个枪管就是战斗民族就是刚。

出个车祸都这么刚。

全世界只有战斗民族可以在分娩前一天都能教课。

台湾议会直呼内行。

中东各种基础设施和机场,飞行员瑟瑟发抖。

只有俄罗斯人会冬泳系列。

婴儿喝牛奶撒一地就是刚。

不太明白这面包有什么值得吹的.....

喜欢摇滚还是个影评家,却觉得这种穷人间的约炮就是刚。

制作一个屁用没有,一动都不能动的模型就是刚。

秀下限就是刚。

全世界只有俄罗斯人会玩极限运动系列。

拿国内小区老人玩儿的器械和室外健身设备对比,做效果图。

冬天遛猫都能吹一波“战斗民族式”养宠物我是没想到的。

不是粗糙或莽,是单纯的落后。所谓“战斗民族骚操作”,网上阿三开挂版本更多,单纯就是落后没条件而除此下册却被国内黄俄瞎吹。

北美大学生日常,露宿街头的酒鬼外蒙首都一抓一大把。

盲目下订单就是刚,在阳台喝酒就是刚。


其他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尬吹就不上传了,我这截的只是在一个问题里的小部分回答,可想而知国内精俄吹俄吹的都魔怔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吹不到的,俄罗斯人放个屁拉个屎都能把这些人感动哭。

如果我说日本人喝酒很厉害每次喝醉都会在地铁车厢里睡一晚你会觉得我吹的莫名其妙吧,可这类言论就是精俄日常言论,简直就是吹到脑子都不要的节奏。吹美国自由吹日本工匠的那些言论比起上面种种,简直就是特约评论员级别了。

user avatar

小朋友政治倾向的周期性波动而已,十年前五年前二次元都以纳粹德国为荣,现在是苏联,未来哪天又集体反转也很正常,现在b站精苏力度氛围的加速度其实在下降,马上就要反应到增速,最后就是反转了。

user avatar

最近一个月我在几个地方暴论频出。其中一个暴论就是:

俄史越学越反俄,苏史越学越拧巴。


我高度同意 @笨呆薪火 认为的“是对强权的顶礼膜拜”的观点。因为,历史上的俄罗斯(包括苏联这个“朝代”)确实有过无数耀眼的辉煌,甚至连他们的敌人都要脱帽致意。

比如说,红色警戒3的官方设定里面,几乎所有苏联单位都有这个或者那个的美式黑点(比如关于恐怖机器人,就说过有个操纵员在莫斯科地铁里突然精神暴走的事),唯独基地车没有。基地车的设定的关键点就是在某次中亚地区的大地震后的迅速部署,为当地灾民带去了营房,以及希望。这段设定的背景正是历史上苏联真的做到过的。

我想,很多人单说到这点,就会对苏联产生好感了吧。

然后,止步于此。


嗯。苏联是个死掉的国家。所以这个止步是好的。真的是好的。否则……


否则麻烦请解释一下中亚五国是怎样划分出来的?里面的自治共和国又是怎么划分出来的?真的不是试图埋炸弹吗?

为什么被莫斯科等大城市驱逐出去的艺术家居然能在中亚自由搞创作、甚至搞博物馆而官方不管?是联盟中央不知道、地方不懂,抑或有意为之?

为什么这个这边给你说阶级情义的国家,另一边又用民族主义、煽动外国的阿塞拜疆等民族(嗯,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我不敢提)搞分裂?而且往往都是像擦脚布一样用完就扔?哦,他们还顺路把“外喀尔巴阡”变成了乌克兰呢。

为什么这个“各民族的友谊堡垒”还是纵容民间反犹、甚至最终搞出了“医生间谍案”?但反过来,这边踹犹太人去以色列,这个无神论国家又试图盘活巴勒斯坦地区的亚美尼亚教会等的教产,又试图往这里埋钉子?


