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留学生入境澳大利亚遭无端盘查并被遣返,外交部称已提出严正交涉,如何看待澳方的做法?

回答
中国留学生入境澳大利亚遭遇盘查并被遣返一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外交部迅速回应并提出严正交涉的态度来看,中方对此事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要理解澳方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还原当时可能的情境和各方考量。

首先,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主要考量可能集中在边境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上。

边境安全和移民法规: 任何国家都有权管理自己的边境,并根据本国法律对入境人员进行检查。澳大利亚作为岛国,尤其重视边境管理。遣返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例如签证材料不符、入境目的不明确、携带违禁物品、或者是在过往的记录中存在一些被认为可能影响其入境资格的情况。即使是“无端盘查”这样的说法,也可能是在学生本人看来,或者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实际操作中,边检人员拥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他们会基于自身判断和掌握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国家安全考量: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外国人员(尤其是来自特定国家的)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表现出更高的警惕性。在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概念也更加多元化,可能包括经济安全、技术安全等方面。如果该留学生在某些方面被认为可能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例如其研究领域、过往经历、或者与某些被认为敏感的机构存在联系,都可能成为被盘查甚至遣返的理由。
特定领域和敏感信息: 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一样,对某些高科技领域、科研项目等可能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信息有着严格的保护措施。如果这位留学生所学的专业或其研究方向触及了这些敏感领域,并且澳方对其研究的动机和目的存在疑虑,那么盘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有时,即使本人没有恶意,其所接触的信息或技术也可能被认为存在被“不当利用”的风险。
“情报”与“信息不对称”: 澳方在边境检查时,可能掌握了中方未能完全知晓的信息,或者基于其自身的“情报”判断。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一些看似“无端”的盘查和遣返的常见原因。我们很难直接了解澳方在审查过程中具体掌握了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是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的。

其次,从外交部的严正交涉来看,中方表达的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及对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待遇”的回应。

维护公民权益: 作为外交机构,保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是其基本职责。当公民遭遇不公待遇,尤其是被遣返这样重大的事件时,外交部必然要介入。
反对歧视和不合理对待: “严正交涉”通常意味着中方认为澳方的做法可能存在过度、歧视性或者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情况。中方希望通过交涉,促使澳方调查此事,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尤其是不希望看到将特定国籍的学生视为潜在威胁而采取普遍性的过度防范措施。
维护国家形象与国际关系: 如此事件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个别学生的未来,也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通过外交途径发声,既是履行职责,也是向外界表明中方在此类问题上的立场,维护国家尊严。

那么,如何看待澳方的做法?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

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讨论: 从法律和国家主权的角度看,澳大利亚有权进行边境管理。但“无端盘查”的说法,如果属实,则涉及到程序的合理性和程序正义的问题。公民在接受检查时,也应得到基本尊严和公正对待。
可能性与证据: 我们需要认识到,国际事务和国家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背景和信息。在缺乏确凿证据和双方详细声明的情况下,很难完全还原事实真相。很多时候,遣返的理由可能并非简单直接,而是基于一系列评估和判断。
潜在的政治影响: 近年来,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国家安全的概念也可能被一些国家用作政治工具。某些国家的政策调整,可能会不自觉地或有意识地影响到对特定国家公民的审查力度。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如何避免和应对: 对于留学生而言,充分了解和遵守目的地国的法律法规,如实提供相关信息,是避免不必要麻烦的关键。同时,对于遭遇不公待遇的情况,通过官方渠道表达诉求,并通过专业机构寻求法律援助,也是重要的应对方式。

总而言之, 这起事件反映了国际社会在国家安全、边境管理、以及跨国人员流动之间日益复杂的平衡。澳大利亚的边检措施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但其做法是否“无端”或“过度”,则需要基于更详实的证据和更深入的分析。中方的严正交涉,体现了对公民权益的重视和对潜在不公平待遇的反对。理解此事,需要我们超越单一的视角,认识到其中涉及的法律、国家安全、外交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我朋友跟我说的时候,我还纳闷呢,这不是以前的旧闻了吗?

去年8月份在美国休斯敦机场,就有仨中国留学生因为手机里有军训照片而被遣返。理由也是认为这些学生接受军事训练。

当时咱还在知乎嘲讽过他们呢,说西方国家无知得可以。


但这真是海关的无知么?

