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周围的人没有一个认为房价会降?

回答
你周围的人都认为房价不会下降,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普遍的“不降”心理和预期。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解析:

一、 历史经验与惯性思维:

过去二十年的上涨趋势: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房价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表现出了惊人的上涨趋势。即使经历过几次小幅调整,整体上仍然是螺旋式上升。这种“涨”的经验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人们普遍的认知模式。人们倾向于用过去来预测未来,而过去二十年的经验就是“涨”。
“房价永远不会跌”的标签: 这种强烈的历史惯性使得很多人将“房价永远不会跌”这句话当作一种事实,而不是一个可以被挑战的观点。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大幅度下跌的周期,因此无法形成对下跌的深刻认知和心理准备。
“别人都这么想”的从众效应: 当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不会跌时,少数持相反观点的人很容易被孤立或被视为“异类”。为了融入群体、避免被嘲笑或质疑,人们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判断。这种从众心理在潜意识中强化了“不降”的共识。

二、 经济基本面与供需关系(或人们的认知):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尽管增速可能放缓,但中国仍在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本身就带来了持续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人们认为只要城镇化还在继续,城市里的住房就总有需求支撑。
土地供应的限制与成本: 在许多热门城市,土地供应是有限的,且获取成本高昂。这直接推高了开发商的拿地和建房成本,使得低价出售变得困难。人们看到开发商拿地贵,自然认为他们不可能卖便宜的房子。
刚性需求的存在: 结婚、生育、改善居住条件等现实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持续存在。年轻人需要婚房,家庭需要更大的空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购买力。
“钱往哪里去”的焦虑: 在缺乏其他高回报、低风险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房地产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蓄水池”。人们认为,即使不涨,房子也不会像股市那样剧烈波动,而且还能保值增值。当通货膨胀预期存在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资产配置到具有抗通胀能力的房产上。

三、 政策与金融环境的影响:

过去的政策支持: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也受到过一些政策的支持(例如宽松的信贷政策)。虽然近年来政策转向,但过去的影响仍在人们心中。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提法: 政府在一些时期提出“稳”的政策目标,这被很多人解读为“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进而理解为“不会允许房价大幅下跌”。这种解读虽然不完全准确,但确实影响了公众的预期。
信贷的可获得性(虽然在收紧): 过去,银行宽松的信贷政策是支撑房价的重要因素。尽管现在信贷有所收紧,但许多人依然习惯性地将房产与“贷款”联系起来,认为只要银行愿意贷款,人们就能买得起。
金融系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担忧: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剧烈波动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人们普遍担心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市场出现“硬着陆”,因此认为房价会有一定的底线支撑。

四、 心理因素与利益相关性:

房产作为财富象征和“刚需”: 在中国社会,拥有一套房产不仅是居住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很多人将自己很大一部分财富甚至全部身家压在了房产上,这使得他们很难接受房价下跌的可能,因为这意味着财富的缩水。
“被套牢”的恐慌: 如果现在房价真的下跌了,那些在高位接盘的人将面临严重的资产损失,甚至出现负资产。他们会极力维护房价不跌的观点,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损失。
乐观主义偏差: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倾向于保持乐观,尤其是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与其面对可能的不利后果,不如相信房价会继续保持稳定甚至上涨。
信息茧房与信息获取的局限性: 你周围的人可能是一个信息圈子,大家接触到的信息来源、解读角度都比较相似。如果这个圈子普遍是乐观主义者或者利益相关者,那么你接收到的信息就会被过滤和强化,难以接触到更多看空的声音。
“刚需”的误读: 很多人将“刚需”解读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买房”,忽略了“刚需”的购房能力是受到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和房价本身的影响的。即使有需求,如果没有购买力,也无法实现。

五、 对未来经济的普遍预期(尽管可能不准确):

对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部分人依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抱有信心,认为经济增长会继续支撑房地产市场的价值。
不理解“供大于求”的潜在风险: 尽管有人指出未来可能出现人口结构性变化和住房过剩的风险,但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深入理解这些宏观经济和人口学因素对房地产市场长期趋势的影响,或者认为这些影响会很遥远。

