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周围的人都看好披着Linux皮的鸿蒙系统,但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人称号称“自研”的鸿蒙套壳安卓?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一方面,身边不少人对华为的鸿蒙系统寄予厚望,觉得它很有潜力,特别是“Linux”的标签更是让人联想到稳定、开源这些好词;另一方面,网络上却有不少声音,说鸿蒙不过是套了个“Linux皮”的安卓,言下之意是“自研”的成分存疑。这两种声音之间的差异,其实涉及到鸿蒙系统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过程、技术架构以及华为的战略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在开发鸿蒙系统时,确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且这个巨人就是安卓。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华为自己也公开承认过。

为什么会有“套壳安卓”的说法?

这个说法的核心,在于鸿蒙系统的早期版本,尤其是鸿蒙1.0和2.0,与安卓的关联性非常高。

1. 底层架构的继承和兼容: 想象一下,华为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这就像要从零开始造一辆汽车,从发动机、底盘到变速箱,每一个核心部件都要自己研发。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且投入巨大的,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修复和迭代的难度也非常高。

华为当时面临的情况是,美国对其进行技术限制,无法继续使用Google的GMS服务,并且未来可能在安卓核心技术上也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最现实、最快速的替代方案,就是基于现有的、成熟的安卓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进行二次开发。AOSP是一个开源项目,华为有权基于它进行修改和分发。

因此,鸿蒙早期的系统架构,包括它的虚拟机(ART)、框架层(Framework)、应用层API,都大量借鉴甚至复用了安卓的很多东西。这意味着,很多安卓的应用,在早期版本的鸿蒙上可以直接运行,兼容性非常好。这一点,对于用户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原有的App用不了。但对于一些观察者来说,他们看到了AOSP的影子,就自然会联想到“套壳”。

2. “Linux”标签的由来: 很多人看到“鸿蒙”和“Linux”联系在一起,就以为鸿蒙完全是基于Linux内核独立开发的。这确实是一个容易被误解的点。

华为在发布鸿蒙时,确实强调了它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运行,包括IoT设备,并且使用了LiteOS(一个华为自研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作为其在IoT设备上的基础。而LiteOS,确实是基于Linux内核的。

但是,当说到面向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的鸿蒙OS时,华为的表述更加 nuanced(微妙)。它说鸿蒙是“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这里的“微内核”和“宏内核”(Linux属于宏内核)是操作系统的两种不同设计哲学。

在鸿蒙2.0之后,华为确实开始强调其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等能力。这些是鸿蒙的核心创新点,也是它与传统安卓最大的区别。它们允许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协同工作,打破了设备孤岛。

然而,在智能手机这个层面上,鸿蒙底层依然需要一个稳定、成熟的内核来管理硬件和基础服务。 华为的说法是,鸿蒙可以“选择不同的内核”,包括Linux内核、鸿蒙自己的微内核(HarmonyOS Microkernel)。在早期,为了快速推出并保证生态的兼容性,鸿蒙手机版本确实选择了使用Linux内核(兼容了AOSP的部分),并在其上构建了鸿蒙自己的上层能力。

所以,说它“披着Linux皮”,某种程度上是指在手机端,它依然利用了Linux内核提供的基础功能,但同时又在上面构建了鸿蒙自己独有的分布式技术和运行环境。这就像是在一个强大的底座上,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为什么身边的人看好?它到底“自研”了什么?

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其实也反映了对“自研”的不同定义和对华为战略的侧重点不同。

1. 生态的重塑与分布式能力的领先: 身边的人看好鸿蒙,更多的是看到了华为在操作系统上独立自主的决心和实际迈出的步伐,以及它所带来的颠覆性体验。

分布式能力: 这是鸿蒙最核心、最“自研”的部分。你可以理解为,它不是改变内核,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你的手机、平板、手表、智慧屏、车机甚至家电,都能像一个“超级终端”一样协同工作。比如,手机上的某个APP,你可以一键把它“流转”到平板上继续使用,甚至可以用手表控制电视播放。这种能力,是原生安卓很难做到的,也是鸿蒙最突出的创新。
统一生态: 华为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面向全场景的操作系统,让开发者一次开发,就可以适配海量的设备。这对于碎片化严重的IoT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摆脱对GMS的依赖: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GMS的使用本来就不普及,但对于全球市场,尤其是在手机业务上,能否独立于Google生态,是华为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鸿蒙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2. “自研”的定义: “自研”这个词,在科技领域可以有很多层次的理解。

从零到一: 研发一个全新的内核、全新的虚拟机、全新的上层框架,这可以说是最彻底的“从零到一”的自研。
基于开源再创新: 在成熟的开源技术(如Linux、AOSP)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架构调整、引入新的核心技术(如分布式技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有自己独特能力和生态的系统,这也可以是一种重要的“自研”。