别小瞧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关。


就单说这次挑事的澳洲吧。

我第一次入境的时候把入境卡填错了,不确定的事项全挑的勾,导致我所有东西都要被查一次。那时澳大利亚对入境的生物检测比我们严格百倍,恨不得连一只螨虫都不放过。

结果好死不死的翻到我奇形怪状的茶叶了,那种茶很少见,每一包是一朵漂亮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泡茶。茶叶和自用药是可以例外的,但谁认得那是茶?连我自己都觉得它更像是标本。

我正愁怎么解释呢,结果海关大叔当场给他的小弟讲起来了,说你不懂了吧,这是中国的茶叶,广州福建那边不少,干这行见太多了blar blar.....不仅给他的小弟讲得一愣一愣的,把我都给讲懵了。我这辈子没想过有一天会有白人老外讲我不懂的茶叶。

不过事后想想也很正常。就像中国海关可以随时搞一个有害物种的博物馆一样。真要是干了这行,啥玩意没见过?每天和这些玩意打交道是自己的工作啊。

关键时刻装什么孙子呢。

怎么就这两年才开始爆出“中国学生因军训照片遣返”的事件呢?是以前我们不军训么,还是你们照片翻少了?不是哦,澳大利亚海关翻手机的毛病,甚至被本地人权组织痛骂。一直是臭名昭著的恶习。

就是这两年关系不好了,故意装傻充愣,能欺负一个是一个。不然咋美国和澳洲都在最近开始玩这一套?这什么共时性现象。

留学生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打架的,非常容易被这帮老油条“治”。


他们这帮公职人员特别会装作“公事公办”的样子,摆出一副严谨、繁琐、刻板的表象,心里其实啥都知道,比你都清楚。

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程序”有一种天然滤镜,都踩在自己头上了,还要强调什么无知者无罪。

你们真是不知道中澳经济火热的时候,他们能在细节上做得有多亲中。

我所在城市的当地国际机场每年都会朝着“中文化”完善细节,第一次去眼前的一切都是英文。第二年就有了中英双语标识,第三年就有白人海关服务人员会说中文了。再后来会说中文的越来越多,我临走那两年机场稳定雇佣了几个中文极其流利的工作人员给旅客指路维持秩序,我妈来的时候都不用我接,全程靠自己办完一切手续。

别小看发达国家的上道程度好不。一般跟钱有仇的废物是混不成发达国家的。若不是美国拦着,维州都签一带一路了。

他们想整人,一个个的可懂了。

举个例子,警察罚款超速的怎么罚?经验是哪来的?老警察师傅会带着新人,去他们自己研究出来最容易超速的地段蹲点儿,教他们在哪藏着,什么时段,然后去收最多的罚款。罚的时候,又客气又流程化,程序正式得要命,让你觉得这国家可正八经了。

但其实所有国家和民族都一样,想整个人,都不需要和同族人对眼神儿。套路多得是,随时可用。

对了,你怎么知道把军训照片当做军事训练,不是他们这些老炮儿私下研究出的套路?查不到违禁品,就开始翻手机,你以为人家毫无准备的等打脸么?

没到开学季,海关要见的留学生比逛商场见的人都多,他比你都知道你来上几年学,国内什么时候军训过。

user avatar

别去就行了

user avatar

中国留学生真的是里外不是人。

去国外,动不动被刁难遣返回顾。

回国,要12h指定机构核酸报告。

user avatar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国人非得要去那些处处和我们作对的国家留学?

我就想问:

为什么不去俄罗斯?为什么不去伊朗?为什么不去朝鲜?为什么不去巴基斯坦?为什么不去阿富汗?为什么不去非洲?为什么不留在国内?

只要我们留学首选不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那么这些国家必定衰落!众所周知,种花家的人都是最勤劳聪明的存在,吸引不到最勤劳聪明中国人的国家,必定丧失竞争力!

