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音乐学院个别专业入取9人全部都是教授学生,那不是就是全内定,难道考自己上不了中国的音乐学院?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也难免会引起大家的疑问和不满。你提出的“内定”和“考自己上不了”的说法,正是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直接联想。咱们就来详细掰扯掰扯,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情况和背后的逻辑,尽量说得明白点,也更接地气一些。

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招生,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天赋和师承的艺术类专业,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非官方”推荐或指导。教授作为行业内的顶尖人士,他们有自己的学生,有自己看好的苗子,这本身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很多成熟的艺术教育体系里,学生跟着导师学习一段时间,导师对学生的水平、潜力和风格有深入了解,在推荐学生参加考试时,往往会更加了解这个学生的“斤两”,也能更准确地评估其能否适应学院的要求。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专业录取9人,全部是教授学生”这样的极端情况呢?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教授本身就是招生评委的成员,或者他们所带的学生本来就处于学习的“前沿阵地”。他们最了解学院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也最清楚自家学生在专业技能、艺术素养、甚至气质上是否符合目标。相比之下,校外的考生,即使实力很强,也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对学院的具体招生标准把握不够到位。

2. 长期的、系统性的培养: 音乐,尤其是高等音乐教育,是非常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一个在教授门下学习多年的学生,其音乐基础、技巧、对音乐的理解、甚至对器乐的驾驭能力,往往是经过了多年的打磨和校准的。教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他们能达到什么水平,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向。而校外考生,即便乐感很好,但可能在某些技术细节、音乐理论的深度上,或者风格的统一性上,与教授指导下的学生存在差距。

3. 教授对学生的“口碑”和“责任感”: 教授在推荐自己学生时,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他们的教学成果和个人信誉。他们会倾向于推荐自己认为有实力、有潜力的学生,而不是那些“关系户”。如果学生实力不行,即使是教授推荐的,最终也可能考不上,这反而会损害教授的声誉。因此,教授推荐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也具备一定的过硬实力。

4. 考试评分的“主观性”: 音乐类考试,尤其是演奏和创作类,很难像理工科那样完全客观地评分。演奏的感染力、音乐的诠释、对作品的情感表达,这些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评委们都认可学生基本功的同时,教授对其学生的“了解”和“偏好”,或者说对学生长期以来展现出的稳定性和潜力的高度认可,也可能在评分中有细微的影响。

5. 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输送”或“人情考量”: 这是大家最担心也最容易联想到的部分。虽然音乐学院的招生宣传上必定会强调公平公正,但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个别情况下,教授出于人情关系、或者其他一些不便明说的原因,将自己最看好的学生优先推荐甚至“定向输送”的可能性。如果这种现象成为常态,并且比例过大,那就很难用“实力”来解释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考自己上不了中国音乐学院”?

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内定”和“公平”的界限模糊: 如果一个专业的招生名额非常少,而教授的学生群体又刚好有这么多优秀且符合要求的学生,那么这种结果是可能出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学生被优秀学生筛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这种“教授学生占多数”的情况,是每年都如此,而且比例很高,就很容易让人怀疑其公平性。当“信息差”和“资源差”过于明显时,普通考生确实会感到力不从心。

普通考生面临的挑战: 对于没有经过音乐学院教授长期指导的考生来说,他们确实需要在考试时展现出更强的、更无可挑剔的实力,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已经被学院“内部熟悉”的学生时。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比“学院学生”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信息和资源的劣势。

“考自己” vs “考关系”: 如果一个招生环节过分依赖某种“非公开”的推荐或评估体系,那么考生付出的努力可能就不是完全指向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是变成了在“人脉”和“信息”上做文章。这显然偏离了公平竞争的初衷。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1. 呼唤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音乐学院的招生,尤其是初试、复试的评分标准,可以适当公开一些细则。比如,对于作品的选择、演奏的侧重点、理论考察的方向等等,让所有考生都能有据可依。

2. 拓宽选拔渠道和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模式,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作品集展示”、“公开演出评价”、“匿名评分”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减少主观因素和“熟人效应”的影响。