因为历史看多了,不可能没有这些质疑,所以我讨厌俄罗斯,包括苏联这个朝代。

但正因为历史看多了,所以才迷上了这个国家,非常愿意继续钻研下去。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user avatar

题目和绝大部分回答都搞混了一个事实。

B站等网络上,所谓精苏粉丝是极少数,所谓苏黑反对者也是极少数,这些人争论的苏联苏修,姓资姓社,斯大林模式托派等争吵主义对错理想,这只是历史键政圈子里互喷口嗨。

网上关于苏联的作品创作,本质上是大众网友用名为苏联的梗与符号,进行文艺娱乐的消费。这并不涉及过多理性政治,纯粹娱乐狂欢。

所谓喜欢苏联,不过是把各种相关梗与符号进行二创。比如《喀秋莎》等老歌,红旗镰刀斧头,伏特加红肠大列巴,钢铁玉米勋章(误),红警《苏维埃进行曲》,苏式导弹大伊万潜艇AK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手风琴芭蕾舞哥萨克舞,等等。

而接受一个国家文明的产品符号娱乐,和接受它的主义理念文化也是两个概念。大众或许会出于娱乐审美需要接受其产品符号,但未必接受其主义理念文化。这也是讨论所谓文化软实力时有的人经常犯的一个毛病,把别人喜欢你的商品符号当成接受你的理念文化。这开始是西方学者在研究全球化时发现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等著作说,文明的冲突体现在,世界各国民族文明年轻人,尤其是亚欧大陆古老文明,比如东亚中华文明,南亚印度教文明,西亚伊斯兰文明等。这些文明下当地年轻人,会容易接受欧美西方现代文明的商品娱乐,包括好莱坞迪士尼,NBA,摇滚,汉堡可乐等。但他们未必接受西方文明主义,比如新自由主义,基督教文明,普世价值观等。当地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要么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传统文化复兴,要么西方的舶来品外来文化在当地本土化成为其文明一部分。

西方如此,苏联也是如此。冷战结束,进入21世纪全球化后,历史证明,现在世界各国还是处于民族国家阶段,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文明宗教等还是主流,而20世纪那些普世价值观,无论是西方新自由主义还是苏联马列主义,都会逐渐被质疑乃至失败,取而代之是民族国家文明已经本土化的主义。

user avatar

比起精美和精日来,精苏起码没背弃自己的信仰

user avatar

精苏,精的是什么“苏”?

是全世界无产者的祖国、人类的灯塔,—几乎不存在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是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者、法西斯的终结者、用钢铁洪流的铁犁耕遍欧洲的红色领袖?

是出卖工人利益、背叛建立初衷,与资本主义媾和,联手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奴隶主的社会帝国主义?

是陈兵百万、虎视眈眈,强权如日中天,令世界胆寒、中美握手的红色帝国?

还是早已成为冢中枯骨,官僚瓜分巨人尸体,工人彻底饥寒交迫、沦为蝼蚁,最终因为存在本身妨碍寡头攫取利益而耻辱解体的腐烂尸骨?

精暂时几乎不存在、未实现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的,不必因为卡廷屠杀、大清洗、入侵芬兰、二十大、解体等等事情而气馁。共产主义事业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在曲折中前进。苏维埃联盟不必是大俄罗斯主义主导的,也无需试图复活他,任何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带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明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考验无产者信仰与忠诚的过程,明着说,我们可能三五代内都看不到一点点希望,但曾经的错误总会成为未来种子的养分。

精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者的,也不必难过。世上谁无一死?二战的胜利果实暂时还没被盗取。世界总体还是和平的,法西斯主义虽然有所抬头,但基本不会复辟。博物馆足够你们凭吊历史。

精社会帝国主义的,你可能要失望。没人希望世界上诞生第二个那样的“苏联”,如果有,也必群起而攻之。

精红色帝国的,那和上面一样,这样的“苏联”是注定失败的。国内不乏一些法西斯分子,最忠厚的部分也是希望中国能成为那样压迫众生的存在。屠日灭美,火烧香榭丽舍宫,饮马泰晤士河。这部分人我希望你们能看看城门楼子上的两行字。

精最后一个的,那是最危险的。因为官僚、买办、寡头、特权阶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敌人。是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最大阻碍。他们是希望中国能变成那个苏联,成为他们攫取利益,敲骨吸髓的大餐。