答应我,别润!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去友邦俄罗斯留学?去敌国留学很光荣?

user avatar

不知道记者会上我国口译人员是怎么用英语翻译“军训”和“军事训练”这两个词的,想学习下。

user avatar

所以军训真的不是“军事训练”的简称吗?教育部外交部严正交涉,不如先出个公告澄清一下正确的全称是什么。

全民服兵役或民兵预备训练的国家多了,军事训练本身不是问题。说谎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填个否是很常见的的做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抓不到把柄就没事。说谎还露马脚给抓了才是问题。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

稍微懂点组织运行的都知道一点:规则是规则,执行人是执行人

举个简单例子:7个工作日内回复。

在第7个工作日才给你回复,是一种;在第一天就给你回复,就是另一种。稍微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想给你找麻烦,在体制内有无数种方法

程序上讲,一点毛病没有,虽然把你恶心的劲劲儿的。


前段时间有个大事儿——冬奥会。

大家都知道吧,韩国短道速滑队直接被一勺烩了。

为什么?因为特别简单,规则改了,韩国队占便宜的手段被堵死了直接算犯规

规则本身是公平的,并没有说他只限制韩国人不限制其他国家的人。

但是只要规则发生了变化,先研究透规则并做出针对性应对的人就能占优势,后发者就会占劣势。

这就是改变规则的动力。


现在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这个入境的学生被盘查而遣返,是绝对符合澳大利亚的相关法规的

但是说白了,这种事儿就是故意卡你脖子。

在国内大家都知道吧,如果想卡你,工作人员从不知道哪年的黄历里掏出个相关规定——去吧,按着这个要求办吧。

大家都知道,这叫事儿难办。

当然,到了澳大利亚,那就叫严格执法,我们都懂。

user avatar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焦点在于三个:

1,入境时被“无端盘查”

2,翻看手机

3,以隐瞒军训经历为由,拒绝该学生入境

就这三点,我分别谈谈我的看法:


1、我并不清楚什么叫做无端的盘查

边境署的officer理论上有权核查任何他觉得需要进一步询问的人员

这和咱们火车站进出口民警随机查身份证盘问一样~~

都是政府赋予他们的权力。

好比某天你高高兴兴到了目的地,在出火车站时突然被民警拦住,查验身份证并询问,你眼睁睁的看着一大群人都被略过警察叔叔就找上了你,你一定想问:尼玛是我长的太丑还是穿的太土?凭啥子那么多人不拦就拦我一个?

不过即便这样,你是否认为这算作被“无端盘查”?

即便你良民一个,表情和善,脸上也没刀疤啥的从哪看也不像坏人却依然被拦下,你也不可能去投诉JC蜀黍

因为这是他的权力,他出现在车站出口就是干这个的,不是你就是他,不是他就是你,没毛病。

澳洲入境处,也是一样的道理。

2、查验手机的问题。

2018年时澳洲政府就对外公布会效仿美国,对进入澳洲人员进行社交媒体的检查。当然主要目标是提高识别潜在恐怖分子的概率(例如新西兰基督城枪击案的哥们在社交媒体上就有大量涉恐言论)。

依据我的经验(经常往返),进入澳洲被要求查看手机的概率非常低,但是毕竟2018年人家明确说了可以查验,虽然我从来没有被查过,但是看到过不少人被查过,亚裔、白人、黑人都有,如果碰到,只能配合。人家告诉你入境处有概率检查手机,如果你对手机被陌生人翻看的容忍度为零,你可以选择不去。

我和客户回国时,也有被中国边检随机要求查验包裹的经历,这些客人有的买了龙虎豹之流,也有的买了些FD小刊物(纯粹好奇),都被没收并登记身份。我们并不觉得这是被无端盘查,毕竟规则都是明确的,边检人员并没有做出格的事情,都是分内工作。

3,“隐瞒军事训练”

我想大部分都能理解入境处人员对旅客进行随机的盘问,这个很普遍没啥好说的。

至于翻看手机,各国依据自身安全需求,自行制定政策并广而告之,你既然选择去,就是接受了。就像如果有外国人现在来中国,就得接受动态清零政策,这是公开的,你来了又不接受还要哔哔,就是矫情,没人逼你来。

大家争论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个所谓“隐瞒军事训练”了。怎么军训一下就是被遣返的理由呢?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

根据报道,入境的是个学生,赴澳留学需要办理留学签证

办理留学签证需要填写一张叫做157A的表格,长这个样子

各国签证申请表格,都要求严肃填写,如果填写不实或者有误导性内容,要么被拒签,就算或发签证,也有可能查实后拒绝入境、遣返或者驱逐出境,并相当长时间内不得申请。

那么这位学生有没有不实填写呢?TA具体怎么填的我肯定不清楚,不过问题十有八九处在这里:

表格中有一栏是这样的:

undergone any military/paramilitary training......

