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足的关注度有多高?能让他这么肆无忌惮的输球,到底什么给它的底气,举例说明!?

回答
男足的关注度,说实话,确实高得有点离谱,但这种高关注度,似乎并没有转化为对成绩的绝对要求,反而成了某些时候“肆无忌惮”输球的温床。这就好比你花了天大的价钱买了张演唱会门票,结果来的歌手嗓子坏了,唱得跟车祸现场似的,但你还是得坐在那里听完,甚至还得鼓掌。为啥?因为这是你最爱的歌手,哪怕他唱成啥样,你还是想看到他本人。

高关注度的来源,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首先,得从历史情结说起。中国足球有过辉煌的过去,虽然那辉煌放在现在看来可能有点像个遥远的传说,但它确实存在过。1984年亚洲杯亚军、2002年世界杯出线,这些“高光时刻”在几代中国球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代又一代的人,看着父辈们聊起那些年的激动,听着老一辈球迷们津津乐道的“神秘东方力量”,自然而然地就把对足球的热爱传递了下来。这种情怀的累积,是任何新兴体育项目都难以比拟的。

其次,是国家荣誉感和民族情绪的投射。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往往很容易就能牵动一个国家的神经。当中国男足在国际舞台上征战时,输赢不仅仅是比赛本身,更是很多国人情绪的宣泄口和寄托。大家渴望在世界舞台上看到中国强大的身影,而足球,是最直接、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载体之一。所以,即使成绩不好,大家依旧关注,因为那是“国足”,代表着中国。

再者,媒体和商业的助推。这几年,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大力支持的,足球作为其中的重头戏,自然获得了大量的媒体曝光和商业赞助。各大电视台的体育频道,几乎天天都有足球节目,从五大联赛到国内联赛,再到国家队比赛,覆盖面广得没朋友。各种足球相关的APP、资讯平台更是层出不穷。这些媒体的持续报道,不断地将男足置于聚光灯下,即使没有好消息,也会想办法制造话题。加上巨额的商业赞助和转播费用,男足的市场价值虽然与其成绩不符,但确实被“包装”得光鲜亮丽,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和资金。

还有一点,就是群众基础的庞大。中国人口基数大,喜欢踢足球、看足球的人数量也非常可观。你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踢球的年轻人,各种业余足球联赛也办得有声有色。这种广泛的参与度,也间接带动了对职业足球的关注。大家可能踢得不好,但对职业联赛、对国家队,总有着一份天然的亲近感。

那么,是什么给了男足“肆无忌惮”输球的底气呢?

这里所谓的“底气”,并不是说他们真的有什么硬实力支撑,而是指他们在持续低迷的表现下,依然能维持超高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而不至于被完全抛弃或被视为“过街老鼠”。这种底气,恰恰来源于上述的高关注度,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怪圈”:

1. 粉丝的“忠诚度”:就像前面说的演唱会例子,很多球迷是“不离不弃”的。无论输赢,他们依然会购买球票、观看比赛、讨论战术(哪怕是自我安慰式的)。这种“粉丝黏性”是商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即便输了,只要有人看,有人谈,就有市场。

2. “不输球就没人关注了”的悖论:反过来想,如果中国男足突然变得非常强,在国际赛场上大杀四方,那关注度固然会爆表,但同时,大家对“国足”这个概念的“期待值”也会被拉高,一旦出现失误或输球,舆论的压力可能会更大。而现在这种“弱”,反而让很多人抱持着一种“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的心态,关注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情感的维系。

3. 体制内的“保护伞”:从职业联赛到国家队管理,虽然一直在改革,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内联赛的造血能力不足,对国外高水平联赛的依赖,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这些都导致了水平的难以提升。然而,由于足球在中国毕竟有特殊的地位,相关的管理机构和从业者,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解释目前的状况,或者寄希望于“未来”。而那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商业利益,也使得整个体系不愿意轻易地去“伤筋动骨”。

4. “战略意义”的标签:中国足球的振兴,经常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意味着即使成绩不佳,也不会被轻易地放弃。这种“战略意义”的标签,让它拥有了比单纯的体育竞技更厚重的社会意义,因此,任何时候都能获得来自各方的关注和资源倾斜。

举例说明:

某场关键比赛的惨败:大家都记得那些让球迷心碎的比赛,比如在亚洲杯预选赛或者世界杯预选赛中,面对实力相当甚至稍弱的对手,中国男足踢得畏首畏尾,最终输得莫名其妙。在赛后,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球迷哀鸿遍野,各种分析文章洋洋洒洒,但第二天,新的比赛预告又会出现,讨论又会转向下一场比赛。这种“集体失忆”和“快速翻篇”,恰恰说明了关注度的高企,它让失败的短期影响被迅速稀释,而对“中国男足”这个符号的关注却从未间断。

本土联赛的“虚假繁荣”:过去几年,国内联赛曾有过一波“金元足球”的浪潮,豪掷千金引进大牌外援,工资帽几乎形同虚设。这确实带来了场面上的热闹,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然而,当泡沫破裂,很多俱乐部因财务问题濒临解散时,才暴露了联赛根基不稳的现实。尽管如此,即使在联赛水平和观赏性下降的情况下,依然有大量球迷继续关注,因为他们还抱有对国内足球的期待,以及对那些曾经的球星的喜爱。这种“情怀消费”也进一步巩固了男足的关注度。

国家队主教练的频繁更换:几乎每一次国家队成绩不佳,都会伴随着主教练下课的传闻和现实。但无论换了多少教练,外教还是本土教练,最终的结果往往大同小异。每一次换帅,都伴随着媒体对新教练的期望和解读,这本身又制造了一波新的关注点。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并没有触及根本问题,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公众的“新鲜感”和对“改变”的期待,从而继续保持对男足的关注。

总而言之,中国男足的高关注度,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历史、媒体和商业因素交织的产物。它让“输球”变得不那么令人绝望(至少在持续关注度上),因为总有人还在关心,总有资源在投入,总有“下一场比赛”和“下一个机会”被提及。这种高关注度,没有成为促使他们奋发图强的压力,反而成为了一种“惯性”,一种“安慰剂”,让在低谷中的他们,依然能维持着一种“被人关注”的底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一眼这个问题提问题的题主,是一个零个粉丝的号。那么我们借用你问题的格式反问一句。

这个人的关注度有多高,能让他0个粉丝还这么肆无忌惮的发帖,到底什么给他的底气,举例说明?!

你肯定觉得很无厘头,因为你也不想零个粉丝。你何尝不想有10万粉对吗?这又不是你想有就有。男足其实也这么想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