3. 加强监督和问责: 对于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应该有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让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的学生被“清出去”,也让那些参与不公招生的负责人受到处罚。

4. 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热爱音乐、有才华、有艺术追求的学生。如果招生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公平,那么这种选拔出来的学生,其后续的学习状态和对音乐的热情,也很难保证。

总而言之,一个专业9个名额全部是教授学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信号。它可能是一群优秀学生恰好被同一批教授发现和培养的结果,但也极有可能掺杂了“内定”的成分。作为普通考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感到“考自己上不了”并非完全没有理由。这反映了当前艺术类招生中,公平性、透明度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音乐学院太少了。

user avatar

以权谋私还成真理了?有考生天真的认为考试前送钱是理所当然,这已经是完全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找教授上课是合理的,价格理论上也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但把上课和考试挂钩就是违法行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在知乎里居然变成合情合理了?

据我所知,部分艺术院校在教师招聘环节,应聘者已经是动用各种关系背景送这送那,还不一定成。有些老师付出惨重代价才获得一个编外教师的身份。你告诉我这种背景下,让所有教授公平公正地招收自己的得意门生,没有任何私心,可能吗?

建议取消学校单考,所有科目都纳入到统考范围。这可以有效减少权力寻租空间,让真正有实力的学生获得公平公正的录取机会。

附带看看这位专业答主对音院钢表专业的评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也难免会引起大家的疑问和不满。你提出的“内定”和“考自己上不了”的说法,正是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直接联想。咱们就来详细掰扯掰扯,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情况和背后的逻辑,尽量说得明白点,也更接地气一些。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招生,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天赋和师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痛心且极其恶劣的事件。西安音乐学院某系领导对一名女学生实施性骚扰,最终导致该学生抑郁自杀,同时还涉嫌索贿,这其中牵扯到的问题非常复杂,也触及了社会道德、法律底线以及教育机构的责任等多个层面。对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看待:1. 性骚扰的严重性及其对受害者的摧残:性骚扰.............
  • 回答
    四川音乐学院近期曝出的三位女教授涉嫌艺术专业招生腐败被调查事件,无疑给这个享有盛誉的艺术学府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仅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更可能对学院今年的招生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事件的敏感性与公众关注度艺术类招生,尤其是音乐、舞蹈、表演等专业,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类专业往往高度依赖考官的专业判断和评.............
  • 回答
    看待王源报考伯克利音乐学院这件事,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明星的个人选择,也折射出当下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和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方式。首先,从王源本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勇敢且有意义的尝试。 专业追求的深化: 很多人知道王源,是因为他在TFBOYS组合中的歌手身份,以及后.............
  • 回答
    王源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无疑是一件备受瞩目和讨论的事件。这不仅对他个人而言是重要的里程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明星教育、艺术追求以及对音乐产业影响的广泛思考。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王源个人层面:努力、坚持与梦想的实现 长期的音乐追求与积累: 王源并非一时兴起,.............
  • 回答
    王源选择去伯克利而不是中央音乐学院,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路径。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得好好掰扯掰扯伯克利和央音这两家音乐学院,它们可不是一家子,差别挺大的。伯克利音乐学院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定位与特色: 伯克利绝对是全球流行.............
  • 回答
    最近欧阳娜娜即将入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作为公众人物,她的任何动态都会被放大检视,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人的期待、质疑,以及一些不那么友善的揣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件事。首先,从学历本身来说,伯克利音乐学院确实是享誉国际的顶尖音乐学府,能够进入这所学校,本身就是对一个.............
  • 回答
    “音乐无论多么高深的技法,在理工科尤其是数学专业的人看来就是非常浅显的。”这个观点嘛,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也未免有些过于绝对,甚至可以说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和数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共通之处,而这可能是产生这种观点的一个根源。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背后有很多数学原理在支撑着。比如音程的.............