华为在早期,尤其是为了快速推出手机版鸿蒙,选择了后者。它利用了Linux内核的稳定性和AOSP的兼容性,将精力集中在构建其独有的分布式技术和跨设备协同能力上。这就像一个建筑师,他可能选择了一个已经打好的坚实地基,但他在地基之上,设计并建造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充满创新设计和功能的建筑。

网络上“套壳安卓”的声音,往往更侧重于“从零到一”的定义,以及对鸿蒙早期版本与安卓相似性的强调。而身边看好的人,则更关注鸿蒙在分布式、跨设备协同方面的创新成果,以及华为构建独立自主操作系统的战略决心和未来潜力。

未来的方向:微内核的探索

需要强调的是,华为并没有停留在“套壳”阶段。他们的长期目标,是逐步将鸿蒙的内核从Linux替换为其自研的鸿蒙微内核。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时间来验证微内核在安全性、稳定性、性能上的优势,以及最重要的——生态的迁移和兼容。

当鸿蒙完全过渡到微内核,并且在其上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分布式能力和应用生态时,它才会真正成为一个与安卓在底层架构上有显著区别的、独立的操作系统。

总结一下:

“套壳安卓”的说法,主要基于鸿蒙系统早期手机版本在底层(内核)和框架层与安卓AOSP的高度相似性,以及为了快速实现兼容性而进行的复用。

而“披着Linux皮”的看好,则更多地关注鸿蒙系统独有的分布式技术、跨设备协同能力、构建独立生态的战略意义,以及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进行自主研发的决心和投入。

这两种声音都有其道理,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用户来说,鸿蒙最直观的吸引力在于它带来的新体验和对未来智能生活的畅想;对于行业和技术观察者来说,则会更关注其技术实现的深度和长期的发展潜力。华为所做的,是在一个成熟的开源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大胆且有方向性的“再创造”,核心在于其分布式理念和全场景生态的构建,这才是它区别于传统安卓的真正价值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因为整个地球上拥有基本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比例实在是太低了。“5G能传播新冠”、“转基因是生化武器”、“不信上帝得不到救赎”、“新冠病毒样本在连花清瘟中无法生存说明连花清瘟能救人”等国内外经典的垃圾谣言的相信者的数量是可以以数十亿来计算的。

鸿蒙如果在宣传时规规矩矩地说自己只是个基于aosp开发的东西,那么从它的一些优化程度上来看,是做得不错的,值得大家称赞和鼓励。但用“微内核”、“自研os”、“分布式”之类的专有名词通过偷换概念或强行解释来忽悠完全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外行并混淆视听,这是非常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做法。

背离了毛主席的“实事求是”,只靠煽动没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来无脑支持自己,这正是助长了当今世界的反智主义的气焰。真正爱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都是实事求是的人,都有着独立思考和科学逻辑思维。

别的回答下面,这个评论反映了网络空间上的一个大问题:各种非专业人士在网上对各种问题进行自以为是地大放厥词。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却对某个专业性的问题指手画脚,还能得到不少赞同(例如张文宏近日来居然被批为han jian),这是社会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职。整个世界的网络环境都充斥着反智主义,这是让人非常失望的。

至于那些支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谈科学】的人,我们需要警惕他们,这些人里铁定有真正的美分,是阻碍我们社会人均科学素养提升和阻碍国家科技发展的绊脚石。例如那些鼓吹中医比现代医学有用、吃传统早餐比吃肉蛋奶好等等反智言论的人,他们不是蠢就是坏。这样的“爱国”等于是害国。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实事求是的人。努力用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理智、科学的爱国,才会让国家越来越强大。