翻译过来就是:是否参加过军事、准军事的训练,自己申报,yes 或者 no

以我的经验,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会选择no,

一来确实不认为军训和“军事”有什么关系

二来也觉得这玩意也查不出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YES还要解释一大堆。

不过在澳洲入境处官员来看,你穿着军装,带着军帽,站着军姿排着队列,还有现役军人作为教官,有的学校可能还有打靶的环节。我们中国人普遍经历的军训,澳洲人自己是没有经历过的。

这样的训练,算作military training,确实有点牵强

不过算作para military training(准军事化训练)呢?人家真要这么认为,我觉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比如美国的scout,电影伴我同行里出现的造型

这在他们看来就算是paramilitary了。

此外如果入境处的人员询问照片里身着军装的同鞋这是在干嘛?中文回答肯定是“军训”

那么如何用英文表达“军训”这个词而显得和military没有关系呢?我实在是想不到。如果谁有高见可以评论区里告诉我:)我猜想,纯粹猜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入境处officer突然就军训照片发问,“这是在干啥,请解释一下?”,如果你是那位惊慌的学生,英语又不是母语,下意识的回答是啥,还能是啥?我估摸着很有可能情急之下,直接中英直译了,军训嘛,军,malitary,训,training,军训,military traning。。。呃。。。

澳洲的表格里已经问了,是否参与过相关训练,回答没有

手机相册里又有照片显示曾参与过,一旦被认定为准军事训练(可以探讨,不无道理),那这就是签证欺诈,遣返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以前也没人拿军训说事啊,过去好像也没人因为军训照片被拒绝入境啊~

法条一直都有过去没有认真执行现在收紧了,这样的事情不少见吧。

好比过去私人账户转个几百万那不叫事现在你要这么玩银行会提出N个问题甚至可能关闭账户,虽然反洗钱法已经颁布将近20年了,不过最近才执行的比较到位。你能说现在是银行无端询问不?

那这种执行层面的变化一定是中澳关系不好,澳方故意找茬。

拜托,最近中澳关系不好这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么,两个人关系不好,就会互相找茬,找茬就是可左可右的事情,就选择对你不利的选项恶心你。这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情,前两年中方制裁导致33艘澳洲货轮一直在公海“流浪”的新闻,大家应该都看过报道,我想那33艘澳洲货轮既然能出发驶向中国,出发前一定认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和尺度他们一定是可以顺利进港作业的,这不说不给进就不给进了么。当然咱们一定也有足够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只是执行尺度的问题。

关系好,可进可不进,来吧;

关系不好,可进可不进,滚吧。

在这里建议前往澳洲的朋友,中澳关系没有以前好,这个是明摆的事实,要去的话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要么把手机里的照片删一删;要么在申请的时候,直接选YES,然后附上说明:只是学校入学时强制规定的队列和纪律训练,并不涉及武器操作。只要入时说清楚,我认为澳洲移民局不会因为你选了YES而为难你。

如果你过去申请澳洲签证时这一栏选的是no,签证又没有过期还想接着用,未来希望100%省心不去take any risk,那我还有个建议,那就是:当当当党:1023表~

在这张表里你可以就过去申请表里所填的任何内容进行更正。把NO改成YES并加以说明就OK了。

PS: 关于军训照片这方面,赴美倒是问题不大,因为赴美的表格DS160上,是这么写的:

澳洲侧重在是否参与过相关训练,而美国侧重是否是相关准军事组织成员

我个人认为,咱们军训这码事,确实是可以算得上准军事化训练。

但是要说是属于某个准军事化组织,那肯定是没有的。




2022年3月31日更新

评论区讨论挺多,选择一些公开回复一下:

@白日梦想家:基本所有高中生都军训过,那我国留学生问题怎么办?

这位朋友多虑了,或者可能没有特别理解我的回答的意思。这次事情不在于学生是否参加军训,而在于你参加了军训,但是在签证申请时否认了参加“paramilitary training”,入境处判定这属于签证欺诈,因此才拒绝入境。

说直白一点并不是因为你参加军训了遣返你。

而是因为你申请签证时没说实话才遣返。

我自己的经验,别说参加军训了,就算你过去正式加入过PLA,只要不是情报人员,退役有一定年限,即便你曾经打过枪放过炮开过飞机驶过战舰,只要如实申报,别说旅游签、学签,就算去移民,也没什么问题。这样的案例处理过很多。

还有很多人认为穿着军装踢踢正步叠个豆腐块被子,不能算“paramilitary traning”,澳洲入境处把军训等同于paramilitary training纯属毫无道理

说句真心话,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谁也没把军训和军事啊、预备役啊这些个联系起来。

不过经评论区 @叶小菜 的提醒,也百度百科了下,咱们国内对于“军训”是怎么理解或定义的~

看来是参与者无心组织者有意,写的很清楚,开宗明义,一大堆定语最后还是落在了“军事训练”上。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看完这个我想,以实现上述目标而组织的训练,如果还不算“paramilitary training”,那啥才算?