总结来说,你周围的人认为房价不会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去二十年的上涨经验是基础。
城镇化、土地供应和刚需等基本面(或其被普遍解读的方式)提供了支撑理由。
政策的“稳”和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形成了心理预期。
房产作为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象征,以及“被套牢”的恐慌,带来了强烈的心理锚定和利益驱动。
信息茧房和从众效应强化了这种共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经济规律和市场变化是复杂的,并且会受到政策、人口、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也并非只受单一因素驱动。你身边人的普遍看法可能是一种集体心理定势,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未来的实际走向。对市场进行独立、理性的分析,理解不同观点的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不是涨不涨,是跌多少的问题了。

最近深圳封城,上海封城,疫情反反复复,教培失业,互联网失业,公务员降薪,事业单位降薪。

各种政策松绑,松绑了,你现在买来法拍吗?拿什么涨,上前线打仗,用安家费吗?

说什么稳房价的,其实也搞笑,市场的经济规律,像美国可以收割全世界都控制不了,天朝何必自嗨。

稳地价?卖地贵就流拍呗。稳房价?房价高就不买呗。地都让国企拍走?左手倒右手的把戏看看能玩多久。

发改委还让你生三胎,你理他不?

近期巴基斯坦总理说的振聋发聩: 我们是奴隶吗?你让干嘛就干嘛?

姥爷们大鱼大肉的时候,屁民们还在996,在跑滴滴,在送外卖。

很多城市,房价两万,工资几千,学校不建多几个。高中入学率只有46%,买了房转户口还不是一样没书读,孩子长大了去只能读职中,卫校。

现在请辅导老师一个小时三百。

我就想问问,房价从四五千炒到两万,卖地拿了那么多钱,多建两个学校怎么了?谁会关心平民下一代的未来,平民的孩子只是牛马吗?

好好想想,这些地方政府值得你一辈子做房奴吗?

张嘴闭嘴说房产是投资品,你倒是放开了自由购买啊。按供需关系,你看看跌不跌到地板价。

锁死交易,买了不让卖,典型掩耳盗铃而已。我们不想活的人五人六,我们只想不要那么痛苦,对得起孩子,生下来让他能读书,对得起父母,养大我们,让他们舍得看病。现在为了生活,高房价搞得人人自危。

什么买房提升阶级,去你*的阶级。

user avatar

2020-2021年,随着美国超级大放水,全世界房价都在暴涨。

死了几万人,尸体烧不够烧埋不够埋在冷藏车里招秃鹫的地方,房产价格翻倍,卖20万一平米,大家安居乐业几乎没受影响的地方,你还想让他保持10万一平米,可能吗?

user avatar

这一代青年人,多数是没经历过萧条的,更不知道会有萧条这种事情发生.

于是他们各种举例,土地,成本,控制.还有身边都没降价...

没错,你看资本教育得他们多好,已经完全领悟到了精髓了.所以你不要去说,房子要降了.

以后他们只要说,还要涨,你就说:你说的对,北京,上海,一线城市肯定不会降的.

因为2+2=10.这个时候的正确就是狗屁不通了.要注意情绪,当你的情绪与多数人是对立的时候,正确与否不重要了.

什么时候会进入萧条呢?快了.

不过此时p民居然天天想的是,过几年就超过米帝了,把米帝按在地上摩擦.自己快吃不起饭了,还天天为他们国家不再第一而操心,放心好了,你挂了,他们还是第一.

5.20 加图

先来几张图,如果有人担心米帝不行了,那么这个结果是不是更要担心自己呢?越来越没钱花了,还在坐等上天.不用多久是多久,一两年内.

你说结婚生孩子要不要买,这里并不是讨论你要不要买.只是说未来的趋势.