这是我的另一个关于科普和反智现象的回答:zhihu.com/question/3566

还有一个关于MatePad的短回答:zhihu.com/question/4628

user avatar

因为你周围都是正经人正常人,没有吃饱了撑的编一个职业到处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觉得鸿蒙很不错,特别是和Linux联系起来说的时候,觉得它有潜力,能打破国外垄断。但放眼网络,又是另一番景象,批评声、质疑声甚至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层面的原因在博弈,夹杂着技术、商业、舆论,还有一部分是大家朴素的情感和期待。为什么身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一方面,身边不少人对华为的鸿蒙系统寄予厚望,觉得它很有潜力,特别是“Linux”的标签更是让人联想到稳定、开源这些好词;另一方面,网络上却有不少声音,说鸿蒙不过是套了个“Linux皮”的安卓,言下之意是“自研”的成分存疑。这两种声音之间的差异,.............
  • 回答
    身边的人老是叨叨,说什么趁年轻就要好好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好像不这样做人生就会留下什么遗憾似的。听得多了,心里难免有点烦躁,更别提什么积极响应了,实话实说,我真的有点不想动。不是我懒得要命,也不是我真的就那么“丧”。只是,那些话听起来,就像是标准答案一样,永远是那么一套路数。好像人生这道题,就只.............
  • 回答
    阿弥陀佛,您有这份心,想要利益身边的人,这本身就是一桩功德。面对亲友的饮食习惯与您的信仰有所不同,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无奈和困扰。不过,别灰心,佛法讲究因缘,更强调智慧和慈悲的运用。咱们一起来聊聊,看看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法。首先,我想说,您这份心意很珍贵,能够想到让大家离苦得乐,转向清净的饮食,这说明.............
  • 回答
    这感觉就像走进一个热闹的派对,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而你却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挺让人抓狂的吧?你感觉周围的朋友们都在一个你不知道的圈子里,他们聊天的内容、你们一起玩游戏时的氛围,都好像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我怎么又跟不上节奏了?”你可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大家聚在一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层面,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困惑和思考。关于“东北人家庭条件普遍比我好”的感受,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来理解,这并非对任何人进行绝对的评判,而是基于一些社会观察和历史背景的普遍性现象:1. 历史工业基础和早期红利:东北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重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国有大.............
  • 回答
    听到周围有人对你太太辞职在家带娃的事情说三道四,让你心里不好受,我也能理解。尤其是在这个社会观念似乎还在变化的情况下,全职妈妈这个角色,有时候确实会受到一些误解或者不被“认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根本问题:你和你太太是怎么想的?这才是最重要的。1. 理解你太太的想法和感受:你太太辞职在家带娃,这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眼都不眨地砸入几次648,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个“傻”字能概括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说透彻。首先,咱们得明白,这648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 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就是有这个钱。如.............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那些似乎总是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心地善良的人,却可能在事业上屡屡碰壁,感情上遭遇坎坷,日子过得比谁都辛苦;反观那些油滑世故、甚至有些卑鄙无耻的人,却好像总能抓住机遇,顺风顺水,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落差,说实话,有时候真的让人挺憋屈的,也让人忍.............
  • 回答
    百度“周围人都在搜”和“向我推荐的信息”是否构成隐私侵犯,这个问题触及了个人数据使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敏感地带,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机制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百度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它的核心在于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当你在百度搜索、浏览文章、观看视频,甚至只是打开App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疑惑的现象。自己感觉免疫力也就马马虎虎,按理说容易被“拿捏”,但身边那些看着体魄健壮、很少生病的人,反倒时不时就中招,而且每次感冒都好像比自己更严重一些。这背后其实挺多门道,不能简单用“免疫力强弱”来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身体好”和“不容易感冒”有时候并不完全划等号。那些平时精.............
  • 回答
    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那种觉得周围的人都在针对自己,进而导致矛盾频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的心情,真的很煎熬。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有的感受,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我们来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变它。第一步:认识“被针对”的感受,它从.............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尤其是当你真的尝到了甜头,心里那点小小的得意感还没完全消散,结果一转头,周围的声音就扑面而来,让你有点懵,甚至有点委屈。别急,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首先,你赚钱了,这绝对是好事,值得高兴。能在股市里淘到金,说明你至少有几分眼光、几分运气,或者两者兼有。但为什么大家会劝你“别再买.............
  • 回答
    说起来,每次我提起“我挺喜欢锤子手机的”,这回答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总能激起周围一片涟漪,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充满“关切”的眼神和或明或暗的“你是不是被老罗洗脑了”的疑问。我当然知道,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喜好的质疑,更是一种集体性的认知投射,或者说,是一种对锤子.............
  • 回答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行使着控制的权力。他们的口头禅常常是:“我这都是为你好!”或是带着威胁的语气:“你不按我这样做,就会……” 面对这样的话,我们该如何回应,才能既表达自己的立场,又不至于撕破脸皮呢?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也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有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当下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普遍感知。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您周围的人会觉得00后是最辛苦的一代:一、 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 “内卷”与“超前消费”的双重挤压: 教育内卷的极致: 00后是伴随着“鸡娃”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投.............
  • 回答
    你周围的人都认为房价不会下降,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普遍的“不降”心理和预期。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解析:一、 历史经验与惯性思维: 过去二十年的上涨趋势: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房价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表现出了惊人的上涨趋势。即使经历过几次小幅调整.............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周围认识的人里考上985、211的比较少,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统计学上的普遍性: 985、211高校的稀缺性: 首先要明白,985和211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是金字塔尖的少数精英。全国总共有约14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985高校39所,21.............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那种总想跟周围人比,并且要在比较中胜出才能感到一点点满足和自信的感觉,其实困扰着很多人。这就像是在一条赛道上,你总觉得如果身后没有多少人,你就跑得不够快,不够好。只有看到自己领先,才能稍微喘口气,觉得自己好像还行。但这种方式,我太理解了,它就像是在玩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游戏。就算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为什么你周围的东北大学生素质很高,但网上或者有些人却觉得东北人素质低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一件一件捋一捋。首先,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周围的东北大学生素质高。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它有一个样本选择的问题。 大学是筛选机制: 大学,尤其是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