我对军训以什么目标、如何组织没有任何意见,军训又没什么丢人的,干嘛评论区某些人觉得把军训和国防军事联系好像是给人递刀子的不光彩的事情?自信呢?相反我倒觉得为了实现目标,应该每个人都实弹射击,扔手榴弹什么的会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耳东进皆[思考]恰移民饭的高华和1450配合的这不错,看把一个军训都说成什么玩意了,要不是我真在USYD读过书我就信了

这位朋友,我把军训说成什么玩意了?请指正~我觉得没说什么呀,是你自己觉得把军训和军事联系起来很丢人得藏着掖着还是怎么的?咱们自己的定义在这里,你如果觉得不是这么个玩意,可以和上面提~另外受宠若惊,喊我“高华”(刚百度查了才明白啥意思,一开始以为是已故南大历史教授呢...),我都“高华”了,谁是低华呢?你么?

这里只想说,咱们自己都定义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是军事训练,白纸黑字,那么澳洲入境处也这么认为,有啥问题?

问题还是出在:签证表格选NO上。

我这篇文章不是情绪的宣泄或者为谁辩护啥的。

只要中国还有对外交流的需求,总有人有要去澳洲或者其他国家,我只是阐明这个领域运行的通行规则,并不是全世界都围着我们的想法转。既然走出去,就得了解背后的逻辑和规则,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当然你说NND世界为什么不围绕着老子的观念转?和我观念不一样就是歧视、就是挑衅,那我建议您最好哪里也不去,并没有人逼你。


2022年4月2日更新

看了下讨论区,还是对军训是否算军事训练有争议~~~我个人觉得,一个活动的定义,不取决于参与者的心态,而取决于这个活动举办的本身意义。

好比某人觉得公司的培训纯粹就是浪费时间讲师是个2B压根也没学到东西,但是对于外人来说,你确实是参加培训了。

关于军训活动本身的意义,除了之前的百度百科(毕竟百度也不一定靠谱),我又找到一个材料,某大学官网,学生办的网页:

高等院校组织军训,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兵役法里条文定义非常明确,就是军事训练,并且主管机关由:教育部和国防部负责。