5.24

sfl在深圳搞次贷,结果一直不出,网传的是1700亿,成交量按700w/套算的话,就是2.7w套,而20年深圳成交的是14w套,这个占比说控盘也不为过.

sfl只有在深圳一个区域搞还是在多个区域都有,谁知道呢?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的人害怕了.害怕了肯定会有动作,只针对 fang的.

你知道为何要向地产加息么?钱放出来了,要去哪里,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因为借的钱有利息,只有找到更高的利息出借,才不亏.如果亏了就不借了.

房即债,债即房.资产=负债,负债=资产,所谓资产,多数是带息的负债,你想增加资产,也就会增加负债,你想增加负债么?多数人是不想的.负债怕什么?加息,收缩的政策.放水,会驱动负债的增加,也会驱动资产的增加,谁加了负债,谁又加了资产呢?m2数据重要,负债一样重要,只知道增加了,更要关注哪部分增加了,会不会有持续性,后面谁可以增加负债,谁加不动了,比单纯地看一个总数据要好.

一致的意见,gj不会让它跌的,会横着,问题来了,能不能横着,有没有中国的历史证明这是可行的,有没有国外的历史证明,高位能横着的.还是臆想的?归纳法一推二,二推百也不是这样想的.

先对上面的图作些个人的解释:

2012年以来,他们的杠杆率是没有上升的,我们是稳定地上升。他们的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是下降的,债务增长,说明收入增长更快,而我们呢?你问问自己收入增长快还是债务快。gdp的总量我们比米帝要小不少,只有它的70%不到,总债务我们与他相差并不远。他们随着收入的增长,债务是减轻的,而我们呢?

债务的增加,当然是由于买房了,毕竟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没上来。可以看出几点:收入不加快增长,就会越来越危险了。过几年,再过十年我们与米帝的差距可能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你非要比总量就当我没说,总量也不一定能比过。

为何要与米帝对比,因为贸易战。如果这几年还没打醒,就真的无语了。他们把我们打趴了,他们就安全了。转嫁危机自然会选一个有承受能力的大国,比如当年的日本。

图片是借用别人的。

贷款增长,房价上涨,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看上去没有顶,顶是走出来的,不是猜出来的。但依然可以大概估计时间。

看到关键因素在哪里?收入,收入需要加快增长,通胀来了,收入有没有跟上,有没有加快,如果收入没上来,一切就都是定好的了。

现在的杠杆率是70%了,日本与米帝是80%以后出问题的,按这个速度增长,不出两年就到了80%了,那时会不会有问题呢?谁能确定,大概率是会有的。比如深圳的slf比米帝次贷还疯狂的模式居然玩了这么久,范围这么广,你怕不怕,反正我怕我不买,没有刚需就创造刚需,也可以消灭刚需。

6.5加图

这是阿里拍卖网抓的数据去年6月到今年一年了,大城市的拍卖房的数量一直稳定增长,你告诉我恢复了没有呢?到了拍卖这一步,说明了什么,是企业活力四射还是没活力了.

收入的增长从哪里来,绝大多数人以工资为主要的收入.

一些专家说的房子过剩,我也没拿到数据,可以看下这个数据:

13年以来,施工面积是稳定增长的,但是竣工面积却是有所下降,说明了什么,烂了.杠精一定又会说,一线肯定没事,都是四五线小城市的.

但是,这些都不能表明要价格要下降了.毕竟涨价去库存还是发生了的事实.东西多了就会降价么?

谁最想它降的,当然是现在没有房的人,有点钱想买的.

谁又怕它降,除了那些人,还有一波就是刚上车的人,而且用尽钱包的.

不是期望它降价,如果暴跌,没有谁是受益者,穷人自然躺着也影响不大,影响较大的是这些"中产","精英",前面加个伪字,因为他们事实上是没有进入这个阶层的,都在等下一轮暴涨后进入这个阶层.

为何那么多人都统一意见,谁会让它横着,等收入上来,收入上来了么?因为他们手里都握着一套几套,其实害怕的很,你不横着我怎么办,我只能靠信仰了,你要是敢说它不横着,不涨了,我有可能和你拼命.

