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正常。与其等上面喊你做,不如你主动做,还能给同行一个榜样。
抖音作为短视频领域的扛把子,与其像某些巨头那样拖一天是一天,不如积极主动点。
抖音这一波是很狠的:
14岁及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已直接全进入青少年模式;未来新注册的未成年用户也将直接进入;
青少年模式下每天40分钟使用时间,夜里10点至次日早晨6点无法使用;
青少年模式下的社交功能基本被关闭;
青少年模式拥有自己的内容池。
不夸张地说,抖音的青少年模式,完全是另一个App。
为什么说抖音狠呢?
按七普的数据,中国0至14岁总人口占比约为17.95%;
按CNNIC的第47次《中国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中国14岁及以下的网民占比约11%;
再看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小学生的网络普及率是89.4%,中学生是97.6%。
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到49.3%
这么一看,抖音的青少年模式,对自己平台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用户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会牺牲掉很大一笔流量。
换某些巨头,这刀子得换成切黄油的小餐刀;割的力度;得像化隆人开的兰州拉面店割牛肉。
但抖音举起斧头咔嚓一下,连个“分阶段分步骤”的客套话都没有。
只能说,抖音深刻地理解到了这次监管力度有多大。
抖音这一刀,其实让其他同行顿时尴尬了起来。
例如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
你说巧不巧,这三家都是腾讯的。
这三家如果不跟,那就是和网信办对算法监管的大方向有明确冲突;这三家如果跟,那恐怕没有胆子按照抖音这个力度来。
快手还勉强点,反正今年二季度已经亏了47亿,大不了继续亏;
B站用户平均年龄才21岁(蜀黍说的),14岁以下的占比妥妥过10%;
而微信视频号是腾讯在短视频赛道里的亲儿子,好不容易堆足资源把日活跃用户做到3亿,愿不愿意踩刹车?
如果都不愿意,那么这几家倒是可以逆向收割一波抖音的流量,把抖音上被严格管理的14岁及以下用户吸引到自家平台来。
抖音没了大长腿和叱咤风云万众仰望,腾讯系有,就行了。
但问题是:腾讯系有没有这个胆量去吃抖音的“未成年流量”?
如果14岁及以下的流量还敢吃、还敢上算法推荐擦边球流量,那在腾讯的游戏业务已经被严管、外链屏蔽已经被盯上的局面下,会不会招来监管部门更严厉的目光?
接下来,就看腾讯了。
今年回家的那段时间,集中的去走了几家亲戚,基本上家家都有小孩,从初中到高中不等,每人一部智能手机是标配了。
由于我在家的时间短,年龄差异也大,基本上没啥交流,我也就跟年长的亲戚聊天,而小孩很明显的就是一头钻进了手机,手游+短视频+微信刷个不停。
我没看到屏幕,但是听配音和背景音,也知道是那种搞笑和所谓的耍帅或者变装视频,我挺尴尬的,因为声音的确不小,并且内容很无趣。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小孩的成绩普遍不咋地,基本上没有希望考上大学。
但也有反例,就是我的小外甥,小学高年级学生,暑假跟我一起住了好几天,也是一天天的抱着个手机在玩,不过它不看短视频,只玩「迷你世界」和相关的解说视频,基本上每天就是学习怎么搭房子,养各种各样的动物。
作为大人虽然得呵斥别一直玩,但是我其实内心也挺无奈的,他成绩很好,年纪第一,另外这游戏说实话还挺有意思的,不是无脑的打打杀杀,我还跟他联机玩了一把,但我晕3D就作罢了。
另外实在是缺乏玩的场所,不像小时候在村子,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现在基本上假期小孩都没朋友一起玩,只能报一些所谓的兴趣班,我跟他一起去了好几次少儿编程班,挺有意思的,但一周就2节课,另外就是每天一小时的游泳。
但是满打满算每天还有大量的时间需要被消耗掉。
小孩无约束的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我肯定不支持,但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就是如何以更有意义的形式消耗掉这些时间。
因为一个人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玩了游戏就会压缩其他部分的时间,那么现在把短视频和游戏砍掉了,剩下的时间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大搞体育运动,有条件的可以上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等。
在英国这边的教育,小孩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运动上,在草地上疯玩,精力消耗在这上面,视频和游戏上自然就花的少了。
从我外甥的例子来看,他并不是非玩游戏不可,只不过有限的可选项都不如游戏好玩,如果每天都有人陪他去游泳,学少儿编程和拿塑料棍子「打架」的话,他才懒得玩游戏呢。
我觉得抖音的这个措施挺好。以前每年寒暑假,我外甥都要来我家住一段日子。平时他爸妈管的严,不让他玩手机。但是放假了在外公外婆家他就放飞自我了,就是谁都不理,就在一边坐着拿着手机在那猛刷,吃到都不撒手。我看着就不爽。没办法,外公外婆太惯孩子了。但是我有招,大人的手机我是坚决不让他碰。我给他一个我以前淘汰下来没有卡的旧手机。作业做完了,帮外公外婆做了家务活了。我就打开wifi让他玩上一两小时的视频或者打上几把王者。如果不听话,立马收掉手机。现在平台主动去承担青少年责任,特别时14岁一下未成年人刷视频的责任,宁可抛弃部分的流量来撑起社会责任,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拍手支持的事。就只是担心,很多平台尽心想要做到最好,但家长们对孩子的监管,却反倒越来越依赖起平台来,而卸下了自身对孩子的监管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