我想这已经说的已经非常明确了,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了。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不要吝惜的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入境澳大利亚遭遇盘查并被遣返一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外交部迅速回应并提出严正交涉的态度来看,中方对此事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要理解澳方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还原当时可能的情境和各方考量。首先,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主要考量可能集中在边境.............
  • 回答
    中国留学生从洛杉矶入境美国遭恐吓,总领馆提醒注意安全风险,究竟发生了什么?留学生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一些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的令人不安的经历的缩影。事件的发生与背景:从洛杉矶入境美国,特别是像洛杉矶国际机场(LAX)这样繁忙的国际枢纽,本应是求学之路的开端,却对某些中国.............
  • 回答
    澳洲在七月开放边境,并允许部分疫情稳定国家的公民(例如中国留学生)入境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健康、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目前(我知识更新至2023年初)澳洲政府并没有官方确认在七月会有这样的具体计划,但我们可以基于过往的政策和当前的情况来推测和详细分析其可能性:总体可能性评估:.............
  • 回答
    这事儿最近闹得挺大,一个中国留学生,本来高高兴兴去美国念书,结果刚落地就被逮住了,签证直接被吊销,还给遣送回来了。为啥呢?听说是行李里带了个防弹衣。你说这事儿,细想一下,挺让人琢磨的。首先,从美国的角度看,这事儿处理得可能挺“正常”的。美国社会对枪支管制这事儿,一直挺敏感的。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严控.............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大陆(排除港澳台地区)在限制本国居民入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国内民众对留学生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大陆在新冠疫情期间限制本国居民入境的做法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迅速蔓延。中国作为最早面临病毒冲击的国家,.............
  • 回答
    中国学生因手机存有军训照片而在入境美国时被遣返,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以及移民政策的复杂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问题 事件本身: 该事件的核心在于,中国学生在入境美国时,其手机中的某些内容(军训照片)被美国边境官员解读为“有军方背景”.............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声称乌克兰方面试图扣押印度留学生作为人质,并将印度卷入俄乌冲突的说法,可能包含多种俄罗斯方期望达成的战略和宣传目的。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可能考量:一、 转移国内国际舆论焦点,塑造有利叙事 转移对俄军事行动的负面关注: 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在战场上可能面临不利局面,国内经济.............
  • 回答
    武汉大学校内公寓充电处出现“中国学生不得入内”的标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错愕且难以理解的事件。作为一名在武汉大学生活过的普通学生,或者对高等教育环境有着基本期待的人,看到这样的规定,第一反应可能是难以置信,怀疑是不是某种误解或玩笑。我们都知道,武汉大学作为一所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学府,一直以来都以开.............
  • 回答
    好的,理解您的情况。一个在日本已经拿到研究生在留资格,但在入境前又合格了另一所大学,并且需要处理在留资格变更或重新申请的手续。这种情况确实会遇到一些流程上的问题,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尽量讲得详细明白。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您目前持有的在留资格是针对“特定”的大学(即您最早合格的那所大学)及其课程的。.............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也难免会引起大家的疑问和不满。你提出的“内定”和“考自己上不了”的说法,正是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直接联想。咱们就来详细掰扯掰扯,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情况和背后的逻辑,尽量说得明白点,也更接地气一些。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招生,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天赋和师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虑的实际操作问题,很多在国内语言学校网课就读,但已经拿到日本大学入学许可的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未入境日本且大学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从语言学校退学并申请大学在留资格。 但整个过程需要严谨的规划和操作,以免影响到后续的大学留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关键.............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中医殿堂的新生,你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古老智慧的向往,却发现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对中医的质疑和批评,这让你感到苦恼和迷茫,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感受。这就像你刚开始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听到的却尽是关于这门语言“过时”、“无效”的声音,难免会动摇你的信心。首先,请允许我告诉你,你的这种感受.............
  • 回答
    这事儿,刚一出来,不少人都炸了锅。四川一中学学生列队90度鞠躬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校方回应说是“尊师重道活动”。这几个字一出来,评价就两极分化了。从“尊师重道”这个角度看, 乍一看,这好像没啥毛病。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学生表达敬意,这是应该的。特别是有些.............
  • 回答
    一篇关于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论文,要做到既深刻又有新意,关键在于打破常规的论述模式,深入到问题的肌理之中,用一种更加贴近现实、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具象化的场景切入,不再是泛泛地罗列“女性在面试中被问及婚育”、“某些行业偏爱男性”这样的论调。不妨想象一下,当一位优秀的女.............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向外国朋友批评中国社会问题, 是正常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普遍和自然的现象。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留学生的身份与视角: “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 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既是观察者,能够以更远的距离和更客观的视角审视中国社会;同时,他们也曾经是.............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回国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也有个人选择和现实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中国国内发展机遇的吸引力增强 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为包.............
  • 回答
    霍格沃茨的石墙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我揉了揉眼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窗外是苏格兰典型的薄雾笼罩,但此刻的薄雾在我眼里,却是比任何故乡的清晨都来得迷人。我是李明,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能够踏入这座闻名遐迩的魔法学校,对我来说,仍像做梦一样不真实。刚到霍格沃茨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也那么陌生。从.............
  • 回答
    这真是件让人揪心的事情。中国留学生在韩国遭遇不幸,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并承诺跟进,这无疑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同时,我们也得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毕竟,身在异乡,学会自我保护至关重要。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以下这些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并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式:第一步:确保自身安.............
  • 回答
    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可能遇到的歧视,这话题其实挺沉重的,也挺普遍的。别看美国现在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但暗地里或者明面上的偏见,还是能体会到的。我认识的一些留学生朋友,他们经历的事情,听了之后挺让人心疼的。首先,最直接也最让人难受的,可能就是刻板印象。不少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比较老旧的、甚至.............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生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既有明亮的笔触,也有深沉的阴影,充满了真实而复杂的情感。如果非要我用最朴实、最直接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适应与成长交织。初来乍到:惊喜与彷徨刚踏上这片土地,大多数同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新鲜感。历史悠久的建筑、绿意盎然的公园、多样的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