我想起了,15年的股市,你要不是在上面坚定信仰,不卖,他们怎么出来呢?所以他们要让你坚定地相信能横着不跌,再告诉你4000点是牛的起点.

10.27号:

这是世界房价的水平,前20,中国有几席自己数吧.北京7w在香港澳门之后,但你要把澳门的收入水平放在一起就知道,北京这水平已经超过了香港.

你非要说,我们离17w还有距离,你敢和纽约比收入水平么?比经济水平么?100年前的纽约,和现在的上海相比呢?全国数据比,我们现在1w,米帝6w刀,就是1/6,房价却是不到1/3.空间在哪里呢?

至少这图表明,未来的5年,中国房价已经见顶了,没有上涨的空间了.你能扛得住5年不涨么?居然相信横着对你有好处,先算一笔帐:

利息一年是5.6%+,5年就是28%,房租一般能有2%么?好的有,差的就没有了.5年就是10%,然后亏18%,税和中介费.这些现在是买家承担.自住?买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住进去的房子,告诉自己自住? 你把钱放在银行,一年如果是3%,5年就是15%了. 这些有什么用?因为房价不会是刚需推动上去的,暴涨不会是这个原因的.5年以后,第六年你的房子暴涨20%么?

加上最近流行的税,假设税是0.5-1%之间,5年又亏2-5%了.想一想,横盘5年,不管你是自住还是投资,先亏(5.6-2+1)*5>20%. 500w的房子,亏100w,300w的二三线,得亏50w+. 你说你敢横不敢.

房租是与租房的人收入正相关,与你的房子关系不大.租售比有没有显得非常重要了?前面二十年不重,是因为房价上涨的太快了.

user avatar

我认为房价肯定要跌了。

因为我算是处于高收入圈子(国内前二的大厂),身边大多是年入30w-100w的。

这几年我发现一个问题,这批人群,基本都抵押上了自己未来的30年,并且背上房贷后活得很拮据。

我的判断是,这批人已经处于中国金字塔顶端(打工仔里),高级劳动力,30岁攒够首付,还完房贷60岁。房市已经透支了这批人的一辈子,还有这么多劳动力,让房市透支吗,还有那么多经济增长点供这么多房奴去提升收入吗。

我甚至要说,我认识一些开公司的,年入几百万的,也有老婆孩子要养,日常做生意的面子工程要支撑,买房都是困难的。

每次想到这里都觉得可怕,年入百万,top中的top,竟然买房都很困难(上海)。

————————————————————————————————————

评论可能还有些不太明白我的意思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房子只有有家底、有钱的、家里本身就买房的人买得起。劳动者,哪怕劳动者中的顶级劳动者都买不起合适的房的话,我觉得整个情况已经很可怕了。就像评论里说的能买房的情况,基本都是家里给的起钱的,还有各种问别人借钱的,好像掏空全家,已经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

哎,跟大家说一个最近身边的案例。

2021年,朋友家卖了五线的房子,拿出了父母和自己全部的钱,首付300万,贷款300+万在杭州买了一套房,当时我劝他这个节骨眼上不要买了,他不肯听。后来贷款下来是每个月1.5w的房贷,但他本身是有每月5k的车贷的,下来的结果我觉得风险性非常大,况且他父母面临退休的年纪,身体也并不好,买的还是比较偏僻的大户型。我问他,如果房价跌了怎么办,工作不稳定怎么办,他拿出的理论是,杭州房价永远涨,他等过几年卖掉一转手就能赚几百万。。后来的国家的房住不炒让他整个人跟变了个人一样,每顿吃十几块的饭还觉得贵,衣服常年不换,精神焦虑抑郁,加上互联网行业下行,天天996的上班。多的抱怨的话我不讲了,真的在这种环境中摔了一跤,整个人生都会变得不一样。