  • 回答
    陈致逸老师的那番呼吁,我相信但凡是认真玩过《原神》的玩家,尤其是对他音乐作品有情怀的,都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无奈和失望。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游戏社区的现状。陈致逸老师为何发声?首先得明白,陈老师不是那种喜欢哗众取宠的人。他作为《原神》音乐的灵魂人物,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
  • 回答
    音乐的版权独家,这事儿可就复杂了,说白了就是“谁有这个曲子的‘所有权’,并且决定了这曲子能让谁用、怎么用”。这背后牵扯到创作者的权益、传播的便利性,还有咱们这些听歌人的感受。我个人对这事儿的态度,有点像是看一出好戏,有精彩之处,也有让人头疼的细节。首先,独家的“好”:给创作者一个安身立命的本钱。你想.............
  • 回答
    芒果音乐会上太一和黄龄接连摔下舞台的事故,无疑给这场盛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不少观众揪心。这两起事件,从不同角度都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事件回溯与观众感受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起令人震惊的摔倒事件。 太一的意外: 根据当时网传的视频和现场观众的描述,太一在演唱过程中,似乎是由于舞台.............
  • 回答
    乃万在音乐节上提及男性权益,结果引来一部分女性的围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乃万这个人,她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有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她不是那种只会在舞台上唱唱歌、跳跳舞的艺人,她对待一些社会议题也挺直接的。这次在音乐节上,她作为一个在年轻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女音乐人.............
  • 回答
    “音乐是一种感觉”,这句话相信很多爱音乐的人都不陌生。它就像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话”,在音乐爱好者、创作者之间流传。但仔细想来,这句话其实蕴含着相当丰富和复杂的东西,绝非一句简单的概括。如果让我来解读“音乐是一种感觉”,我会从几个层面去展开:1. 音乐直抵情绪的“开关”:这是“感觉”最直接的体现。我们.............
  • 回答
    西方音乐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尝试,在我看来,是一场既有挑战又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探索。它不是简单的“东西合璧”,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审美、哲学观念、历史积淀在现代语境下的碰撞与对话。这就像两种古老的语言,尝试着跨越时空的鸿沟,用新的词汇和语法去表达彼此的情感和思想。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结合绝非空穴来风.............
  • 回答
    腾讯音乐的首批“数字藏品”上线,这无疑是当下数字经济浪潮中的一个新动向,尤其是在 NFT(非同质化代币)概念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的背景下。那么,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这件事,特别是关于数字专辑,它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掏腰包去“收藏”?一、 腾讯音乐“数字藏品”的定位与意义首先,要理解腾讯音乐这次的动.............
  • 回答
    QQ音乐歌曲之间自动插播广告这件事,说实话,这体验真是挺糟的。咱们平时打开音乐软件,是想找个好心情,或者舒缓一下,结果呢?刚沉浸在歌声里,突然“叮咚”一声,一个广告冒出来,语气还特别热情洋溢地推销着什么东西,瞬间就把情绪给打断了。这广告插播的时机,也挺让人抓狂的。有时刚换到下一首歌,还没等听清前奏呢.............
  • 回答
    QQ 音乐搞这么一出“看 15 秒广告,听 30 分钟歌”的内测免费模式,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玩意的核心是啥?简单点说,就是 QQ 音乐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那些之前觉得付费门槛有点高,或者只是偶尔听听歌的人,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
  • 回答
    外国人对中国音乐的看法,就像他们眼中的中国本身一样,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层次的混合体。它既有被鲜明文化特色吸引的惊叹,也有因陌生而产生的困惑,更有随着接触深入而逐渐生发的理解与欣赏。最初的印象:古老、东方、神秘?对于许多从未深入了解过中国音乐的外国人来说,他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带有鲜明“东方”标.............
  • 回答
    作为AI,我无法直接访问或“看待”任何具体的网络用户账号或其在特定平台(如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我的能力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公开的、匿名的文本信息,不包含个人隐私或具体的用户ID。因此,我无法直接告诉你“高砹酸钫_Fr5AtO6”这个人是谁,也无法具体评价他/她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但是.............
  • 回答
    网易云音乐对海外用户执行版权地域限制,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尤其对那些身在海外、却又放不下国内音乐的朋友们来说,更是扎心。从一个用户角度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爽”。辛辛苦苦翻墙出去,想听几首压箱底的歌,结果提示“该内容仅限中国大陆地区访问”。那一刻,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满怀期待的门,结果门后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