我们需要做的是客观对待历史。苏联用自己的命走出一条道,我们何必邯郸学步、照猫画虎呢?敬仰苏联时期为共产主义事业、人类解放做出贡献的人和精神没有错。要对得起他们,是要发展建设本国的社会主义。而非重蹈覆辙,让自己的国家走他们的老路,彻底断了共产主义的根。

警惕污蔑、诋毁苏联贡献的人

警惕无限拔高苏联政策、道路的人

警惕试图让中国变为第二个“苏联”,好让其从中渔利的人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读书太少了。

这里来推荐五本(第二本分为上中两册,下册未出)。下面在封面后各摘取几页有趣的内容,可能是目录,也可能是我精选的页面。并列排版的页面可点击放大,我截图的清晰度是足够的。





以上几图可点击放大观看。非常有趣,想不到人民日报居然能够在1975年就准确意识到苏联经济已经陷入了不可挽回的深渊,与匈牙利人的研究不谋而合,充分说明其研究经济问题还是有一套的,别老黑二流报纸了。

上两图来自


必须要承认,这些书不可避免的带有论战对骂的时代色彩,不完全正确。但毕竟可以揭示一些问题,值得研究。

user avatar

咱们的教科书,替满清灭亡后的俄罗斯人掩盖了太多罪恶。

user avatar

根据我的观察,b站上主要是黄俄,而不是精苏。

首先要知道,黄俄和真正的精苏是很不对头的。在精苏看来,苏联是人类史的新开端,苏联作为真正靠理想建立的国家(虽然也对现实做出了一定妥协),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的,苏联是属于全人类的,是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第一步。

而b站上的黄俄普遍不太了解苏联与俄罗斯的历史,他们往往认为现在的俄罗斯是苏联的某种延续,经常把普京这位新沙皇称为最后的火种,他们在对这个国家只有一些片面的了解下,用一种类似"通三统"的方式使苏联与俄罗斯连贯起来。

短篇动画《前进,达瓦里希》里的一幕,有不少弹幕认为苏联留下最后的社会主义遗产是普京

黄俄的这种认知当然是受到了现实中国际关系的影响,还有苏联和俄罗斯强硬作风满足了他们的慕强心理,这一点 @笨呆薪火 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但我认为这类"通三统"黄俄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国这些年对阶级教育的淡化,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socialist,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布尔什维克,他们更不清楚白匪是什么样的,从他们对新白匪头目的崇拜就能看出来。他们显然不清楚现代俄罗斯政权的合法性来源是什么,以普京为首的领导集团合法性都是建立在否定苏联体制上的。

他们对于苏联以及俄罗斯,只有一个空泛的认知,那就是socialist是好的,布尔什维克是好的,美国是坏的,普京强硬地反美,所以他是最后的布尔什维克。我想就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普京粉黄俄喜欢称普京为"大帝",同时认为他是苏联留下的火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事实上倒不如说他是浇灭火种的最后一盆水)

在他们的认知中"布尔什维克"与大帝这个词毫无冲突,而他们这种认知错误的来源,我认为是他们对于一些词的含义搞不清楚,至于为什么淡化相关方面教育,导致他们搞不清楚,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user avatar

一说到苏联就热血沸腾,一说到前往俄罗斯恢复荣光就告辞三连。

user avatar

我真不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哪个苏联。

他们喜欢慈父打下来的万里江山,又经常性开除慈父共产籍。

还不如皇俄史观呢,皇俄作为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搞俄罗斯民族主义算是既得利益者。直接把慈父从红色沙皇变成沙俄表弟。这也算自圆其说了。

user avatar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苏联已经死了,现在的俄罗斯就是反苏的。

苏联的功过是非已经被公之于众。

中国也是反苏的。

这意味着精苏和精美精日不同,精苏是拿不到钱的,连个发钱的组织都找不到。

可以说,精苏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喜好去决定的。

用苏联的黑料去攻击精苏是无用的,早就被公之于众的历史是无法打脸一个精苏的。

但精美精日却几乎每天都在被打脸,尤其是懂王上台后的打脸尤其多,疫情后更是打的妈都不认。

等美国垮掉,不定有多少黑料,光是对美洲各国的所作所为就罄竹难书了。

问个最简单的问题,冷战时期,你是愿意生活在苏联控制下的东欧,还是美国控制下的南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