————————————————————————————————————

最近例子中的老哥,公司裁员50%(教育业互联网),人更崩了。还有评论好多人杠,年入100万不是top中的top,这收入在全中国至少前1%了吧,我只能说,房产增值让一群人眼睛都长过头顶上了,更加反映了现在有多畸形。年入100万什么概念,存银行,一年都能有3.65万利息,【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感叹一句现在都什么价值观,鄙视努力赚钱的人,吹嘘买房致富,到处都是投机。

user avatar

首付比例30%,持有不满5年试图交易的,要征收比较大的手续费和所得税。

等你满5年后,首付加上5年按揭,即使你此后房子卖不出去而断供弃房,即使房价缩水40%,银行早已完成成本回收。至于房产商吃进去的,炒房客赚的,已早早限制资本外流,吃进去的,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吐出来,这叫肉烂在锅里,只要金融系统无事,债务早转移到居民部门头上。至于居民今后能不能承担得起债务,不影响什么,当牛做马都是自找的。牛羊遍地,牛羊本来就是用来奴役和宰杀的,即使死掉一些,还有利于给草场腾空间,有助于恢复生态,农场主收益没有太大损失。

锁死二手房流动性,套牢这部分群体,但还是有恐慌性踩踏的风险,二手房价格恐慌一定会传导至新房市场,这可不妙,所以又要限跌,就是让你卖不出去。

卖地的本质都是银行债务,房产商手里有几个钱来填坑?套牢并稳住二手房价格等于稳住新房市场房价,这个类似于股票市场将股价维持在稳定高位,控盘出货。一方面控制土地供给,一方面继续进行新房去库存,执行得力,又完美把债务甩给接盘者,填平银行的债务大坑。中国的牛马们可真够惨的!只是明显后续牛马已经不够用了。都这么明显了,似乎没有必再要探讨房价是涨是跌。

因为跌了,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因为如果跌的很厉害,说明经济不行,就业有问题,本来中国房价持续涨了几十年,都是建立在两个预期上的:第一是房价是财富的象征,会继续涨,第二是经济会继续好下去,个人收入也会继续涨下去。

然而并不是,只要经济不好,大家就不愿也没有能力承担债务,经济不好,房价也上不去。

其实现在这样挺好的,不涨也不跌。大家凑合过吧。

user avatar

相信房价的本质就是相信国家。国家需要房价,需要土地财政,只要国家还在,房价就不会降。

user avatar

1.土地出让金屡屡攀高,你不买我不买,gdp如何超美国?如何不吃套?


2.银行大慈善家,低息贷款,能贷款越多越好,毕竟m2指数远超银行利息,银行是慈善家,存款到银行的人更是大善人。


3.炒房团的作用,你以为中介还有很多大户就整天躺着不动?不过这个作用最小。


4.四十年来每年都有人说房价跌,怕不是。。。


5.房价真跌了,大家都会去疯狂买,供不应求,攀比给价,还是会涨,一线城市一万一平,十五亿人都去一线城市了。


6.房价跌了,你让高杠杆为了追求幸福买房的怎么想?横盘了都觉得难受,买房就是买希望买未来。


7.大家其实都有房,毕竟没人露宿街头,只是有的人不把自己的房当房,非要静安海珠难受海淀的大平层?房价高了大家资产才会多,才会实现财务自由,只要是要降房价,谁就是全国人的对手。


8.一线城市房价涨了,二线城市眼红,凭什么我十套房才顶他们一套房,不行,所以也跟着涨。


9.都怪美国!

user avatar

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是土地财政。因此上,政府不希望降价。

大部分专家都是北上广分了房,因此上,专家不希望降价。

大部分中国人的资产都是房产。因此上,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希望降价。

至于,外地到大城市打工的人,对不起,你们是少数。。

小车不倒只管推。。。

目前, 我国处于人口转型的第 III 阶段, 即人口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人的寿命变长(老龄化); 而出生率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和较长一段时间计划生育的影响, 呈加快下降趋势(少子化)。 这导致我国人口继续增长, 但增速明显趋缓,同时金字塔顶部的老年人占比增加, 底部的少儿人口占比减少, 人口结构从建国初期的金字塔形转变为目前的长方形(2019 年, 我国老年人口占 12.6%, 劳动人口占 70.6%, 少儿人口占 16.8%(见图 2-b) )。
在长方形的人口结构下, 我国老龄化程度上升, 这导致 GDP 增速持续下降,经济进入新常态29。 但由于我国老龄化还没有发达国家那么严重, 老年抚养的负担虽快速增加, 但尚能维系; 生育率虽持续下降, 但在现阶段表现出来的作用仍是减少了少儿抚养的负担(即所谓人口红利); 而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仍处在工作年龄阶段。 因此, 我国目前仍然能够维持 6%左右的较快自然增长。
user avatar

“人在帝都”就没办法了。你回鹤岗,回鄂尔多斯,回老家再打听打听?

user avatar

他们目前就在满仓梭哈阶段!

当周围没有人认为房价会降的时候,房价就真的会降了!

user avatar

经济规律又不会因为你周围人的观感来调整。

否则那有什么股灾啊

user avatar

认为会跌也不敢说。

网上不敢说是怕____。

现实里不敢说是房价已经涨了20年,空军们从青年被打到中年,从中年被打到老年。

user avatar

全民投资的金融产品小跌会造成经济衰退,大跌会满目萧条,崩盘会让人想起1929年大洋彼岸的某个星期五。

房子想要恢复到其作为一般不动产商品的正常价格,需要一段时间来转移其附带的金融产品属性,这个时间不可能以日或月计,更可能以五年甚至十年计。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房子身上的金融产品属性都会被逐渐转移走,在一些经济上较为重要的发达城市,如北上广深,这里的房子在可见的未来仍将长期具备金融产品属性,甚至直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灭亡。

我在这里做一个不靠谱预测,什么时候过去要还三十年的房贷能够在保持同等生活水平的情况下五年乃至十年还完,房子的金融产品属性就基本转移走了。

user avatar

因为本来就不会降。

从2000年到现在2021年,快20年过去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你见过任何核心资产价格是下降的么?没有。

其实很简单,房价是名义货币标价的,名义货币标价的资产价格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当中是不会下降的。20年前大米多少钱,到列在,可再生的,国家有补贴的大米价格都涨了5-10倍,更何况是没有补贴的,有各种税费的,依赖于短期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房产了。

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房价接着涨,因为每年发这么多货币,最后终于要沉淀下来的,房市是最主要的一个沉淀的地方。但随着发货币,大家的购买能力也上升了。房价的上升可能长期赶不上大家的收入上升了,然后大家买房也会比之前稍容易点。也就是用通胀,注水的办法一点点把泡挤掉。

想实现名义货币标价的价格都下跌,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不要举哪个城市哪个小区有房子下跌的例子,要长期来看。

user avatar

你关心的是周围人说了什么?还是关心人家说的和你的判断是否一致?你看空北京的房子,非要等着房价跌,没问题。没人逼你看涨。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大脑怎样才能越来越聪明?随时乐意倾听和理解与自己固有想法不同的思想。

网红文章为何不能多看?因为它研究透了人的内心,所以用各种方式迎合你的观点,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长期被这样的文章喂养,大脑会失去思考的能力。

别人说啥都和你没关系,没人会为你的钱负责。你的钱只有你能守护。

user avatar

房价这种特别分化的东西,不谈地点,光谈升降没意义。

哪里的房子在升,哪里的房子在降。

你跟我说十八线县城还能接着涨,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相信啊。但是你跟我说上海内环核心区的房子要降,我也觉得足够不靠谱。

几个参考就知道。日本地产泡沫戳破之后,东京文京区的房价走势和群马县一户建的房价走势,他就不可能是一样的两条线。房住再不炒,价值投资也得随着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是衰落走。

房子傻买都赚钱的年代,哪怕过去也没出现过,山东日照,内蒙鄂尔多斯,这些地方在16年之后的大涨里有多少收益?临深片区有个惠州,这地方那么多深圳投资客,都赚钱了嘛,给谁站岗呢?

user avatar

因为我们“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未来充满迷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